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及治疗
被引量:22
- 1
-
-
作者
邵新环
李倩倩
向治纬
罗延峰
安玉琴
-
机构
新疆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儿科
新疆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
出处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58-961,共4页
-
文摘
目的总结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3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初始给予红霉素20~30 mg/(kg·d)连续7 d静脉滴注治疗是否有反应,分为一般组和难治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寻找RMPP各独立相关因素的临界值。结果 193例患儿中35例(18.1%)红霉素治疗无效,为难治组,另158例为一般组。两组间发热时间、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铁蛋白、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入院时一般组中70例(44.3%)表现为单一肺叶的大叶实变,80例(50.6%)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肺野内多发云絮状阴影,8例(5.1%)为双侧支气管炎表现;难治组中31例(88.6%)表现为单一肺叶的大叶实变,4例(11.4%)胸部X线表现为双侧支气管炎表现。大叶实变的比例,难治组与一般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1,P〈0.05)。难治组7 d后,实变范围扩大,均超过2/3肺叶。经ROC曲线下面积计算得出C反应蛋白、血清铁蛋白、乳酸脱氢酶、中性粒细胞比例为红霉素治疗无效的有价值的预测指标,临界值分别为51 mg/L,258μg/L,353 IU/L,0.71。结论当MPP患儿红霉素治疗无效,持续高热,C反应蛋白≥51 mg/L,血清铁蛋白≥258μg//L,乳酸脱氢酶≥353 IU/L,中性粒细胞≥0.71,胸部影像学表现加重,超过2/3肺叶以上致密实变,提示为RMPP,可予甲泼尼龙抗炎治疗。
-
关键词
肺炎
肺炎支原体
红霉素
儿童
-
Keywords
pneumoniae
Mycoplasma pneumoniae
erythromycin
child
-
分类号
R725.6
[医药卫生—儿科]
-
-
题名扶正化瘀片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 2
-
-
作者
马婷
田江
崔凤荣
白贺霞
李军
-
机构
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功能科
新疆石河子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
-
出处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927-1929,共3页
-
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160030052)
-
文摘
目的:探究扶正化瘀片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的156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替卡韦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扶正化瘀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以及HBV-DNA载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血清AST、ALT水平,炎症介质TNF-α、IL-6和IL-8水平以及HBV-DNA载量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扶正化瘀片联合恩替卡韦降低了肝脏炎症,提高了HBV-DNA转阴率,有效的改善了肝功能。
-
关键词
扶正化瘀片
慢性肝炎肝硬化
疗效
-
Keywords
Fuzheng Huayu Tablet
chronic hepatitis cirrhosis
efficacy
-
分类号
R575.1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
-
题名红细胞参数在慢性胃炎分型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3
- 3
-
-
作者
向治纬
杨晓红
田超
-
机构
新疆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新疆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
出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20-924,共5页
-
文摘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类型与红细胞参数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5年2月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诊断为慢性胃炎患者160例,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75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85例。对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测定,并抽取血液进行血细胞分析,检测红细胞参数: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以慢性萎缩性胃炎分组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寻找可以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红细胞参数指标。结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H.pylori感染率为25.9%(22/85),低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的53.3%(4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5,P<0.01)。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红细胞参数RBC、Hb、HCT、MCV、MCH、MCHC、RDW均在参考范围;慢性萎缩性胃炎组RBC、MCV、MCH、RDW在参考范围,Hb、HCT、MCHC低于参考值下限。慢性萎缩性胃炎组RBC、Hb、HCT、MCV、MCH、MCHC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RDW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H.pylori阳性与H.pylori阴性患者RBC、Hb、HCT、MCV、MCH、MCHC、RD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H.pylori阳性患者RBC、Hb、HCT低于H.pylori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阳性与H.pylori阴性患者MCV、MCH、MCHC、RD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慢性萎缩性胃炎分组为金标准,绘制RBC、Hb、HCT、MCV、MCH、MCHC、RDW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ROC曲线,其中7个参数中只有RBC、Hb、HCT AUC值>0.8,当慢性胃炎患者外周红细胞参数RBC≤3.9×1012/L,Hb≤119.5g/L,HCT≤36.2%时,提示可能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结论慢性胃炎类型与红细胞参数异常密切相关,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以出现轻度贫血,慢性萎缩性胃炎及H.pylori感染与红细胞形态变化密切相关;H.pylori感染是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红细胞形态学异常和轻度贫血的主要病因。慢性胃炎患者外周红细胞Hb≤119.5 g/L、HCT≤36.2%、RBC≤3.9×1012/L,提示可能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
关键词
胃炎
萎缩性
幽门螺杆菌
贫血
红细胞参数
-
Keywords
Gastritis
atrophic
Helicopter pylori
Anemia
Red blood cell parameters
-
分类号
R573.32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
-
题名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0例骨髓细胞学分析
被引量:8
- 4
-
-
作者
向治纬
谢会忠
余丽君
田超
-
机构
新疆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
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
-
出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8-101,共4页
-
文摘
目的:探讨肝硬化血细胞减少患者的骨髓细胞学特征以及与骨髓细胞学诊断的关系。方法:选取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0例,非肝硬化引起血细胞减少的患者60例,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明确骨髓学诊断。肝硬化患者的骨髓检查结果按照骨髓增生度分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的骨髓细胞学检查增生度呈多样性,以增生明显活跃和增生活跃为多,肝硬化骨髓细胞学诊断呈多种类型。肝硬化血细胞减少患者与非肝硬化组的增生度分级不全相同(P<0.01),骨髓细胞学诊断类型构成不全相同(P<0.01)。肝硬化患者骨髓增生度分级不同组间粒红比、粒系、红系、巨核细胞数不全相同(P<0.01),明显活跃组粒红比、粒系低于活跃组,红系、巨核细胞数高于活跃组(P<0.01);活跃组粒红比值低于减低组,红系、巨核细胞数高于减低组(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的骨髓增生度分级与骨髓粒细胞系、红细胞系、巨核细胞数相关,随着增生度分级下降,粒红比对应升高,骨髓红系、巨核细胞数对应下降;骨髓细胞学检查能够准确反映血细胞异常;骨髓学诊断意见为肝硬化血细胞减少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关键词
肝硬化
骨髓细胞学
血细胞减少
-
分类号
R575.2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