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离子转运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上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韩媛媛 黄征 +9 位作者 王艳萍 钱燕飞 王立杰 王铁鹏 张亮 王洋 赵磊 马克涛 李丽 司军强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8期583-590,共8页
目的:为了探讨氯离子转运体的表达及其功能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和维持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压迫模型(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检测大鼠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应用免疫组化、We... 目的:为了探讨氯离子转运体的表达及其功能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和维持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压迫模型(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检测大鼠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钠-钾-氯共转运体1(sodium-potassium-chloride co-transorter 1,NKCC1)和钾-氯共转运体2(potassium-chloride co-transorter2,KCC2)在CCI模型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上表达的改变;应用氯离子荧光探针MQAE(N-Ethoxycarbonylmethyl-6-methoxyquinolinium bromide)检测DRG神经元氯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1)CCI组大鼠TWL较正常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n=10),至术后21天测试结束仍较明显(P<0.05,n=10)。假手术组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正常情况下,NKCC1微弱表达于DRG大、中、小型神经元,KCC2未见表达。CCI模型术后第7天、14天、21天,NKCC1表达增加,KCC2未见表达。(3)CCI组大鼠术后第7天DRG、NKCC1阳性细胞计数、中型神经元显著增加(P<0.01,n=1000);术后第14天,中、小型神经元增加(P<0.01,n=1000);术后第21天,中型神经元增加(P<0.01,n=1000)。(4)CCI术后14、21天DRG神经元NKCC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5)CCI术后7、14天DRG神经元中氯离子浓度明显升高(P<0.05,n=1000)。结论: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时,NKCC1在DRG神经元表达异常增加,引起细胞内Cl-浓度升高,继而可能参与了介导初极感觉外周末梢去极化(primary afferent depolarization,PAD)或/和诱发初极感觉中枢末梢端的背根反射(dorsal root reflexes,DRRs)引发痛觉过敏和异常疼痛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CC1 KCC2 神经病理性疼痛 DR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抑制淋巴细胞IL-1β和IL-6释放并下调Cx40及Cx43水平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璐 王爱 +5 位作者 杨瑞 张莹莹 倪欣 于秀石 单莉娅 马克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89-1193,共5页
目的 探讨雌激素(E)对淋巴细胞上连接蛋白40(Cx40)和Cx43表达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释放的影响。方法 选取Wistar京都(WKY)大鼠6只,采集腹主动脉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进行培养,分为空白组(Ctrl)、刀豆蛋白A(ConA)组和刀豆蛋白A+... 目的 探讨雌激素(E)对淋巴细胞上连接蛋白40(Cx40)和Cx43表达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释放的影响。方法 选取Wistar京都(WKY)大鼠6只,采集腹主动脉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进行培养,分为空白组(Ctrl)、刀豆蛋白A(ConA)组和刀豆蛋白A+雌激素(ConA+E)组。应用ELISA检测培养基上清液中IL-1β、IL-6的水平;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淋巴细胞上Cx40和Cx43的表达和分布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上Cx40和Cx43表达水平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检测淋巴细胞上Cx40和Cx43的蛋白表达。结果 ConA组IL-1β和IL-6表达较Ctrl组升高(P<0.01),ConA+E组较ConA组降低(P<0.01,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x40主要表达在细胞质及细胞核,而Cx43主要表达在细胞膜,ConA组淋巴细胞上Cx40和Cx43蛋白表达较Ctrl组升高(P<0.01),ConA+E组较ConA组降低(P<0.01);ConA组淋巴细胞上Cx40和Cx43表达水平较Ctrl组升高(P<0.01,P<0.05),ConA+E组较ConA组降低(P<0.05);ConA组淋巴细胞上Cx40和Cx43蛋白表达较Ctrl组明显升高(P<0.01),ConA+E组较ConA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E抑制炎症因子IL-1β和IL-6的释放,同时下调淋巴细胞上Cx40和Cx43的表达,提示Cx40和Cx43可能参与E的抑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淋巴细胞 连接蛋白 雌激素 刀豆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根神经节中TRPV1激活对钠-钾-氯共转运体表达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邓诗瑜 许珍珍 +7 位作者 陈沁怡 谭朝阳 田俊杰 王洋 马克涛 李丽 司军强 马新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41-747,共7页
目的:探讨在急性神经源性炎性痛模型中,用辣椒素激活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后对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细胞钠-钾-氯共转运体(sodium-potassium-chloride co-transo... 目的:探讨在急性神经源性炎性痛模型中,用辣椒素激活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后对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细胞钠-钾-氯共转运体(sodium-potassium-chloride co-transorter 1,NKCC1)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变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24)、辣椒素组(n=36)和辣椒素+布美他尼组(n=6)。运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NKCC1和p-NKCC1的蛋白分布及其变化;运用膜片钳技术检测GABA激活电流大小;运用氯离子荧光探针检测DRG细胞内氯离子浓度变化。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TRPV1和NKCC1在正常大鼠DRG细胞共表达,辣椒素组NKCC1和p-NKCC1荧光强度高于正常组;行为学结果显示辣椒素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减小、冷缩足反射潜伏期延长,给予NKCC1的抑制剂布美他尼预处理后,则能逆转该效果。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辣椒素组NKCC1和p-NKCC1的蛋白表达升高;膜片钳结果显示辣椒素组GABA激活电流明显增加,布美他尼可逆转此作用;荧光探针结果显示辣椒素组DRG细胞内氯离子浓度增加,给予布美他尼后DRG细胞中氯离子浓度降低。结论:外源性激活TRPV1后促进了NKCC1的表达增加和功能变化,提示NKCC1参与了激活TRPV1引起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辣椒素 背根神经节 钠-钾-氯共转运体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