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MPR-IB基因作为新疆多浪羊多胎性能候选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史洪才 武坚 +2 位作者 朱二勇 张志峰 郭志勤 《中国草食动物》 CAS 2006年第2期12-14,共3页
以控制Booroola Merino羊多胎性能的BMPR-IB基因作为候选基因,从分子水平上研究新疆多浪羊是否存在该基因的突变。实验结果表明:BMPR-IB基因在多浪羊上存在B+型(突变杂合子),但没有检测到BB型(突变纯合子),多浪羊主要以++型(正常个体)为... 以控制Booroola Merino羊多胎性能的BMPR-IB基因作为候选基因,从分子水平上研究新疆多浪羊是否存在该基因的突变。实验结果表明:BMPR-IB基因在多浪羊上存在B+型(突变杂合子),但没有检测到BB型(突变纯合子),多浪羊主要以++型(正常个体)为主,B+型频率为0.35,++型频率为0.65,初步推断可能多浪羊的遗传机制和BooroolaMerino羊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PR-IB基因 多浪羊 Fec^B 候选基因 遗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褐牛POU1F1基因多态性分析及早期生长曲线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牛志刚 史洪才 +3 位作者 刘明军 黄锡霞 周振勇 张扬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共5页
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1((Pituitary Specific Transcription Factor 1,POU1F1)基因是POU基因家族的成员之一,对哺乳动物生长发育、新陈代谢起主要的调控作用。采集116份新疆褐牛血样,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POU1F1基因第6外显子的多态性... 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1((Pituitary Specific Transcription Factor 1,POU1F1)基因是POU基因家族的成员之一,对哺乳动物生长发育、新陈代谢起主要的调控作用。采集116份新疆褐牛血样,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POU1F1基因第6外显子的多态性,分析不同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新疆褐牛的POUIFI基因第6外显子HinfI位点有多态性,新疆褐牛群体在该位点上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等位基因A/B的频率分别为0.375/0.625。3种不同基因型间个体出生体质量及1-5月龄体质量的差异不显著(P〉0.05),而BB基因型6月龄体质量与AA基因型差异显著(P〈0.05)。应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 3种非线性生长模型对新疆褐牛POU1F1基因3种基因型个体进行生长曲线拟合,所选生长曲线模型均可以较好地预测机体的生长发育情况,拟合优度(R2)均大于0.995。AA、AB、BB基因型3种生长曲线比较,BB基因型具有极限体质量大,生长速率快,拐点体质量及生长拐点月龄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褐牛 POU1F1基因 PCR-RFLP 生长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褐牛与荷斯坦牛隐性乳房炎与体细胞数、病原菌种类的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雪梅 刘明军 +2 位作者 谭立新 张宁 玛依拉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2-115,共4页
本试验以新疆乌鲁木齐市地区一大中型奶牛场的新疆褐牛、荷斯坦牛奶样为研究对象,对奶样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培养,同时对不同品种牛体细胞数与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CFU)、体细胞数与不同年龄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个... 本试验以新疆乌鲁木齐市地区一大中型奶牛场的新疆褐牛、荷斯坦牛奶样为研究对象,对奶样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培养,同时对不同品种牛体细胞数与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CFU)、体细胞数与不同年龄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牛感染病原菌种类稍有差别且新疆褐牛感染葡萄球菌的机率明显高于荷斯坦牛 荷斯坦牛比新疆褐牛更容易患乳房炎 新疆褐牛、荷斯坦牛体细胞在小于20万/mL时均与体细胞大于50万/mL时的CFU值呈显著差异(P〈0.05),而这2个品种牛的体细胞在20~50万/mL时分别与体细胞小于20万/mL、大于50万/mL时的CFU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初步推测体细胞数和细菌总数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还受其它因素影响 此外,随着年龄增长,褐牛和荷斯坦牛的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都呈上升趋势,且不同品种间的SCS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乳房炎 体细胞数 菌落形成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褐牛和中国荷斯坦牛POU1F1基因第六外显子多态性与产奶量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林嘉鹏 贺三刚 +4 位作者 白杰 刘磊 杨波 谭立新 刘明军 《中国草食动物》 CAS 2009年第1期6-8,共3页
