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VAR模型的新疆农业科技资源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
1
作者 戴清秀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203-209,共7页
农业科技资源投入是推进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本文基于新疆2001—2020年时间序列数据,采用VAR模型分析新疆农业科技资源各要素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新疆农业科技资源各要素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 农业科技资源投入是推进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本文基于新疆2001—2020年时间序列数据,采用VAR模型分析新疆农业科技资源各要素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新疆农业科技资源各要素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而农业科技资源对短期偏离均衡的调整力度为106.93%;农业科研开发活动经费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农业技术人员数量之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是长期良性状态。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可知,就短期而言,农业科技资源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总的来说,农业科研开发活动经费投入、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农业技术人员数量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不稳定性,四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R模型 农业科技资源 农业经济增长 动态关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克苏地区核桃产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
2
作者 邓浩 王先玉 +1 位作者 王友燕 付兵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201-206,共6页
新疆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核桃是其主产农产品之一,近年核桃产业发展呈现较好发展趋势,而阿克苏地区作为新疆核桃产业的主产区。因此,在参考其他有关农业绿色发展评价的指标基础上,结合阿克苏地区核桃产业发展现状,构建了包括3个二级指标... 新疆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核桃是其主产农产品之一,近年核桃产业发展呈现较好发展趋势,而阿克苏地区作为新疆核桃产业的主产区。因此,在参考其他有关农业绿色发展评价的指标基础上,结合阿克苏地区核桃产业发展现状,构建了包括3个二级指标、15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2013—2022年数据,通过熵值法和障碍因子模型分别测度了阿克苏地区2013—2022年核桃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及影响阿克苏地区核桃产业绿色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核桃产业绿色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呈平稳提高趋势,其中绿色优质农产品比例、核桃年总产值、核桃生产加工转化率、技术人员数量、绿色科技技术经费投入等因素是阿克苏地区核桃产业绿色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科学规划、政企联动延伸核桃产业链、加强科技研发与投入等提升阿克苏地区核桃产业绿色发展质量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产业 绿色发展 新疆阿克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阿克苏地区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评估 被引量:4
3
作者 戴清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222-226,235,共6页
立足于乡村振兴背景,运用综合发展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阿克苏地区2009-2019年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增长的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在2017年以后,生态环境发... 立足于乡村振兴背景,运用综合发展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阿克苏地区2009-2019年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增长的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在2017年以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稳步超过农业经济增长水平。该地区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增长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可划分为3个阶段:2009-2012年表现为中度协调;2013-2014年耦合协调度从中度协调转变为基本协调,且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015-2019年耦合协调度迅速提升,从基本协调转变为中度协调,并呈现出稳定状态。整体上,阿克苏地区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增长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保持持续增长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生态环境 农业经济增长 耦合协调度 阿克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塔里木经济带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4
作者 万东 王艺 侯玉龙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7期114-118,共5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乡村振兴建设的热潮,新疆很多地方涌现了独具特色的典型案例。分析和总结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案例,有助于检验和完善乡村振兴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有助于提供具有可操作性和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乡村振兴建设的热潮,新疆很多地方涌现了独具特色的典型案例。分析和总结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案例,有助于检验和完善乡村振兴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有助于提供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借鉴性的经验做法。该文重点分析环塔里木经济带部分县级和村级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的具体做法和逻辑,并归纳相应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塔里木经济带 特色产业 乡村振兴 典型案例 经验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能源新质生产力的统计测度与区域协调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安博文 许培源 +1 位作者 李海赫 邵传林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34,共6页
