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碱预处理新疆特色餐厨垃圾厌氧共消化研究
1
作者 努热曼古丽·图尔荪 韦良焕 +3 位作者 林宁 张益臻 董滨 陈小光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8-64,I0004,共8页
为考察新疆特色餐厨垃圾厌氧共消化效率,将不同餐厨垃圾(新疆特色和普通餐厨垃圾)分别与市政污泥按照1∶1的质量比混合,经不同热碱(NaOH、KOH、Ca(OH)_(2))预处理后进行中温厌氧消化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种热碱预处理均能有效提高... 为考察新疆特色餐厨垃圾厌氧共消化效率,将不同餐厨垃圾(新疆特色和普通餐厨垃圾)分别与市政污泥按照1∶1的质量比混合,经不同热碱(NaOH、KOH、Ca(OH)_(2))预处理后进行中温厌氧消化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种热碱预处理均能有效提高两种餐厨垃圾厌氧共消化效率。相比较而言,Ca(OH)_(2)预处理效果最佳:新疆特色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后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多糖、蛋白质和挥发性脂肪酸(VFAs)去除率分别为53.66%、33.99%、82.77%和50.26%;普通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后SCOD、多糖、蛋白质和VFAs去除率分别为59.96%、36.37%、82.42%和55.01%。新疆特色餐厨垃圾厌氧共消化效率低于普通餐厨垃圾,可能的原因是:前者SCOD相较于后者低3.00 g/L(11.03%)、盐度高0.60 g/L(5.83%)、碳氮质量比(C/N)低2.42(13.25%),更高的盐度与更低的C/N改变了细胞渗透压,对厌氧菌起抑制作用,抑制了厌氧消化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特色餐厨垃圾 热碱预处理 厌氧共消化 盐度 市政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什地区家畜养殖粪污养分估算及化肥替代率时空分布研究
2
作者 查向浩 林宁 +1 位作者 蔡吉祥 韦良焕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97,共6页
为了解喀什地区畜牧养殖过程中粪污排放及养分现状,结合喀什地区化肥施用情况,分析喀什地区1999-2020年家畜粪污排放量及养分含量,评估家畜粪污作为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潜力。结果表明:1999-2020年喀什地区家畜粪污排放量呈现增长趋势,增幅... 为了解喀什地区畜牧养殖过程中粪污排放及养分现状,结合喀什地区化肥施用情况,分析喀什地区1999-2020年家畜粪污排放量及养分含量,评估家畜粪污作为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潜力。结果表明:1999-2020年喀什地区家畜粪污排放量呈现增长趋势,增幅为4.35%,主要以牛、羊粪污为主;养分含量增幅为7.20%,主要以氮为主,钾次之,磷最小;家畜粪污和养分含量以叶城县和莎车县最高,岳普湖县、塔县和喀什市最小,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喀什地区化肥施用量和施用强度增幅为264.87%和82.64%,远大于家畜养殖粪污养分含量的增幅,导致粪肥替代率呈现逐年递减趋势,从1999年的166.97%下降到2020年的49.06%,降幅为70.62%;塔县化肥替代率最大,高达4318.47%,最小的为岳普湖县27.05%。综上,喀什地区家畜粪肥替代化肥的潜力较大,应加大家畜粪污资源化利用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畜养殖粪污 化肥替代率 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氧化法制备棉花秸秆活性炭去除印染废水中的铬(Ⅵ) 被引量:1
3
作者 努热曼古丽·图尔荪 谢开 +1 位作者 马承愚 刘书杰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9-73,共5页
以新疆南疆棉花秸秆为原料,采用H_(2)SO_(4)预氧化和KOH活化制备活性炭,其Langmuir比表面积达到1 580.94 cm^(2)/g。采用静态吸附试验研究活性炭对印染废水中铬(Ⅵ)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p H为2,Cr(Ⅵ)的初始质量浓度为0.5 mg/L,活性炭... 以新疆南疆棉花秸秆为原料,采用H_(2)SO_(4)预氧化和KOH活化制备活性炭,其Langmuir比表面积达到1 580.94 cm^(2)/g。采用静态吸附试验研究活性炭对印染废水中铬(Ⅵ)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p H为2,Cr(Ⅵ)的初始质量浓度为0.5 mg/L,活性炭投加量为0.1 g,吸附时间为150 min时,Cr(Ⅵ)的吸附量为28 mg/g。Langmuir吸附等温线能更好地描述棉花秸秆活性炭吸附Cr(Ⅵ)的过程,R^(2)为0.988 24,说明棉花秸秆活性炭的表面Cr(Ⅵ)主要以单分子层形态吸附。活性炭对铬(Ⅵ)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为0.950 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棉花秸秆 活性炭 吸附铬(Ⅵ) 印染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秸秆基活性炭对锌离子和MB染料的吸附性能研究
4