以新疆褐牛和中国荷斯坦牛为研究对象,应用PCR-RFLP方法对POU1F1基因第6外显子的多态性及其与产奶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褐牛和中国荷斯坦牛的群体在该位点分别有2种等位基因(A/B),频率分别为0.43/0.57和0.33/0.67,B等位... 以新疆褐牛和中国荷斯坦牛为研究对象,应用PCR-RFLP方法对POU1F1基因第6外显子的多态性及其与产奶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褐牛和中国荷斯坦牛的群体在该位点分别有2种等位基因(A/B),频率分别为0.43/0.57和0.33/0.67,B等位基因是优势等位基因。在新疆褐牛群体中,BB型个体的产奶量显著高于AA型(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褐牛 中国荷斯坦牛 POU1F1 多态性 产奶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褐牛,中国荷斯坦POU1F1基因第六外显子多态性与产奶量关联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林嘉鹏 贺三刚 +4 位作者 白杰 刘磊 杨波 谭立新 刘明军 《中国牛业科学》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为了研究POU1F1基因第六外显子多态性与产奶量的关系。[方法]以新疆褐牛,中国荷斯坦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对POU1F1基因第六外显子的多态性及其与产奶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褐牛,中国荷斯坦牛的群体在该位点分... [目的]为了研究POU1F1基因第六外显子多态性与产奶量的关系。[方法]以新疆褐牛,中国荷斯坦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对POU1F1基因第六外显子的多态性及其与产奶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褐牛,中国荷斯坦牛的群体在该位点分别检测到2种等位基因A/B,频率分别为:0.43/0.57,0.33/0.67,B等位基因是优势等位基因。[结论]在新疆褐牛群体中,BB型个体的产奶量显著高于AA型,在荷斯坦奶牛中BB型比AA,AB型的产奶量高,但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U1F1 多态性 新疆褐牛 中国荷斯坦 产奶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褐牛POU1F1基因第六外显子多态性与早期生长性状相关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磊 张扬 +4 位作者 白杰 马晓林 卡德尔 张金山 刘明军 《草食家畜》 2008年第2期19-21,25,共4页
以新疆褐牛为实验对象,运用PCR-RFLP技术分析新疆褐牛POU1F1基因第六外显子HinfI酶切位点多态性与新疆褐牛早期生长性状(如出生重、断奶重、平均日增重等)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其等位基因A/B频率为0.3065/0.6935,且处于Hardy-Weinberg平... 以新疆褐牛为实验对象,运用PCR-RFLP技术分析新疆褐牛POU1F1基因第六外显子HinfI酶切位点多态性与新疆褐牛早期生长性状(如出生重、断奶重、平均日增重等)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其等位基因A/B频率为0.3065/0.6935,且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等位基因B在断奶重、平均日增重、周岁重、断奶后平均日增重以及3至6月龄性状指标(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等早期生长性状上均优于A等位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U1F1 PCR—RFLP 新疆褐牛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褐牛POU1F1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牛志刚 史洪才 +2 位作者 刘明军 周振勇 张扬 《草食家畜》 2011年第4期37-38,共2页
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1((Pituitary Specific Transcription Factor 1,POU1F1)基因是POU基因家族的成员之一,对哺乳动物生长发育、新陈代谢起主要的调控作用。采集116头份新疆褐牛血样,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POU1F1基因第六外显子的多态性... 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1((Pituitary Specific Transcription Factor 1,POU1F1)基因是POU基因家族的成员之一,对哺乳动物生长发育、新陈代谢起主要的调控作用。采集116头份新疆褐牛血样,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POU1F1基因第六外显子的多态性,分析不同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新疆褐牛的POUIFI基因第六外显子HinfI位点有多态性,新疆褐牛群体在该位点上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等位基因A/B的频率分别为0.375/0.625。3种不同基因型间个体出生体质量及1~5月龄体质量的差异不显著(P>0.05),而BB基因型6月龄体质量与AA基因型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褐牛 POU1F1基因 PCR-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羔羊JIVET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杨梅 吴伟伟 《草食家畜》 2009年第4期38-40,共3页
家畜JIVET技术采用外源处理幼龄母畜,诱导卵泡发育,并对其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体外受精以及体外胚胎生产,经胚胎移植产生后代。本文综述了JIVET技术的研究现状、基本操作步骤,并进一步分析了JIVET技术中的影响因素,以及该技术所存在... 家畜JIVET技术采用外源处理幼龄母畜,诱导卵泡发育,并对其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体外受精以及体外胚胎生产,经胚胎移植产生后代。本文综述了JIVET技术的研究现状、基本操作步骤,并进一步分析了JIVET技术中的影响因素,以及该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IVET 胚胎移植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型细毛羊新品系AFLP技术体系的建立
9
作者 贺三刚 黄锡霞 +4 位作者 田可川 史洪才 魏霞 徐新明 张艳花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8年第6期40-43,共4页
以超细型新吉细毛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AFLP技术体系的各项条件的优化,包括双酶切、连接、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建立了适合于超细型细毛羊基因组多态性分析的AFLP技术体系。