文章基于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构建涵盖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能源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10—2022年的数据,综合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方差分解法、Markov链和β收敛模型系统考察能源新质生产... 文章基于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构建涵盖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能源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10—2022年的数据,综合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方差分解法、Markov链和β收敛模型系统考察能源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区域协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新质生产力及其子要素的发展水平大幅提升,能源新质劳动者是培育能源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东部地区能源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而西部地区增长势头强劲,广东、江苏、北京和浙江的发展水平排名前四,青海和宁夏的年均增速超过10%;四大地区的区域间差异是能源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能源新质劳动资料是影响能源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的关键因素;能源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呈现缩小态势,随时间推移其俱乐部收敛趋势逐渐增强,随发展水平提升其β收敛速度逐渐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新质生产力 统计测度 空间差异 空间收敛 方差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序格局、感知价值与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行为——基于新疆农户的调查数据 被引量:7
6
作者 张红丽 祝振华 李洁艳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基于2021—2022年新疆652份畜禽养殖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农村差序格局、感知价值对农户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农户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仍然有待提升;差序格局及其细... 基于2021—2022年新疆652份畜禽养殖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农村差序格局、感知价值对农户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农户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仍然有待提升;差序格局及其细分维度对农户资源化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影响程度最大的是网络互动;感知价值及其细分维度对农户资源化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影响程度最大的是感知技术适用性,影响程度最小的是生态感知价值;农村差序格局通过感知价值对农户资源化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农户和环境特征中互联网使用、养殖经验和环境规制强度均对农户资源化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基于此,政府相关部门不仅要支持农户差序格局网络的建立与发展,也要发挥好感知价值在差序格局影响农户行为中的作用,提高资源化技术的适用性和资源化产品的经济价值,从而推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利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序格局 感知价值 资源化行为 畜禽养殖废弃物 农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鸿沟影响区域旅游经济均衡发展的机理及对策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樊 王艺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5-40,共6页
文章首先分析数字鸿沟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力资源差异化严重以及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然后分析数字鸿沟对区域旅游经济均衡发展的影响机理,包括对区域旅游发展规模、区域旅游资源利用效率、区域旅游产业结构优... 文章首先分析数字鸿沟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力资源差异化严重以及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然后分析数字鸿沟对区域旅游经济均衡发展的影响机理,包括对区域旅游发展规模、区域旅游资源利用效率、区域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区域旅游营销宣传、区域旅游产业成本开支、区域旅游管理组织改革、区域旅游人力资本升级等对区域旅游经济的均衡产生的影响。而后阐述当前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均衡发展存在的数字鸿沟问题,主要包括数字鸿沟依然存在、旅游数字共享难以实现、区域旅游数字监管亟须规范化、数字人才难以满足区域旅游发展需求等。最后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期望通过消除数字鸿沟的影响、加速区域旅游数字化转型、重视区域旅游数据安全建设、增强区域旅游数字人才培养、完善区域旅游数字化均衡化机制等,来消除数字鸿沟对区域旅游经济均衡发展的影响,从而促进区域旅游的高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鸿沟 区域旅游 产业结构 服务升级 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I的天山北坡城市群旅游要素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
8
作者 夏梓洋 夏云帆 +5 位作者 王宁 林伟 马丽娜 谭晓平 张艳珍 焦瑞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43-1254,共12页
