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东天山突出山铜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尚海军 张志欣 +6 位作者 李卫东 张耀选 仇银江 刘锋 周可法 李强 王金林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02-1119,共18页
突出山铜铁矿床是东天山雅满苏石炭纪弧前—岛弧带中代表性的铁多金属矿床,矿体呈透镜状、脉状、似层状赋存于上石炭统底坎尔组下亚组火山岩中.矽卡岩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51℃~>380℃,盐度为1.91%~23.18% NaCleq,密度为0.76~ 1.... 突出山铜铁矿床是东天山雅满苏石炭纪弧前—岛弧带中代表性的铁多金属矿床,矿体呈透镜状、脉状、似层状赋存于上石炭统底坎尔组下亚组火山岩中.矽卡岩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51℃~>380℃,盐度为1.91%~23.18% NaCleq,密度为0.76~ 1.09 g/cm3,热液硫化物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01 ℃~280℃,盐度为0.35% ~ 23.05% NaCleq,密度为0.74~1.13 g/cm3,表明成矿流体属于中-高温、中-低盐度、中-低密度的NaCl-H2O体系.(绿泥石)绿帘石矽卡岩、磁铁矿(镜铁矿)矿石、含磁铁矿灰岩的稀土配分模式均为轻稀土相对富集的右倾型(LREE/HREE=2.85 ~ 9.21),以出现负铕异常(δEu=0.22~ 1.09)和铈异常不发育为特征,与底坎尔组火山岩相似,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底坎尔组火山岩.矿区矽卡岩可能是火山热液交代碳酸盐岩形成的,成矿条件为中-高温、较为宽广的氧化还原环境,矿床成因属火山热液交代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稀土元素 成矿流体 突出山 东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突出山铜铁矿区岩浆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仇银江 张志欣 +4 位作者 李卫东 张耀选 柴凤梅 周可法 王金林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83-1101,共19页
突出山铜铁矿床赋存于上石炭统底坎尔组火山岩中,地质特征表明矿床成因为火山热液交代型.矿区玄武岩具有高A1、Na,贫K、P、Ti的特点,属于钙碱性系列火山岩.岩石具有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和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的特点.微量... 突出山铜铁矿床赋存于上石炭统底坎尔组火山岩中,地质特征表明矿床成因为火山热液交代型.矿区玄武岩具有高A1、Na,贫K、P、Ti的特点,属于钙碱性系列火山岩.岩石具有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和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的特点.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岩石与俯冲带流体作用有关,经历了橄榄石(±辉石)和铬铁矿的结晶分异作用,形成于石炭纪弧后盆地环境,指示铁矿床的成矿环境为弧后盆地环境.矿区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 U-Pb谐和年龄分别为326.2± 1.6 Ma与318.2±2.5 Ma,均为石炭纪岩浆活动的产物.根据闪长岩、钾长花岗岩、矿体与底坎尔组火山岩的穿插关系,限定矿床的铁成矿作用时间为底坎尔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早于闪长岩的形成时代(326 Ma),而铜成矿作用时间与闪长岩的形成时代相近或稍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底坎尔组火山岩 突出山 东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克因布拉克铜锌矿区闪长岩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尚海军 陈维民 +1 位作者 张耀选 张志欣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4期59-69,共11页
克因布拉克铜锌矿床位于阿尔泰南缘冲乎尔火山-沉积盆地,矿区出露大面积花岗质岩体,矿体赋存于花岗质岩体与上志留统—下泥盆统康布铁堡外接触带中。在井下开采过程中均见有闪长岩脉穿插铜锌矿体和花岗岩体的地质现象。闪长岩锆石LA-MC-... 克因布拉克铜锌矿床位于阿尔泰南缘冲乎尔火山-沉积盆地,矿区出露大面积花岗质岩体,矿体赋存于花岗质岩体与上志留统—下泥盆统康布铁堡外接触带中。在井下开采过程中均见有闪长岩脉穿插铜锌矿体和花岗岩体的地质现象。闪长岩锆石LA-MC-ICP-MS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62.0±2.1)Ma(MSDW=4.6),为新疆阿尔泰中—晚二叠世(270~250 Ma)岩浆活动产物。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区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限定矿床形成时代为278~262 Ma,为早—中二叠世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长岩 U-PB年龄 二叠纪 克因布拉克 阿尔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昆仑大红柳滩花岗岩中黑云母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夏永旗 庹明洁 +5 位作者 李诺 祁冬梅 加纳提古丽·吾斯曼 王慧慧 邰宗尧 李婷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419,共16页
