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7F薄壁鞘管经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徐娜 徐淑清 +19 位作者 刘海明 王攀 唐杨 张海峰 石万克 宋莹 崔成 王欢欢 田涛 刘小宁 张茵 宋雷 高展 刘海波 陈珏 徐波 吴永健 杨伟宪 袁晋青 高立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86-1090,共5页
目的:分析应用国产7F薄壁鞘管经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入路(dTRA)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使用国产7 F薄壁鞘管经鼻烟壶区dTRA行PCI的患者共63例。分析手术... 目的:分析应用国产7F薄壁鞘管经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入路(dTRA)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使用国产7 F薄壁鞘管经鼻烟壶区dTRA行PCI的患者共63例。分析手术成功率、即刻入路相关并发症和24 h桡动脉闭塞的发生情况。结果:63例患者中,1例穿刺失败,更改为右桡动脉穿刺,远端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98.4%;4例患者因闭塞血管病变严重未能开通,PCI手术成功率为93.7%,平均PCI手术时间为(80.1±43.5)min。3例(4.8%)患者成功完成左侧dTRA,47例(74.6%)患者成功完成右侧dTRA,12例(19.0%)患者成功完成双侧dTRA(均为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穿刺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透视时间)分别为(3.0±1.7)min和(38.8±18.9)min。术后4例(6.3%)发生血管并发症,包括1例穿刺部位少量出血,无皮下血肿,1例桡动脉痉挛,2例术后手臂疼痛/肿胀,所有患者均未发生24 h桡动脉闭塞。结论:使用国产7F薄壁鞘管经鼻烟壶区dTRA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具有较高的成功率,行PCI安全、有效,术后即刻入路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桡动脉闭塞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F薄壁鞘管 远端桡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远端桡动脉入径行二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手术时机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明浩 王攀 +7 位作者 高立建 徐淑清 王欢欢 赵光贤 陈珏 乔树宾 徐波 袁晋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3366-3372,共7页
背景经远端桡动脉入径(dTRA)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有效降低桡动脉闭塞发生率,但目前国内尚无关于dTRA行二次PCI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时机的研究报道。目的探讨d TRA行二次PCI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时机。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7... 背景经远端桡动脉入径(dTRA)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有效降低桡动脉闭塞发生率,但目前国内尚无关于dTRA行二次PCI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时机的研究报道。目的探讨d TRA行二次PCI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时机。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7月—2022年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收治的拟dTRA行二次PCI的患者70例,根据距上次dTRA行PCI时间间隔将其分为≤30 d组(n=33)与>30 d组(n=37)。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操作相关指标、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术前、术后24 h桡骨茎突近心端5、10、15 cm处桡动脉内径。结果70例患者中69例dTRA穿刺、置管均成功,成功率为98.6%(69/70);经评估需行二次PCI的67例患者中66例成功完成二次PCI,成功率为98.5%(66/67)。两组患者年龄、血小板计数、糖尿病发生率、病变血管支数、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冠状动脉病变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于术后3 h解除加压包扎,术后即刻、术后24 h均可触及穿刺侧桡动脉搏动,无一例出现桡动脉闭塞,桡动脉通畅率为100.0%(69/69)。≤30 d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桡骨茎突近心端5、10、15 cm处桡动脉内径均大于>30 d组(P<0.05);≤30 d组患者术后24 h桡骨茎突近心端15 cm处桡动脉内径小于术前,>30 d组患者术后24 h桡骨茎突近心端5 cm处桡动脉内径大于术前(P<0.05)。结论d TRA行二次PCI安全、可行,且无论距首次dTRA行PCI时间是≤30 d还是>30 d,均能满足dTRA行二次PCI的血管条件,临床可根据患者病情及穿刺部位等决定dTRA行二次PCI手术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桡动脉 远端桡动脉 再手术 治疗结果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