关键词 超细型细毛羊 基因组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荷斯坦牛β防御素5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表达产物的抑菌活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毛秀敏 张雪梅 +2 位作者 杨帆 贺三刚 刘明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20,共6页
【目的】克隆和表达新疆荷斯坦牛中性粒细胞防御素5(BNBD5)基因,对BNBD5蛋白进行纯化并分析其抗菌活性。【方法】利用RT-PCR方法扩增新疆荷斯坦奶牛BNBD5的cDNA序列,将BNBD5 cDNA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测序分析后转化大肠埃希... 【目的】克隆和表达新疆荷斯坦牛中性粒细胞防御素5(BNBD5)基因,对BNBD5蛋白进行纯化并分析其抗菌活性。【方法】利用RT-PCR方法扩增新疆荷斯坦奶牛BNBD5的cDNA序列,将BNBD5 cDNA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测序分析后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经IPTG诱导后,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利用GST亲和柱纯化BNBD5蛋白,并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通过PCR扩增获得了218bp的牛BNBD5全长cDNA序列,经IPTG诱导,获得了约33 ku的牛BNBD5蛋白。牛BNBD5蛋白在1525℃培养时的可溶性较37℃时多,且大多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纯化后最终获得了少量的目的蛋白。纯化的BNBD5蛋白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标准大肠埃希菌均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结论】克隆、表达了牛BNBD5基因,表达的BNBD5蛋白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BNBD5基因 克隆 原核表达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2基因多态性与奶牛体细胞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白杰 林嘉鹏 +3 位作者 袁芳 侯敏 李文蓉 刘明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6-362,共7页
旨在分析Toll-样受体2在奶牛隐性乳房炎中的作用。本研究以同一牛场内的中国荷斯坦奶牛和新疆褐牛为研究对象,选取奶牛体细胞数小于20万和大于100万的个体各15头,对TLR2基因进行测序,然后对发现的多态位点进行PCR-RFLP检测,分析这些位... 旨在分析Toll-样受体2在奶牛隐性乳房炎中的作用。本研究以同一牛场内的中国荷斯坦奶牛和新疆褐牛为研究对象,选取奶牛体细胞数小于20万和大于100万的个体各15头,对TLR2基因进行测序,然后对发现的多态位点进行PCR-RFLP检测,分析这些位点与体细胞评分(SCS)的相关性。结果发现了TLR2基因E+189、E+631和E+2260 3个SNP位点,其中E+631和E+2260位点为本试验首次发现。E+189、E+631和E+2260 3个SNP位点在2个品种内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3个位点在2个品种间的基因型分布差异都极显著(P<0.01)。分析每个SNP位点与SCS的相关性,显示TLR2E+189位点AA比BB和AB基因型个体的SCS高(P<0.05),AB与BB基因型个体的SCS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BB基因型个体的乳房炎发病率低。而TLR2E+631的SCS和TLR2E+189位点表现相似,但各个基因型个体间的SCS差异不显著(P>0.05)。E+2260位点AA基因型个体比AB的SCS低(P>0.05)。新疆褐牛的SCS低于荷斯坦牛(P<0.01),说明新疆褐牛乳房炎发病率比荷斯坦牛低。在发现的3个SNP位点中,E+189位点对奶牛的SCS有显著影响(P<0.05),TLR2基因SNP位点在2个品种内的分布差异可能是新疆褐牛比荷斯坦牛乳房炎发病率低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褐牛 TLR2基因 隐性乳房炎 体细胞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R-IB基因作为绵羊多胎性能候选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朱二勇 史洪才 +4 位作者 武坚 刘明军 简子健 白杰 徐新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0-23,共4页
利用BMPR-IB基因作为湖羊、小尾寒羊及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类型多胎性能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该基因在湖羊、小尾寒羊和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类型中的多态性,并与其产羔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种羊在... 利用BMPR-IB基因作为湖羊、小尾寒羊及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类型多胎性能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该基因在湖羊、小尾寒羊和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类型中的多态性,并与其产羔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种羊在BMPR-IB基因编码序列746碱基处均检出与BooroolaMerino相同的A→G突变,可分为3种基因型(BB型、B+型和++型)。湖羊中几乎全部为BB基因型;小尾寒羊中以BB和B+基因型为主;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类型中以B+基因型为主;BMPR-IB基因与产羔数显著相关,是上述3种羊的多胎主效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B基因(BMPR—IB) 多胎性 绵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肉用美利奴羊BMPR-IB、BMP15和GDF9基因10个突变位点的多态性检测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左北瑶 钱宏光 +9 位作者 刘佳森 李蕴华 乌云毕力克 艾肯江 应诗家 王子玉 努尔尼沙 王旭 郭志勤 王锋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4-120,共7页
