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g2Al-Cl-LDH载体转染细胞的研究
1
作者 刘莉 林嘉鹏 +3 位作者 吴阳升 汪立芹 田永芝 黄俊成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02-1106,共5页
为探讨Mg2Al-Cl-LDH颗粒作为基因转染载体的可能性以及最优的转染体系和转染时间,为后续的基因治疗、创面修复、转基因技术等试验打下基础,自制Mg2Al-Cl-LDH纳米颗粒,与增强型荧光蛋白质基因eGFP结合后,转染入细胞,观察转染后细胞表达... 为探讨Mg2Al-Cl-LDH颗粒作为基因转染载体的可能性以及最优的转染体系和转染时间,为后续的基因治疗、创面修复、转基因技术等试验打下基础,自制Mg2Al-Cl-LDH纳米颗粒,与增强型荧光蛋白质基因eGFP结合后,转染入细胞,观察转染后细胞表达的绿色荧光蛋白质,计算转染率。结果表明Mg2Al-Cl-LDH纳米颗粒直径在100 nm左右,结构为六边形。200μg/ml的纳米颗粒浓度下细胞活性为87%,达到500μg/ml时细胞活性快速降至44%;DNA与LDH的质量比为4/50时转染率达到11.17%,质量比为10/50时,转染效率为3.93%;DNA与LDH作用时间在15 min时转染率为6.93%,30 min时反而下降至4.8%;转染细胞培养24 h时转染率达到17.4%,72 h后下降至3.7%。纳米颗粒的分子较小,比较容易被细胞膜胞吞,并且Mg2Al-Cl-LDH纳米颗粒能有效地与eGFP质粒相结合;在DNA与LDH质量比4/50的情况下,结合能力最高;最佳结合时间为15 min;转染时间在48 h时效果最好。HEK 293T细胞对Mg2Al-Cl-LDH纳米颗粒的最优耐受浓度为200μg/ml;同样条件下C2C12细胞的转染效率比HEK 293T细胞的转染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2Al-Cl-LDH纳米颗粒 基因转染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IGF1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促肌细胞生长作用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安静 张雪梅 +1 位作者 刘晨曦 刘明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21,共7页
【目的】克隆绵羊IGF1基因CDS区,构建绵羊IGF1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分析IGF1基因在绵羊成肌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提取绵羊肝组织总RNA,通过RT-PCR方法获得IGF1全长CDS序列,经测序鉴定后与慢病毒载体pLEX-mcs连接,构建pLEX... 【目的】克隆绵羊IGF1基因CDS区,构建绵羊IGF1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分析IGF1基因在绵羊成肌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提取绵羊肝组织总RNA,通过RT-PCR方法获得IGF1全长CDS序列,经测序鉴定后与慢病毒载体pLEX-mcs连接,构建pLEX-IGF-1慢病毒重组表达质粒,并在293T细胞中进行病毒包装和生产。分离培养绵羊原代成肌细胞,并用重组慢病毒使其感染,建立稳定转染pLEX-IGF-1的绵羊成肌细胞系。通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分析过表达IGF1对绵羊成肌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克隆获得长518 bp的IGF1 CDS区序列。成功构建了pLEX-IGF-1载体,其可在绵羊细胞系中进行稳定表达。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IGF1在293T细胞以及绵羊原代成肌细胞中获得表达,细胞生长曲线显示,稳定表达IGF1的成肌细胞比对照细胞生长速度显著加快(第1天差异显著(P<0.05),第2~6天差异极显著(P<0.01));细胞周期测定结果显示,稳定表达IGF1的成肌细胞比对照细胞较早进入S期,且在S期的细胞数目比对照细胞多29.35%。【结论】绵羊IGF1能够有效促进绵羊成肌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IGF1基因 慢病毒表达载体 细胞生长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喂瘤胃液制备物对羔羊肠道黏膜及血浆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婷婷 韩冰 +2 位作者 聂彪彪 董伟伟 杨开伦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811-3818,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补喂瘤胃液制备物对羔羊肠道黏膜和血浆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探讨瘤胃液制备物对新生羔羊肠道黏膜免疫及体液免疫的影响。选取50只初生体重接近的新生羔羊为模型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试验组羔羊1日龄开始补喂... 本试验旨在研究补喂瘤胃液制备物对羔羊肠道黏膜和血浆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探讨瘤胃液制备物对新生羔羊肠道黏膜免疫及体液免疫的影响。选取50只初生体重接近的新生羔羊为模型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试验组羔羊1日龄开始补喂健康成年绵羊瘤胃液制备物[瘤胃液(Ⅰ)、灭菌瘤胃液(Ⅱ)、超声波破碎瘤胃液(Ⅲ)和灭菌超声波破碎瘤胃液(Ⅳ)],对照组羔羊补喂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5 d。在24日龄时每组选取3只羔羊屠宰,采集肠道黏膜;在羔羊14和28日龄时颈静脉采血并分离血浆。测定肠道黏膜及血浆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显示:1)小肠黏膜蛋白质中,各试验组免疫球蛋白A(Ig A)、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 A)和免疫球蛋白G(Ig G)总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Ⅲ组Ig A总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试验组SIg A和Ig G总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总体来说,免疫球蛋白含量变化趋势为回肠>十二指肠>空肠,试验Ⅲ组免疫球蛋白总量较对照组增加较多。2)血浆中,羔羊28日龄时免疫球蛋白含量均高于14日龄。14日龄时试验各组血浆中Ig 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28日龄时试验Ⅰ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极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1);试验各组Ig G含量在14和28日龄时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给新生羔羊补喂不同处理的瘤胃液制备物均能提高羔羊肠黏膜免疫能力,补喂超声波破碎瘤胃液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胃液制备物 新生羔羊 肠道黏膜 血浆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补喂瘤胃液对羔羊血浆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和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影响
