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0—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分离肠球菌属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罗斌 李娟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1-485,共5页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0-2014年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肠球菌属细菌的分布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临床标本分离出的1 937株肠球菌进行菌种鉴定,药敏分析采用AST-GP67药敏卡...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0-2014年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肠球菌属细菌的分布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临床标本分离出的1 937株肠球菌进行菌种鉴定,药敏分析采用AST-GP67药敏卡及纸片扩散法,采用当年CLSI推荐的标准执行。结果在1 937株肠球菌中,屎肠球菌1 091株(56.3%)、粪肠球菌672株(34.7%)。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分别占总数的59.9%和53.1%。2010-2014年粪肠球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远低于屎肠球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除对利奈唑胺耐药率较低外,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耐药率上升较快,前者由2010、2011年为0到2012年2.2%和2014年7.3%,后者也由2010、2011为0和2012年1.4%到2014年4.9%;对高浓度庆大霉素和链霉素耐药菌株占肠球菌的34.4%;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89.5%、86.9%)明显高于粪肠球菌(12.8%、11.8%)。共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39株,且VRE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明显高于非VRE。结论肠球菌在泌尿系感染中占重要位置;屎肠球菌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尤其是高浓度氨基糖苷类耐药和VRE的耐药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对耐药菌株的监测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 感染 抗生素 耐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娟 王红 +3 位作者 郭淑丽 罗斌 木克代斯 韩雪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6-493,共8页
目的分析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2-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VITEK-AMS药敏卡及纸片扩散法。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2014年... 目的分析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2-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VITEK-AMS药敏卡及纸片扩散法。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2014年共检出6503株细菌,革兰阳性菌1590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在各自菌种中检出率分别为31.8%和81.9%;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为9.6%,其中耐药的发生率为6.0%,中介为3.6%。革兰阴性杆菌4913株;肠杆菌科细菌2927株,其中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枸橼酸菌属、沙霄菌属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抗生素的耐药率在1.3%~10.6%;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1986株,不动杆菌属仅对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32.8%和37.1%,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已高达75.2%、79.9%。此年共分离泛耐药不动杆菌563株(45.6%),该院鲍曼不动杆菌以携带6肠OXA-23基因为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所测药物均具有较高的敏感率。结论2014年细菌耐药性监测表明,临床分离菌对所测抗菌药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甚至出现泛耐药菌株,医院应重视耐药菌株的监测,严格做好医护人员手卫生及无菌技术操作,加强感染管理和预防,以减缓耐药菌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监测 抗菌药物 耐药率 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病诊断外泌体microRNA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和潜在miRNA-mRNA调控网络的构建
3
作者 赵进 陈志强 +5 位作者 王冰丽 李书灵 朱晓玉 贾金彤 柳叶子 李智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9-277,共9页
目的 探索布鲁氏菌病新型辅助诊断生物标志物及其潜在的miRNA-mRNA调控网络。方法 通过高通量测序比较布鲁氏菌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外泌体中miRNA的表达差异。利用RT-qPCR验证显著上调的外泌体miRNA的表达。采用ROC曲线评估这些miRN... 目的 探索布鲁氏菌病新型辅助诊断生物标志物及其潜在的miRNA-mRNA调控网络。方法 通过高通量测序比较布鲁氏菌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外泌体中miRNA的表达差异。利用RT-qPCR验证显著上调的外泌体miRNA的表达。采用ROC曲线评估这些miRNA的诊断价值,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miRNA在布鲁氏菌病感染中的潜在作用。结果 ROC曲线显示外泌体hsa-miR-11400(P<0.05)、hsa-miR-199a-5p(P<0.05)和hsa-miR-148a-5p(P<0.05)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0.81和0.74。预测了46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包括25个免疫相关靶基因,其中大多数与癌症蛋白多糖、NF-kappa B信号网络和IL-17信号通路密切相关。通过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网络,PLXNA2、IL17RA、PRKCA、CD22、ACVR1B和CBL免疫基因可能分别受到hsa-miR-199a-5p和hsa-miR-148a-5p的调控。结论 表明外泌体miRNA可作为布鲁氏菌病的辅助诊断指标,且外泌体miRNA-mRNA调控网络为布鲁氏菌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外泌体微小核糖核酸 生物标志物 miRNA-mRNA调控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菌株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娟 姚新宝 +5 位作者 郭淑丽 杨丽玮 罗斌 王昌敏 马慧霞 西丽娜依.买买提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0-165,共6页
