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维吾尔族HLA-DQB1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结局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
作者 梁军 张永萍 +2 位作者 杨晓筠 张艳君 仲英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0-534,共5页
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DQB1(HLA-DQB1)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结局以及HBV不同复制状态的相关性。方法临床收集新疆维吾尔族慢性乙型肝炎(CHB)110例,记为CHB组;慢性HBV携带(ASC)100例,记为ASC组;自限性HB... 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DQB1(HLA-DQB1)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结局以及HBV不同复制状态的相关性。方法临床收集新疆维吾尔族慢性乙型肝炎(CHB)110例,记为CHB组;慢性HBV携带(ASC)100例,记为ASC组;自限性HBV感染(RHBS)80例,记为RHBS组;健康献血者45例,记为正常组。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法检测HLA-DQB1基因型,比较组间基因频率差异;比较HBV不同复制状态下HLA-DQB1基因分布频率。结果 DQB1*0201在RHBS组分布频率高于ASC组(18.75%vs 10.50%,χ2=5.959,P<0.05,OR=2.257);DQB1*0201在CHB组分布频率高于ASC组(17.73%vs 10.50%,χ2=5.363,P<0.05,OR=2.066);DQB1*0301在CHB组分布频率高于ASC组(26.82%vs 16.50%,χ2=9.062,P<0.01,OR=2.349);DQB1*0303在CHB组分布频率低于ASC组(19.55%vs31.00%,χ2=10.996,P<0.01,OR=0.393);其他各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QB1*0201在低复制组分布频率高于高复制组(17.08%vs 10.56%,χ2=4.295,P<0.05,OR=1.939)。结论 HLA-DQB1*0201是新疆维吾尔族HBV抗性基因,DQB1*0301与HBV的持续感染有关,DQB1*0303是ASC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HLA—DQB1 维吾尔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HLA-DQA1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结局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志 张永萍 仲英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区等位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SSP)对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6例HBV携带者,42例HBV感染后自然恢复者,80例健...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区等位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SSP)对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6例HBV携带者,42例HBV感染后自然恢复者,80例健康献血员进行HLA-DQA1基因分型,并比较DQA1多态性的分布频率及其差异。结果 HBV感染后自然恢复组与健康对照组HLA-DQA1*0102分布频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和HBV携带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携带者组HLA-DQA1*0501分布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HLA-DQA1*0501分布频率高于HBV感染后自然恢复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等位基因频率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中携带HLA-DQA1*0501等位基因者感染HBV后可能会增加慢性乙肝发生的风险,而携带HLA-DQA1*0102者可能会降低慢性乙肝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 维吾尔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8B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HCV易感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祥 张金颖 +1 位作者 张永萍 仲英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7-440,共4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28B( IL-28B)基因的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慢性丙型肝炎感染易感性的关联。方法选取180例新疆维吾尔族慢性丙肝患者作为HCV组,150例维族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通过PCR产物测序法检测两组受试者IL-28B rs8099917、... 目的:探讨白介素-28B( IL-28B)基因的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慢性丙型肝炎感染易感性的关联。方法选取180例新疆维吾尔族慢性丙肝患者作为HCV组,150例维族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通过PCR产物测序法检测两组受试者IL-28B rs8099917、rs12979860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对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差异进行分析;同时在HCV组中,对不同IL-28B基因型人群的HCV-RNA载量、肝功能、血脂等进行分析。