4
作者 吴婷婷 韩冰 +2 位作者 刘振 何周瑞 杨开伦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943-3951,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早期补喂瘤胃液对羔羊血浆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含量和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数量的影响。选取12只特克赛尔(Texel)初生羔羊,随机分成2组,每组6只。试验组羔羊出生后连续补喂瘤胃液14 d,每天1次,对照组羔羊补喂等量生理盐... 本试验旨在研究早期补喂瘤胃液对羔羊血浆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含量和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数量的影响。选取12只特克赛尔(Texel)初生羔羊,随机分成2组,每组6只。试验组羔羊出生后连续补喂瘤胃液14 d,每天1次,对照组羔羊补喂等量生理盐水。羔羊7、14、21和28日龄时,颈静脉采血并分离血浆;28日龄时,屠宰收集肠道内容物。测定血浆中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Ig A)和免疫球蛋白G(Ig G)]、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肠道内容物中Ig G和免疫球蛋白Fc片段(Fc)含量。结果表明:试验组21日龄血浆中Ig A和Ig G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其他日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血浆中IL-1β和IL-6含量较对照组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血浆TNF-α含量在14日龄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其他日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羔羊血浆IFN-γ含量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给新生羔羊补喂瘤胃液对28日龄羔羊肠道内容物中Ig G和Fc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组肠道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增加,尤其在回肠,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肠道肥大细胞数量各肠段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早期补喂瘤胃液对羔羊体液免疫无显著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由免疫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早期补喂瘤胃液对羔羊小肠转运母源免疫球蛋白无显著影响;早期补喂瘤胃液能刺激羔羊小肠黏膜免疫系统的发育,使免疫屏障功能尽早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羔羊 瘤胃液 血浆 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 黏膜免疫相关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滴注心房利钠肽对阿勒泰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5
作者 陈勇 韩冰 +1 位作者 马维英 杨斌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5-41,共7页
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利钠肽家族成员之一,具有促进人脂肪细胞脂解的作用。研究旨在通过静脉滴注ANP观察其对绵羊血液中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代谢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11月龄阿勒泰大尾羊10只,试验第1~4天... 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利钠肽家族成员之一,具有促进人脂肪细胞脂解的作用。研究旨在通过静脉滴注ANP观察其对绵羊血液中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代谢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11月龄阿勒泰大尾羊10只,试验第1~4天为对照期,通过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 mL/45 min;试验第5~8天为试验期,通过静脉按照25.0 ng/kg BW/min滴注合成的ANP生理盐水溶液100 mL/45min。试验的第2~4天和6~8天分别于滴注前(即0 min)、滴注后第15、30、45、60、90和120 min采集血液样本,用于测定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静脉滴注ANP后,血液中甘油三酯(TG)的水平提高35.71%(P<0.001),游离脂肪酸(FFA)、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别降低25.66%(P<0.001)、12.56%(P<0.001)、17.16%(P<0.001)和16.48%(P<0.001);血糖水平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分别降低7.83%(P=0.001)和10.37%(P<0.001);血液中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分别降低10.46%(P=0.001)和14.02%(P<0.001),但血液尿素氮(BUN)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静脉滴注ANP可影响绵羊脂肪、蛋白质和糖代谢,具体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利钠肽 静脉滴注 绵羊 脂代谢 糖代谢 蛋白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