西昆仑大红柳滩岩体被认为与伟晶岩锂(铍)矿化密切相关。为约束大红柳滩岩体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岩石成因类型及源区性质,本文选取大红柳滩岩体作为研究对象,对花岗岩中的黑云母进行背散射观察(BSE)和电子探针分析(EPMA)。研究结果表... 西昆仑大红柳滩岩体被认为与伟晶岩锂(铍)矿化密切相关。为约束大红柳滩岩体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岩石成因类型及源区性质,本文选取大红柳滩岩体作为研究对象,对花岗岩中的黑云母进行背散射观察(BSE)和电子探针分析(EPMA)。研究结果表明:大红柳滩二云母花岗岩与正长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属铁质黑云母,具有富硅、铝、铁和钾,贫镁、锰、钠和钙的特征;黑云母花岗岩中黑云母为铁质黑云母和镁质黑云母,具有富镁,贫铝、铁的特征。二云母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中黑云母具有高的AlⅥ值(0.7~0.9),与电气石、石榴子石和白云母等过铝质矿物共存。黑云母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具有高的MgO含量(9.30%~10.11%),黑云母与角闪石共存。通过黑云母成分估算二云母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及黑云母花岗岩中黑云母结晶温度分别为661℃~673℃、621℃~669℃、685℃~714℃,固结压力分别为332~404 MPa、356~377 MPa、248~270 MPa,对应侵位深度分别为12.46~14.98 km、13.18~14.38 km、9.18~10.01 km,氧逸度分别为-15.8~-15.0、-16~-15、-14.9~-14.0。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大红柳滩地区二云母花岗岩与正长花岗岩为壳源物质重熔的产物,具有典型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的特点,而黑云母花岗岩是具有幔源物质混入成因的I型花岗岩。本研究成果为大红柳滩岩体不同岩性花岗岩成岩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岩石成因类型以及源区性质等方面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黑云母 矿物化学成分 成岩成矿 大红柳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杂岩记录俯冲起始:来自中亚造山带西准噶尔地区早石炭世安齐增生杂岩的启示
5
作者 唐海荃 张继恩 +6 位作者 肖文交 张志勇 毛启贵 桑苗 闫全人 吴春明 陈艺超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5-58,共4页
“热”俯冲带发生的俯冲起始常常产生非常丰富的岩石记录,如弧前玄武岩—玻安岩—岛弧拉斑玄武岩组合,SSZ蛇绿岩套及其变质底板等等。但在“冷”的俯冲起始事件中,这些岩石记录往往不发育,因此使得这类俯冲起始很难识别。中亚造山带作... “热”俯冲带发生的俯冲起始常常产生非常丰富的岩石记录,如弧前玄武岩—玻安岩—岛弧拉斑玄武岩组合,SSZ蛇绿岩套及其变质底板等等。但在“冷”的俯冲起始事件中,这些岩石记录往往不发育,因此使得这类俯冲起始很难识别。中亚造山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增生型造山带之一,发育多岛洋格局,以多俯冲带和多岛弧为显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起始 增生杂岩 OPS混杂带 西准噶尔 中亚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镜儿泉伟晶岩型锂矿岩矿光谱特征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珊珊 周可法 +2 位作者 白泳 鲁雪晨 蒋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5-215,共11页
