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东天山突出山铜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尚海军 张志欣 +6 位作者 李卫东 张耀选 仇银江 刘锋 周可法 李强 王金林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02-1119,共18页
突出山铜铁矿床是东天山雅满苏石炭纪弧前—岛弧带中代表性的铁多金属矿床,矿体呈透镜状、脉状、似层状赋存于上石炭统底坎尔组下亚组火山岩中.矽卡岩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51℃~>380℃,盐度为1.91%~23.18% NaCleq,密度为0.76~ 1.... 突出山铜铁矿床是东天山雅满苏石炭纪弧前—岛弧带中代表性的铁多金属矿床,矿体呈透镜状、脉状、似层状赋存于上石炭统底坎尔组下亚组火山岩中.矽卡岩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51℃~>380℃,盐度为1.91%~23.18% NaCleq,密度为0.76~ 1.09 g/cm3,热液硫化物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01 ℃~280℃,盐度为0.35% ~ 23.05% NaCleq,密度为0.74~1.13 g/cm3,表明成矿流体属于中-高温、中-低盐度、中-低密度的NaCl-H2O体系.(绿泥石)绿帘石矽卡岩、磁铁矿(镜铁矿)矿石、含磁铁矿灰岩的稀土配分模式均为轻稀土相对富集的右倾型(LREE/HREE=2.85 ~ 9.21),以出现负铕异常(δEu=0.22~ 1.09)和铈异常不发育为特征,与底坎尔组火山岩相似,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底坎尔组火山岩.矿区矽卡岩可能是火山热液交代碳酸盐岩形成的,成矿条件为中-高温、较为宽广的氧化还原环境,矿床成因属火山热液交代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稀土元素 成矿流体 突出山 东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突出山铜铁矿区岩浆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仇银江 张志欣 +4 位作者 李卫东 张耀选 柴凤梅 周可法 王金林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83-1101,共19页
突出山铜铁矿床赋存于上石炭统底坎尔组火山岩中,地质特征表明矿床成因为火山热液交代型.矿区玄武岩具有高A1、Na,贫K、P、Ti的特点,属于钙碱性系列火山岩.岩石具有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和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的特点.微量... 突出山铜铁矿床赋存于上石炭统底坎尔组火山岩中,地质特征表明矿床成因为火山热液交代型.矿区玄武岩具有高A1、Na,贫K、P、Ti的特点,属于钙碱性系列火山岩.岩石具有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和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的特点.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岩石与俯冲带流体作用有关,经历了橄榄石(±辉石)和铬铁矿的结晶分异作用,形成于石炭纪弧后盆地环境,指示铁矿床的成矿环境为弧后盆地环境.矿区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 U-Pb谐和年龄分别为326.2± 1.6 Ma与318.2±2.5 Ma,均为石炭纪岩浆活动的产物.根据闪长岩、钾长花岗岩、矿体与底坎尔组火山岩的穿插关系,限定矿床的铁成矿作用时间为底坎尔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早于闪长岩的形成时代(326 Ma),而铜成矿作用时间与闪长岩的形成时代相近或稍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底坎尔组火山岩 突出山 东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克因布拉克铜锌矿区闪长岩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尚海军 陈维民 +1 位作者 张耀选 张志欣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4期59-69,共11页