结果①rs8099917在HCV组和健康对照组中TT和TG/GG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27,P=0.001,OR=1.363,95%CI:1.107~1.591);G等位基因率在两组间差异明显,HCV组中占10.6%,健康对照组0.17%(χ^2=7.011, P =0.008, OR =0.658,95%CI:0.512~0.905);② rs12979860在两组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rs12979860 TT型患者的HCV-RNA高于TG/GG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2);患者肝功血脂差异与IL-28B基因多态性中无关。结论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中HCV的易感性与IL-28B rs8099917基因多态性有关联,rs8099917中等位基因G是新疆维族HCV患者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28B 丙型病毒性肝炎 基因多态性 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人群弓形虫与艾滋病合并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周梅 黄星 库德热提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27-127,共1页
关键词 弓形虫感染 弓形体病 艾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化管理在感染科护理质控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潘连花 红英 +1 位作者 张爱华 彭怡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23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数据化管理、提升护理质量的方法。方法将护理质量考核目标以德、能、勤、绩及其他5个层面进行数据化分类,设计护理质量综合评价考核表进行数据化管理,月末对护士的工作绩效进行综合性评价,最终由高到低排序。结果实施后感... 目的探讨应用数据化管理、提升护理质量的方法。方法将护理质量考核目标以德、能、勤、绩及其他5个层面进行数据化分类,设计护理质量综合评价考核表进行数据化管理,月末对护士的工作绩效进行综合性评价,最终由高到低排序。结果实施后感染科护理质量基础目标4项指标抽查成绩较实施前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实施护理质量考核综合评价的数据化管理,是提升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科 数据化管理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护理用品消毒柜及在感染病科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牛海燕 马萍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1期20-21,共2页
针对传染病患者用过的非一次性护理用品需消毒后再使用的特点,结合专科需消毒的物品,应用不锈钢材料制作了臭氧消毒柜,分2格,上格内安有红外线臭氧发生器,上格外有计算机操作盘;下格分3层,使用多孔不锈钢隔板隔开,可放置消毒各类物品。... 针对传染病患者用过的非一次性护理用品需消毒后再使用的特点,结合专科需消毒的物品,应用不锈钢材料制作了臭氧消毒柜,分2格,上格内安有红外线臭氧发生器,上格外有计算机操作盘;下格分3层,使用多孔不锈钢隔板隔开,可放置消毒各类物品。消毒柜有定时功能,并可随时手动消毒,不需添加消毒液,不需安排消毒人员每日操作,既解决了护理用品消毒工作,又对操作者无健康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病科 消毒柜 臭氧 甲醛 护理用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HBcAg多肽干预灰旱獭感染HBV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赵素元 黄星 邹林樾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2002年第3期138-140,共3页
目的 研究合成HBcAg多肽干预灰旱獭感染HBV的作用。方法 合成筛选的HBcAg多肽Ⅰ、Ⅱ二个片段 ;选对HBV DNA产生血清反应的 10个灰旱獭 ,均分 5组实验 :第一组HBV M全阴性单注HBcAg多肽Ⅰ、Ⅱ。第二组HBV M全阴同注多肽Ⅰ、Ⅱ和含HBV ... 目的 研究合成HBcAg多肽干预灰旱獭感染HBV的作用。方法 合成筛选的HBcAg多肽Ⅰ、Ⅱ二个片段 ;选对HBV DNA产生血清反应的 10个灰旱獭 ,均分 5组实验 :第一组HBV M全阴性单注HBcAg多肽Ⅰ、Ⅱ。第二组HBV M全阴同注多肽Ⅰ、Ⅱ和含HBV DNA的人血清。第三、四组为HBcAb+ 组注多肽Ⅰ、Ⅱ。第五组为HBV M全阴注生理盐水对照组。结果 第一组注多肽后 2 8dHBcAb+ 伴有酶血症 ,190d时出现抗 -HBs+ 持续存在 2 10d。第二组注射后观察 30 5dHBV M仍为全阴性。第三、四组注后随访 15 0d和 36 0dHBV M均为阴性。第五组 (对照组 )无任何反应。结论 选择的多肽片段有阻断HBV感染和使HBcAb转阴的作用 ,即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HBcAg多肽 干预 灰旱獭 感染 HBV 实验研究 乙肝 抗病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旱獭实验感染HBV的血清学反应 被引量:6
8