伟晶岩型锂矿分布广且资源量大,是我国当前主要工业应用类型。新疆镜儿泉锂矿是东天山造山带最大的伟晶岩矿床,具有巨大的稀有金属找矿潜力。本文以镜儿泉锂矿为例,利用便携式地物光谱仪采集光谱反射率数据,对典型岩石及矿物样品进行波... 伟晶岩型锂矿分布广且资源量大,是我国当前主要工业应用类型。新疆镜儿泉锂矿是东天山造山带最大的伟晶岩矿床,具有巨大的稀有金属找矿潜力。本文以镜儿泉锂矿为例,利用便携式地物光谱仪采集光谱反射率数据,对典型岩石及矿物样品进行波谱测试与分析,揭示花岗岩、含矿伟晶岩、不含矿伟晶岩、锂辉石和锂云母等岩石矿物的光谱特征,分析典型手标本及其镜下显微特征,并对国内典型矿床岩矿光谱开展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913 nm波谱可以作为含矿伟晶岩、不含矿伟晶岩、花岗岩和白云母、锂云母和锂辉石光谱特征的区分特征关键波段,是含矿和不含矿的一个光谱指示波段。通过对比分析新疆阿尔金地区、西昆仑大红柳滩地区和四川甲基卡地区的伟晶岩型锂矿光谱特征,其光谱特征大致相同,吸收位置有1~4 nm的差异。本研究为今后开展伟晶岩型锂矿的遥感调查评价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岩型锂矿 光谱分析 光谱吸收参数 锂辉石 镜儿泉锂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尔吉斯斯坦Taldybulak Levoberezhny(左岸)金矿地质特征及金属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席伟 夏小洪 +2 位作者 吴艳爽 叶甜 李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5-150,共16页
Taldybulak Levoberezhny(又称左岸)矿床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北天山东段,是区内第三大金矿(金储量130t,平均品位6.9g/t)。长期以来,该矿床矿物学研究薄弱,成因类型存在争议,已有观点包括斑岩型、造山型、多阶段叠加成矿等。野外地质调查及... Taldybulak Levoberezhny(又称左岸)矿床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北天山东段,是区内第三大金矿(金储量130t,平均品位6.9g/t)。长期以来,该矿床矿物学研究薄弱,成因类型存在争议,已有观点包括斑岩型、造山型、多阶段叠加成矿等。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岩相学鉴定发现:金矿化同时受韧性剪切带和岩体控制,局部显示一定的顺层特征;常见矿石类型包括浸染-细脉浸染型、石英-电气石-硫化物型、块状硫化物型、稀疏浸染型、方解石-硫化物脉型等;相关围岩蚀变以硅化、绢云母化、电气石化、碳酸盐化最为强烈,可见绿泥石化、绿帘石化、泥化等。电子探针分析发现,左岸金矿同时发育可见金和不可见金。前者包括银金矿(w(Au)=67.90%~80.86%,w(Ag)=14.24%~30.76%)、含银自然金(w(Au)=88.95%,w(Ag)=8.09%)等,以包体金、裂隙金或粒间金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后者可赋存于黄铁矿和黄铜矿中(w(Au)=0.16%~0.33%)。不同类型矿石中黄铁矿的形态、结构、成分存在一定差异,显示了叠加成矿的可能性。浸染状-细脉浸染型矿石中黄铁矿以中粗粒(30~1 300μm,多数>200μm)、半自形-自形立方体为主,基本无碎裂或碎裂不明显,可含有自然金、银金矿或硅酸盐包体;成分上具有中等的As(0.03%~1.72%,平均0.66%)、Co(0.06%~0.19%,平均0.13%)、Te(0.03%~0.06%,平均0.04%)含量和As/S、Fe/S、Co/As比值,基本不含Cu、Pb、Zn、Ag。石英-电气石-硫化物型矿石中黄铁矿多呈中粗粒(30~2 000μm)、半自形-它形粒状,往往发生碎裂,并被黄铜矿、方铅矿等矿物交代;部分颗粒可含有银金矿或硅酸盐包体;总体具有较高的As(0.05%~2.05%,平均0.97%)、Co(0.05%~0.34%,平均0.15%)含量和As/S、Fe/S比值,Co/As比值较低。块状硫化物型矿石中黄铁矿多呈半自形-它形粒状产出,但粒度变化较大(250~3 000μm或者30~300μm);化学成分上以较高的As(0.05%~2.20%,平均1.21%)、Te(0.04%~0.09%,平均0.06%)含量,高的As/S、Fe/S比值和低的Co/As比值为特征。稀疏浸染型矿石中黄铁矿呈中粒(集中于50~200μm)、半自形-它形粒状产出,内部可含有硫化物、硅酸盐、银金矿、自然金等包体;可发生碎裂并被黄铜矿等沿裂隙充填交代;化学成分变化较大,总体具有较高的Co(0.08%~1.04%,平均0.35%)含量和Co/As比值,几乎不含Te、Cu、Zn。方解石-硫化物脉型矿石中黄铁矿呈中粗粒(40~480μm)、半自形-它形粒状产出,内部往往含硅酸盐等包体;黄铁矿以显著低的As(0.04%~0.08%,平均0.06%)、Co含量(0.04%~0.20%,平均0.10%)以及As/S、Fe/S比值为特征,Co/As比值较高,且不含Zn。从上述左岸金矿的控矿构造、矿化类型、围岩蚀变以及不同类型矿石中黄铁矿形态、结构、成分的差异等4方面特征显示,左岸金矿可能存在多期次矿化、叠加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电子探针分析 叠加成矿 Taldybulak Levoberezhny(左岸)金矿 西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苇湖梁煤矿塌陷区遥感监测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杜茜诗慧 周可法 +3 位作者 王金林 周曙光 于浩 孙卫东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71-1279,共9页
