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灌注成像对不明发病时间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8
1
作者 邹梅 韩玺河 +7 位作者 张晓莺 艾力.肉孜 郭淼 王琳琳 李燕 肖艳 刘燕 李燕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指导下对不明发病时间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不明发病时间急性脑梗死患者61例,经CTP检查存在缺血半暗带,符合CTP筛选溶栓标准,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阿替普酶注射剂静脉溶栓8...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指导下对不明发病时间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不明发病时间急性脑梗死患者61例,经CTP检查存在缺血半暗带,符合CTP筛选溶栓标准,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阿替普酶注射剂静脉溶栓8例(CTP组),CTP检查不存在缺血半暗带行常规药物保守治疗36例(未溶栓组),另选取同期发病时间<4.5h急性脑梗死患者17例(对照组)。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3组治疗前、治疗后24h及14d疗效,治疗后临床治愈率、颅内出血发生率。结果3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溶栓组比较,CTP组和对照组治疗后24h及14dNIH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TP组与对照组溶栓后24h、14d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P组和对照组治疗后14d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未溶栓组(62.5%,58.8%vs 11.1%,P=0.006,P=0.001);CTP组与对照组治疗后14d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CTP对不明发病时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颅内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外伤患者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何瑛 王庆华 +1 位作者 吴玉环 刘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45-946,共2页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7月~2007年7月本院住院脑外伤患者45例,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四,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排除标准:有明最精神障碍和意识障碍(Glasgow评分低于4分)及不合作者。其中男29...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7月~2007年7月本院住院脑外伤患者45例,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四,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排除标准:有明最精神障碍和意识障碍(Glasgow评分低于4分)及不合作者。其中男29例,女16例,平均年龄33-3岁。9例做过脑室引流术.4例有昏迷史;病程从1个月-4年;住院天数105.7±40.1d。早期康复组为发病后6个月(含6月)以内康复者18例.晚期康复组为发病后大于6个月康复者2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患者 疗效观察 康复治疗 GLASGOW评分 排除标准 住院天数 脑室引流术 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97例临床分析
3
作者 朱沂 龙江 +12 位作者 李红燕 周亚丽 谭毓绘 莫合塔尔 张晓莺 彭颜辉 张丽萍 海力 玛依努尔 牛晓珊 帕丽达 曼古努尔 施培培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11期772-775,共4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006年间临床诊断为TIA的97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即颈内动脉系统TIA组和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组,分析其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和治疗随访结果。结...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006年间临床诊断为TIA的97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即颈内动脉系统TIA组和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组,分析其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和治疗随访结果。结果本研究中TIA患者发病到就诊时间的几何均数为3.31 d,发作持续时间为12.32 min,发作持续时间是否超过1 h与能否复发或进展为卒中无显著关系;TIA患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冠心痛、糖尿病和脑梗死病史;CT发现脑梗死灶的阳性率为29.4%~50%,MRI阳性率为100%;随访3个月发现,脑梗死发生率为4.5%:两组患者在发病到就诊时间、持续时间、危险因素、CT阳性率及脑梗死发生率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存在共同的临床特征,多数TIA患者不能及时就诊,发作持续时间几何均数接近文献报道水平;发作持续时间是否超过1 h不影响3个月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观察帕金森病患者低频振幅自发活动特征及功能连接 被引量:11
4
作者 熊思宁 万娜 +5 位作者 郭瑞 宋秋霞 杜向东 邓得峰 安甲佳 马静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31,共7页
目的通过联合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低频波动幅度方法及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观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的自发脑活动特征及连接功能... 目的通过联合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低频波动幅度方法及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观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的自发脑活动特征及连接功能。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PD患者36例(PD组)及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者31例(HC组),分别行3.0 T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BOLD)rs-fMRI和高分辨率3D-T1WI序列扫描,经图像处理,分别获取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低频振幅分数(fractional ALFF,fALFF)、低频振幅百分比(percent amplitude of fluctuation,PerAF)值,所有结果均进行标准化,得到mALFF、mfALFF、mPerAF,进行基于体素的组间差异比较。然后,再基于ALFF、fALFF和PerAF的差异脑区与全脑其余体素进行基于种子的FC。分析差异脑区的mALFF值、mfALFF值、mPerAF值与统一帕金森病等级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评分、病程、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HC组相比,PD组的mALFF值在左侧楔前叶显著减低;mfALFF值在右侧内侧额上回、左侧后扣带回显著减低;mPerAF值在右侧直回、左侧眶部额下回显著减低(Alphasim校正后P<0.05)。PD组左侧楔前叶与双侧角回、左侧背外侧额上回之间的FC减低,与右侧岛盖部额下回的FC增强。PD组左侧后扣带回与左侧楔前叶、右侧眶部额中回、右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内侧额上回及右侧角回之间的FC减低,与右侧岛盖部额下回、右侧缘上回及左侧内侧和旁扣带回的FC增强(FWE校正后P<0.05)。PD患者左侧楔前叶的mALFF值与病程呈负相关(r=-0.330,P=0.049),左侧后扣带回(r=-0.409,P=0.013)、右侧内侧额上回(r=-0.352,P=0.035)的mfALFF值与病程呈负相关。结论联合几种rs-fMRI ALFF方法和FC可以更全面地显示PD患者的异常脑功能活动,结果主要稳定在默认模式网络区域和前额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自发脑活动 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运动亚型的帕金森脑灰质体积及自发活动功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熊思宁 郭瑞 +4 位作者 陈宁 邓得峰 吴英 宋秋霞 马静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08-1113,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亚型帕金森病(PD)患者灰质体积及静息状态下局部脑功能自发活动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纳入PD患者56例,其中姿势不稳步态障碍(PIGD)型35例,震颤(TD)型21例,选取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被试均接受BOLD rs-...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亚型帕金森病(PD)患者灰质体积及静息状态下局部脑功能自发活动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纳入PD患者56例,其中姿势不稳步态障碍(PIGD)型35例,震颤(TD)型21例,选取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被试均接受BOLD rs-fMRI和高分辨率3D-T1WI扫描及临床评估。MRI图像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BM)、低频振幅(ALFF)、低频振荡振幅百分比(PerAF)算法进行分析处理,观察三组间灰质结构和自发脑活动差异。提取差异脑区的灰质体积、PerAF值与统一帕金森病等级量表评分(UPDRS)、简易状态评分量表(MMSE)评分、PIGD评分、TD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HC组相比,PIGD组右侧海马、右侧颞极(颞上回)、右侧颞中回及左侧海马旁回的灰质体积明显缩小(P<0.05)。与HC组相比,PIGD组的PerAF值在右侧直回显著降低,在左侧岛盖部额下回显著增加(P<0.05);与HC组相比,TD组的PerAF值在右侧内侧额上回显著降低(P<0.05)。PIGD患者右侧海马的灰质体积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541,P=0.001)。结论:PIGD和TD患者均存在额叶自发脑功能活动的异常,PIGD患者存在颞叶灰质体积的萎缩,与认知功能有关,这些结果可能有助于解释PD不同运动亚型之间的临床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运动亚型 灰质体积 自发脑活动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