作者 赵素元 黄星 +1 位作者 邹樾林 廖立夫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2002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 研究灰旱獭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HBV)后的血清学反应。方法 实验前普查 2 8只实验灰旱獭对乙肝病毒标志物 (HBVM)的血清学变化 ,选阴性健康旱獭用含HBVDNA的人血清进行皮下、肌内和腹腔多点注射 (4 96× 10 6cop ml× 3ml... 目的 研究灰旱獭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HBV)后的血清学反应。方法 实验前普查 2 8只实验灰旱獭对乙肝病毒标志物 (HBVM)的血清学变化 ,选阴性健康旱獭用含HBVDNA的人血清进行皮下、肌内和腹腔多点注射 (4 96× 10 6cop ml× 3ml) ,接种后 1~ 8周 (每日 )和 2~ 12个月 (每 1~ 2个月 )观察行为变化 ,检测HBVM ,HBVDNA和ALT AST。结果 攻毒前抗 HBc+率为 7 1% (2 2 8) ,攻毒后抗 HBc+率为 31 8% ,HBsAg+率为 4 3% ,HBVDNA+率为 16 6 % ,ALT一周后开始升高 ,2~ 3个月达高峰 (高于正常 2~ 9倍 )并持续 6个月 ,AST低平曲线高峰迟发一个月。全程死亡 7只 (2 5 % ) ,攻毒后死亡 1只 (1 7)。结论 攻毒后HBV和A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獭属 乙型肝炎病毒 病毒DNA HBV 实验感染 血清学反应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旱獭感染HBV的临床和病理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赵素元 黄星 邹林樾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2002年第6期343-345,共3页
目的 探讨灰旱獭感染HBV后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①用含HBV DNA人血清对健康灰旱獭攻毒 ,依次传代 ,分析其临床血清学变化与病理改变的相关性。②用合成HBcAg多肽分别接种 :对HBcAb- 旱獭单用多肽Ⅰ、Ⅱ或多肽Ⅰ、Ⅱ... 目的 探讨灰旱獭感染HBV后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①用含HBV DNA人血清对健康灰旱獭攻毒 ,依次传代 ,分析其临床血清学变化与病理改变的相关性。②用合成HBcAg多肽分别接种 :对HBcAb- 旱獭单用多肽Ⅰ、Ⅱ或多肽Ⅰ、Ⅱ与HBV DNA同时注射 :对HBcAb+ 旱獭注射多肽Ⅰ、Ⅱ。结果 ①攻毒与传代后临床反应的轻重与肝脏病理变化的程度一致。②HBcAg多肽具有核心蛋白疫苗的作用。可激发抗体的形成 ,阻断HBV的攻毒 ,使HBcAb转阴 ,与肝组织炎症反应一致。结论 肝组织炎变与血清变化密切相关 ,证实攻毒、传代结果可靠。多肽具有阻断、干预灰旱獭感染HBV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旱獭 感染 HBV 肝脏 病理变化 人类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KLF6与PPARγ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晓敏 文倩 陈东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452-456,共5页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ion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和核因子KLF6(Kruppule like factor,KLF6)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ion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和核因子KLF6(Kruppule like factor,KLF6)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高脂饮食建立NASH肝纤维化大鼠模型,HE和Mas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血清AST、ALT、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Ⅵ型胶原(CⅥ)的动态变化,RT-PCR检测核转录因子KLF6、PPARγ和α-SMA mRNA的动态表达变化。结果:(1)F12~24周肝脏炎症活动度计分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0.01)。(2)F16、24周组肝纤维化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3)高脂喂养12周后,血清AST、ALT水平逐步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随着高脂喂养时间的延长,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和CⅣ水平呈逐渐增高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4)RT-PCR显示模型组PPARγmRNA于高脂喂养8周单纯性脂肪肝时即明显上调(0.84±0.07 vs 0.54±0.12,P<0.05),12周达高峰(1.16±0.14),16周脂肪性肝炎明显时表达开始下调(0.73±0.05),24周下调更为明显(0.34±0.1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KLF6、α-SMA mRNA于高脂喂养12周开始增高,24周达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5)相关分析发现,KLF6与α-SMA表达及炎症、肝纤维化分级评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859、0.956、0.706,P<0.01),而与PPARγ呈负相关(r=-0.536,P<0.05)。结论:单纯性脂肪肝时,PPARγ的高表达可能是机体的一种适应性反应,从而抑制促炎、促纤维生成因子KLF6的释放,当损伤因素持续存在,损伤与抗损伤动态平衡失调后PPARγ合成减弱,而KLF6则明显增加,激活HSC,共同参与NASH肝纤维化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肝纤维化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 KLF6 AST、ALT、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Ⅵ型胶原(C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AIDS相关型卡波西肉瘤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永萍 赵琴 仲英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87-388,共2页
卡波西肉瘤大致可分为4型:经典型、非洲型、HIV/AIDS相关型及免疫抑制相关型.其中HIV/AIDS相关型卡波西肉瘤病程进展迅速.预后差.我科近日诊治1例HIV/AIDS相关型卡波西肉瘤,并出现多脏器受损,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卡波西肉瘤 人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