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食管细胞收集器在食管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1
作者 张卉 骆苗苗 +9 位作者 于晓杭 林欣 冶丽娜 唐璇 李加学 谢欣宇 赖力 冯燕 刘永辉 陈卫刚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5期4487-4493,共7页
背景我国食管癌疾病负担居全球首位,早期发现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是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目的探讨新型食管细胞收集器在食管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政府卫生部门制定更有效的癌症防控政策及公共卫生计划提供依... 背景我国食管癌疾病负担居全球首位,早期发现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是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目的探讨新型食管细胞收集器在食管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政府卫生部门制定更有效的癌症防控政策及公共卫生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4年1月—2025年1月在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第十师北屯医院、第三师总医院喀什院区、第二师库尔勒医院、第四师医院、第七师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第三师总医院图木舒克市院区等9家新疆地区医院行新型食管细胞收集器细胞学检查、内镜检查及病理活检者261例。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结合内镜下形态学表现,将受试者分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n=34)、反流性食管炎组(n=150)、食管黏膜未见异常组(对照组,n=77)。评价新型食管细胞收集器细胞学检查在不同人群中的诊断效能。结果细胞学检查结果:癌细胞4例,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27例,鳞状上皮内低级别病变12例,非典型鳞状细胞101例,鳞状细胞增生/炎细胞111例,无上皮内病变及恶性细胞6例。内镜及病理活检结果:鳞状细胞癌/腺癌细胞4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9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1例,非典型鳞状细胞20例,炎细胞15例,区域水肿/细胞增生115例,正常细胞77例。新型食管细胞收集器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和对照组中筛查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33,灵敏度为94.12%,特异度为67.53%,阳性预测值为56.14%,阴性预测值为96.30%,总符合率为75.68%。新型食管细胞收集器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和反流性食管炎组中筛查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2,灵敏度为94.12%,特异度为42.00%,阳性预测值为26.89%,阴性预测值为96.92%,总符合率为51.63%。新型食管细胞收集器安全性高(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可接受性高(视觉模拟量表平均分为1.3分),93.9%(245/261)患者表示愿意接受此方法进行食管病变的复查。结论新型食管细胞收集器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可减少不必要的内镜检查,且具备操作简单、高效、安全、患者可接受性高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癌前病变 新型食管细胞收集器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兴 张利凤 高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3770-3772,共3页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予正常饮食喂养,模型组予高脂饮食喂养,治疗组予高脂饮食同时给予6mg/kg的银杏叶提取物喂养,每天1次。于12周末处死大鼠,测血清丙...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予正常饮食喂养,模型组予高脂饮食喂养,治疗组予高脂饮食同时给予6mg/kg的银杏叶提取物喂养,每天1次。于12周末处死大鼠,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CⅢ)和Ⅳ型胶原(C-Ⅳ);取肝组织作HE染色,病理分级,同时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肝细胞损害较轻,肝功明显改善,肝组织中MDA含量下降,SOD含量上升,且反映肝纤维化的指标HA、LN、PCⅢ和C-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抑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银杏叶提取物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98通过下调EZH2表达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活力与侵袭能力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娟 冯燕 和水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8-74,共7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98(mi R-98)与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之间的靶向关系,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活力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Target Scan软件预测EZH2和mi R-98之间的靶向结合,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 R-98与EZH2之间的靶向关... 目的:探讨微小RNA-98(mi R-98)与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之间的靶向关系,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活力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Target Scan软件预测EZH2和mi R-98之间的靶向结合,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 R-98与EZH2之间的靶向关系。用mi R-98 mimic和mi R-98 inhibitor分别转染人结直肠癌SW480细胞和SW620细胞,Western blot检测EZH2的蛋白表达; MMT法检测细胞活力; 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转染EZH2过表达质粒检测其对细胞活力和侵袭的影响。结果:mi R-98能够靶向调节EZH2并负向调节SW480细胞和SW620细胞中EZH2的蛋白表达。在SW480细胞和SW620细胞中,过表达mi R-98显著下调细胞活力和侵袭能力,而抑制mi R-98表达显著促进细胞生长和侵袭。过表达EZH2也可促进SW480细胞和SW620细胞的生长和侵袭。结论:mi R-98通过下调EZH2表达抑制SW480细胞和SW620细胞的活力和侵袭。本研究为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微小RNA-98 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联用根除幽门螺杆菌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兰 陆敏 巴善铎 《医药导报》 CAS 2002年第6期367-367,共1页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短程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根除效果。方法 :将 60例伴有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或糜烂性胃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 0例 ,给予奥美拉唑 2 0mg ,克拉霉素 2 5 0mg ,甲硝唑 40 0mg ,po...