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状况评估与保护对策建议 被引量:2
1
作者 田晶 王显丽 +1 位作者 白泽龙 徐静静 《吉林水利》 2024年第4期58-61,共4页
根据《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评估技术规范》(HJ 774-2015)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1年县级及以上共131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相关环境管理状况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显示,114个水源地为优秀,14个水源地为合格,3个水源地为... 根据《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评估技术规范》(HJ 774-2015)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1年县级及以上共131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相关环境管理状况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显示,114个水源地为优秀,14个水源地为合格,3个水源地为不合格。通过水源地环境管理状况评估,发现新疆目前的水源地环境管理方面还存在保护区划分率略低、监测能力不足、应急管理能力欠缺、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针对水源地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对策及建议,进一步强化水源地环境管理工作,推进水源地环境保护规范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水源地 环境管理状况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某垃圾填埋场的地球物理特征分析与污染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显丽 徐静静 田晶 《吉林水利》 2024年第11期50-53,共4页
为进一步摸清新疆某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情况,应用感应电磁法(EM)和高密度电阻率法(ERT),对填埋场的分布、深度以及与地下水含水层和水位的关系进行了详细探测。研究区域为某非正规垃圾填埋场,自1999年运营以来,缺乏规范的防渗... 为进一步摸清新疆某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情况,应用感应电磁法(EM)和高密度电阻率法(ERT),对填埋场的分布、深度以及与地下水含水层和水位的关系进行了详细探测。研究区域为某非正规垃圾填埋场,自1999年运营以来,缺乏规范的防渗措施。物探数据显示,填埋物主要分布在0~7m深的地层中,最大埋深位于场地南侧东北角可达12m。此外,对于场地中部存在的几处小范围高导区域,推测与附近沙石厂的废弃材料有关。结果表明,感应电磁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是评估填埋场对地下水影响的有效工具,其能够快速识别填埋物的分布和深度,为地下水污染的预防和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 感应电磁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地下水与煤炭资源的绿色矿业开采技术及管理策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田晶 徐静静 《吉林水利》 2024年第10期29-34,共6页
绿色矿业开采技术是矿业领域的重要研究热点,其不仅提高了采矿效率,还显著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多方面效益,而绿色矿业开采在实践中仍面临挑战。本文以新疆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和煤炭资源为例,详细描述了绿色开采... 绿色矿业开采技术是矿业领域的重要研究热点,其不仅提高了采矿效率,还显著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多方面效益,而绿色矿业开采在实践中仍面临挑战。本文以新疆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和煤炭资源为例,详细描述了绿色开采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旨在推动绿色矿业开采技术的深入发展与应用,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开采技术 地下水资源 煤炭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年新疆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时空变化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敬哲 刘志辉 张波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40-248,共9页
利用1994—2013年新疆农田生产投入和农作物产量等数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估算了新疆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排放量、碳吸收量及碳足迹的变化动态以及在各县市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排量从1994年的179.46万t增长到201... 