基于旅游“六要素”理论,应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双变量空间自相关、Ripley’s K函数等空间分析方法,对2024年4月获取的天山北坡城市群旅游要素兴趣点(POI)数据的空间分布及关联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地理探测器探讨了其影响因素... 基于旅游“六要素”理论,应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双变量空间自相关、Ripley’s K函数等空间分析方法,对2024年4月获取的天山北坡城市群旅游要素兴趣点(POI)数据的空间分布及关联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地理探测器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各旅游要素均呈显著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空间集聚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食”>“购”>“住”>“行”>“娱”>“游”。(2)各旅游要素空间连续性较弱,呈现出“一核、一轴、多中心”的空间分布格局;县域尺度下的各旅游要素空间关联性整体较弱,“行”要素与其他要素空间关联性较强,而“游”要素与其他要素空间关联性较弱,旅游要素空间分布格局有待优化。(3)旅游“六要素”的整体空间集聚尺度特征值为33.83 km。其中,“游”要素的空间集聚尺度特征值最大(42.95 km),而“住”要素的最小(18.48 km)。(4)各影响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旅游要素空间格局的影响要显著高于单一因子,研究表明其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及人口等多维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GDP、夜间灯光指数、A级景区数量、人口密度、第三产业比重等因子对旅游要素空间格局的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旅游要素 双变量莫兰指数 Ripley’s K函数 地理探测器 天山北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通数字化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与机制探究
9
作者 刘玉杰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42-145,共4页
本文基于我国省域面板数据,从理论机制和实证分析层面出发,深入探讨了流通数字化对农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流通数字化能够显著提升农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且该影响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从作用机制来看,流通... 本文基于我国省域面板数据,从理论机制和实证分析层面出发,深入探讨了流通数字化对农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流通数字化能够显著提升农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且该影响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从作用机制来看,流通数字化可以通过激发技术创新活力,间接提升农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在区域异质性分析下,数字流通化对我国东部地区农产品出口的技术复杂度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次是中部地区,对西部地区尚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通数字化 农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 技术创新 理论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技术融合能否增强民营企业韧性——基于数实融合的背景
10
作者 马远 公雯雯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2-138,共7页
以2013—2022年A股上市民营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民营企业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实产业技术融合显著提升了民营企业韧性,主要表现为提升企业绩效成长性的同时降低了企业财务波动性,该结论经一系列... 以2013—2022年A股上市民营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民营企业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实产业技术融合显著提升了民营企业韧性,主要表现为提升企业绩效成长性的同时降低了企业财务波动性,该结论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创新数量、创新质量和融资约束是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影响民营企业韧性的主要路径。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民营企业韧性的提升作用在高竞争程度行业、高技术行业、东部地区和高管具有海外背景的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为厘清数实产业技术融合的微观经济效应、加快推动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增强民营企业韧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实产业技术融合 民营企业韧性 企业创新 融资约束 企业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塔盆地乡村旅游目的地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11
作者 夏梓洋 陈小鸥 +3 位作者 冯旭蓉 焦瑞 易晓娜 邓浩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0期137-143,共7页
基于环塔里木河盆地乡村旅游目的地POI数据,应用最近邻指数、泰森多边形分析、核密度分析、Ripley’s K函数、冷热点分析、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等空间分析方法对环塔盆地乡村旅游目的的空间分布及尺度效应、影响因素展开定量研究。结果表... 基于环塔里木河盆地乡村旅游目的地POI数据,应用最近邻指数、泰森多边形分析、核密度分析、Ripley’s K函数、冷热点分析、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等空间分析方法对环塔盆地乡村旅游目的的空间分布及尺度效应、影响因素展开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环塔盆地各乡村旅游目的地呈团簇状显著集聚特征,其NNI值为0.247,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空间聚集尺度参数分别在24.63、46.52、177.87 km处较为明显;环塔盆地乡村旅游目的地呈现出“一极、单廊道、多节点”的空间分布格局,喀什—克州小组团区是环塔盆地乡村旅游目的地分布密度的极大值区;环塔盆地乡村旅游冷热点区域具有明显的“和—塔界线”,界线西北侧孤立离散地分布着乡村旅游目的地热点区,界线东南侧则是空间连续的冷点区;环塔盆地乡村旅游目的地空间分异受双因子的交互作用大于单一因子作用,立地条件、经济驱动及旅游产业对其影响较为显著。环塔盆地乡村旅游目的地资源分布不均衡且空间分异较大,未来可结合宏观调控与规划,打造环塔乡村旅游交通廊道,因地制宜地发展热点组团区异质乡村旅游资源,精准量化供需互补关系,实现环塔盆地乡村旅游业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环塔盆地 空间格局 尺度参数 最优参数地理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主要林果业碳汇价值核算评估研究
12
作者 刘国昊 侯玉龙 +1 位作者 王鹏程 马琼 《新疆农垦科技》 2022年第4期33-36,共4页
