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吾尔医综合治疗银屑病患者的血清差异性代谢组分 被引量:2
1
作者 热比姑丽.伊斯拉木 美热古丽.热合曼 +2 位作者 艾西木江.热甫开提 买合苏提.卡德尔 阿不都吉力力.阿布都艾尼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0期2460-2463,2467,共5页
目的:分析维吾尔医综合治疗银屑病患者的血清差异性代谢组分。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维吾尔医综合治疗的银屑病患者和通过体检确定健康志愿者血清,利用~1H-NMR技术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检测健康志愿者、银屑病患者血清差... 目的:分析维吾尔医综合治疗银屑病患者的血清差异性代谢组分。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维吾尔医综合治疗的银屑病患者和通过体检确定健康志愿者血清,利用~1H-NMR技术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检测健康志愿者、银屑病患者血清差异性代谢组分。结果:与健康志愿者比较,银屑病患者血清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不饱和脂类、糖蛋白、酪氨酸、组氨酸及丙酮含量降低,乳酸、肌酸、甲酸、乙酸及苯丙氨酸水平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通过维吾尔医综合治疗,银屑病患者血清仍存在氨基酸、脂类及其一些小分子化合代谢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患者 健康志愿者 血清 代谢组学 维吾尔医 综合治疗 1H-NMR技术 代谢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曼陀罗子及其代表制剂艾比西帕丸的大鼠长期毒性试验 被引量:9
2
作者 热比姑丽.伊斯拉木 尤力都孜.买买提 +3 位作者 阿布都吉力力.阿布都艾尼 艾西木江.热甫卡提 闫明 凯赛尔.阿不都克热木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79-1480,共2页
用药安全性评价是药物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评价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特色制剂 长期毒性实验 曼陀罗子 大鼠 新疆 安全性评价 临床评价 毒性药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骆驼刺提取物大鼠灌胃长期毒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魏鸿雁 窦勤 +2 位作者 马晓玲 闫明 贾晓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29-1834,共6页
观察骆驼刺提取物对SD大鼠的长期毒性反应。采用SD大鼠120只,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药物组,连续灌胃3个月,对照组给予羧甲基纤维素钠,检查血液学、血生化、电解质及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各组大鼠给药期间未出... 观察骆驼刺提取物对SD大鼠的长期毒性反应。采用SD大鼠120只,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药物组,连续灌胃3个月,对照组给予羧甲基纤维素钠,检查血液学、血生化、电解质及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各组大鼠给药期间未出现异常反应,高剂量雄性大鼠体重下降,与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的LYMPH、NEUT、RBC、HGB、PLT、BUN、K+、Na+升高,低、中、高剂量组的ALB、CHO、GLU降低,均在正常范围,组织病理学检查无明显变化,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剂量为1.0 g/(kg·d)[相当于生药22.7 g/(kg·d)]。本研究证明骆驼刺提取物对大鼠无明显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提取物 大鼠 长期毒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大黄根提取物对实验性银屑病小鼠组织器官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艾西木江.热甫卡提 尤力都孜.买买提 +1 位作者 阿不都热衣木.肉孜 热比姑丽.伊斯拉木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1-47,共7页
目的探讨土大黄根提取物对实验性银屑病模型小鼠组织器官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背部无毛区涂抹以5%咪喹莫特(5%IMQ)乳膏连续6 d,建立银屑病样动物模型;以0.2 m L/10 g容积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观察阳性对照药物(地塞米松、消银颗... 目的探讨土大黄根提取物对实验性银屑病模型小鼠组织器官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背部无毛区涂抹以5%咪喹莫特(5%IMQ)乳膏连续6 d,建立银屑病样动物模型;以0.2 m L/10 g容积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观察阳性对照药物(地塞米松、消银颗粒、异常粘液质成熟剂),土大黄根提取物(1、2、4 g/kg)对小鼠背部皮肤、胸腺、骨髓、脾脏形态学,及其对胸腺和脾脏脏器指数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1 g/kg)小鼠仍可见上皮增厚、角化不全;中剂量组(2 g/kg)小鼠大部分区域上皮恢复正常,也可见部分区域上皮增厚;高剂量组(4 g/kg)小鼠大部分区域上皮恢复正常,但表皮增厚情况存在个体差异。与阳性对照药物组(地塞米松、消银颗粒、异常粘液质成熟剂)比较,低剂量组(1 g/kg)小鼠仍可见明显的上皮增厚、角化不全;中剂量组(2 g/kg)小鼠背部皮肤变化与消银颗粒、异常粘液质成熟剂对照组基本相似;高剂量组(4 g/kg)小鼠背部皮肤变化与地塞米松药物对照组基本相似。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药物组(地塞米松、消银颗粒、异常粘液质成熟剂)、土大黄根提取物组(L、M、H,1、2、4 g/kg)小鼠胸腺、骨髓及脾脏形态学未见明显差异。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胸腺和脾脏脏器指数降低(P<0.01);消银颗粒组、异常粘液质成熟剂组、土大黄根提取物组(1、2、4 g/kg)对小鼠胸腺和脾脏脏器指数的影响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土大黄根提取物组(1、2、4 g/kg)小鼠胸腺和脾脏脏器指数升高(P<0.01)。结论土大黄根提取物能抑制咪喹莫特诱导的实验性银屑病小鼠背部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呈剂量依赖性;但对胸腺、骨髓、脾脏形态学未见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大黄根 实验性银屑病 组织器官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葫蔓藤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5