作者 王颖洁 努热曼古丽·图尔荪 +5 位作者 谢开 杨重阳 马承愚 楚刚辉 黄传敬 何遥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4-940,共7页
以辣椒秸秆为原料,KOH碱化制备活性炭(CSAC),对其进行SEM、FTIR和BET表征分析,CSAC活性炭BET比表面积高达1296 m^(2)/g,其大孔较发达,同时探究了CSAC对锌离子废水和染料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分别拟合Zn... 以辣椒秸秆为原料,KOH碱化制备活性炭(CSAC),对其进行SEM、FTIR和BET表征分析,CSAC活性炭BET比表面积高达1296 m^(2)/g,其大孔较发达,同时探究了CSAC对锌离子废水和染料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分别拟合Zn(II)和MB等温吸附过程,发现CSAC对Zn(II)和MB的等温吸附过程曲线更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在共吸附过程中,Zn(II)和MB分子之间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以及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来考察Zn(II)和MB各自单一吸附和相互影响的吸附动力学行为,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的拟合Zn(II)吸附、MB吸附及MB和Zn(II)的共吸附过程,Zn(II)对MB吸附的影响远远小于MB对Zn(II)吸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辣椒秸秆 吸附 锌离子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什地区温性荒漠类草地生物量动态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查向浩 努热曼古丽.图尔荪 +2 位作者 林宁 张胜楠 李有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72-2677,共6页
【目的】本文分析了喀什地区温性荒漠生物量动态规律。【方法】基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地类型图,结合喀什地区温性荒漠类草地区域19个采样点的生物量野外调查数据,对喀什地区温性荒漠生物量动态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喀什地区温性荒... 【目的】本文分析了喀什地区温性荒漠生物量动态规律。【方法】基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地类型图,结合喀什地区温性荒漠类草地区域19个采样点的生物量野外调查数据,对喀什地区温性荒漠生物量动态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喀什地区温性荒漠类草地单位面积生物量空间分布具有高度异质性,总生物量在83. 63~4782. 79 g·m-2之间波动,均值为1123. 14 g·m^(-2);地上生物量以灌木为主,草本生物量随海拔增高而显著增多(P <0. 05),灌木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均随海拔增高而显著减少(P <0.05),地下生物量与海拔相关性不大;生物量在经纬向上均具有一定线性规律,但无显著相关性关系(P> 0. 05);喀什地区温性荒漠类草地根冠比较大,灌木NPP占比为62. 92%,草地生物量和NPP均与降水具有显著相关性(P <0. 05),但NPP与气温相关性不大(P> 0. 05)。降水是影响喀什地区温性荒漠类草地生物量分布的重要因素。【结论】经纬度的变化、不同的海拔梯度、降水量大小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喀什地区温性荒漠类草地生物量动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什地区 温性荒漠类草地 生物量 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污泥无害化改性生物碳基有机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有文 查向浩 +2 位作者 牛鸣光 丁志强 张玉才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19,共7页
污水污泥因其数量巨大,处理难度较高,探究处理新工艺已显得十分迫切。为深入解决污泥处置与矿物肥料紧缺的问题,以污水污泥无害化处理改性有机矿物肥料的研究为引导,简述了有机矿物肥料在改善作物生长与减少营养物质在环境中的损失方面... 污水污泥因其数量巨大,处理难度较高,探究处理新工艺已显得十分迫切。为深入解决污泥处置与矿物肥料紧缺的问题,以污水污泥无害化处理改性有机矿物肥料的研究为引导,简述了有机矿物肥料在改善作物生长与减少营养物质在环境中的损失方面的极大潜力。通过回顾近些年矿物肥料的需求量、价格与时间的关系,分析污水污泥的处置方式与所含有机成分对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表明污水污泥无害化改性生物碳基有机矿物质肥料在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通过总结和对比可预测将污泥中提取的有机矿物肥料经添加矿物元素后进行有效改良,并加入一定量的酸或碱进行灭菌后,可显示出比常规肥料更加高效的作物产量反应值,同时营养物质的缓慢释放效应显示出更加高效和持久的肥效释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污泥 有机矿物肥料 氮的吸收 生物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新疆棉花秸秆资源量变化及综合利用现状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飞星 《黑龙江粮食》 2023年第7期112-114,共3页