克因布拉克铜锌矿床位于阿尔泰南缘冲乎尔火山-沉积盆地,矿区出露大面积花岗质岩体,矿体赋存于花岗质岩体与上志留统—下泥盆统康布铁堡外接触带中。在井下开采过程中均见有闪长岩脉穿插铜锌矿体和花岗岩体的地质现象。闪长岩锆石LA-MC-... 克因布拉克铜锌矿床位于阿尔泰南缘冲乎尔火山-沉积盆地,矿区出露大面积花岗质岩体,矿体赋存于花岗质岩体与上志留统—下泥盆统康布铁堡外接触带中。在井下开采过程中均见有闪长岩脉穿插铜锌矿体和花岗岩体的地质现象。闪长岩锆石LA-MC-ICP-MS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62.0±2.1)Ma(MSDW=4.6),为新疆阿尔泰中—晚二叠世(270~250 Ma)岩浆活动产物。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区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限定矿床形成时代为278~262 Ma,为早—中二叠世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长岩 U-PB年龄 二叠纪 克因布拉克 阿尔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杂岩记录俯冲起始:来自中亚造山带西准噶尔地区早石炭世安齐增生杂岩的启示
4
作者 唐海荃 张继恩 +6 位作者 肖文交 张志勇 毛启贵 桑苗 闫全人 吴春明 陈艺超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5-58,共4页
“热”俯冲带发生的俯冲起始常常产生非常丰富的岩石记录,如弧前玄武岩—玻安岩—岛弧拉斑玄武岩组合,SSZ蛇绿岩套及其变质底板等等。但在“冷”的俯冲起始事件中,这些岩石记录往往不发育,因此使得这类俯冲起始很难识别。中亚造山带作... “热”俯冲带发生的俯冲起始常常产生非常丰富的岩石记录,如弧前玄武岩—玻安岩—岛弧拉斑玄武岩组合,SSZ蛇绿岩套及其变质底板等等。但在“冷”的俯冲起始事件中,这些岩石记录往往不发育,因此使得这类俯冲起始很难识别。中亚造山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增生型造山带之一,发育多岛洋格局,以多俯冲带和多岛弧为显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起始 增生杂岩 OPS混杂带 西准噶尔 中亚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镜儿泉伟晶岩型锂矿岩矿光谱特征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珊珊 周可法 +2 位作者 白泳 鲁雪晨 蒋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5-215,共11页
伟晶岩型锂矿分布广且资源量大,是我国当前主要工业应用类型。新疆镜儿泉锂矿是东天山造山带最大的伟晶岩矿床,具有巨大的稀有金属找矿潜力。本文以镜儿泉锂矿为例,利用便携式地物光谱仪采集光谱反射率数据,对典型岩石及矿物样品进行波... 伟晶岩型锂矿分布广且资源量大,是我国当前主要工业应用类型。新疆镜儿泉锂矿是东天山造山带最大的伟晶岩矿床,具有巨大的稀有金属找矿潜力。本文以镜儿泉锂矿为例,利用便携式地物光谱仪采集光谱反射率数据,对典型岩石及矿物样品进行波谱测试与分析,揭示花岗岩、含矿伟晶岩、不含矿伟晶岩、锂辉石和锂云母等岩石矿物的光谱特征,分析典型手标本及其镜下显微特征,并对国内典型矿床岩矿光谱开展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913 nm波谱可以作为含矿伟晶岩、不含矿伟晶岩、花岗岩和白云母、锂云母和锂辉石光谱特征的区分特征关键波段,是含矿和不含矿的一个光谱指示波段。通过对比分析新疆阿尔金地区、西昆仑大红柳滩地区和四川甲基卡地区的伟晶岩型锂矿光谱特征,其光谱特征大致相同,吸收位置有1~4 nm的差异。本研究为今后开展伟晶岩型锂矿的遥感调查评价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岩型锂矿 光谱分析 光谱吸收参数 锂辉石 镜儿泉锂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生态输水的响应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珊珊 王金林 +2 位作者 周可法 汪玮 万应彩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9-74,80,共7页
以2000—2015年的遥感影像资料和生态输水数据为基础数据源,利用ENVI和GIS数据分析处理工具,基于时间轨迹分析方法研究塔里木河下游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生态输水的响应。结果表明:2000—2015年的16次、1670 d间歇性生态输水,使林... 以2000—2015年的遥感影像资料和生态输水数据为基础数据源,利用ENVI和GIS数据分析处理工具,基于时间轨迹分析方法研究塔里木河下游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生态输水的响应。结果表明:2000—2015年的16次、1670 d间歇性生态输水,使林地和草地分别增加了823个和1347个像元,耕地、湿地和人工用地分别减少了1422个、736个和222个像元,其他用地增加了210个像元;植被面积总体上呈扩大趋势,2015年较2000年净增植被面积382.85 km^(2),人工表面增加356.10 km^(2);戈壁、裸土、沙漠等其他用地面积共计减少了738.95 km^(2);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发生在塔里木河下游两岸的河水漫溢、滞留区,呈现出破碎化、不规则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生态输水 遥感数据 塔里木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光谱的矿区植物异常信息提取 被引量:13