目的了解全疆各地(州)医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克隆株分布情况,为全疆各级医院院感管理监控部门进行监控、切断流行株的来源及传播途径,防止交叉感染,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新疆9地(州)医院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72株,经VIT... 目的了解全疆各地(州)医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克隆株分布情况,为全疆各级医院院感管理监控部门进行监控、切断流行株的来源及传播途径,防止交叉感染,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新疆9地(州)医院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72株,经VITEK 2-Compact微生物分析系统初步鉴定为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再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鉴定确定菌株,药敏试验采用VITEK-GNS药敏卡及纸片扩散法。分型方法采用DiversiLab系统,使用Agilent 2100操作软件,生成分析报告。结果 72株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菌;该菌对多黏菌素B(1.3%)、替加环素(1.7%)耐药率较低。3型基因型为乌鲁木齐独有;4型主要分布于昌吉、和田地区,呈现特有的显著条带;2型出现在乌鲁木齐、和田地区;1型全疆流行株,各地区均有分布,相似性系数达99%。结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菌株在全疆不同地区、医院、病房或同一地区、医院、病房中发生克隆株扩散传播、散在传播及交叉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 同源性 克隆株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血型分布特点的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李菲 宋金萍 +1 位作者 文军 陈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0-275,共6页
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ABO、Rh(D)血型分布及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解新疆地区新冠肺炎患者血型分布情况及与病程相关性。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2020年7-8月收住入院的新型冠状病毒... 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ABO、Rh(D)血型分布及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解新疆地区新冠肺炎患者血型分布情况及与病程相关性。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2020年7-8月收住入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及无症状感染患者共计831例与同期本地区某三甲医院健康体检人群2 778人作对照研究,进行ABO及Rh(D)血型抗原鉴定,并收集相关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O型人群及Rh(D)阳性人群占比为24.79%及96.27%,较正常对照组29.73%及97.73%低(P<0.05),而AB型和Rh(D)阴性人群为14.20%及3.73%,较正常对照组10.62%及2.27%高(P<0.05),O型人群女性患病者较正常对照组占比低,AB型女性患病组占比较对照组高(P<0.01),O型患病组在≤45岁及>60岁年龄组中占比低,维吾尔族不同血型人群在不同性别中也有自己的特点,但因样本量有限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冠患者病程以及临床诊断分型在不同血型中有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新疆地区新冠肺炎患者的血型分布有自己的特点,并且血型与COVID-19病程及临床诊断分型有关,今后可进一步对多民族不同地区的人群广泛纳入数据完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ABO血型 RH血型 病程 临床诊断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70-2基因多态性与体质指数、饮酒的交互作用对维吾尔族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郭淑丽 罗先道 +2 位作者 尹小雨 杨毅宁 杨磊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109,共9页
目的:探讨HSP70-2基因多态性与体质指数(BMI)、饮酒对维吾尔族缺血性心力衰竭(IHF)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维吾尔族IHF患者205例,匹配年龄、性别、民族,收集同期... 目的:探讨HSP70-2基因多态性与体质指数(BMI)、饮酒对维吾尔族缺血性心力衰竭(IHF)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维吾尔族IHF患者205例,匹配年龄、性别、民族,收集同期在该院门诊体检指标无明显异常的健康体检者20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SP70-2基因+1267多态性。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IHF患者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叉生分析法计算交互作用的相对超额风险(RERI),分析HSP70-2基因多态性与BMI、饮酒的交互作用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随访3年,205例IHF患者中,预后不良56例(27.32%),预后良好149例(72.68%)。与健康对照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饮酒比例明显增加,BMI、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明显升高(均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HSP70-2基因型AA/AG/GG、A/G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不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IHF患者HSP70-2基因型分布不同(χ^(2)=45.42,P<0.01);A/G等位基因分布也不同,随着心功能级别升高,HSP70-2基因A等位基因频率升高、G等位基因频率降低(χ^(2)=19.1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ALT、AST是IHF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而BMI、HSP70-2GG基因型(相比AA基因型)为IHF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均P<0.05)。