作者 肖开提.艾白都拉 买合素提.卡德尔 伊利亚尔.斯马伊 《中兽医学杂志》 2015年第9期8-8,共1页
目的:探讨葫蔓藤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经典的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方法 LD50进行测定预试,葫蔓藤LD50是0.18g/kg,在预试实验测得Dn和Dm的剂量范围内设6个剂量组,分别为I、II、II、IV、V、VI。对小鼠灌胃给葫蔓藤药物,进行正式急... 目的:探讨葫蔓藤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经典的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方法 LD50进行测定预试,葫蔓藤LD50是0.18g/kg,在预试实验测得Dn和Dm的剂量范围内设6个剂量组,分别为I、II、II、IV、V、VI。对小鼠灌胃给葫蔓藤药物,进行正式急性毒性研究,均连续观察两周,记录小鼠的中毒反应、死亡率和死亡情况。结果:按葫蔓藤重量进行计算,葫蔓藤灌胃给药的最大给药量为356 mg·kg-1·d-1,随着用药计量的增加,小鼠的死亡数和死亡率逐渐增加。在14天观察期内,死亡小鼠急性毒性的症状主要有全身肌肉无力、眩晕、眼睑下垂、吞咽困难、垂头和肢无力、昏迷、腹痛、腹泻,渐至呼吸困难和麻痹,最终呼吸麻痹而死亡。存活小鼠体重增长比较慢,其余的未见有明显异常。结论:葫蔓藤的小鼠急性毒性大,毒性反应非常强烈,但是毒性作用部位和作用机制仍不太清楚,还有待于进一步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蔓藤 小鼠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大黄提取物对银屑病小鼠P物质及其神经肽受体-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热比姑丽·伊斯拉木 优力都孜·买买提 +2 位作者 玉素甫江·艾力 开丽比努尔·阿布来提 巴合沙拉·马乃甫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271-2278,共8页
目的:经土大黄干预,探讨P物质(SP)及其神经激肽-1受体(NK-1R)在银屑病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对照组,银屑病模型组,甲氨蝶呤片组(1.3 mg/kg),阿瑞匹坦胶囊组(5 mg/kg),土大黄组(1、2、4 g/kg)小鼠皮肤、血液标本,经苏木精-伊... 目的:经土大黄干预,探讨P物质(SP)及其神经激肽-1受体(NK-1R)在银屑病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对照组,银屑病模型组,甲氨蝶呤片组(1.3 mg/kg),阿瑞匹坦胶囊组(5 mg/kg),土大黄组(1、2、4 g/kg)小鼠皮肤、血液标本,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银屑病小鼠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技术,检测银屑病小鼠皮肤SP、NK-1R mRNA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银屑病小鼠血液SP、皮肤、NK-1R蛋白表达;随后分析SP、NK-1R表达水平与银屑病的关系。结果:与银屑病模型组比较,所有药物干预组均能改善银屑病小鼠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同时,小鼠皮肤SP、NK-1RmRNA表达,血清SP、皮肤NK-1R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P<0.01)。与阳性对照药甲氨蝶呤片组、阿瑞匹坦胶囊组比较,1 g/kg大黄组小鼠皮肤组织NK-1R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土大黄组(1 g/kg)比较,土大黄组(2、4 g/kg)小鼠皮肤组织NK-1R蛋白表达均降低,其中土大黄组(2 g/kg)(P>0.05)、土大黄组(4 g/kg)(P<0.05)。结论:土大黄可能通过降低焦虑相关神经递质SP及其NK-1R受体基因、蛋白表达,从而改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其作用不亚于阳性对照药甲氨蝶呤片、阿瑞匹坦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大黄 银屑病 小鼠 苏木精-伊红染色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蛋白免疫印迹 P物质 神经肽-1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叶升麻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甘萍 霍仕霞 +4 位作者 白鹏 高莉 彭晓明 何燕 闫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1-124,共4页
目的研究类叶升麻苷(acteoside)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特征。方法大鼠灌胃给予300 mg·kg-1的类叶升麻苷后,采用HPLC检测各时间点血浆和组织器官药物浓度,并用DAS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大鼠灌胃给药后,药时曲... 目的研究类叶升麻苷(acteoside)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特征。方法大鼠灌胃给予300 mg·kg-1的类叶升麻苷后,采用HPLC检测各时间点血浆和组织器官药物浓度,并用DAS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大鼠灌胃给药后,药时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参数分布半衰期T12α、消除半衰期T12β、曲线下面积AUC、血浆清除率CL分别为:2.37 h、2.916 h、1.031μg·L-1·h、306.241 L·h-1。结论类叶升麻苷体内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主要分布在肠、肺脏、脾脏组织中,在所研究的组织中未见特殊蓄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叶升麻苷 药代动力学 组织分布 老年痴呆 HPLC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叶升麻苷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高莉 林娟 +3 位作者 张富春 霍仕霞 彭晓明 闫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40-1443,共4页
