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截骨角度术前预测方法的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树文 王浩 盛伟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21-929,共9页
目的:评价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截骨角度的术前预测方法,分析其在脊柱-骨盆矢状序列重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单节段经椎弓根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 目的:评价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截骨角度的术前预测方法,分析其在脊柱-骨盆矢状序列重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单节段经椎弓根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的22例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29~56岁(44.3±7.4岁);在X线侧位片上测量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的脊柱-骨盆参数,应用躯干整体平衡法(full balance integated index,FBI)、脊柱股骨角法(spine femoral angle,SFA)、肺门-髋轴法(hilus pulmonis-hip axis,HP-HA)、外耳道-髋轴法(center of both acoustic meati-hip axis,CAM-HA)和Surgimap法预测截骨角度,再根据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计算理论脊柱-骨盆参数和理论截骨角度。分别比较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和理论脊柱-骨盆参数的差异以及预测截骨角度、实际截骨角度和理论截骨角度的差异。结果:纳入患者中L1截骨4例、L2截骨10例、L3截骨8例,术后均获得满意的影像学结果和手术疗效,术后末次随访时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胸腰段后凸角(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整体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矢状面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BI、SFA、HP-HA、CAM-HA和Surgimap法预测截骨角度分别为50.5°±12.1°、52.0°±11.3°、53.9°±8.1°、51.3°±5.8°和43.2°±9.2°,不同预测方法预测的截骨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42,P=0.046)。模拟截骨恢复理想脊柱-骨盆矢状序列所需理论截骨角度为51.2°±8.1°,分别与FBI、SFA、HP-HA、CAM-HA预测截骨角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实际截骨角度41.1°±5.4°,与FBI、SFA、HP-HA、CAM-HA预测截骨角度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Surgimap法预测截骨角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术前采用FBI、SFA、HP-HA、CAM-HA预测的截骨角度与理论截骨角度相近,与实际截骨角存在一定的差异;Surgimap法预测的截骨角度与实际截骨角度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后凸 截骨角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多种抗原在非典型脊柱结核辅助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吴仁森 孟晓源 +2 位作者 李坤 车立新 郭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61-1464,共4页
采用ELISA法检测63例疑似非典型脊柱结核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MTB Hsp10)、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60(MTB Hsp 60)、热休克蛋白16.3(Hsp 16.3)和热休克蛋白70(Hsp 70)吸光度(OD)值,探讨这4种抗原在非典型脊柱结... 采用ELISA法检测63例疑似非典型脊柱结核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MTB Hsp10)、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60(MTB Hsp 60)、热休克蛋白16.3(Hsp 16.3)和热休克蛋白70(Hsp 70)吸光度(OD)值,探讨这4种抗原在非典型脊柱结核辅助诊断中的作用。非典型脊柱结核组血清中4种抗原OD值高于脊柱其他疾病组和健康体检组(P<0.05);MTB Hsp 10、MTB Hsp 60、Hsp16.3、Hsp 70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87%、89%、70%、51%和73%、75%、84%、91%,4种抗原联合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是89%、98%;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4种抗原中MTB Hsp 10和MTB Hsp 60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分别为0.85、0.88),4种抗原联合诊断时AUC=0.97(P<0.001)。4种抗原对非典型脊柱结核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意义,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脊柱结核 结核杆菌 热休克蛋白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并脊柱结核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吴仁森 孟晓源 +1 位作者 郭瑞 李坤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65-669,共5页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脊柱内固定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指在无内置物材料30d内或有内置物材料手术12个月内发生的与手术相关的感染,包括表浅切口感染、切口深部感染及邻近器官和组织间隙的感染。临床上,脊...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脊柱内固定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指在无内置物材料30d内或有内置物材料手术12个月内发生的与手术相关的感染,包括表浅切口感染、切口深部感染及邻近器官和组织间隙的感染。临床上,脊柱术后感染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45.2%),其次是表皮葡萄球菌(31.4%),其他常见的致病菌还有肠球菌、大肠杆菌、消化链球菌等。笔者所在医院收治了1例脊柱内固定术后SSI合并脊柱结核患者,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部位感染 内固定术后 脊柱结核 表浅切口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 常见并发症 感染病原菌 表皮葡萄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减压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疾病
4
