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指南制订中共识法应用关键要素的定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梁昌昊 尹丁冉 +8 位作者 刘美君 尹冠翔 李迅 王雅琪 刘思岐 佟敏 刘鹏伟 苏祥飞 费宇彤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2-952,共11页
目的探索共识法在中医药指南制订中的关键要素,为改善共识的规范性和客观性提供方法学建议,为未来指南制订中规范应用共识法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半结构化定性访谈法,对指南牵头人、工作组及共识组进行访谈,探讨共识可信度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索共识法在中医药指南制订中的关键要素,为改善共识的规范性和客观性提供方法学建议,为未来指南制订中规范应用共识法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半结构化定性访谈法,对指南牵头人、工作组及共识组进行访谈,探讨共识可信度的影响因素,以及对共识主体构成和共识过程的看法。结果共访谈了26名专家,对访谈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212条编码,深化为5个领域,分别为组建共识组、患者参与、会议主持人、共识准备及共识影响因素;概括了组建共识组的3个基本步骤,以及共识法应用的17个基本考虑。结论在指南制订过程中,建议增加共识前的方法学培训,方法学家应全程参与,鼓励专家合理看待分歧,重视指南制订方法及证据资料,公开共识组遴选过程、增加患者参与、管理和报告利益冲突,以减少偏倚,提高共识的透明性、可靠性和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识法 定性访谈 指南制订 临床实践指南 方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鸢尾素抑制炎症因子表达促成骨分化改善糖尿病小鼠骨代谢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田峰 涂来勇 +6 位作者 张恩丰 顾文飞 单烁 马志杰 刘毅 胡铜 赵疆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1-516,共6页
目的探讨鸢尾素在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模型小鼠中的疗效以及相关机制。方法基于6周龄C57BL/6小鼠构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模型小鼠,腹腔注射鸢尾素干预模型小鼠,评估其对小鼠体重、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等指标的影响,收集小鼠血清检测鸢... 目的探讨鸢尾素在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模型小鼠中的疗效以及相关机制。方法基于6周龄C57BL/6小鼠构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模型小鼠,腹腔注射鸢尾素干预模型小鼠,评估其对小鼠体重、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等指标的影响,收集小鼠血清检测鸢尾素、CTX、P1NP指标,收集骨组织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检测mRNA Runx2、IL-1β、IL-6的表达量,收集股骨远端并HE染色,量化骨微细结构相关参数。结果鸢尾素治疗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模型小鼠体重显著下降,空腹血糖显著降低;血清中鸢尾素水平显著上升,CTX水平显著降低,P1NP水平显著升高;骨组织Runx2 mRNA表达量显著上升,IL-1β、IL-6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unx2 mRNA表达量显著上升,IL-1β、IL-6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小鼠单位长度骨小梁表面成骨细胞数量、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宽度均限制增加。结论鸢尾素能够抑制骨组织及间充质干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促进成骨分化,改善糖尿病小鼠骨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素 炎症 成骨分化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联素调节循环RANKL/OPG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涂来勇 田峰 +6 位作者 张恩丰 顾文飞 单烁 马志杰 刘毅 胡铜 赵疆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4-499,共6页
目的探讨脂联素对外周循环RANKL/OPG的调节作用,及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方法使用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霉素构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模型小鼠,使用脂联素治疗,使用阿仑膦酸钠治疗作为阳性对照。分组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阳... 目的探讨脂联素对外周循环RANKL/OPG的调节作用,及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方法使用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霉素构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模型小鼠,使用脂联素治疗,使用阿仑膦酸钠治疗作为阳性对照。分组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完成干预后,测量小鼠体重,收集小鼠静脉血并检测空腹血糖水平、葡萄糖耐量试验、血清RANKL/OPG。分别从各组小鼠股骨提取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骨分化并茜素红染色,检测Opg、Rankl基因的表达量。获得小鼠腰3椎体,检测各组小鼠骨微细结构变化。结果脂联素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体重明显下降,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下降,葡萄糖耐量试验明显接近正常水平,血清OPG水平上升,血清RANKL水平下降,血清RANKL/OPG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能力明显减弱,显著上调RANKL/OPG;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明显增强,显著下调RANKL/OPG。脂联素治疗后能显著提高单位长度成骨细胞数量、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厚度。结论脂联素能够降低糖尿病小鼠体重,降低空腹血糖,部分恢复机体的血糖调节能力,促进Opg基因的表达,抑制Rankl基因的表达,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改善骨微细结构,是一种潜在的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RANKL OPG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神经调控领域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4