本文根据新疆2013~2022年全区棉花产量、棉花种植面积等数据,对近10年来全疆棉花秸秆资源量变化及综合利用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棉花产量逐年增加,2022年全疆棉花产量达539.06万吨,可收集棉花秸秆资源量达979.31万吨。棉花秸秆... 本文根据新疆2013~2022年全区棉花产量、棉花种植面积等数据,对近10年来全疆棉花秸秆资源量变化及综合利用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棉花产量逐年增加,2022年全疆棉花产量达539.06万吨,可收集棉花秸秆资源量达979.31万吨。棉花秸秆资源总量、资源丰度、资源密度、资源占有量都随着棉花产量逐年增加。多年来新疆棉花秸秆资源化利用比例正逐年提高,但棉花秸秆的产业化利用效率仍较低,应进一步提高棉花秸秆的资源化利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棉花秸秆 资源量变化 产业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积尘重金属污染风险研究进展
8
作者 韩如斌 骆辉 +7 位作者 王惠腾 秦腾 杨菁 陈厉旻 刘猛 汤铭 何宝杰 蔡吉祥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59-1564,1574,共7页
调研我国部分地区道路积尘的重金属含量,系统总结了道路积尘理化特性,如pH值、粒径分布特征等,并阐述了不同功能区、不同类型道路对道路积尘重金属的影响;对我国典型地区的道路积尘中重金属进行生态风险评价,潜在风险评估结果指出,长春... 调研我国部分地区道路积尘的重金属含量,系统总结了道路积尘理化特性,如pH值、粒径分布特征等,并阐述了不同功能区、不同类型道路对道路积尘重金属的影响;对我国典型地区的道路积尘中重金属进行生态风险评价,潜在风险评估结果指出,长春、郑州、银川和西安地区Cd单项潜在生态危险指数分别为197.87,217.50,240.00和1230.00,是生态危险贡献的最大污染元素,其他元素均为轻微生态危害;重金属均处于重度污染水平,主要污染因子为Pb、Zn。总体而言道路积尘重金属污染风险与周围环境有较大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积尘 重金属 生态风险 PH值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关联性分析
9
作者 王建国 张飞 +1 位作者 蔡吉祥 李有文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8-1130,共13页
干旱区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区域,人类活动加剧和气候变化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本研究以新疆为例基于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度(FVC)数据集和GIS技术,采用趋势分析、稳定性分析和偏相关性分析等方法,从土地利用角度分析2000-2020年FVC的时... 干旱区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区域,人类活动加剧和气候变化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本研究以新疆为例基于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度(FVC)数据集和GIS技术,采用趋势分析、稳定性分析和偏相关性分析等方法,从土地利用角度分析2000-2020年FVC的时空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裸地和草地约占总面积90%,植被极低覆盖度类型占总面积的70%以上,该类型内以裸地为主。2)草地、裸地和耕地更容易发生用地类型变化,其中耕地转入的面积最大;新疆FVC呈显著增加(P<0.05)趋势,其中裸地和建设用地的FVC呈显著增加(P<0.05),各用地类型FVC变化相对稳定。3)FVC下降具有显著性的区域(P<0.1)内多以草地向裸地转移为主,而呈上升趋势的区域内以裸地向草地和草地向耕地转移为主;FVC与降水之间呈正相关性的区域较多,其中草地面积占比更大,裸地占比更小,而这一现象与气温相反,可见草地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驱动力 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废弃物制备外加碳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左雨航 宋明志 +7 位作者 骆辉 蔡冰鑫 掌文浩 荆肇乾 何宝杰 王惠腾 秦腾 蔡吉祥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704-2710,2714,共8页
梳理了几种常见的农业废弃物制备外加碳源的基本方法,总结了不同类型农业废弃物有效碳源的含量、强化脱氮的效果以及释放二次污染的风险,分析了预处理方法影响农业废弃物释碳的主要因素,如发酵温度、投放方式、浸泡时间和制备工艺;最后... 梳理了几种常见的农业废弃物制备外加碳源的基本方法,总结了不同类型农业废弃物有效碳源的含量、强化脱氮的效果以及释放二次污染的风险,分析了预处理方法影响农业废弃物释碳的主要因素,如发酵温度、投放方式、浸泡时间和制备工艺;最后针对传统农业废弃物制备的外加碳源释碳量不可控、启动较慢、自身释放氮素等问题,提出了以农业废弃物制备发酵液或者缓释碳源基质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生物质碳源在强化尾水脱氮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加碳源 农业废弃物 强化脱氮 人工湿地 缓释碳源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氨对疫病动物尸骸废水厌氧消化的影响