7
作者 崔世超 周可法 丁汝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41-249,共9页
白茎绢蒿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新疆富蕴县各个矿区的一种植物。在矿区进行矿产勘查时,由于植物等障碍信息的存在,传统的勘查方法已经难以发挥作用,急需一些新方法、新思路。遥感植物地球化学方法可以巧妙地利用植物这一天然的信息源,把植物... 白茎绢蒿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新疆富蕴县各个矿区的一种植物。在矿区进行矿产勘查时,由于植物等障碍信息的存在,传统的勘查方法已经难以发挥作用,急需一些新方法、新思路。遥感植物地球化学方法可以巧妙地利用植物这一天然的信息源,把植物从障碍信息转换为了有用信息。帮助人们快速、经济地获取植物屏障下的矿产有用信息。由于其具有大面积、快速、无损性等优点,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近些年虽然有学者综合考虑"吸收系数"和"衬度系数"这两个指标,证明了白茎绢蒿是对隐伏矿床的勘查具有较好指示性作用的植物,生在在矿床上部的植物可以较好的吸收土壤中的成矿元素,在其体内形成地球化学异常,相比于其他植物异常信息更加清晰可见。但是目前没有人研究是否可以从光谱的角度来发现白茎绢蒿体内的地球化学异常,进而为隐伏矿床的勘查提供参考。因此,本研究首次尝试从白茎绢蒿的光谱信息中寻找出与地球化学异常密切相关的特征波段或者特征值,然后构建基于植物光谱的隐伏矿床预测模型。采取的方法是首先利用ASD FieldSpec3型光谱仪分别对生长在矿床上部和背景区的植物进行光谱测定,然后从原始光谱、一阶导数光谱、二阶导数光谱、一阶导数的分形维数、二阶导数的分形维数五个层面对生长在这两个区域的植物光谱进行对比分析,最终优选出了10个差异显著的特征波段,分别为:R′824,R′834,R′1 533,R′1 573,R′1 633,R′1 643,R″1 284,R″1 703,一阶导数的分形维数以及二阶导数的分形维数。这些特征波段可以作为植物地区寻找隐伏矿床的植物地球化学标志。以优选出的10个特征波段作为输入参数,分别用随机森林(RF)和偏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PLS-SVM)构建了基于植物光谱数据的隐伏矿床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两种模型均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相比于随机森林模型,偏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具有更好的鲁棒性,泛化能力也更强;(2)利用植物的光谱异常寻找隐伏矿床具有较大的潜力,因为相比于传统方法,更加简单、快速。课题组已经利用动力三角翼和HySpex成像高光谱传感器构建了"超低空探测平台",可以实现对地"亚米级"的观测。但是如何有效的解决"空间尺度"和"光谱尺度"问题,如何把地面试验场建立的模型更好的应用于超低空探测平台,实现研究区大面积地、快速地植物异常信息提取将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隐伏矿床 偏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随机森林 地球化学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准噶尔琼河坝岛弧晚古生代地球动力学环境——来自和尔赛岩体暗色岩墙时空分布的证据 被引量:4
8
作者 冯乾文 周可法 王金林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68-1082,共15页
新疆东准噶尔地区地处阿尔泰、准噶尔和东天山等山系和构造单元的结合部位,是研究中亚造山带(或称北亚造山区)构造演化的关键地区。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东准噶尔的岩石组合和地球化学组成,相对缺乏构造变形尤其是中小尺度构造变形的研... 新疆东准噶尔地区地处阿尔泰、准噶尔和东天山等山系和构造单元的结合部位,是研究中亚造山带(或称北亚造山区)构造演化的关键地区。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东准噶尔的岩石组合和地球化学组成,相对缺乏构造变形尤其是中小尺度构造变形的研究。初步研究发现东准噶尔分布着大量的中基性暗色岩墙,它们是后期岩浆侵入到前期构造裂隙中的产物,可以从时空两个方面为构造裂隙的研究提供制约。