目的研究类叶升麻苷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石杉碱甲组和类叶升麻苷高、中、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颈背部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颈背部注射D-半乳糖(150 m... 目的研究类叶升麻苷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石杉碱甲组和类叶升麻苷高、中、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颈背部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颈背部注射D-半乳糖(150 mg·kg-1·d-1)造模,连续90d。从第71天开始石杉碱甲组和类叶升麻苷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药,连续20 d。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然后检测血清和脑组织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给予类叶升麻苷和石杉碱甲后可以改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潜伏期和游泳距离均明显缩短(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和脑组织内SOD、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类叶升麻苷组在给药后均能明显提高小鼠血清和脑组织内SOD和GSH-Px活性(P<0.01),降低血清和脑组织内MDA含量(P<0.01)。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与血清和脑组织内SOD、GSHPx活性以及MDA含量相关(P<0.01)。结论类叶升麻苷能够改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提高血清和脑组织内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叶升麻苷 学习记忆 MORRIS水迷宫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东莨菪碱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高莉 彭晓明 +3 位作者 张富春 霍仕霞 林娟 闫明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73-576,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东莨菪碱对小鼠行为和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确定东莨菪碱致小鼠记忆障碍模型的合适剂量。方法 48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其他各组分别腹腔注射东莨菪碱2,3,5 mg·k...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东莨菪碱对小鼠行为和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确定东莨菪碱致小鼠记忆障碍模型的合适剂量。方法 48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其他各组分别腹腔注射东莨菪碱2,3,5 mg·kg-1。回避反应法检测行为和学习记忆能力,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脑皮质和海马区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酯酶(AChE)及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含量及活力。结果东莨菪碱3,5 mg·kg-1组小鼠上、下台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小鼠脑ACh、AChE和ChAT含量和活力受到显著影响。结论东莨菪碱对小鼠行为和记忆障碍损伤的程度随剂量增大而增强,3,5 mg·kg-1均能显著造成小鼠学习记忆行为损伤,显著影响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区Ach的合成与代谢;东莨菪碱对小鼠的行为及记忆功能损伤的合适剂量为3 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莨菪碱 学习功能 记忆功能 乙酰胆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叶升麻苷增强致亚急性衰老小鼠脑组织神经营养因子3的表达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莉 彭晓明 +2 位作者 霍仕霞 何燕 闫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22-1025,1029,共5页
目的观察类叶升麻苷对D-半乳糖联合AlCl3致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脑组织神经营养因子3(NT-3)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亚急性衰老模型组、维生素E组、吡拉西坦组和类叶升麻苷治疗组。腹腔注射D-半乳糖60 mg/(kg... 目的观察类叶升麻苷对D-半乳糖联合AlCl3致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脑组织神经营养因子3(NT-3)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亚急性衰老模型组、维生素E组、吡拉西坦组和类叶升麻苷治疗组。腹腔注射D-半乳糖60 mg/(kg·d),AlCl35mg/(kg·d)灌胃,连续90 d,建立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脑组织NT-3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T-3的蛋白表达。结果 NT-3在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脑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模型小鼠给予类叶升麻苷、维生素E、吡拉西坦后,脑组织NT-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强。结论类叶升麻苷可以促进亚急性衰老小鼠脑组织中NT-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衰老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营养因子3 类叶升麻苷 D-半乳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体内吸收的维药驱虫斑鸠菊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蔡良谟 霍仕霞 +2 位作者 高莉 彭晓明 闫明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43-1545,共3页