以影响不同绵羊品种产羔数的BMPR-IB、BMP15和GDF9基因作为候选基因,采用连接酶检测反应(LDR)法,检测10个突变位点在德国肉用美利奴羊上的多态性及其对产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德国肉用美利奴羊中未发现BMPR-IB基因的FecB突变和BMP15... 以影响不同绵羊品种产羔数的BMPR-IB、BMP15和GDF9基因作为候选基因,采用连接酶检测反应(LDR)法,检测10个突变位点在德国肉用美利奴羊上的多态性及其对产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德国肉用美利奴羊中未发现BMPR-IB基因的FecB突变和BMP15基因的FecXI、FecXB、FecXL、FecXH、FecXG、FecXR突变及GDF9基因的FecGH(G8)、FecTT突变,但在GDF9上检测到G1突变,该突变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达到中度多态水平,但其多态性与产羔数无显著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肉用美利奴羊 繁殖力 BMPR-IB GDF9 BMP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因子检测与基因分型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波 张雪梅 +1 位作者 罗淑萍 刘明军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共6页
用PCR方法对新疆乌鲁木齐周边3个奶牛场奶牛乳汁中分离到的4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entA、tsst-1、nuc、clfA、fnbA、fnbB、hla、hlb8种毒力基因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并用肠道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PCR(ERIC—PCR)法对这49株金黄色葡萄... 用PCR方法对新疆乌鲁木齐周边3个奶牛场奶牛乳汁中分离到的4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entA、tsst-1、nuc、clfA、fnbA、fnbB、hla、hlb8种毒力基因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并用肠道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PCR(ERIC—PCR)法对这4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tsst-1、nuc、clfA、fnbA、fnbB、hla、hlb、entA毒力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4%、59.2%、63.3%、69.4%、22.5%、46.9%、53.1%、0,且以cZfA、fnbA为主要检出毒力基因。ERIC—PCR分型结果显示:4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可扩增出3~7条带,共分为4个聚类群,在同一牛场中的分离株存在不同基因型;而不同牛场中的分离株也可属于同一基因型。这种结果提示,在不同环境下同一种病原菌的基因型存在一定差异,可能存在多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 毒力基因 ERIC—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卵母细胞孤雌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潘晓燕 杨梅 +5 位作者 王正朝 汪立琴 陈童 赵雪萍 郭志勤 王锋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10,共4页
系统地研究了绵羊卵母细胞成熟培养时间、6-DMAP激活时间以及改进的培养液对绵羊卵母细胞孤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卵母细胞成熟培养25 h和26 h激活组的囊胚率和孵化率显著高于成熟培养24 h激活组;6-DMAP激活液作用2 h,激活效果较好;... 系统地研究了绵羊卵母细胞成熟培养时间、6-DMAP激活时间以及改进的培养液对绵羊卵母细胞孤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卵母细胞成熟培养25 h和26 h激活组的囊胚率和孵化率显著高于成熟培养24 h激活组;6-DMAP激活液作用2 h,激活效果较好;培养液改进后,孤雌胚的囊胚率有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25 h后在6-DMAP中激活2 h,利用改进后的培养液进行培养,能获得较好的发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卵母细胞 孤雌激活 6-DM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卫星座位与超细型细毛羊羊毛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徐新明 田可川 +4 位作者 黄锡霞 史洪才 张艳花 张廷虎 吴伟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6-121,共6页
本研究选取了绵羊基因组1号和3号染色体上的8个微卫星座位,对超细型细毛羊的232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计算了各微卫星座位的等位基因频率(p)、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同时检测了研究样本的羊毛纤... 本研究选取了绵羊基因组1号和3号染色体上的8个微卫星座位,对超细型细毛羊的232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计算了各微卫星座位的等位基因频率(p)、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同时检测了研究样本的羊毛纤维直径(WFD),毛纤维直径离散度(FD-D),单纤维绝对强力(WAS),单纤维相对强力(WRS),强力离散(WSD),单纤维自然长度(WNL),单纤维伸直长度(WEL)和单纤维弯曲度(FW)等羊毛性状的8个表型数据。微卫星座位与羊毛性状表型数据的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微卫星BL-4和KRT2-13两个座位与WEL之间极显著相关(P<0.01)。微卫星Oarcp43座位与WSD之间、微卫星座位Bms1248与羊毛单纤维直径之间极显著相关(P<0.01)。座位Fcb5和OarDB6分别与FW和WAS表现出显著性关系(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 羊毛性状 关联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方法对萨福克肉羊超排回收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童 林嘉鹏 黄俊成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9-161,共3页
