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不同寄主植物苹果蠹蛾成虫动态调查 被引量:4
1
作者 李贤超 吕昭智 +4 位作者 李涛 李子 罗树凯 张祥林 罗朝辉 《生物安全学报》 2015年第4期337-342,共6页
[背景]苹果蠹蛾是世界性重大检疫害虫,新疆是我国最早发现该虫的地区。监测苹果蠹蛾的种群动态能提高控制效率并阻止其在非疫区蔓延。[方法]利用性诱剂于2008~2009年期间监测苹果蠹蛾成虫在苹果园、梨园、李子园、桃园等生境下种群动态... [背景]苹果蠹蛾是世界性重大检疫害虫,新疆是我国最早发现该虫的地区。监测苹果蠹蛾的种群动态能提高控制效率并阻止其在非疫区蔓延。[方法]利用性诱剂于2008~2009年期间监测苹果蠹蛾成虫在苹果园、梨园、李子园、桃园等生境下种群动态。[结果]苹果蠹蛾在北疆有2个明显高峰期,越冬代成虫高峰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第1代成虫高峰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中旬;在南疆有3个明显高峰期,分别为6月底至7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和8月底至9月中旬。南疆和北疆的种群数量差异不是很大,单个性诱剂高峰期的种群数量小于10头,平均0.5~2.0头;同一区域苹果蠹蛾在不同作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集中在苹果园和桃园。[结论与意义]新疆北疆苹果蠹蛾成虫一年一般发生2代,南疆3代。苹果蠹蛾以苹果园为主要发生区域,同一区域的苹果蠹蛾在相邻果园的苹果、葡萄、梨树上的种群动态具有密切相关性。苹果蠹蛾的种群动态为准确判定防治关键期提供依据,其在不同作物之间的相关性,为区域重点监测对象的判定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蠹蛾 种群动态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棉田根系与土壤氮磷钾养分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6
2
作者 蔡利华 陈玲 +4 位作者 贡万辉 张玉萍 水涌 刘红 张冬梅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4-48,共5页
为了解滴灌棉田根系与土壤养分的分布特征,选择壤土和砂壤土两种质地土壤,定期调查滴灌棉田不同生育时期的棉花根系与土壤氮磷钾养分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第一次滴灌水前棉花根系体系构建完成,棉花根系水平分布均匀,... 为了解滴灌棉田根系与土壤养分的分布特征,选择壤土和砂壤土两种质地土壤,定期调查滴灌棉田不同生育时期的棉花根系与土壤氮磷钾养分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第一次滴灌水前棉花根系体系构建完成,棉花根系水平分布均匀,在3-20 cm土层垂直分布较多,疏松土壤中可深入到40 cm土层;根系分布与基肥分布吻合,基肥能被有效利用。各生育期棉田养分垂直方向分布总体规律是0-30 cm土层中有效氮磷钾养分分布一致且较高;30-40 cm土层中养分略低,是过渡层;40 cm以下土层中养分较低。0-30 cm土层与40-60 cm土层养分间差异显著。棉田在垂直滴灌带的水平方向土壤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滴肥后0-30 cm土层氮磷钾养分增加明显,及时提供了棉花生长的养分,维持了土层中养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棉田 棉花根系分布 土壤有效氮磷钾 养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花铃期持续高温对不同部位成铃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周曙霞 赵晓雁 谷洪波 《中国棉花》 2016年第5期24-27,共4页
为了探讨花铃期高温对棉花成铃的影响,设置了6个品种试验,调查生长发育、农艺性状与纤维品质。结果表明花铃期高温天气出现频率高,持续时间长,棉花下部棉铃,尤其是中部优质棉铃的成铃率下降,对纤维品质影响大,高温期开花5-6果枝成铃的... 为了探讨花铃期高温对棉花成铃的影响,设置了6个品种试验,调查生长发育、农艺性状与纤维品质。结果表明花铃期高温天气出现频率高,持续时间长,棉花下部棉铃,尤其是中部优质棉铃的成铃率下降,对纤维品质影响大,高温期开花5-6果枝成铃的纤维长度变短,中下部1-6果枝铃的纤维断裂比强度明显低于上部7-9果枝。7月中下旬应增施磷钾肥,提高滴灌频率,缩短滴灌时间,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天气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花铃期 持续高温 纤维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35个海岛棉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何良荣 赵晓雁 +3 位作者 阿依提拉.艾散 努尔妮萨.阿布杜克热木 阿依努尔.白克尔 海热古丽.罗合曼 《中国棉花》 2017年第2期20-24,共5页
采用分光光度计和SPAD仪分别测定35个海岛棉品种盛花期功能叶叶绿素各成分含量(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表示为C_a、C_b、C_(xc))、总叶绿素含量(C_T)和SPAD值,并进行比较,分析其关系和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35个海岛棉品种开... 采用分光光度计和SPAD仪分别测定35个海岛棉品种盛花期功能叶叶绿素各成分含量(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表示为C_a、C_b、C_(xc))、总叶绿素含量(C_T)和SPAD值,并进行比较,分析其关系和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35个海岛棉品种开花盛期叶片SPAD值间与叶绿素含量各指标间有极显著差异,新海3号的C_a、C_b、C_T最高,新海18号的为最低;新海8号SPAD值最高,新海41号SPAD值最低;新海31号的C_(x.c)含量最高,新海18号最低。(2)海岛棉功能叶片的SPAD值与C_a、C_b和C_T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C_a、C_b与C_T间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1、0.990及0.972,C_(xc)与其他指标均无显著相关。(3)依据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各指标进行聚类,35个海岛棉品种分为5类,新海8号C_a、C_b、C_T及SPAD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棉 叶绿素 SPAD值 分光光度计法 相关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不同杂交F_(1)代性状变异及杂种优势分析