目的在建立血清指纹图谱的基础上,研究驱虫斑鸠菊入血成分。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药材及血清指纹图谱,确认入血成分;进一步采用硅胶柱层析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分离得到入血成分。结果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其中3个化合物为入血... 目的在建立血清指纹图谱的基础上,研究驱虫斑鸠菊入血成分。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药材及血清指纹图谱,确认入血成分;进一步采用硅胶柱层析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分离得到入血成分。结果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其中3个化合物为入血原型成分,即:紫铆素、5,7,3',5'-四羟基二氢黄酮、3',4',7-三羟基黄酮。结论血清药化的方法可分析出驱虫斑鸠菊入血成分,为寻找体内作用的物质基础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虫斑鸠菊 血清药化 指纹图谱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鹰嘴豆总皂苷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及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凯赛尔.阿不都克热木 魏媛媛 +3 位作者 李潇 闫冬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帕尔哈提.克热木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05-1407,共3页
目的观察鹰嘴豆总皂苷(TSCA)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及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加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45 mg/kg)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丙二醇灌胃,灌胃容积1mL/100 g)和2个鹰嘴豆总皂... 目的观察鹰嘴豆总皂苷(TSCA)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及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加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45 mg/kg)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丙二醇灌胃,灌胃容积1mL/100 g)和2个鹰嘴豆总皂苷治疗组分别给100 mg/kg、300 mg/kg(以丙二醇为助溶剂灌胃给药,灌胃容积1 mL/100g)及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100 mg/kg灌胃),另选8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丙二醇灌胃,灌胃容积1 mL/100 g),给药4周后,检测空腹血糖值(FPG)、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游离脂肪酸量、白介素-6(IL-6)、肝糖原(HG)、肌糖原(MG)量及糖代谢中关键酶己糖激酶(HK)活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鹰嘴豆总皂苷各剂量组均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P<0.01),改善胰岛素抵抗,显著降低血清白介素-6、游离脂肪酸量并增加骨骼肌中己糖激酶活性及肌、肝糖原的量。结论鹰嘴豆总皂苷各剂量组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并改善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总皂苷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游离脂肪酸 白介素一6 己糖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叶升麻苷对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晓明 霍仕霞 +2 位作者 高莉 何燕 闫明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3期302-305,共4页
目的研究类叶升麻苷对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组和类叶升麻苷给药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以1.5 mmol·L-1谷氨酸处理24 h,再分别以10μmol·L-1维生素E和15.... 目的研究类叶升麻苷对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组和类叶升麻苷给药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以1.5 mmol·L-1谷氨酸处理24 h,再分别以10μmol·L-1维生素E和15.625,31.25,62.5,125,250μmol·L-1类叶升麻苷作用。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酶标法试剂盒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硫代巴比妥酸(TBA)法试剂盒测定丙二醛(MDA)含量,WST[2-(4-碘苯基)-3-(4-硝基苯基)-5-(2,4-二磺酸苯基)-2氢-四唑盐,二钠盐]法试剂盒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除类叶升麻苷Ⅰ组(15.625μmol·L-1AS)以外,其余各类叶升麻苷给药组均可明显改善PC12细胞形态,提高细胞存活率和SOD酶活性(P<0.01),抑制LDH活性及MDA和ROS生成(P<0.01或P<0.01)。结论类叶升麻苷对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叶升麻苷 谷氨酸 PC12细胞 损伤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骨脂水提取物小鼠灌胃急性毒性及亚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尤力都孜·买买提 艾西木江·热甫卡提 +3 位作者 阿布都吉力力·阿布都艾尼 祖力喀尔·买买提 买合素提·卡德尔 李治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7-148,共2页