11
作者 李平 于可可 +4 位作者 木合塔尔.吐尔洪 吴静 朱凤霞 王丽苹 吴锦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025-2032,共8页
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疫病动物尸骸废水,研究了反应器由中温(35℃)逐步升至高温(55℃)时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升温至45℃和55℃时,厌氧处理效率显著降低,将有机负荷由35℃时的6.0 kg COD·(m^3·d)^(-1)降至55℃时的2.4 kg ... 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疫病动物尸骸废水,研究了反应器由中温(35℃)逐步升至高温(55℃)时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升温至45℃和55℃时,厌氧处理效率显著降低,将有机负荷由35℃时的6.0 kg COD·(m^3·d)^(-1)降至55℃时的2.4 kg COD·(m^3·d)^(-1)并没有得到恢复,高温厌氧COD去除率相比中温下降了24%,甲烷产率下降了33%,出水挥发性脂肪酸(VFAs)增加了1.9倍.升温过程中,厌氧产甲烷菌受到了游离氮(FAN)的抑制导致甲烷产率显著降低.当温度由35℃升至55℃时,反应器p H值由7.63升至8.22,FAN由98 mg·L^(-1)升至340 mg·L^(-1),VFAs由235 mg·L^(-1)积累至684 mg·L^(-1),p H、FAN和VFAs三者的协同作用导致反应器在高温状态下处于"抑制稳态".与中温厌氧相比,高温菌对FAN的耐受性更强.当p H值为8.2时,FAN对中温菌的IC50为324 mg·L^(-1),对高温菌则达到453 mg·L^(-1),但这一优势不能抵消升温所引起的FAN抑制效应.这是疫病动物尸骸废水高温厌氧消化效率显著低于中温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病动物尸骸废水 厌氧消化 温度 氨抑制 甲烷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尔羌河流域荒漠河岸林胡杨根际微生物数量时空变化及其与根际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林宁 韦良焕 +2 位作者 蔡吉祥 张文河 王晶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2-91,共10页
以叶尔羌河流域荒漠河岸林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河段、土层和季节的根际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进行比较,对根际土壤环境因子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根际土壤环境因子与根际微生物数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 以叶尔羌河流域荒漠河岸林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河段、土层和季节的根际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进行比较,对根际土壤环境因子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根际土壤环境因子与根际微生物数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河段的根际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的均值分别为49.50×10^(6)、8.32×10^(6)和4.52×10^(6)cfu·g^(-1),3种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变异系数均在25%以上;并且,3种根际微生物数量在中游与上游和中下游间存在极显著(P<0.01)差异,但在上游与中下游间无显著差异。夏季3个河段及秋季上游和中游的3种根际微生物数量均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比较而言,秋季各河段的根际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高于夏季相应河段,并且,2个季节的根际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细菌最多、真菌最少,夏季和秋季的根际细菌数量分别占相应季节根际微生物总数的89.7%和72.4%。土壤环境因子检测结果显示:上游、中游和中下游的根际土壤总盐含量在夏季分别为0.8705、3.7186和2.6722 g·kg^(-1),在秋季分别为3.4367、2.9662和4.5915 g·kg^(-1),属于轻度盐渍化土壤,且根际土壤阳离子主要为K^(+)和Na^(+),阴离子主要为Cl^(-)和SO_(4)^(2-);除pH值外,其余9个土壤环境因子的变异系数多在20%以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根际细菌数量与根际土壤含水率和CO_(3)^(2-)含量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根际放线菌和真菌数量与根际土壤总盐含量和CO_(3)^(2-)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根际土壤Ca^(2+)含量呈显著(P<0.05)负相关,与根际土壤HCO_(3)^(-)含量、含水率和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根际土壤Cl^(-)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此外,根际放线菌数量还与根际土壤K^(+)和Na^(+)的总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叶尔羌河流域荒漠河岸林胡杨根际微生物数量分布极不均匀,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特征,而且其分布受到根际土壤环境因子的影响,其中,根际土壤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受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尔羌河流域 