林果业是新疆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疆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兼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基于新疆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对新疆林果业的种植现状进行描述,明确新疆林果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生态环境净化价值及满... 林果业是新疆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疆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兼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基于新疆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对新疆林果业的种植现状进行描述,明确新疆林果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生态环境净化价值及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价值。重点通过分类计算出新疆林果业生产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和固定二氧化碳的价值,并以此作为国家对新疆林果业做出补贴的标准和依据,使林果业为什么要补贴和补贴多少有了依据。对国家制定补贴政策和林果业进入产业化经营都有很大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出,2018年新疆主要林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汇价值达到25.674亿元,即1 hm^(2)碳汇价值达到4 100.78元,并基于碳汇价值补贴对促进新疆林果业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林果业 碳汇价值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克苏地区棉花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丽娟 侯玉龙 《新疆农垦科技》 2022年第4期18-20,共3页
阿克苏棉花产业发展对新疆经济发展和我国棉花种植业安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分析新疆阿克苏地区棉花生产情况的基础上,探究了该地区棉花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阿克苏地区棉花产业走上健康、快速发... 阿克苏棉花产业发展对新疆经济发展和我国棉花种植业安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分析新疆阿克苏地区棉花生产情况的基础上,探究了该地区棉花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阿克苏地区棉花产业走上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加快新疆经济发展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苏地区 棉花产业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共同富裕:统计测度与机制检验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兴锋 王力 董伟萍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6-51,共6页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主要途径。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共同富裕与数字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考察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中国数...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主要途径。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共同富裕与数字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考察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中国数字乡村建设水平与共同富裕水平均在上升,且均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但中西部地区的“追赶”效应明显;(2)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其促进共享富裕的“分好蛋糕”效应强于促进总体富裕的“做大蛋糕”效应;(3)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建设主要通过农民收入增长、农村创业活力和农村产业融合三种渠道促进共同富裕;(4)在空间异质性视角下,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从东部到西部依次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共同富裕 一元并行多重中介模型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绿色发展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钟芳婷 赵和萍 万东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4期55-58,63,共5页
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条件,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基于新疆12份深度访谈资料,运用扎根理论质性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绿色发展行为的制约因素。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选择式... 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条件,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基于新疆12份深度访谈资料,运用扎根理论质性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绿色发展行为的制约因素。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选择式编码的3级编码过程,将影响农业绿色发展的因素归纳为自我认知、政策环境、资源禀赋和技术认知4个方面。为此,提出加强政策宣传,强化农业绿色发展观念;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抗风险能力;加快技术推广进程,发挥先进示范户辐射效应等政策建议,促进新疆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发展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影响因素 乡村振兴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西部大开发对粮食运输的要求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依布拉木·吾甫尔 《黑龙江粮食》 2024年第7期152-154,共3页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粮食运输作为重要的支撑环节,对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于提升粮食运输效率、保障运输安全、增强物流网络三大核心,探讨了西部地区在推进粮食运输过程中面临的基础设...