补骨脂是中医、维吾尔医常用药材,均用其治疗白癜风[1-3]。临床报道和基础研究均发现补骨脂及其复方具有肝毒性[4-5],其安全性值得关注。本研究对补骨脂水提取物进行小鼠灌胃给药急性毒性及亚急性毒性试验,探讨其毒性作用特点,为其合理... 补骨脂是中医、维吾尔医常用药材,均用其治疗白癜风[1-3]。临床报道和基础研究均发现补骨脂及其复方具有肝毒性[4-5],其安全性值得关注。本研究对补骨脂水提取物进行小鼠灌胃给药急性毒性及亚急性毒性试验,探讨其毒性作用特点,为其合理应用和药物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水提取物 小鼠 急性毒性 亚急性毒性 血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药驱虫斑鸠菊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蔡良谟 霍仕霞 +3 位作者 林娟 吴培培 闫明 凯赛尔.阿不都克热木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159-2161,共3页
目的研究驱虫斑鸠菊的化学成分。方法驱虫斑鸠菊醇提物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反复柱层析、分离纯化,用有机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甘草素(1)、异甘草素(2)、紫铆亭(3)、紫铆花素(4)。结论化合物1~2均... 目的研究驱虫斑鸠菊的化学成分。方法驱虫斑鸠菊醇提物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反复柱层析、分离纯化,用有机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甘草素(1)、异甘草素(2)、紫铆亭(3)、紫铆花素(4)。结论化合物1~2均为首次从驱虫斑鸠菊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虫斑鸠菊 化学成分 黄酮 查尔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叶升麻苷对阿尔采末病小鼠皮层 caspase-3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彭晓明 高莉 +1 位作者 霍仕霞 闫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63-1768,共6页
目的探讨类叶升麻苷(acteoside,AS)对阿尔采末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皮层组织中Caspase-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昆明(kunming,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vitamin E(Vit E)组,类叶升麻苷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 目的探讨类叶升麻苷(acteoside,AS)对阿尔采末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皮层组织中Caspase-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昆明(kunming,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vitamin E(Vit E)组,类叶升麻苷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60 mg·kg-1·d-1的D-半乳糖和灌胃5 mg·kg-1·d-1的三氯化铝,连续造模60 d以制备AD模型。然后给以30、60、120 mg·kg-1·d-1的AS治疗30 d,期间造模继续。给药完成后,利用跳台法测定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化学比色法测定小鼠血清及脑组织中的ACh E活性;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皮层组织结构变化;免疫组化分析小鼠皮层组织中caspase-3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AS给药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所改善,其下台潜伏期和错误次数均明显延长和减少(P<0.05或P<0.01),血清和脑组织中ACh E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皮层组织中神经细胞的形态和数量明显改善(P<0.01),且皮层组织中caspase-3基因表达明显下调(P<0.05或P<0.01)。结论 AS对D-半乳糖联合三氯化铝诱导的小鼠脑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小鼠皮层组织caspase-3基因表达,进而维持皮层组织神经细胞的正常形态及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叶升麻苷 阿尔采末病 D-半乳糖 三氯化铝 小鼠 皮层 Caspase-3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叶升麻苷对缺糖缺氧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高莉 彭晓明 +2 位作者 霍仕霞 何燕 闫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821-1823,共3页