作者 邱思淦 张雪枫 +4 位作者 古来撒尔·艾克拜尔 卢旭昇 唐魏 托里哈乃·阿拜 刘俊昌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8-886,892,共10页
目的:针灸神经调控机制已成为近年来针灸学相关领域研究的热门,现拟以该机制为切入点,回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课题的资助情况,探讨研究现状。方法:对立项起始时间为2013-2022年度针灸学相关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代码为H3107经络... 目的:针灸神经调控机制已成为近年来针灸学相关领域研究的热门,现拟以该机制为切入点,回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课题的资助情况,探讨研究现状。方法:对立项起始时间为2013-2022年度针灸学相关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代码为H3107经络与腧穴、H3117中医养生与康复、H3118中医针灸学中关于针灸神经调节机制的基金项目进行统计,分析资助情况、研究内容与病症治疗谱、针灸干预类型、相关调控机制与信号通路。结果:该领域基金项目共有252项,研究较多的疾病包含脑缺血、阿尔茨海默病、脊髓损伤等,主要调控机制与信号通路涉及神经环路、自噬、凋亡、翻译、应激等。结论: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针灸神经调控领域的资助力度总体呈波动上升态势,相关研究涉及疾病范围广,关注的机制与通路多,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些重要作用点及多发性硬化、神经肌肉接口疾病等神经系统疑难病症的研究仍有待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针灸学 神经调控机制 研究现状 疾病治疗谱 信号通路 干预类型 检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联素改善炎症微环境抑制骨吸收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
5
作者 涂来勇 夏力 +4 位作者 田峰 任周梁 张恩丰 王振斌 赵疆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4-670,共7页
目的 探究外源性脂联素对糖尿病相关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评估其对破骨细胞形成和骨微细结构的影响。方法 构建糖尿病模型小鼠,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脂联素治疗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循环脂联素和炎症因... 目的 探究外源性脂联素对糖尿病相关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评估其对破骨细胞形成和骨微细结构的影响。方法 构建糖尿病模型小鼠,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脂联素治疗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循环脂联素和炎症因子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破骨细胞分化标志基因,使用骨组织学技术评估骨微细结构。结果 糖尿病模型小鼠的循环脂联素浓度显著降低(P<0.000 1),脂联素治疗组的循环脂联素水平明显上升(P<0.000 1)。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小鼠的TNF-α、IL-6和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00 1)。脂联素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P<0.000 1)。糖尿病模型小鼠的破骨细胞数量增多,破骨分化标志基因显著上调。脂联素治疗后,成熟破骨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00 1),破骨分化标志基因Ctsk、Nfatc1明显降低(P<0.000 1)。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小鼠的骨小梁面积和厚度显著减少(P<0.000 1)。脂联素治疗组的骨小梁面积和厚度部分恢复(P<0.000 1),但仍低于对照组。结论 补充外源性脂联素可以显著抑制糖尿病相关的破骨细胞形成,部分恢复骨小梁面积和厚度,改善糖尿病引起的骨丢失。潜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炎症微环境抑制骨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炎症环境 骨吸收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高血压早期肾损伤脾肾阳虚型的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安乐君 葛丽 +5 位作者 李晶洁 杨娜 白永江 甘庆雷 马建军 林雪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9期2200-2203,共4页
通过分析新疆特殊地域环境及饮食结构的致病特点,阐释新疆地区原发性高血压发展成为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的表现为脾肾阳虚,深入剖析高血压早期肾损伤尿微量白蛋白做为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在中医学中应属的范畴及其发病机制。
关键词 高血压 早期肾损伤 脾肾阳虚型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的流行病学、病因学与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被引量:50
7
作者 慕璟玉 王雁 +1 位作者 杨依宁 高云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89-1096,共8页