苇湖梁煤矿已有50多年的开采历史,长期的地下开采造成了严重的地面塌陷.本文将新疆苇湖梁煤矿塌陷区作为研究区,以2013年的IKONOS高分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以ArcGIS为支撑平台,采用人机交互的解译方法对塌陷区的相关信息进行提取,结合... 苇湖梁煤矿已有50多年的开采历史,长期的地下开采造成了严重的地面塌陷.本文将新疆苇湖梁煤矿塌陷区作为研究区,以2013年的IKONOS高分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以ArcGIS为支撑平台,采用人机交互的解译方法对塌陷区的相关信息进行提取,结合实地调查验证的方法,分析研究区内地质灾害的特征.通过遥感调查发现:研究区内发育规模较大、位于塌陷区周围的拉伸区的地裂缝约有64条;塌陷坑(群)约有94个,主要分布于南北塌陷槽及两侧;塌陷回填区总面积达0.92 km2,并在回填区发现了3个新塌陷坑.本文充分发挥了遥感技术宏观性强、速度快的特点,调查结果反映了塌陷区灾害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煤矿塌陷区 苇湖梁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小于赞金矿成矿流体、成矿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9
作者 于杰 李诺 +2 位作者 张博 疏孙平 陈衍景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3-95,共13页
小于赞金矿床是产于新疆西天山也列莫顿盆地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赋存于晚古生代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中。矿石类型主要为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主要发育硅化、黄铁绢英岩化、伊利石化、青磐岩化蚀变。流体成矿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 小于赞金矿床是产于新疆西天山也列莫顿盆地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赋存于晚古生代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中。矿石类型主要为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主要发育硅化、黄铁绢英岩化、伊利石化、青磐岩化蚀变。流体成矿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石英-黄铁矿、石英-玉髓-黄铁矿和石英-方解石-黄铁矿阶段。小于赞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类型单一,主要为水溶液包裹体,可分为纯液相水溶液包裹体(PL类)、富液相水溶液包裹体(L类)和富气相水溶液包裹体(V类)。石英-黄铁矿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30~190℃,盐度w(NaCleqv.)为0.2%~8.0%;石英-玉髓-黄铁矿阶段均一温度介于115~161℃,盐度w(NaCleqv.)为0.7%~3.4%;石英-方解石-黄铁矿阶段均一温度介于110~138℃,盐度w(NaCleqv.)为0.2%~3.4%。鉴于赋矿角砾凝灰岩的锆石U-Pb年龄为(353.8±1.8)Ma,且被下石炭统阿恰勒河组不整合覆盖,故可将小于赞金矿床的成矿时代限定在(353.8±1.8)Ma至早石炭世维宪期。锆石εHf(t)变化范围为+4.1~+8.4,平均值+6.1,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变化范围为822~1 095 Ma,指示该区岩浆演化过程中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加入。综合考量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和成矿时代,认为小于赞矿床为早石炭世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质 流体包裹体 锆石U-PB年龄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小于赞金矿床 西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昆仑大红柳滩地区花岗岩类侵位时代与成因 被引量:3
10
作者 庹明洁 夏永旗 +5 位作者 李诺 加娜提古丽·吾斯曼 于杰 祁冬梅 李婷 邰宗尧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5-288,I0001-I0012,共36页
西昆仑大红柳滩地区花岗岩类分布广泛,与伟晶岩型锂(铍)矿化时空关系密切。为了约束其地质特征、岩石成因以及对伟晶岩型锂(铍)成矿的作用,文章对白龙山闪长岩、俘虏沟闪长岩和大红柳滩二云母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年... 西昆仑大红柳滩地区花岗岩类分布广泛,与伟晶岩型锂(铍)矿化时空关系密切。为了约束其地质特征、岩石成因以及对伟晶岩型锂(铍)成矿的作用,文章对白龙山闪长岩、俘虏沟闪长岩和大红柳滩二云母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工作。地球化学数据揭示白龙山闪长岩和俘虏沟闪长岩明显富MgO、CaO和TiO_(2),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浆系列,结合已有全岩Sr-Nd、锆石Lu-Hf等同位素数据,白龙山闪长岩和俘虏沟闪长岩涉及新生地壳的贡献,其源区贫黏土,可能以砂屑岩为主。全岩锆饱和温度计约束岩浆温度分别为762~795℃(平均781℃)和769~773℃(平均771℃)。