目的观察类叶升麻苷对连二亚硫酸钠致PC12细胞缺糖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1 mmol/L连二亚硫酸钠诱导PC12细胞建立缺糖缺氧损伤模型,然后以0.1、1、10、100μmol/L的类叶升麻苷拮抗其作用。倒置显微镜观察PC12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比... 目的观察类叶升麻苷对连二亚硫酸钠致PC12细胞缺糖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1 mmol/L连二亚硫酸钠诱导PC12细胞建立缺糖缺氧损伤模型,然后以0.1、1、10、100μmol/L的类叶升麻苷拮抗其作用。倒置显微镜观察PC12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化学比色法测定细胞内乙酰胆碱(Ach)水平、乙酰胆碱转移酶(Ch AT)及乙酰胆碱酯酶(TCh E)活性。结果采用缺糖缺氧损伤PC12细胞后,Ach水平、Ch AT活力均降低;与不同浓度的类叶升麻苷(0.1、1、10、100μmol/L)共孵育24 h后,各类叶升麻苷给药组均可提高Ach水平及Ch AT活力,而TCh E活力无明显变化。结论类叶升麻苷对连二亚硫酸钠联合无糖培养液造成PC12细胞缺糖缺氧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Ch AT活性进而增加Ach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叶升麻苷 PC12细胞 连二亚硫酸钠 乙酰胆碱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药没食子血清药化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霍仕霞 彭晓明 +2 位作者 高莉 周露 斯拉甫·艾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54-1757,共4页
目的对维药没食子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的初步研究。方法建立维药没食子及口服没食子后大鼠血清指纹图谱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比较没食子水提取物、没食子常规的粉末含药血清、超微粉含药血清、提取物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HPLC指纹图谱,推... 目的对维药没食子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的初步研究。方法建立维药没食子及口服没食子后大鼠血清指纹图谱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比较没食子水提取物、没食子常规的粉末含药血清、超微粉含药血清、提取物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HPLC指纹图谱,推断口服没食子后,大鼠血清中的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结果口服没食子后,在大鼠血清中发现了4个入血成分,其中3个为没食子中的原型成分,1个可能为原型成分的代谢产物。结论入血成分及移行成分可能成为没食子在体内的直接作用物质,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离、鉴定,能更好地阐明没食子的作用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 血清药物化学 HPLC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良姜总黄酮对B16细胞增殖和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霍仕霞 康雨彤 +3 位作者 彭晓明 高莉 张兰兰 闫明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55-858,共4页
目的探讨高良姜总黄酮对B16小鼠黑素瘤细胞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比色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结果在浓度为0.25~10.00μmol.L-1范围内,高良姜总黄酮均可显著促... 目的探讨高良姜总黄酮对B16小鼠黑素瘤细胞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比色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结果在浓度为0.25~10.00μmol.L-1范围内,高良姜总黄酮均可显著促进B16细胞的增殖(P<0.01);浓度为0.5,1.0μmol.L-1时,高良姜总黄酮能够促进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合成。结论高良姜总黄酮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够促进B16细胞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升高和黑素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总黄酮 黑素瘤细胞 增殖 酪氨酸酶 黑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祖卡木颗粒大鼠灌胃长期毒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窦勤 闫明 +4 位作者 李柯翱 李治建 热比姑丽.伊斯拉木 艾西木江.热甫卡提 季志红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69-873,共5页
目的观察SD大鼠反复灌胃给予祖卡木颗粒的长期毒性反应。方法 SD大鼠120只,雌雄各半,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给予羧甲基纤维素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祖卡木颗粒0.72,1.43,2.86 g·kg-1·d-1,po... 目的观察SD大鼠反复灌胃给予祖卡木颗粒的长期毒性反应。方法 SD大鼠120只,雌雄各半,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给予羧甲基纤维素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祖卡木颗粒0.72,1.43,2.86 g·kg-1·d-1,po,qd,连续1个月;停药后恢复期2周。结果高剂量组3只动物仅给药期间出现1 d稀便、腹泻。给药末期,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及氯水平升高,低、中、高剂量组凝血酶原时间缩短;低、中、高剂量组血尿素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固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降低,组织病理学检查无明显变化。结论祖卡木颗粒连续灌胃1个月,对大鼠无明显毒性,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剂量为1.4 g·kg-1·d-1(相当于生药20.8 g·kg-1·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卡木颗粒 大鼠 毒性 长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