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部位室间隔穿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天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永 赵彤 +6 位作者 罗晓亮 李佳 张峻 高晓津 程慧 高方明 李国庆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56,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室间隔穿孔部位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3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51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的... 目的:探讨不同室间隔穿孔部位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3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51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部位室间隔穿孔患者的30天生存率差异,采用多因素逐步向前Cox回归分析评价不同部位室间隔穿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天预后的影响。结果: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前间隔穿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后间隔穿孔(79.5%vs.20.5%,P<0.001)。与后间隔穿孔相比,前间隔穿孔患者中女性比例更高(22.6%vs.50.0%,P=0.006),就诊时随机血糖水平更高[(8.02±2.81)mmol/L vs.(10.51±5.99)mmol/L,P=0.026],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更小[(55.1±5.0)mm vs.(50.7±6.1)mm,P<0.001],室间隔穿孔内径更小[(12.6±5.4)mm vs.(9.8±4.6)mm,P=0.004],30天全因死亡率更高(35.5%vs.55.8%,P=0.043)。多因素逐步向前Cox回归分析显示,未接受手术治疗(包括经胸外科手术和经导管封堵术,HR=26.344,95%CI:8.261~84.009,P<0.001)、前间隔穿孔(HR=2.432,95%CI:1.281~4.619,P=0.007)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相关。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中,前间隔穿孔的发生率及30天全因死亡率均高于后间隔穿孔。前间隔穿孔及未接受手术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室间隔穿孔 死亡率 前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