近年来,随着近视患病率不断增加,近视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高度近视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患者不可逆性视力损伤,我国卫生与教育部门极其重视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防控工作。本文就近视的流行病学、病因学与发病机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 近视 流行病学 病因学 发病机制 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支架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8
作者 阿布都喀哈尔·阿布都拉 哈力木拉提·吾布力卡斯木 段绍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491-2496,共6页
胆道疾病是我国肝胆系统常见疾病类型,发病率较高,且相关并发症是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的重要原因。胆道支架主要用于缓解和解除良恶性胆道狭窄和梗阻,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符合胆道生理解剖结构等特征,已成为无法根治性切除的胰胆肿瘤引... 胆道疾病是我国肝胆系统常见疾病类型,发病率较高,且相关并发症是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的重要原因。胆道支架主要用于缓解和解除良恶性胆道狭窄和梗阻,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符合胆道生理解剖结构等特征,已成为无法根治性切除的胰胆肿瘤引起的胆道梗阻首选姑息型治疗手段。然而,目前常用的胆道支架因细菌黏附、胆汁淤积、支架阻塞、支架迁移等缺点,未能达到理想治疗效果。近年来众多学者对胆道支架堵塞成因、改进支架设计、延长引流时效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尝试,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对各类胆道支架的类型、优缺点及发展史进行综述,并展望了胆道支架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疾病 支架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炎症免疫调节探讨秦皮素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江钰 胡金霞 +2 位作者 赵翠霞 刘涛 胡婧灵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02-408,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炎症免疫调节对秦皮素(FRA)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以ApoE-/-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喂养高脂饲料建立AS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AS组)、秦皮素低剂量组(AS+FRA-L组)、秦皮素高剂量组(AS+... 目的:探讨基于炎症免疫调节对秦皮素(FRA)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以ApoE-/-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喂养高脂饲料建立AS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AS组)、秦皮素低剂量组(AS+FRA-L组)、秦皮素高剂量组(AS+FRA-H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变化;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TNF-α、IL-1β及IL-6的含量变化;HE染色检测各组小鼠主动脉中斑块的形成情况;油红O染色检测小鼠AS斑块中脂质的沉积情况;Masson染色检测主动脉中胶原蛋白的含量变化;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小鼠AS斑块中巨噬细胞MOMA-2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主动脉中白细胞分化抗原40(CD40)、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蛋白的表达变化;qRT-PCR检测小鼠主动脉中CD40、MMP-9、VCAM-1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与AS组相比,秦皮素可使血清中TC、TG、LDL-C含量降低(均P<0.05),HDL-C含量升高(P<0.05),也可降低血清中oxLDL、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均P<0.05)。HE和油红O结果表明秦皮素可改善AS小鼠的斑块形成和脂质沉积。Masson结果表明秦皮素可改善胶原蛋白沉积程度。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秦皮素可减少巨噬细胞MOMA-2的表达。免疫组化和qRT-PCR结果表明,秦皮素可下调小鼠主动脉中CD40、MMP-9、VCAM-1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论:秦皮素可改善AS,其机制可能与炎症免疫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秦皮素 炎症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中关节突成形器械的应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思平(综述) 佟敏 黄异飞(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05-708,共4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疾病,主要由于各种原因使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突出,压迫以脊髓和神经根为主的邻近组织,产生腰背部疼痛和下肢放射痛,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1,2])。长期处于久坐的状态...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疾病,主要由于各种原因使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突出,压迫以脊髓和神经根为主的邻近组织,产生腰背部疼痛和下肢放射痛,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1,2])。长期处于久坐的状态使LDH的发生率进一步升高^([3])。