角闪石温压计约束白龙山闪长岩中角闪石结晶温度为718~760℃(平均734℃),压力介于125~208 MPa之间(平均151 MPa);俘虏沟闪长岩中的角闪石结晶温度为729~776℃(平均741℃),压力介于133~231 MPa之间(平均176 MPa)。白龙山闪长岩和俘虏沟闪长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213.67±0.61)Ma(MSWD=1.4,n=39)和(211.73±1.02)Ma(MSWD=1.9,n=14)。大红柳滩二云母花岗岩中发育电气石、白云母和石榴子石等富铝矿物,明显富SiO_(2)和K_(2)O,贫MgO、CaO和TiO_(2),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浆系列,由壳源物质重熔而成,源区可能是泥质岩。全岩锆饱和温度计约束其温度为755~773℃(平均764℃)。所含锆石往往发育继承核,其年龄介于207~2490 Ma之间。最年轻的岩浆锆石约束岩浆侵位可能发生在(211.20±1.1)Ma(MSWD=0.34,n=10),这些岩浆锆石随后被热液增生边包裹,U-Pb年龄约束岩浆-热液事件发生在(185.10±0.89)Ma(MSWD=4,n=5),可能记录了后期伟晶岩侵位所诱发的热液活动。大红柳滩地区同时发育I型和S型花岗岩,形成于中温(734~781℃)、中压(151~176 MPa)的条件,岩浆-热液活动持续时间长达~33 Ma,为形成超大型规模矿床提供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岩石成因 花岗岩类 大红柳滩 西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在岩石样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周曙光 廖世斌 +2 位作者 周可法 王金林 刘盈娣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63,共8页
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PXRF)因具有快速、无损检测元素含量的能力,通常被用于野外或实验室地质样品的元素含量检测工作中,对于大多数地质样品,在2 min内就能够获得几十种元素的半定量-定量分析结果。但在实际应用中,被测样品的表面平... 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PXRF)因具有快速、无损检测元素含量的能力,通常被用于野外或实验室地质样品的元素含量检测工作中,对于大多数地质样品,在2 min内就能够获得几十种元素的半定量-定量分析结果。但在实际应用中,被测样品的表面平整度、样品中物质的均一性和施测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元素分析结果。为了进一步了解样品类型和分析测试方法等因素对元素分析的具体影响,本文对比了PXRF与实验室分析结果、岩石和粉末样品PXRF分析结果、不同检测时间所得PXRF分析结果的关系,在不损失过多分析精度的前提下提出了通过PXRF降低勘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案。结果表明:用PXRF直接分析岩石样品时,大多数元素的分析结果可靠性较差,尤其是成矿预测工作中常用的Cu、Pb、Zn、As和Ni等元素;粉末样品的PXRF分析结果与实验室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表明对岩石样品进行粉碎处理能够明显改善PXRF分析质量;元素种类不同,岩石和粉末样品PXRF测量结果的相关性也不同。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感兴趣的目标元素确定是否需要对岩石样品进行粉碎制样处理;检测时间对元素含量分析结果没有明显影响,对于特定元素,如果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其含量信息,则无需增加检测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 岩石样品 岩石粉末样品 元素含量 检测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液矿床金的赋存状态及研究方法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博 李诺 陈衍景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51-265,共15页
综述了热液矿床金的赋存状态以及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金的赋存状态按照不同的分类原则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但是本质上都可分为可见金与不可见金两类。金赋存状态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传统的物理鉴定法和化学物相分析法、微束分析技术研究... 综述了热液矿床金的赋存状态以及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金的赋存状态按照不同的分类原则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但是本质上都可分为可见金与不可见金两类。金赋存状态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传统的物理鉴定法和化学物相分析法、微束分析技术研究法、波谱学研究法。