叉生分析结果显示,BMI与HSP70-2基因多态性有显著加性交互作用(RERI=1.15,95%CI:0.54~1.76,P<0.01),对于携带HSP70-2 AA/AG基因型的患者,BMI小于26.5 kg/m^(2)会增加预后不良的风险(OR=7.47,95%CI:2.51~22.22,P<0.01);饮酒与HSP70-2基因多态性无显著加性交互作用(RERI=0.56,95%CI:-6.07~7.20,P>0.05)。结论:维吾尔族IHF患者HSP70-2基因多态性与BMI具有交互作用,携带AA/AG基因型、BMI小于26.5 kg/m^(2)会增加IHF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力衰竭 HSP70-2基因 体质指数 饮酒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13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作用研究
7
作者 贾海英 郭淑丽 +2 位作者 余亮 黄国虹 王昌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76-1780,共5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在多发性骨髓瘤(MM)疾病发生发展及病情判断、预后评估等方面的作用。方法:收集MM患者57例、正常对照人群4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研究对象MMP-13基因mRNA表达水平,比较MM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MMP...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在多发性骨髓瘤(MM)疾病发生发展及病情判断、预后评估等方面的作用。方法:收集MM患者57例、正常对照人群4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研究对象MMP-13基因mRNA表达水平,比较MM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MMP-13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MMP-13与MM骨病及其严重程度、ISS分期、DS分期及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MM患者MMP-13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有骨病的MM患者较无骨病的患者MMP-13 mRNA明显升高,且骨病越严重升高越明显(P<0.05);ISS分期及DS分期Ⅰ期与Ⅲ期患者之间MMP-13 mRNA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MMP-13明显下降(P<0.05)。结论:MMP-13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MM发生发展相关,其表达水平在病情判断、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P-13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瘤骨病 分期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种布鲁氏菌OMP16蛋白结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智伟 张峰波 +5 位作者 卢佩佩 贾斌 周延 刘小双 岳晓媚 丁剑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27,33,共8页
目的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羊布鲁氏菌OMP16蛋白的结构特点,并预测可能的B细胞和T细胞优势表位。方法从NCBI数据库中获取羊布鲁氏菌的OMP16蛋白的氨基酸序列。通过ProtParam分析OMP16蛋白的理化性质;利用DNAstar和SOMPA分析OMP16蛋白... 目的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羊布鲁氏菌OMP16蛋白的结构特点,并预测可能的B细胞和T细胞优势表位。方法从NCBI数据库中获取羊布鲁氏菌的OMP16蛋白的氨基酸序列。通过ProtParam分析OMP16蛋白的理化性质;利用DNAstar和SOMPA分析OMP16蛋白二级结构;利用Phyre2和Rasmol构建并分析OMP16蛋白三级结构;利用IEDB、DNAStar、ABCpred和BepiPred预测OMP16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利用SYFPEITHI和IEDB预测OMP16蛋白的T细胞抗原表位。结果 OMP16蛋白有426个氨基酸序列,理论等电点为9.72,原子组成为C2026H3209N499O536S17,为稳定性疏水性蛋白。二级结构显示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分别是40.61%,19.01%,8.45%和31.92%。预测出4个B细胞优势表位,分别是93-102,183-187,273-289,294-301;5个CTL细胞优势表位,分别是69-77,175-183,267-275,373-381,408-416;5个Th细胞优势表位,分别是4-20,32-46,63-77,316-330,352-366。结论羊布鲁氏菌OMP16蛋白结构中有4个B细胞优势表位,5个CTL细胞优势表位和5个Th细胞优势表位,为进一步为布鲁氏菌诊断和疫苗研究的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OMP16蛋白 生物信息学 B细胞表位 T细胞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SLE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无乳链球菌药敏结果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程 郭淑丽 +3 位作者 贾海英 黄国虹 阿尔孜古丽·木塔力甫 王昌敏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7-88,I0002,共3页
目的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无乳链球菌(GBS)尿路感染及药敏状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1年4月至2018年11月SLE患者继发尿路感染及药敏情况。结果 153例SLE患者尿培养阳性有78例,病原菌... 目的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无乳链球菌(GBS)尿路感染及药敏状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1年4月至2018年11月SLE患者继发尿路感染及药敏情况。结果 153例SLE患者尿培养阳性有78例,病原菌分布革兰阴性菌45例为大肠埃希菌18例、肺炎克雷伯9例、奇异变形菌6例、阴道加德纳菌4例、阴沟肠杆菌4例和铜绿假单胞菌4例;革兰阳性菌33例为GBS16例、粪肠球菌6例、葡萄球菌4例、屎肠球菌3例、酵母菌3例和唾液链球菌1例;药敏结果显示16株GBS对左氧氟沙星31.25%、红霉素68.75%、四环素37.5%和克林霉素81.25%出现耐药株;对左氧氟沙星6.25%出现中介株;对利奈唑胺、青霉素、万古霉素、美罗培南、氨苄西林和头孢曲松敏感率均为100%。结论 SLE患者GBS引起尿路感染应引起注意,临床医生需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无乳链球菌 尿路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T细胞在布鲁氏菌感染中的变化特点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熔 王昌敏 +2 位作者 郝立君 卢佩佩 李智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47-851,共5页