胡杨 根际微生物 时空变化 根际土壤环境因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生物质炭对染料废水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薛江鹏 莫治新 +2 位作者 李有文 蔡吉祥 查向浩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0-63,68,共5页
对橘子皮进行加工,制备出生物质炭,并用氯化锌活化,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DTAC)修饰。结果表明,吸附剂质量浓度为1 g/L时,在甲基橙溶液初始pH为6,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反应温度为25℃,吸附时间为35 min时,吸附达到平衡,甲基橙去除率... 对橘子皮进行加工,制备出生物质炭,并用氯化锌活化,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DTAC)修饰。结果表明,吸附剂质量浓度为1 g/L时,在甲基橙溶液初始pH为6,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反应温度为25℃,吸附时间为35 min时,吸附达到平衡,甲基橙去除率为96.8%。利用扫描电镜和氮气吸附/解吸等温线研究了生物炭吸附剂的理化性质,化学活化/炭化过程活化了WP的孔隙,总孔隙体积达到1.132 cm^(3)/g,改性后比表面积扩大了9倍。通过动力学、热力学模型分析,发现该吸附是放热吸附且自发进行,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反应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最大吸附容量为666.67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生物吸附剂 甲基橙 表面活性剂 橘子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废弃物制活性炭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14
作者 努热曼古丽·图尔荪 陈鹏宇 +1 位作者 韦良焕 马承愚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164-169,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农业废弃物制备活性炭的研究进展,包括制备活性炭的技术方法(物理活化法、化学活化法、预氧化法)、影响原材料活化过程的各种因素(活化剂、活化温度、活化时间、浸渍比等)以及制备的活性炭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概况,并对农业废... 综述了近年来农业废弃物制备活性炭的研究进展,包括制备活性炭的技术方法(物理活化法、化学活化法、预氧化法)、影响原材料活化过程的各种因素(活化剂、活化温度、活化时间、浸渍比等)以及制备的活性炭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概况,并对农业废弃物制备活性炭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活性炭 制备 物理活化法 化学活化法 预氧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查向浩 安旭霞 +2 位作者 李飞星 李有文 张玉才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35,42,共6页
二维纳米材料凸显的优异性能在过去十几年间受到学界和工业界的普遍关注,由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的更新,二维纳米材料的应用价值日益显现。基于二维纳米材料的发展、应用等,对现有的二维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进行分析,从二维纳米材料的种类... 二维纳米材料凸显的优异性能在过去十几年间受到学界和工业界的普遍关注,由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的更新,二维纳米材料的应用价值日益显现。基于二维纳米材料的发展、应用等,对现有的二维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进行分析,从二维纳米材料的种类、特性、制备工艺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概述。未来二维纳米材料应从多角度实现在实践中的应用,以更好地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纳米材料 能源储备 形貌调控 环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西北5省(区)水资源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韦良焕 蔡吉祥 +2 位作者 林宁 李有文 莫治新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2,共7页