5
作者 冯梅 刘超勤 +4 位作者 陈杰 刘文龙 杨志刚 田杰英 黄鑫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58-1865,共8页
【目的】研究小麦杂交F 1代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及杂种优势,为筛选优良杂交子代提供参考。【方法】以邯5316为母本,6个不同小麦品种为父本的杂交组合及其母本为材料,利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7个表型性状。【结果... 【目的】研究小麦杂交F 1代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及杂种优势,为筛选优良杂交子代提供参考。【方法】以邯5316为母本,6个不同小麦品种为父本的杂交组合及其母本为材料,利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7个表型性状。【结果】①小麦F 1代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4个性状平均变异系数范围为4.00%~17.71%;②小麦F 1代性状间的遗传传递力有差异,穗长、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的遗传传递力最高,均大于100%;③性状中亲优势率为-32.95%~99.13%,且不同组合性状杂种优势不同;④7个性状均存在相互影响,且穗粒重、穗粒数和千粒重之间影响较大。【结论】筛选出18-4、18-5两个优良杂交组合,其子代具有穗长、穗粒数多、穗粒较大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杂交子代 遗传变异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化控方式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6
作者 李林 邰红忠 +2 位作者 卢金宝 万素梅 胡守林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86-92,共7页
探索不同化控方式对棉花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影响。本试验对棉花产量及株高、铃数、叶片数、果枝数、单株铃重5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分析表明5个农艺性状对棉花产量构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其各处理的株高、铃数、叶片数... 探索不同化控方式对棉花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影响。本试验对棉花产量及株高、铃数、叶片数、果枝数、单株铃重5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分析表明5个农艺性状对棉花产量构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其各处理的株高、铃数、叶片数、果枝数、单铃重与产量的相关性并不完全一致,以D3的5个性状与产量关系最为密切,均呈现极显著关系。各处理能使不同因子的结构和性状发生一定变化,产量因子的铃数、果枝数、铃重对产量有直接的贡献,生物性状因子对产量有间接效应的影响,而D3可使因子内性状间的协调促进作用更为合理,有益于棉花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控方式 农艺性状 产量 多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红粉病鉴定及气候条件对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焦瑞莲 任毓忠 +4 位作者 李志强 董海涛 武刚 张莉 李国英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37-1846,共10页
【目的】研究新疆棉铃红粉病致病菌,分析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对该菌生长、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病菌的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以及病原菌rDNA-ITS序列分析进行病原鉴定。设置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对... 【目的】研究新疆棉铃红粉病致病菌,分析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对该菌生长、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病菌的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以及病原菌rDNA-ITS序列分析进行病原鉴定。设置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对该菌菌落生长、产孢量及孢子萌发进行测定。【结果】引起新疆棉铃红粉病的病原菌为Trichothecium roseum;该菌在10~35℃均可生长,生长最适温度为25℃左右,在5℃以下及40℃以上时不能生长;完全黑暗和光暗交替有利于产孢;最适孢子萌发温度为20~25℃,小于5℃或大于40℃均不能萌发;孢子在完全黑暗、完全光照和光暗交替的条件下均可萌发,完全黑暗最适萌发;80%以上的相对湿度萌发率最高。【结论】棉铃红粉菌的致病菌是T.roseum。温度在25℃左右、完全黑暗和光暗交替有利生长和产孢;温度为20~25℃、完全黑暗、80%以上的相对湿度有利于孢子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红粉菌 鉴定 菌落生长 产孢量 孢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