目的明确调节性T细胞(Treg),Foxp3基因,白细胞介素10(IL-10)在布鲁菌病中的变化特点及相关性。方法收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9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20例急性布鲁菌病患者、29例慢性布鲁菌病患者和52例健康对照人群的外周血,使用... 目的明确调节性T细胞(Treg),Foxp3基因,白细胞介素10(IL-10)在布鲁菌病中的变化特点及相关性。方法收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9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20例急性布鲁菌病患者、29例慢性布鲁菌病患者和52例健康对照人群的外周血,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数量,提取PBMC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Foxp3的mRNA水平,使用AimPlex法检测血浆中IL-10含量。对Treg细胞与Foxp3 mRNA,IL-10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布病组的Treg细胞比例增加(t=2.87,P=0.01),Foxp3的mRNA水平增高(t=3.42,P<0.01),IL-10水平增高(t=7.90,P<0.01);慢性布病组的Treg细胞数量增加(t=10.82,P<0.01)、Foxp3的mRNA水平增加(t=6.89,P<0.01)和IL-10水平均明显增高(t=21.42,P<0.01)。与急性布病组相比,慢性布病组的Treg细胞数量增加(t=4.96,P<0.01),Foxp3的mRNA水平增加(t=2.38,P=0.02),IL-10水平明显增高(t=7.64,P<0.01)。布鲁菌病患者的Foxp3的mRNA表达水平与Treg数量呈正相关(R=0.72,P<0.01),IL-10水平与Treg数量呈正相关(R=0.71,P<0.01)。结论布鲁氏菌感染后出现Treg细胞数量增多,Foxp3基因表达上调以及IL-10水平增高的现象,这可能是导致布鲁氏菌持续感染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病 调节性T细胞 FOXP3 白细胞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极化特点及其在胞内菌感染中免疫调节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智伟 丁剑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554-2558,共5页
巨噬细胞是抵抗胞内菌感染的重要固有免疫细胞之一。根据外部环境和刺激物的不同,巨噬细胞通过极化为不同亚型进一步发挥免疫调节功能。本文就巨噬细胞极化特点以及在胞内菌感染中免疫调节作用进行总结,为更好地控制胞内菌感染和炎症性... 巨噬细胞是抵抗胞内菌感染的重要固有免疫细胞之一。根据外部环境和刺激物的不同,巨噬细胞通过极化为不同亚型进一步发挥免疫调节功能。本文就巨噬细胞极化特点以及在胞内菌感染中免疫调节作用进行总结,为更好地控制胞内菌感染和炎症性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极化 胞内菌 感染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B细胞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郝立君 许腾 李智伟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3期112-116,共5页
目的探讨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s,Breg细胞)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初次明确诊断为ITP的3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 目的探讨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s,Breg细胞)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初次明确诊断为ITP的3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于该院门诊健康体检者20例纳入对照组。ITP患者均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采集ITP患者治疗前后和对照组研究对象体检当日外周血2 ml,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19^(+)CD24^(^(hi))CD38^(^(hi))Breg细胞、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细胞)、CD19^(+)CD23^(+)B细胞和CD4^(+)CD25^(+)T细胞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血清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观察组中缓解患者和无效患者外周血CD19^(+)CD24^(^(hi))CD38^(^(hi))Breg细胞表达率、Treg细胞水平、CD19^(+)CD23^(+)B细胞和CD4^(+)CD25^(+)T细胞表达率、血清IL-10和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19^(+)CD24^(hi)CD38^(hi)Breg细胞表达率、CD4^(+)CD25^(+)T细胞表达率、Treg细胞水平和血清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01),CD19^(+)CD23^(+)B细胞表达率和血清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19^(+)CD24^(^(hi))CD38^(^(hi))Breg细胞表达率、CD4^(+)CD25^(+)T细胞表达率、Treg细胞水平和血清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均P<0.001),CD19^(+)CD23^(+)B细胞表达率和血清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0.001)。观察组中无效患者外周血CD19^(+)CD24^(hi)CD38^(hi)Breg细胞表达率、CD4^(+)CD25^(+)T细胞表达率、Treg细胞水平和血清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缓解患者(均P<0.001),CD19^(+)CD23^(+)B细胞表达率和血清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ITP患者存在Breg细胞比例失衡,其变化程度与病情有关联,故而Breg细胞在ITP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B细胞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