基于水足迹理论,对西北甘肃、青海、陕西、宁夏和新疆5省(区)2000-2019年水足迹进行分析和比较,利用水足迹人口密度、水足迹经济效益以及水资源压力指数对水资源现状进行评价,为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研究时段内... 基于水足迹理论,对西北甘肃、青海、陕西、宁夏和新疆5省(区)2000-2019年水足迹进行分析和比较,利用水足迹人口密度、水足迹经济效益以及水资源压力指数对水资源现状进行评价,为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研究时段内陕西、甘肃、宁夏和新疆人均水足迹和人均虚拟水足迹均呈现波动增长趋势,青海呈现下降趋势;2019年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新疆虚拟水足迹作为水足迹的主要贡献者,占比分别为89.48%、86.00%、81.75%、80.88%、75.68%,其中农产品虚拟水占虚拟水足迹最高的是甘肃(71.47%),其次是陕西(65.40%)、新疆(54.30%)、青海(49.93%)、宁夏(49.92%);西北5省(区)水足迹人口密度除青海略有增加以外,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均表现为波动下降;水足迹经济效益逐年升高,至2019年最高的是陕西(125.88元/m^(3)),其次是宁夏(70.26元/m^(3))、青海(56.11元/m^(3))、甘肃(39.03元/m^(3))、新疆(43.40元/m^(3))。除2019年的宁夏外,其余时段及省(区)的水资源压力指数均小于1;研究时段内新疆、甘肃、宁夏水资源压力指数波动升高,增幅分别为93.58%、71.33%、27.12%;陕西、青海波动下降,降幅分别为5.46%、3.14%。研究表明,西北5省(区)水资源压力总体不高,水足迹经济效益逐年增加,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不均衡以及居高不下的人均水足迹,说明西北5省(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足迹 虚拟水 水资源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0/H2O2类芬顿法提高污泥脱水性能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丽苹 李平 +3 位作者 木合塔尔·吐尔洪 冯涛 吴静 吴锦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9-123,共5页
以污泥比阻降低率和泥饼含水率为评价指标,采用Fe^0/H_2O_2类芬顿法提高污泥脱水性能,研究初始pH、Fe^0投加量、H_2O_2投加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并探究其调理机理。结果表明,当初始pH为2. 5,Fe^0、H_2O_2投加量分别为750、20mg/g TS... 以污泥比阻降低率和泥饼含水率为评价指标,采用Fe^0/H_2O_2类芬顿法提高污泥脱水性能,研究初始pH、Fe^0投加量、H_2O_2投加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并探究其调理机理。结果表明,当初始pH为2. 5,Fe^0、H_2O_2投加量分别为750、20mg/g TS时,污泥比阻降低率为93. 7%,泥饼含水率为73%,零价铁回收率为98. 3%。Fe^0重复利用10次后,比阻降低率仍能保持在90%以上。类芬顿法能够有效降解污泥胞外聚合物,破坏其絮体结构,导致污泥粒径减小,并释放部分结合水,从而有效改善污泥脱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价铁 过氧化氢 类芬顿 污泥 脱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微米零价铁工艺的脱氮效果及机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薛江鹏 莫治新 +3 位作者 李有文 蔡吉祥 张怡萍 查向浩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6-692,共7页
采用微生物-微米零价铁(mZVI)工艺脱除水中氮。与单独微生物或mZVI工艺相比,微生物-mZVI工艺的脱氮效果最好。在废水pH为7.0、初始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为25.00 mg/L、mZVI投加量为0.20 g/L的条件下,加入驯化好的复合微生物BP350菌液50 mL/... 采用微生物-微米零价铁(mZVI)工艺脱除水中氮。与单独微生物或mZVI工艺相比,微生物-mZVI工艺的脱氮效果最好。在废水pH为7.0、初始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为25.00 mg/L、mZVI投加量为0.20 g/L的条件下,加入驯化好的复合微生物BP350菌液50 mL/L室温下反应5 d,硝酸盐氮去除率达100%,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总生成率为5.00%。ESEM表征结果显示,mZVI在水中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附着基质,增大了微生物与废水的接触面积,有效防止了微生物流失。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甲基娇养杆菌属(Methylotenera sp.)作为脱氮优势菌属在微生物-mZVI工艺体系中相对丰度最高,达41.81%,远高于单独微生物工艺体系。mZVI能够协同微生物提升脱氮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微米零价铁 脱氮 机理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PCC方法的新疆畜禽温室气体排放时空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韦良焕 林宁 +1 位作者 张胜楠 莫治新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3-57,共5页