椎间盘严重突出甚至脱出游离者,需要手术干预以去除致压因素,缓解症状,恢复神经功能^([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关节突 髓核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背部疼痛 神经根 椎间盘 缓解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抑制破骨分化改善糖尿病模型鼠骨量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峰 胡铜 +3 位作者 吴昊天 祖力卡尔·阿地力 赵疆 涂来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86-1191,共6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骨髓源性巨噬细胞(BMDM)破骨分化的影响,并观察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模型鼠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在体外实验中,通过梯度浓度的二甲双胍干预RANKL诱导的大鼠BMDM破骨分化,并检测破骨分化标志基因Nfatc1、Ctsk、C-fos、Traf...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骨髓源性巨噬细胞(BMDM)破骨分化的影响,并观察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模型鼠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在体外实验中,通过梯度浓度的二甲双胍干预RANKL诱导的大鼠BMDM破骨分化,并检测破骨分化标志基因Nfatc1、Ctsk、C-fos、Traf6及相应标志蛋白的表达;在体内实验中,将24只8周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模型组)、糖尿病模型组+二甲双胍干预组(治疗组),每组各8只,其中对照组与模型组行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组使用二甲双胍灌胃,治疗时间为3个月,检测大鼠体重、空腹血糖,并检测各组大鼠骨量的变化。结果在体外实验中,二甲双胍显著抑制大鼠BMDM破骨分化,并呈浓度依赖性,显著下调破骨分化标志基因Nfatc1、Ctsk、C-fos、Traf6的表达(P<0.05),显著下调破骨分化标志蛋白C-FOS、NFATC1、TRAF6、CTSK的表达;在体内实验中,模型组相比较于对照组,体重减轻、空腹血糖上升、骨量降低;治疗组相比较于模型组,体重增加、空腹血糖降低、骨量增加。结论二甲双胍能够抑制破骨分化,在增加体重、降低空腹血糖的同时,可以减少骨表面的破骨细胞数量和面积,改善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破骨分化 糖尿病 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胸椎结核术后迟发性钛笼脱落并食管瘘1例报道
12
作者 张思平 佟敏 +6 位作者 刘岩路 马战军 董振宇 徐杰 王荣 李世达 黄异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6-220,共5页
脊柱是骨关节结核最好发的部位,其中胸椎结核约占脊柱结核的39.6%[1]。前路手术以术野清楚、病灶清除彻底曾作为治疗胸椎结核的经典术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2]。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1例上胸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脊柱是骨关节结核最好发的部位,其中胸椎结核约占脊柱结核的39.6%[1]。前路手术以术野清楚、病灶清除彻底曾作为治疗胸椎结核的经典术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2]。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1例上胸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10年钉板松动、钛笼脱落并发食管瘘患者,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结核 骨关节结核 中医医院 新疆医科大学 食管瘘 病灶清除 脊柱结核 前路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扩散张量成像动态评估兔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模型后肢缺血骨骼肌形态及功能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伟 马娟 +1 位作者 鲁雪红 席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94-497,共4页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WI)评估兔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PAOD)模型后肢缺血骨骼肌形态、功能的价值。方法对32只新西兰大白兔切除右侧股动脉全长及其分支,制成PAOD模型,分别于术后第3、14、21、28天随机取8只行双后肢DTI扫描,并于扫描...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WI)评估兔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PAOD)模型后肢缺血骨骼肌形态、功能的价值。方法对32只新西兰大白兔切除右侧股动脉全长及其分支,制成PAOD模型,分别于术后第3、14、21、28天随机取8只行双后肢DTI扫描,并于扫描结束后处死动物,取后肢骨骼肌组织行病理检查。分析各时间点兔后肢术侧与健侧肌群DWI表现,对比ADC值及各项异性分数(FA)值差异,并观察病理表现。结果术后第3、14天DWI示PAOD兔术侧小腿肌群水肿、体积增大,相应ADC图显示该区域为高信号,彩色FA图上该区域为浅红色,较健侧ADC值增加、FA值减低,以第3天变化为著(P均<0.05);术后第21、28天后肢术侧及健侧肌群DWI均为等信号,ADC值及F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织病理结果显示术后第3、14天术侧后肢横纹肌肿胀、出血及坏死,以第3天为著;术后第21天个别横纹肌萎缩,并见肌束间厚壁血管增生、扩张,肌间小血管增生;术后第28天肿胀细胞基本恢复,大部分区域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增生明显,细胞间隙略增宽。结论DTI可动态观察评估兔PAOD模型后肢缺血骨骼肌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肌肉组织损伤及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性动脉硬化 下肢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评估兔后肢骨骼肌缺血模型缺血骨骼肌灌注状态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伟 杜江华 +1 位作者 张俊玮 鲁雪红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I)评估兔后肢骨骼肌缺血模型灌注状态的价值。