本文结合地质资料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在琼河坝岛弧带中的和尔赛岩体(早泥盆世)中识别出来了874个暗色岩墙(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片段,它们的走向以北西西—南东东向为主,另外还有少数北东—南西和北西—南东走向的岩墙。通过岩墙的宏观变形特征可以推测,北西西—南东东走向的岩墙形成于压张性裂隙之中,北西—南东走向的岩墙形成于左行张剪裂隙之中,北东—南西走向的岩墙形成于右行压剪裂隙之中。这些裂隙形成时平面最大主应力为北西西—南东东方向。结合岩体和岩墙的时代,本文认为在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期间,和尔赛岩体由于受到北西西—南东东方向的区域挤压作用而产生相应的裂隙,可能标志着洋盆结束后碰撞作用的发生,而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暗色岩墙的普遍发育可能是后碰撞岩浆活动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准噶尔 琼河坝 中基性岩墙 地球动力学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面、荒漠漆及地衣在岩矿表面对高光谱遥感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珊珊 周可法 +1 位作者 周曙光 陈艺超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39-748,共10页
地表风化产生的表面覆盖层、风吹送的尘埃、胶结物或附着物在岩矿表面形成的外壳是影响地表高光谱遥感识别和反演的重要和关键因素。本研究区位于干旱缺水的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对岩矿表面的风化面、胶结物形成的荒漠漆、附着于岩... 地表风化产生的表面覆盖层、风吹送的尘埃、胶结物或附着物在岩矿表面形成的外壳是影响地表高光谱遥感识别和反演的重要和关键因素。本研究区位于干旱缺水的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对岩矿表面的风化面、胶结物形成的荒漠漆、附着于岩面的地衣和原岩的新鲜面进行了波谱测定分析、X射线荧光元素分析和光薄片镜下观察。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大部分岩石表面有风化层覆盖,主要为物理风化,少部分岩石表面发生了化学风化;荒漠漆波谱在可见光波段改变原岩本身的波谱形态,但在短波红外波段,保持原岩波谱特征只改变了反射率大小,并不影响对原岩矿物质的高光谱探测;地衣附着于岩表的波谱特征不仅改变了波谱反射率,还完全改变了原岩的波谱形态,对原岩表面波谱有混淆干扰作用。岩矿表面的研究是波谱测量从实验室走向野外实际应用的基础,也是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直接进行矿物识别、相似矿物的区分以及提取矿物含量和化学成分研究的最初和关键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谱分析 表面风化 荒漠漆 去包络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元素空间特征分析及异常提取方法研究
10
作者 张楠楠 周可法 程宛文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2-89,共8页
如何更好地提取地球化学的元素异常信息一直都是地质学家关心的重要问题,因此进行了地球化学元素异常提取技术的研究。研究中利用收集到的西准噶尔地区1:200 000化探数据,对Au元素含量进行空间变异特征分析及插值处理,利用传统方法和分... 如何更好地提取地球化学的元素异常信息一直都是地质学家关心的重要问题,因此进行了地球化学元素异常提取技术的研究。研究中利用收集到的西准噶尔地区1:200 000化探数据,对Au元素含量进行空间变异特征分析及插值处理,利用传统方法和分形方法中的C-A模型,获得了不同的异常下限值,开展了异常信息提取方法及与应用效果对比研究。结果证明,研究区Au元素空间分布属于各向同性,自相关性中等;利用分形方法进行研究区Au元素异常提取优于传统方法,分形方法提取的Au元素异常信息和已知金矿吻合更好,避免遗漏了异常信息。研究结果对该区进一步的找矿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元素 空间变异 C-A模型 地球化学异常 异常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花岗伟晶岩型锂铍矿物识别研究
11
作者 蒋果 周可法 +3 位作者 王金林 白泳 孙国庆 汪玮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5-196,共12页
