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昆仑屈库勒克东金锑矿床地质特征、控矿构造及成因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小平 赵伟策 +10 位作者 赵晓波 马福 韩宝成 朱伟 薛春纪 满荣浩 刘洋涛 陈子霂 李正辉 余亮 时浩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5-876,共12页
新疆屈库勒克东矿床是东昆仑造山带西段新近发现的一座大型金锑矿床,大规模金锑矿化及相关热液蚀变产于F_(5)断裂及相关构造破碎带内。矿体主要呈脉状赋存于上石炭统哈拉米兰河群浅变质碳质粉砂岩中,少量赋存于闪长质岩脉中。矿石矿物... 新疆屈库勒克东矿床是东昆仑造山带西段新近发现的一座大型金锑矿床,大规模金锑矿化及相关热液蚀变产于F_(5)断裂及相关构造破碎带内。矿体主要呈脉状赋存于上石炭统哈拉米兰河群浅变质碳质粉砂岩中,少量赋存于闪长质岩脉中。矿石矿物以黄铁矿、辉锑矿为主,其次为毒砂、黄铜矿、磁黄铁矿、自然金等,常见浸染状、脉状、细脉状、块状等矿石构造,矿化主要与硅化、绢云母化蚀变密切相关。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解析表明,控矿F_(5)断裂为近东西走向、陡倾向北(340°~20°),倾角55°~85°,具有自北向南逆冲的运动学属性,形成于区域三叠纪碰撞造山晚/后期环境。根据野外地质证据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笔者提出F_(5)断裂严格控制了矿区金锑矿化带与高品位矿体的几何样式、空间展布和产出,其活动时代与金锑矿化也具有一致性,是金锑矿化的关键控矿因素;闪长质岩脉并非导致金锑矿化的直接因素,其在金锑富集与成矿过程中主要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根据成矿地质特征、控矿构造及其对成矿的控制以及前人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屈库勒克东金锑矿床很可能是断层控矿的造山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控矿构造 矿床成因 屈库勒克东金锑矿床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天山构造带萨瓦亚尔顿矿区变形序列及其指示意义
2
作者 王东升 王刚 +3 位作者 杨修治 陈懋弘 陈郑辉 孙岳 《矿床地质》 2025年第4期845-868,共24页
萨瓦亚尔顿金矿床附近岩石变形序列的厘定不仅有助于理解构造控矿过程,而且可揭示南天山洋闭合及随后造山的历史。文章通过对构造进行分期,以期建立矿区构造模型。矿区记录的变形为:D_(1),北西-南东向挤压,矿区内地层均受挤压发生褶皱,... 萨瓦亚尔顿金矿床附近岩石变形序列的厘定不仅有助于理解构造控矿过程,而且可揭示南天山洋闭合及随后造山的历史。文章通过对构造进行分期,以期建立矿区构造模型。矿区记录的变形为:D_(1),北西-南东向挤压,矿区内地层均受挤压发生褶皱,轴面倾向北西,塔尔特库里组和巴什索贡组表现为紧闭褶皱或透入性片理化,萨瓦亚尔顿组和托格买提组则形成宽缓褶皱,随后,沿褶皱轴面发育一系列逆冲断层。该期构造形成了逆冲断层分割的复式褶皱的格架。D_(2),北东-南西向挤压,形成了轴面倾向北东,枢纽向北东缓倾伏的褶皱,变形前侵位的辉绿岩形成于(396±25)Ma,确定了变形的时间上限。该年龄结合变形所涉及的最新地层(早石炭世托格买提组)以及萨瓦亚尔顿组Rb-Sr年龄(~305 Ma),共同限定了变形时代为中-晚石炭世。变形与成矿的关系显示,D_(1)期逆冲断层及其次级构造是重要容矿构造,D_(2)叠加变形造成了矿化带的不连续,属于破矿构造。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笔者认为D_(1)形成于中石炭世南天山洋闭合及碰撞造山阶段,D_(2)源于晚石炭世板块沿费尔干纳断裂的缩短过程。研究成果可为区域构造演化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并为南天山地区开展相似矿床的理论研究和找矿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解析 控矿构造 晚古生代 萨瓦亚尔顿金矿 南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