其中尤以微束分析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包括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EPMA)、透射电镜(TEM)、二次离子质谱(SIMS)、质子探针(SPM)、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等,而在实际研究中通常是多种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目前对于晶格金的赋存状态以及载金矿物中金存在的化学价态尚无定论,微束分析技术的分辨率有待提高,波谱法的解谱相对困难。随着微束分析技术、波谱技术等的提高,对金的赋存状态会有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状态 不可见金 微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生态输水的响应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珊珊 王金林 +2 位作者 周可法 汪玮 万应彩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9-74,80,共7页
以2000—2015年的遥感影像资料和生态输水数据为基础数据源,利用ENVI和GIS数据分析处理工具,基于时间轨迹分析方法研究塔里木河下游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生态输水的响应。结果表明:2000—2015年的16次、1670 d间歇性生态输水,使林... 以2000—2015年的遥感影像资料和生态输水数据为基础数据源,利用ENVI和GIS数据分析处理工具,基于时间轨迹分析方法研究塔里木河下游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生态输水的响应。结果表明:2000—2015年的16次、1670 d间歇性生态输水,使林地和草地分别增加了823个和1347个像元,耕地、湿地和人工用地分别减少了1422个、736个和222个像元,其他用地增加了210个像元;植被面积总体上呈扩大趋势,2015年较2000年净增植被面积382.85 km^(2),人工表面增加356.10 km^(2);戈壁、裸土、沙漠等其他用地面积共计减少了738.95 km^(2);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发生在塔里木河下游两岸的河水漫溢、滞留区,呈现出破碎化、不规则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生态输水 遥感数据 塔里木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光谱的矿区植物异常信息提取 被引量:13
14
作者 崔世超 周可法 丁汝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41-249,共9页
白茎绢蒿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新疆富蕴县各个矿区的一种植物。在矿区进行矿产勘查时,由于植物等障碍信息的存在,传统的勘查方法已经难以发挥作用,急需一些新方法、新思路。遥感植物地球化学方法可以巧妙地利用植物这一天然的信息源,把植物... 白茎绢蒿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新疆富蕴县各个矿区的一种植物。在矿区进行矿产勘查时,由于植物等障碍信息的存在,传统的勘查方法已经难以发挥作用,急需一些新方法、新思路。遥感植物地球化学方法可以巧妙地利用植物这一天然的信息源,把植物从障碍信息转换为了有用信息。帮助人们快速、经济地获取植物屏障下的矿产有用信息。由于其具有大面积、快速、无损性等优点,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近些年虽然有学者综合考虑"吸收系数"和"衬度系数"这两个指标,证明了白茎绢蒿是对隐伏矿床的勘查具有较好指示性作用的植物,生在在矿床上部的植物可以较好的吸收土壤中的成矿元素,在其体内形成地球化学异常,相比于其他植物异常信息更加清晰可见。但是目前没有人研究是否可以从光谱的角度来发现白茎绢蒿体内的地球化学异常,进而为隐伏矿床的勘查提供参考。因此,本研究首次尝试从白茎绢蒿的光谱信息中寻找出与地球化学异常密切相关的特征波段或者特征值,然后构建基于植物光谱的隐伏矿床预测模型。采取的方法是首先利用ASD FieldSpec3型光谱仪分别对生长在矿床上部和背景区的植物进行光谱测定,然后从原始光谱、一阶导数光谱、二阶导数光谱、一阶导数的分形维数、二阶导数的分形维数五个层面对生长在这两个区域的植物光谱进行对比分析,最终优选出了10个差异显著的特征波段,分别为:R′824,R′834,R′1 533,R′1 573,R′1 633,R′1 643,R″1 284,R″1 703,一阶导数的分形维数以及二阶导数的分形维数。这些特征波段可以作为植物地区寻找隐伏矿床的植物地球化学标志。以优选出的10个特征波段作为输入参数,分别用随机森林(RF)和偏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PLS-SVM)构建了基于植物光谱数据的隐伏矿床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两种模型均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相比于随机森林模型,偏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具有更好的鲁棒性,泛化能力也更强;(2)利用植物的光谱异常寻找隐伏矿床具有较大的潜力,因为相比于传统方法,更加简单、快速。