虽然遥感技术在大宗型金属矿产资源勘查方面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效,但将其应用于稀有金属矿物提取的成果较少,尤其是对硬岩型锂铍矿物识别,主要受光谱分辨率、含矿岩体与围岩物性差异小、锂铍矿物光谱区分差异小等因素限制。为此,本研究... 虽然遥感技术在大宗型金属矿产资源勘查方面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效,但将其应用于稀有金属矿物提取的成果较少,尤其是对硬岩型锂铍矿物识别,主要受光谱分辨率、含矿岩体与围岩物性差异小、锂铍矿物光谱区分差异小等因素限制。为此,本研究通过野外采集含锂铍矿物伟晶岩和围岩样品并测量其光谱数据,使用光谱增强技术凸显光谱特征,对比分析特征吸收参数相似度模型和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对矿物识别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结合包络线去除和混合高斯模型提取的光谱吸收特征参数更简洁且具有更强的地质内涵;(2)光谱增强技术可提高模型识别精度,对比原始光谱,基于对数一阶导数光谱构建的模型的总体精度提高了0.05;(3)从总体精度看,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总体精度=0.78)比浅层网络模型(反向传播模型总体精度=0.55和极限学习机模型总体精度=0.73)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结合高光谱技术和深度学习能够有效快速地识别花岗伟晶岩型矿物,为航空-航天成像高光谱影像直接提取锂铍矿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铍 光谱变换 MICA 深度学习 高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8 OLI和ASTER数据集成和融合的矿化蚀变信息提取:以包古图斑岩型铜矿为例 被引量:23
12
作者 唐超 周可法 +4 位作者 张楠楠 王珊珊 周曙光 杜茜诗慧 王兴灵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1-217,共7页
围岩蚀变现象是热液矿床成矿作用发生的重要标志之一,使用遥感数据进行蚀变信息的提取能够降低找矿成本,提高找矿效率。多光谱遥感数据以覆盖范围广、获取容易、价格便宜等优点成为蚀变信息提取的主要数据之一。根据Landsat-8 OLI和ASTE... 围岩蚀变现象是热液矿床成矿作用发生的重要标志之一,使用遥感数据进行蚀变信息的提取能够降低找矿成本,提高找矿效率。多光谱遥感数据以覆盖范围广、获取容易、价格便宜等优点成为蚀变信息提取的主要数据之一。根据Landsat-8 OLI和ASTER数据各自的波谱优势,把两者进行集成,得到AO数据;然后融合AO和Landsat-8 OLI全色波段得到融合后的AOM数据。基于AOM数据,利用波段比值、相对吸收深度、混合调制滤波对研究区的矿化和围岩蚀变进行了提取。为了验证AOM数据在矿化蚀变信息提取中的优势,对比了数据集成和融合前后的蚀变信息提取结果。对比结果表明:(1)AOM数据能够充分利用Landsat-8 OLI和ASTER的波段信息,包含了比任何单个数据都多的蚀变信息;(2)AOM数据能够提取出更多的信息,尤其是对一些细节信息提取效果更好,可应用于矿化信息提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8 OLI ASTER 数据集成 数据融合 蚀变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CR模型的卡拉麦里地区生态安全格局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晓峰 王金林 +1 位作者 王珊珊 王权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96-1406,共11页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在开发活动中导致的植被破坏、水源污染、土壤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和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对1990—2019年卡拉麦里...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在开发活动中导致的植被破坏、水源污染、土壤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和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对1990—2019年卡拉麦里地区的生态安全格局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结合元胞自动机-马尔可夫模型(CA-Markov)对2025年本地区的生态安全格局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将卡拉麦里地区的生态安全格局分为安全区、低安全区及不安全区,安全区的面积在2010—2015年萎缩至3237.31 km^(2),主要转化为低安全区及不安全区,这一时期的人类活动严重影响到了本区的生态环境。