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短程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根除效果。方法 :将 60例伴有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或糜烂性胃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 0例 ,给予奥美拉唑 2 0mg ,克拉霉素 2 5 0mg ,甲硝唑 40 0mg ,po ,bid ,疗程 7d ,活动期溃疡患者继服奥美拉唑 2 0mg·d 1 ,共 2 1d ;对照组 3 0例 ,给予奥美拉唑 2 0mg ,甲硝唑 40 0mg ,po ,bid ,疗程 7d ,活动期溃疡患者继服奥美拉唑 2 0mg·d 1 ,共 2 1d。疗程结束 1个月后 ,复查胃镜 ,并检测Hp。结果 :治疗组Hp根除率 93 .3 % ,活动期溃疡愈合率 95 .8% ,糜烂性胃窦炎愈合率 83 .3 % ;对照组分别为 70 .0 % ,82 .6% ,7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奥美拉唑、克拉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甲硝唑 克拉霉素 幽门螺杆菌感染 药物疗法 消化性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扩张治疗重度腐蚀性食管狭窄患儿的护理 被引量:3
5
作者 何晓勇 全风琴 玛依沙拉.塞克参拜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21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食管扩张术治疗儿童食管狭窄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误服碱性液致食管狭窄的12例患儿,给予内镜下食管狭窄扩张治疗,记录治疗前后食管狭窄内径、扩张次数、扩张间隔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并记录患儿进食改善情况。并加强术前、... 目的探讨内镜下食管扩张术治疗儿童食管狭窄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误服碱性液致食管狭窄的12例患儿,给予内镜下食管狭窄扩张治疗,记录治疗前后食管狭窄内径、扩张次数、扩张间隔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并记录患儿进食改善情况。并加强术前、术后的观察和护理。结果本组病例均得到满意的护理,12例患儿中,治疗有效11例,无效1例。患儿扩张治疗次数1~6(2.67±1.61)次,扩张间隔时间2~5(3.56±1.13)周,18处狭窄扩张0~13(8.61±2.79)mm,18处狭窄治疗前内径(2.44±0.98)mm、治疗后内径(11.06±2.58)mm。术后随访5~60(33.18±17.75)个月,均无并发症,11例能进固体饮食。结论严密的病情观察,治疗前、中、后实施周到、合理的护理,是保证内镜下食管扩张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耐心、细致的护理对患儿术后的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食管狭窄 食管扩张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micron BA.5.2变异株感染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及炎症指标对疾病预后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欢 黄晓玲 +2 位作者 代梦莹 郭杰洁 高峰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5期1038-1045,共8页
目的 分析Omicron BA.5.2变异株感染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及炎症指标,筛选可能的预后诊断标志物。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8月1日—11月3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Omicron BA.5.2变异株感染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患者... 目的 分析Omicron BA.5.2变异株感染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及炎症指标,筛选可能的预后诊断标志物。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8月1日—11月3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Omicron BA.5.2变异株感染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比较4组临床资料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的炎症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各指标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 共纳入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3006例患者,其中男性1522例(50.63%)、女性1484例(49.37%);平均年龄为(58.72±18.01)(14-96)岁;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40.98%,1232/3006)、普通型(52.56%,1580/3006)、重型(4.26%,128/3006)、危重型(2.20%,66/3006);各组在合并基础疾病(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肾脏病、肺部疾病、恶性肿瘤、脑部疾病、病毒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住院期间共死亡74例(2.43%),其中危重型46例(63.01%)、重型19例(26.03%)、普通型7例(9.60%)、轻型2例(2.74%),年龄≥70岁的死亡患者占比为75.68%(56/74),所有死亡患者均为合并基础疾病人群;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蛋白是疾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且CRP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02),白蛋白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01);CRP、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dex, SIRI)、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 SII)为疾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CRP(P=0.027)、SIRI(P=0.025)与疾病预后呈显著正相关,SII与疾病预后呈显著负相关(P=0.021);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D-二聚体、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对应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均>0.70,对疾病严重程度分型的诊断价值较高;CRP、IL-6、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D-二聚体、肌钙蛋白T(troponin T,TnT)、肌钙蛋白Ⅰ(troponinⅠ,TnⅠ)、NLR、SII、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 P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 to lymphocyte ratio, MLR)对应的AUC均>0.70,对死亡或存活的预后诊断价值较高。结论 不同疾病严重程度的Omicron BA.5.2变异株感染住院患者临床特征比较具有显著差异,结合CRP、IL-6、PCT、D-二聚体、TnT、TnⅠ、NLR、SII、PLR、MLR的预测模型可早期识别Omicron BA.5.2变异株感染住院患者中的高危人群,及时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Omicron BA.5.2 炎症指标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