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粮食运输作为重要的支撑环节,对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于提升粮食运输效率、保障运输安全、增强物流网络三大核心,探讨了西部地区在推进粮食运输过程中面临的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成本高、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通过重点项目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多式联运体系以降低物流成本,以及构建数字物流平台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这些对策旨在为西部大开发下的粮食运输工作提供可行性方案,进而促进区域粮食安全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粮食运输 优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规模牧户牧草地绿色生产效率研究--以昭苏县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文姬 苏向辉 +2 位作者 马瑛 李淑敏 赵和萍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5-104,共10页
基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昭苏县277份牧户调查问卷,运用三阶段DEA-Tobit模型,引入环境变量,探讨不同规模牧户牧草地绿色生产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调整前后不同规模牧户牧草地绿色生产效率处于0.5~0.7之间,属于中低效率水平且调... 基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昭苏县277份牧户调查问卷,运用三阶段DEA-Tobit模型,引入环境变量,探讨不同规模牧户牧草地绿色生产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调整前后不同规模牧户牧草地绿色生产效率处于0.5~0.7之间,属于中低效率水平且调整后不同规模牧户之间牧草地绿色生产效率差异较大,中等规模牧户牧草地绿色生产效率比小规模牧户高7.74%,比大规模牧户高23.70%。户主年龄、受教育水平、畜牧业经营年限、从事畜牧业养殖人数、畜牧业收入占比、草场细碎化程度、草场质量、市场对牲畜定价的合理度、绿色发展政策宣传力度、草场距最近农贸市场的距离对不同规模牧户牧草地绿色生产效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地绿色生产效率 经营规模 牧户特征 三阶段DEA-T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入增长、收入差距与农村减贫效应——基于CFPS农村家庭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祝振华 张红丽 李洁艳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44,共14页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农村家庭数据,采用“识别-增长-分配”三成分分析框架和洛伦兹曲线量化分解方法,综合分析经济增长中收入增长和收入差距对农村减贫效应的影响。相对贫困动态识别和量化分解结果显示:农村相对贫困减缓的主要...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农村家庭数据,采用“识别-增长-分配”三成分分析框架和洛伦兹曲线量化分解方法,综合分析经济增长中收入增长和收入差距对农村减贫效应的影响。相对贫困动态识别和量化分解结果显示:农村相对贫困减缓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差距扩大部分抵消了增长的减贫效应;对于低收入人群而言,分配因素对减贫效应的影响更重要。分收入来源实证分析显示:转移净收入的减贫贡献率不断增加,当设定更低的相对贫困标准时,转移净收入的贡献值及份额更高,扶贫效率随时间也不断提高。益贫式增长指数测算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方式持续促进农村减贫,农村贫困人口主要从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中受益。因此,应继续实施精准帮扶政策,增加农民转移净收入,提高经济增长益贫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贫效应 收入增长 收入差距 农村地区 相对贫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相对贫困的动态识别与量化分解——兼论相对贫困线的设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祝振华 张红丽 李洁艳 《农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3-94,共12页
为构建消除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动态识别以及量化分解城乡相对贫困变动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5省数据,利用“识别—增长—分配”三成分分解框架和洛伦兹曲线量化分解方法研究城乡相对贫困动态变化... 为构建消除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动态识别以及量化分解城乡相对贫困变动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5省数据,利用“识别—增长—分配”三成分分解框架和洛伦兹曲线量化分解方法研究城乡相对贫困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城乡相对贫困存在显著差异,使用全国统一的相对贫困线会低估城市相对贫困水平,高估农村相对贫困状况,需建立城乡差异化的相对贫困识别标准;城乡相对贫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精准帮扶政策实施带来的城乡收入分配差异,收入增长放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剧导致城市相对贫困不断增加,收入分配的减贫效应促使农村相对贫困得到有效遏制;同时发现城乡差异相对贫困线是一个可兼顾识别准确度和简易度的权衡选择。因此,应继续实施精准帮扶政策,加大低收入者分配力度,将城乡差异线作为相对贫困标准,建立城乡差异化相对贫困的动态识别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贫困 动态识别 量化分解 城乡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AR模型的中国棉花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何丽娟 马琼 +2 位作者 侯玉龙 姚心雨 杜佳娟 《农业展望》 2022年第1期69-73,共5页
棉花作为全球重要的大宗农产品之一,其价格波动会影响到整个棉花的产业链,研究棉花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利用2008年1月至2020年8月中国棉花价格的月度数据,运用VAR模型分析了棉花支持政策、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棉花进口数量及进... 棉花作为全球重要的大宗农产品之一,其价格波动会影响到整个棉花的产业链,研究棉花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利用2008年1月至2020年8月中国棉花价格的月度数据,运用VAR模型分析了棉花支持政策、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棉花进口数量及进口到岸价等因素对中国棉花价格的影响;剖析了中国棉花价格与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的关系;揭示了各影响因素变化对中国棉花价格波动造成的不同影响。最后,围绕中国棉花的绿色优质发展,提出了棉花补贴标准要施行属地化管理、合理规划棉花产业布局、加强科技攻关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价格波动 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