方法选取48只新西兰大白兔,结扎并切除右侧股动脉及其分支建立后肢骨骼肌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第3、7、14、21、28、42天各随机取8只行健侧及术侧后肢CT扫描,以小腿肌...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I)评估兔后肢骨骼肌缺血模型灌注状态的价值。方法选取48只新西兰大白兔,结扎并切除右侧股动脉及其分支建立后肢骨骼肌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第3、7、14、21、28、42天各随机取8只行健侧及术侧后肢CT扫描,以小腿肌肉最大横截面为中心层面进行灌注成像,获得组织时间-密度曲线(TDC),测量两侧骨骼肌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PT)。结果健侧各时间点骨骼肌TDC均见曲线上升达峰值后迅速下降至相对平稳状态;术侧术后第28、42天曲线呈迅速上升后迅速下降至相对平稳水平,与术前曲线形态相近。术侧术后第3、7、14、21天BF、BV均低于健侧(P均<0.05);各时间点MTT、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T灌注成像可用于评估兔后肢骨骼肌缺血模型灌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性动脉硬化 下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水泥椎体强化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再骨折风险的Meta分析 被引量:26
15
作者 曹源 郭金超 +2 位作者 马超 李冬 王振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92-800,共9页
目的 :对目前已发表的关于骨水泥椎体强化[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性评价,探讨椎体强化术后再发椎体骨折风险,为临床医疗和科研提供统计学依据。... 目的 :对目前已发表的关于骨水泥椎体强化[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性评价,探讨椎体强化术后再发椎体骨折风险,为临床医疗和科研提供统计学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全面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EMBASE数据库,收集由建库至2018年4月发表的关于骨水泥椎体强化与保守治疗OVCF安全性和再发骨折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文献;遵循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方法价纳入文献质量和可靠性,提取患者骨折椎体数、骨折平面、椎体压缩程度、骨密度以及再发椎体骨折相关数据;通过Review man 5.3软件行Meta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数据,计算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值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采用漏斗图对发表偏倚进行评估。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样本总量为853例,其中437例行椎体强化手术,416例接受保守治疗。2篇为高质量文献,5篇为中等质量文献,2篇为低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保守治疗相比,骨水泥椎体强化术后患者再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RR=1.13,95%CI(0.85,1.49),P=0.41]及相邻椎体再骨折发生率[RR=0.93,95%CI(0.48,1.82),P=0.84]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水泥椎体强化术是治疗OVCF的有效方法,不会增加再发椎体骨折的风险,再发椎体骨折可能同骨质疏松症的自然进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水泥椎体强化术 术后再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rrostatin-1抑制高糖诱导的小鼠BMSC铁死亡并防治糖尿病骨质疏松 被引量:2
16
作者 涂来勇 夏力 +4 位作者 田峰 胡铜 吴昊天 祖力卡尔·阿地力 赵疆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25-1430,共6页
目的探讨铁死亡抑制剂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体外研究采用Ferrostatin-1干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成骨分化,并检测成骨分化及铁死亡标志基因的表达;体内研究采用Ferrostatin-1干预糖尿病骨质疏松模型小鼠,并... 目的探讨铁死亡抑制剂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体外研究采用Ferrostatin-1干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成骨分化,并检测成骨分化及铁死亡标志基因的表达;体内研究采用Ferrostatin-1干预糖尿病骨质疏松模型小鼠,并检测小鼠空腹血糖、体重、松质骨相关参数。结果体外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环境下,BMSC的成骨分化能力被抑制,Ferrostatin-1(10μmol/L)能够挽救高糖抑制的成骨分化,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体内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Ferrostatin-1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空腹血糖,并增加体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鼠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宽度、骨小梁数量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Ferrostatin-1治疗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宽度、骨小梁数量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errostatin-1抑制高糖高脂环境下的BMSC铁死亡,防治糖尿病性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rrostatin-1 BMSC 铁死亡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