在IPCC方法的基础上,对1980-2016年新疆畜禽温室气体排放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疆畜禽温室气体从1980年的1224.01×10^4 tCO2-eq波动升高至2016年的2032.80×10^4 tCO2-eq,增幅为66.08%,年均增长1.41%;畜禽肠... 在IPCC方法的基础上,对1980-2016年新疆畜禽温室气体排放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疆畜禽温室气体从1980年的1224.01×10^4 tCO2-eq波动升高至2016年的2032.80×10^4 tCO2-eq,增幅为66.08%,年均增长1.41%;畜禽肠道发酵甲烷排放是新疆畜禽温室气体的主要贡献者,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4%,其次是畜禽粪便管理氧化亚氮和甲烷的排放;而主要畜禽温室气体排放以牛和羊为主,其次是马、驴、猪、骆驼和骡;最后通过对2015年新疆畜禽温室气体排放空间变化分析可知,伊犁州直属县(市)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为456.78×10^4 tCO2-eq,而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小的克拉玛依市仅有4.37×10^4 tCO2-eq,说明新疆畜禽温室气体排放空间差异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 肠道发酵 粪便管理 甲烷 氧化亚氮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尔羌河流域荒漠河岸林胡杨叶片和凋落叶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晶 殷飞 林宁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2-49,共8页
以叶尔羌河流域荒漠河岸林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为研究对象,比较了胡杨叶片和凋落叶及不同类型叶片间C、N和P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差异,并对N和P的再吸收率及其与叶片和凋落叶N和P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胡杨叶片C、... 以叶尔羌河流域荒漠河岸林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为研究对象,比较了胡杨叶片和凋落叶及不同类型叶片间C、N和P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差异,并对N和P的再吸收率及其与叶片和凋落叶N和P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胡杨叶片C、N和P含量的均值(分别为404.00、43.75和0.81 mg·g^(-1))均大于凋落叶(分别为373.45、42.83和0.78 mg·g^(-1));叶片C/N比、C/P比和N/P比的均值(分别为10.50、511.49和56.15)也均大于凋落叶(分别为8.12、492.72和54.90),其中,叶片C含量的均值显著(P<0.05)大于凋落叶,而叶片与凋落叶其他5个生态化学计量指标的均值均无显著差异。披针形、卵圆形和阔卵形叶片C、N和P含量的均值分别为399.03~408.76、37.12~47.60和0.78~0.84 mg·g^(-1),C/N比、C/P比和N/P比的均值分别为8.68~13.92、495.19~533.32和52.05~62.11;其中,阔卵形叶片C和N含量的均值均最大,卵圆形叶片P含量的均值最大,披针形叶片C、N和P含量的均值均最小,披针形叶片C/N比和C/P比的均值均最大,阔卵形叶片N/P比的均值最大;阔卵形叶片与披针形叶片N含量的均值差异显著,3类叶片其他5个生态化学计量指标的均值均无显著差异。胡杨叶片和凋落叶C含量的变异系数均最小,表明胡杨叶片中C含量相对稳定;在3类叶片中,披针形叶片C、N和P含量及C/P比、C/N比和N/P比的变异系数均最大,表明披针形叶片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幅较大。胡杨叶片N和P再吸收率分别为2.10%和3.70%;N再吸收率与凋落叶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N再吸收率与叶片N含量呈不显著负相关,P再吸收率与叶片和凋落叶P含量均呈不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叶尔羌河流域荒漠河岸林胡杨叶片和凋落叶及3类叶片间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差异明显,根据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推测该区域胡杨生长主要受到P元素限制;胡杨凋落叶的分解速率较为缓慢,导致其N和P的再吸收能力均较弱;在胡杨的3类叶片中,披针形叶片的养分吸收和转化能力均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尔羌河流域 胡杨 凋落叶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养分再吸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