作者 张树文 地力木拉提·艾克热木 王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5-260,共6页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减压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26例经皮内镜减压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疾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椎间孔入路11例,经椎板间入路15例。单侧减压21例,双侧减压5例...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减压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26例经皮内镜减压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疾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椎间孔入路11例,经椎板间入路15例。单侧减压21例,双侧减压5例。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疗效。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并发症。手术时间(85.4±21.7)min,手术出血量(19.8±5.9)ml,术中透视次数(7.7±2.4)次。术后即刻下肢疼痛VAS评分显著降低(P=0.000)。术后随访10~24个月,(16.0±3.7)月。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VAS评分及ODI较术前均显著降低(F=105.444、852.714,均P=0.000),JOA评分显著增加(F=256.222,P=0.000)。末次随访疗效为优18例(69.2%),良5例(19.2%),可3例(11.5%),优良率88.5%(23/26)。结论经皮内镜减压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疾病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技术 邻近节段退变 邻近节段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控制手术治疗兔脊髓压迫性损伤的效果 被引量:7
5
作者 周建 李坤 +2 位作者 车立新 艾力夏提 周圣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9-168,共10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手术(damage control operation)治疗兔脊髓压迫性损伤的效果。方法:应用球囊压迫法制备新西兰大白兔脊髓压迫损伤模型45只,造模术后2d随机取5只完成行为学观测、评分后取出损伤区脊髓组织进行流式细胞仪凋亡细胞检测...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手术(damage control operation)治疗兔脊髓压迫性损伤的效果。方法:应用球囊压迫法制备新西兰大白兔脊髓压迫损伤模型45只,造模术后2d随机取5只完成行为学观测、评分后取出损伤区脊髓组织进行流式细胞仪凋亡细胞检测、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兔损伤区脊髓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对照组),剩余4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只,一组采用损伤控制手术(A组),即减压术前先将球囊内压力减为原来一半,使椎管内有效容积增加后再自远离脊髓压迫较重的一侧进行全椎板减压;另一组直接予全椎板切除减压,减压自压迫最严重部位开始(B组),两组减压完毕后均取出球囊,并在减压术后1d、3d、7d、14d分别随机取5只实验兔完成以上检测内容。结果:对照组造模术后48h的Tarlov评分为1.20±0.45分,A、B组减压术后1d时Tarlov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B组减压术后1d、3d、7d时的Tarlov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减压术后14d时A组高于B组(P<0.05)。对照组脊髓细胞凋亡率为(2.66±1.40)%,A、B组减压术后1d时脊髓细胞凋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减压术后1d、3d时A、B两组损伤区脊髓细胞凋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A、B组减压术后1d与3d、7d与14d损伤区脊髓细胞凋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A、B组减压术后3d与7d损伤区脊髓细胞凋亡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减压术后7d、14d时A组损伤区脊髓细胞凋亡率均低于同时间点B组(P<0.05)。病理学观察显示对照组白质轻度脱髓鞘、部分轴突空泡样变,灰质内细胞水肿,A、B组减压术后1d、3d、7d、14d白质弥漫性脱髓鞘改变及散在点状出血,灰质内细胞水肿伴神经细胞变性逐渐加重,至减压术后7d时灰质内广泛神经细胞变性,并持续到术后14d。对照组MMP-2表达阳性细胞率为(45.76±0.75)%,A、B组减压术后1d时MMP-2表达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减压术后1d、3d、7d、14d时B组MMP-2表达阳性细胞率均高于同时间点A组(P<0.05),A、B组减压术后1d、3d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d、7d,7d、14d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损伤控制手术治疗兔脊髓压迫性损伤较直接减压效果好,建议对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压迫损伤的治疗采用损伤控制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基质金属蛋白酶2 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仪 损伤控制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交换球囊扩张导管技术制备兔急性脊髓压迫损伤模型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建 艾力夏提 +3 位作者 车立新 李坤 周圣泉 张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18-1024,共7页
目的:探讨快速交换球囊扩张导管技术制备兔单纯脊髓压迫损伤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麻醉成功后备皮.以T10为中心取背部正中切口,长约4cm,显露T8~T11,假手术组(A组)行T8一侧椎板切除,不置入球囊... 目的:探讨快速交换球囊扩张导管技术制备兔单纯脊髓压迫损伤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麻醉成功后备皮.以T10为中心取背部正中切口,长约4cm,显露T8~T11,假手术组(A组)行T8一侧椎板切除,不置入球囊;对照组(B组)将T8一侧椎板切除后置入球囊达T10水平,不扩张球囊;实验组(C组)行T8一侧椎板切除后,将球囊通过T8置入达T10水平,将球囊快速充起,占据椎管前后径约30%,术中采用CT平扫确定球囊位置并记录球囊扩张达到占位程度时的压强值并维持此压强值压迫48h。术前和术后48h行体感诱发电位(SSEP)检查并记录网形和数值变化,采用改良Tarlov评分记录各组术后48h动物后肢活动情况。同时记录各组兔术后1d、2d体重下降值和饮食量。术后2d各组随机选取5只实验兔取m以T10为中心脊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每组剩余3只均以T8为中心上下约0.5cm范同进行拆线,B、C组将球囊内压力减为负压后将球囊轻轻抽出,最后缝合切口,继续观察并记录术后4d、7d、14d时体重下降值及饮食量。结果:C组造模球囊扩张达到椎管前后径30%占位程度时球囊内压强为67.23+22.34kPa,95%置信区间为(48.55~85.91)kPa。造模术后C组SSEP波幅显著性降低,与A、B组术后及C组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48h改良Tarlov评分A组(6.00±0.00分)与B组(5.88±0.3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与C组(1.13±0.35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d、2d、4d、7d、14d时3组兔体重下降值及饮食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4d时体重恢复至正常体重,术后7d时饮食恢复正常。结论:快速交换球囊扩张导管技术制备兔单纯脊髓压迫损伤模型可模拟临床急性脊髓压迫损伤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脊髓压迫症 快速交换球囊扩张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