课题组已经利用动力三角翼和HySpex成像高光谱传感器构建了"超低空探测平台",可以实现对地"亚米级"的观测。但是如何有效的解决"空间尺度"和"光谱尺度"问题,如何把地面试验场建立的模型更好的应用于超低空探测平台,实现研究区大面积地、快速地植物异常信息提取将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隐伏矿床 偏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随机森林 地球化学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铁矿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在金矿床中应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叶甜 李诺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78-1199,共22页
运用LA-ICP-MS对金属硫化物、氧化物进行原位微区微量元素分析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多元素同时检测的优势,应用前景广阔.本文综述了黄铁矿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分析在金矿研究方面的应用,指出在详细的岩相学观察基础上,将LA-ICP-M... 运用LA-ICP-MS对金属硫化物、氧化物进行原位微区微量元素分析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多元素同时检测的优势,应用前景广阔.本文综述了黄铁矿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分析在金矿研究方面的应用,指出在详细的岩相学观察基础上,将LA-ICP-MS分析与电子探针背散射分析、X射线面扫描分析、原位S/Fe同位素分析技术等连用,可用于判断黄铁矿中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约束变质变形过程中微量元素的活化—迁移行为,反演成矿流体性质及演化规律,示踪成矿物质来源,精细刻画成矿过程,有效约束矿床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黄铁矿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准噶尔琼河坝岛弧晚古生代地球动力学环境——来自和尔赛岩体暗色岩墙时空分布的证据 被引量:4
16
作者 冯乾文 周可法 王金林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68-1082,共15页
新疆东准噶尔地区地处阿尔泰、准噶尔和东天山等山系和构造单元的结合部位,是研究中亚造山带(或称北亚造山区)构造演化的关键地区。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东准噶尔的岩石组合和地球化学组成,相对缺乏构造变形尤其是中小尺度构造变形的研... 新疆东准噶尔地区地处阿尔泰、准噶尔和东天山等山系和构造单元的结合部位,是研究中亚造山带(或称北亚造山区)构造演化的关键地区。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东准噶尔的岩石组合和地球化学组成,相对缺乏构造变形尤其是中小尺度构造变形的研究。初步研究发现东准噶尔分布着大量的中基性暗色岩墙,它们是后期岩浆侵入到前期构造裂隙中的产物,可以从时空两个方面为构造裂隙的研究提供制约。本文结合地质资料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在琼河坝岛弧带中的和尔赛岩体(早泥盆世)中识别出来了874个暗色岩墙(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片段,它们的走向以北西西—南东东向为主,另外还有少数北东—南西和北西—南东走向的岩墙。通过岩墙的宏观变形特征可以推测,北西西—南东东走向的岩墙形成于压张性裂隙之中,北西—南东走向的岩墙形成于左行张剪裂隙之中,北东—南西走向的岩墙形成于右行压剪裂隙之中。这些裂隙形成时平面最大主应力为北西西—南东东方向。结合岩体和岩墙的时代,本文认为在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期间,和尔赛岩体由于受到北西西—南东东方向的区域挤压作用而产生相应的裂隙,可能标志着洋盆结束后碰撞作用的发生,而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暗色岩墙的普遍发育可能是后碰撞岩浆活动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准噶尔 琼河坝 中基性岩墙 地球动力学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面、荒漠漆及地衣在岩矿表面对高光谱遥感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珊珊 周可法 +1 位作者 周曙光 陈艺超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39-748,共10页