(2)2019年,安全区面积为6265.91 km^(2),低安全区及不安全区基本恢复为自然状态,生态治理工作取得良好效果。(3)预测可知,2025年卡拉麦里地区景观格局变化不大,仍以草地、未利用地为主。生态安全区面积6421.88 km^(2),低安全区及不安全区面积有继续下降趋势。(4)在卡山保护区中部的交通路线附近形成了一条带状低安全区,将成为今后保护区生态监测与保护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arkov模型 生态安全格局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 卡拉麦里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空间分辨率高光谱遥感数据对蚀变矿物信息提取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梁丹迪 周可法 +1 位作者 王珊珊 王金林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2-289,共8页
高光谱遥感由于其精细的光谱分辨率,在定量分析物质成分上独具优势,因此广泛应用于提取蚀变矿物信息。探讨了不同空间分辨率高光谱遥感数据对蚀变矿物信息提取的影响,采用最邻近插值法、双线性插值法和三次卷积插值法3种重采样方法对美... 高光谱遥感由于其精细的光谱分辨率,在定量分析物质成分上独具优势,因此广泛应用于提取蚀变矿物信息。探讨了不同空间分辨率高光谱遥感数据对蚀变矿物信息提取的影响,采用最邻近插值法、双线性插值法和三次卷积插值法3种重采样方法对美国Cuprite矿区空间分辨率为20 m的AVIRIS影像做空间尺度扩展,分别扩展到空间分辨率为25,30,35,40,45,50 m。采用SAM分类方法从不同空间分辨率影像中提取蚀变矿物信息,使用混淆矩阵评价提取结果。一方面比较不同重采样方法对后期蚀变矿物信息提取精度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比较不同空间分辨率对高光谱遥感影像蚀变矿物信息提取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采用不同的重采样方法做空间尺度扩展,会影响后期蚀变矿物信息提取的精度,但是数值变化相对较小。相比之下,最邻近插值法重采样下影像蚀变矿物信息提取的精度稍好一些。②在中等空间分辨率(20~50 m)范围内,基于50 m空间分辨率的高光谱影像,蚀变信息提取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较20 m的明显下降。其中最邻近插值法重采样下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下降了7.94%,0.09;双线性插值法重采样下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下降了6.87%,0.08;三次卷积插值法重采样下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下降了6.68%,0.08。较高空间分辨率影像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整体上均高于较低空间分辨率的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AVIRIS 重采样 空间尺度扩展 蚀变矿物信息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倾斜角法在位场场源边界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安少乐 周可法 +2 位作者 王金林 张志欣 张波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74-782,共9页
位场场源边界识别是位场数据分析解释中的重点内容之一。相邻异常源由于场的叠加而难以区分,尤其是对于叠加异常中不同深度的场源边界的识别。倾斜角法是位场数据处理中常用的边界增强方法之一,能有效突出低振幅、短波长的异常特征。本... 位场场源边界识别是位场数据分析解释中的重点内容之一。相邻异常源由于场的叠加而难以区分,尤其是对于叠加异常中不同深度的场源边界的识别。倾斜角法是位场数据处理中常用的边界增强方法之一,能有效突出低振幅、短波长的异常特征。本文基于倾斜角法定义了新的位场边界探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倾斜角方程中位场二阶垂直导数与垂向导数水平导数之比进行计算,能有效区分相邻异常源产生的叠加异常,突出叠加异常中不同深度场源的边界特征。通过综合模型和实测数据,并与现有的基于导数的位场边界探测方法进行比较,评价了该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场源深度的变化不太敏感,它可以更准确地确定场源边界,区分相邻异常源的叠加异常,尤其对密集型组合地质构造的识别有较好的效果,即使是在场源埋深较大情况下,也能突出叠加异常中不太明显的微弱变化的线性异常特征,以及弱异常源的形态特征,可为精细研究局部地质构造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场 边界识别 叠加异常 增强的倾斜角法 东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正交各向异性孔隙介质震电波场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穆纳尔丁·托合提 王一博 +1 位作者 肖文交 周可法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471-4484,共14页