对119只萨福克肉羊进行超排处理,其中48只为首次超排处理,71只为第二次超排处理。结果表明,首次超排胚胎回收率显著高于二次超排胚胎回收率(P<0.05);首次超排和二次超排间供体羊平均黄体数、胚胎可用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供体... 对119只萨福克肉羊进行超排处理,其中48只为首次超排处理,71只为第二次超排处理。结果表明,首次超排胚胎回收率显著高于二次超排胚胎回收率(P<0.05);首次超排和二次超排间供体羊平均黄体数、胚胎可用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供体羊经第二情期或埋栓同期发情处理后均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首次超排和二次超排供体羊胚胎回收率均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福克肉羊 超排 输卵管冲胚 胚胎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提高体外培养细胞中期分裂相的新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侯颖 谭立新 +2 位作者 李文蓉 牛志刚 郭志勤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57-460,共4页
为了提高体外培养细胞中期分裂相,用黄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系(YFF)和西门塔尔小牛成纤维细胞系(CNF)为实验材料,先经4℃低温休克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制备染色体,比较了不同低温休克处理时间获得的中期分裂相百分率,并运用该方法对20代内YFF... 为了提高体外培养细胞中期分裂相,用黄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系(YFF)和西门塔尔小牛成纤维细胞系(CNF)为实验材料,先经4℃低温休克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制备染色体,比较了不同低温休克处理时间获得的中期分裂相百分率,并运用该方法对20代内YFF和CNF核型变异进行了分析。实验发现,YFF和CNF经低温休克中期分裂相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20h低温组中期分裂相(31.7%和40.2%)高于对照组(4.7%和6.4%)5倍以上(P<0.01)。实验结果表明,4℃低温休克法是一种提高体外培养细胞中期分裂相的简便方法,适于监测体外培养细胞核型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低温休克 中期分裂相 牛成纤维细胞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原检测与小白鼠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雪梅 刘明军 +3 位作者 杨波 谭立新 张宁 玛依拉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9-123,共5页
本研究以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的2个奶牛场隐性乳房炎患牛为试验对象,共分离鉴定出21种91株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其中葡萄球菌28株(30.78%),链球菌21株(23.07%),杆菌25株(27.48%),其他细菌17株(18.67%)。对主要病原菌通过动物试验确... 本研究以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的2个奶牛场隐性乳房炎患牛为试验对象,共分离鉴定出21种91株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其中葡萄球菌28株(30.78%),链球菌21株(23.07%),杆菌25株(27.48%),其他细菌17株(18.67%)。对主要病原菌通过动物试验确定致病力较强的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氏菌和大肠杆菌。同时对17大类主要病原菌共30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在奶牛隐性乳房炎中应用较多的青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对常见致病菌几乎无效,而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头孢噻肟、阿米卡星则显示出较好的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隐性乳房炎 病原菌 分离鉴定 致病性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和方法对牛、绵羊卵母细胞回收及体外成熟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汪立芹 杨梅 +1 位作者 陈童 郭志勤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8年第11期74-76,共3页
利用屠宰牛、绵羊卵巢,研究了季节和方法对卵母细胞回收及体外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季节对牛卵母细胞的回收和利用没有影响;抽吸法是合适的牛卵巢卵母细胞采集方法;季节对绵羊卵母细胞的回收和利用有显著影响,绵羊在非繁殖季节卵母细... 利用屠宰牛、绵羊卵巢,研究了季节和方法对卵母细胞回收及体外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季节对牛卵母细胞的回收和利用没有影响;抽吸法是合适的牛卵巢卵母细胞采集方法;季节对绵羊卵母细胞的回收和利用有显著影响,绵羊在非繁殖季节卵母细胞的回收率和可用率显著高于繁殖季节(P<0.05),而体外成熟率极显著低于繁殖季节(P<0.01);切割法回收的绵羊卵母细胞可用率(P<0.01)和体外成熟率(P<0.05)显著高于抽吸法,适合绵羊卵母细胞的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卵母细胞 季节 采集方法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