地表风化产生的表面覆盖层、风吹送的尘埃、胶结物或附着物在岩矿表面形成的外壳是影响地表高光谱遥感识别和反演的重要和关键因素。本研究区位于干旱缺水的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对岩矿表面的风化面、胶结物形成的荒漠漆、附着于岩... 地表风化产生的表面覆盖层、风吹送的尘埃、胶结物或附着物在岩矿表面形成的外壳是影响地表高光谱遥感识别和反演的重要和关键因素。本研究区位于干旱缺水的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对岩矿表面的风化面、胶结物形成的荒漠漆、附着于岩面的地衣和原岩的新鲜面进行了波谱测定分析、X射线荧光元素分析和光薄片镜下观察。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大部分岩石表面有风化层覆盖,主要为物理风化,少部分岩石表面发生了化学风化;荒漠漆波谱在可见光波段改变原岩本身的波谱形态,但在短波红外波段,保持原岩波谱特征只改变了反射率大小,并不影响对原岩矿物质的高光谱探测;地衣附着于岩表的波谱特征不仅改变了波谱反射率,还完全改变了原岩的波谱形态,对原岩表面波谱有混淆干扰作用。岩矿表面的研究是波谱测量从实验室走向野外实际应用的基础,也是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直接进行矿物识别、相似矿物的区分以及提取矿物含量和化学成分研究的最初和关键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谱分析 表面风化 荒漠漆 去包络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ster数据的斑岩铜矿蚀变分带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楠楠 周可法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90-1001,共12页
蚀变矿物虽然在光谱上具有诊断特征,但是和其它地物目标相比属于一种弱信息,需要进行数据挖掘来展现隐含的信息。多年来遥感工作者不断探索蚀变矿物识别的方法,在多光谱中已成功应用比值法、主成分分析法等。但是比值法常针对的是单... 蚀变矿物虽然在光谱上具有诊断特征,但是和其它地物目标相比属于一种弱信息,需要进行数据挖掘来展现隐含的信息。多年来遥感工作者不断探索蚀变矿物识别的方法,在多光谱中已成功应用比值法、主成分分析法等。但是比值法常针对的是单波段运算,忽略了蚀变矿物的组合光谱特征。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在新疆包古图斑岩铜矿Ⅱ号和V号矿体中利用Aster数据,探讨其典型蚀变矿物在Aster光谱中的响应特征,利用由比值法原理衍生出的相关吸收波段深度法(RBD)和逻辑算法进行蚀变分带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逻辑算法考虑了蚀变矿物组合的整体多个光谱特征,其识别效果比基于单个光谱特征的RBD法减少了假异常,提高了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D 逻辑算法 蚀变分带 AS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天山喀什盆地新近纪沉积岩的岩石磁学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乔庆庆 黄宝春 +1 位作者 唐祥德 程宛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35-1243,共9页
作为塔里木盆地新生代两大沉积中心之一的西南天山山前的喀什盆地,新生代接受了超过10 km厚度的陆相沉积,是新生代西南天山隆升变形及气候环境变化的最直接记录者.本文在喀什盆地东段的西克尔大山口剖面开展岩石磁学研究.通过详细的岩... 作为塔里木盆地新生代两大沉积中心之一的西南天山山前的喀什盆地,新生代接受了超过10 km厚度的陆相沉积,是新生代西南天山隆升变形及气候环境变化的最直接记录者.本文在喀什盆地东段的西克尔大山口剖面开展岩石磁学研究.通过详细的岩石磁学分析可知,地层中的主要载磁矿物为赤铁矿,同时含有一定量的磁铁矿.岩石磁组构结果表明磁性颗粒为压扁状,最大轴在近东—西方向集中,指示了一种早期弱变形组构,揭示该地区至少自12.4 Ma以来遭受了新生代南北向构造挤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天山 磁组构 岩石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岩型钼矿:新类型的识别及成矿控制因素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诺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3-126,共14页
本文介绍了我国学者识别的斑岩钼矿新类型——碰撞型,并简述了其成矿控制因素。碰撞型斑岩钼矿形成于同碰撞-后碰撞环境,成矿岩体主要源自中-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成矿流体富CO_(2),可出现特征的多子晶富CO_(2)包裹体,围岩蚀变钾化、碳酸... 本文介绍了我国学者识别的斑岩钼矿新类型——碰撞型,并简述了其成矿控制因素。碰撞型斑岩钼矿形成于同碰撞-后碰撞环境,成矿岩体主要源自中-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成矿流体富CO_(2),可出现特征的多子晶富CO_(2)包裹体,围岩蚀变钾化、碳酸盐化、萤石化强烈,绢英岩化、青磐岩化相对较弱。研究揭示,在富钼地质背景下,长期、多次的钼金属预富集导致秦岭燕山期爆发式成矿。汇总了已有熔体/流体包裹体数据,揭示成矿岩浆中钼含量并不高,形成斑岩型钼矿需要高通量的熔体、大规模的岩浆房;钼金属的预富集、大规模的岩浆房和高氧逸度的岩浆有利于成矿,但单一因素不足以控制斑岩型钼矿的形成。最后展望了斑岩钼矿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钼矿 碰撞型 预富集 氧逸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