各向异性等介质物性参数会对震电波场的传播产生影响.为了定量研究介质物性参数对震电波场传播的影响,本文首先研究了三维正交各向异性介质的震电耦合方程,然后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模拟了爆炸源在该介质中的震电响应.在数值模拟中,首... 各向异性等介质物性参数会对震电波场的传播产生影响.为了定量研究介质物性参数对震电波场传播的影响,本文首先研究了三维正交各向异性介质的震电耦合方程,然后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模拟了爆炸源在该介质中的震电响应.在数值模拟中,首先计算地震波场,然后把地震波场作为输入来计算伴随电场.为了验证数值算法的精度,我们将数值结果与从Pride方程获得的解析解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数值解可以很好地近似解析解.我们设计了几种各向异性模型,分析了介质物性参数对震电波场的影响,结果表明爆炸源在各向异性孔隙介质中会产生四种地震波,分别是快慢纵波和两个可分离的横波.产生的地震波都会在均匀各向异性孔隙介质中产生伴随电场.弯曲度对慢纵波的传播有影响,当弯曲度为各向异性时,慢纵波的波场快照为椭圆形,当弯曲度为各向同性时,慢纵波的波场快照为圆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电波场 三维各向异性孔隙介质 有限差分波场模拟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apke模型多角度孔雀石光谱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寅益 周可法 +2 位作者 王金林 王珊珊 崔世超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3-298,共6页
岩矿的光谱特征是利用遥感手段识别岩矿的理论基础,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多角度观测为岩矿的遥感精确识别提供了新的思路。选取孔雀石粉末的多角度光谱特征作为研究对象,利用Hapke模型对孔雀石的多角度光谱特征进行精确描述,以确定... 岩矿的光谱特征是利用遥感手段识别岩矿的理论基础,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多角度观测为岩矿的遥感精确识别提供了新的思路。选取孔雀石粉末的多角度光谱特征作为研究对象,利用Hapke模型对孔雀石的多角度光谱特征进行精确描述,以确定孔雀石的单次散射反照率的多角度光谱特征。研究表明,光源天顶角和传感器观测天顶角之间的关系对于孔雀石的单次散射反照率有着重要影响,样本的单次散射反照率标准差与其光谱之间整体体现负相关关系。根据这一结论,比较样品单位波长内各角度二向反射率和单次散射反照率标准差,二向反射率受到影响作用较小,故可以利用多角度条件下单次散射反照率波谱特征提高对孔雀石的遥感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pke模型 平均单次散射反照率 多角度 光谱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模拟技术和局部奇异性理论的地球化学异常不确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岳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16-1425,共10页
地球化学异常通常是直接按某个阈值将整个研究区划分为高异常区或低异常区,这可能导致一些重要异常信息的丢失或决策判断失误。从统计学角度分析,推断未采样点处可能取得结果的概率,或者刻画估计值大于或小于某一地球化学异常阈值的概... 地球化学异常通常是直接按某个阈值将整个研究区划分为高异常区或低异常区,这可能导致一些重要异常信息的丢失或决策判断失误。从统计学角度分析,推断未采样点处可能取得结果的概率,或者刻画估计值大于或小于某一地球化学异常阈值的概率分布,更符合勘查地球化学找矿活动的实际需要。针对确定性地球化学场建模方法的局限性,本研究通过集成地统计随机模拟和局部奇异性理论实现地球化学异常识别及其不确定性度量。通过奇异性指数-分位数分析,刻画奇异性指数在频率域中的分布模式,实现地球化学异常阈值分割。采用局部不确定性和空间不确定性算法模拟地球化学异常不确定性传播过程,并以新疆西天山地区为研究区,开展铜异常识别及其不确定性评价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统计随机模拟 局部奇异性理论 不确定性分析 异常识别 西天山地区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