利用1994—2013年新疆农田生产投入和农作物产量等数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估算了新疆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排放量、碳吸收量及碳足迹的变化动态以及在各县市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排量从1994年的179.46万t增长到2013年的474.15万t;不同年份农业碳排放均主要源于化肥使用量的增加和不科学的灌溉方式,其最大贡献率分别为40.02%和41.56%;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量20年间增加了2185.04万t,棉花对新疆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量贡献最大,多年平均贡献率达47%;新疆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排放量、碳吸收量区域主要集中在南疆的县市并呈现出沿天山对称的趋势;1994—2013年,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从1994年的2 732.63×104C·hm-2·a-1增加至2013年的4 474.89×104C·hm-2·a-1,碳足迹增加了283.59×104C·hm-2·a-1,表明新疆农田生态系统存在碳生态盈余的现象,种植结构生态效益指数大于1的年份为11个,种植结构的调整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碳足迹 碳排放 碳吸收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秆生物炭对Cd^(2+)的吸附固定作用
5
作者 文方 廖娜 +2 位作者 王娜 靳静 姚义强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5-233,共9页
【目的】探究棉秆生物炭对重金属Cd^(2+)的吸附和固定作用潜力。【方法】以新疆典型的农业废弃物棉花秸秆为原料,分别在500、600和700℃热解温度下制备棉秆炭(BC500、BC600和BC700),进行吸附和钝化试验。【结果】Cd^(2+)初始浓度为100 m... 【目的】探究棉秆生物炭对重金属Cd^(2+)的吸附和固定作用潜力。【方法】以新疆典型的农业废弃物棉花秸秆为原料,分别在500、600和700℃热解温度下制备棉秆炭(BC500、BC600和BC700),进行吸附和钝化试验。【结果】Cd^(2+)初始浓度为100 mg/L时,BC500、BC600和BC700对Cd^(2+)的吸附量分别达到10.47、9.72和11.96 mg/g。不同热解温度棉秆生物炭对Cd^(2+)的动力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吸附模型。不同热解温度棉秆生物炭中吸附的Cd^(2+)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存在,比例达到77.74%~82.09%;其次是可交换态和不可利用态,比例分别为12.14%~14.95%和5.62%~6.75%。与对照相比,添加不同热解温度棉秆生物炭使得土壤中Cd^(2+)的水溶态和可交换态组分比例分别平均降低24.29%和6.52%;碳酸盐结合态和不可利用态组分比例分别平均增加22.49%和8.32%。【结论】棉秆生物炭对Cd^(2+)具有较强的吸附潜力,施用于土壤中可有效降低土壤中Cd^(2+)的生物可利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秆生物炭 Cd^(2+) 吸附 固定 重金属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铁尾矿中铁回收试验研究
6
作者 徐名特 罗丹 《矿业工程》 2025年第1期72-75,共4页
铁尾矿属于工业固体废物,长期堆存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对铁尾矿进行综合利用是矿产资源利用的有效途径。针对斩马沟铁尾矿,采用磁化焙烧技术,探究磨矿细度、还原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磁场强度对铁品位及回收... 铁尾矿属于工业固体废物,长期堆存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对铁尾矿进行综合利用是矿产资源利用的有效途径。针对斩马沟铁尾矿,采用磁化焙烧技术,探究磨矿细度、还原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磁场强度对铁品位及回收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磨矿细度80%,还原剂用量7.5%,反应温度800℃,反应时间75 min,磁场强度236 kA/m。在此条件下,所得铁精矿品位为55.54%,回收率为19.52%,有效回收了该铁尾矿中的铁资源,为同类铁尾矿综合利用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 磁化焙烧 高效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污染对山美水库总氮和总磷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李燕 马晓婷 +1 位作者 焦键 贾尔恒.阿哈提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4期93-98,共6页
基于有限体积法建立了山美水库二维水量-水质耦合模型,就2010年8-10月份流域外源污染负荷对山美水库总氮与总磷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源污染负荷总氮和总磷进入水库后不断迁移扩散至整个水库约经历20 d,水质整体上从Ⅲ类水降... 基于有限体积法建立了山美水库二维水量-水质耦合模型,就2010年8-10月份流域外源污染负荷对山美水库总氮与总磷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源污染负荷总氮和总磷进入水库后不断迁移扩散至整个水库约经历20 d,水质整体上从Ⅲ类水降为Ⅳ~劣Ⅴ类;水库Ⅰ区总氮与总磷浓度分别增加0.16~1.32和0.12~0.34 mg/L,Ⅱ区受外源影响较小,总氮与总磷浓度增加0.05和0.075 mg/L;自入库区至出库区不同区域总氮与总磷浓度变幅较大且依次递减,并在时间上呈现一定的滞后性。研究表明:在较短时间内山美水库水质恶化主要由外源污染所致。最后结合流域内水环境现状,提出改善山美水库水环境质量的工程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污染 水环境模型 总氮 总磷 山美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修复石油烃及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洁 王健 俞音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3-191,共9页
在石油开采、运输、储存等过程中,原油及其制品进入土壤,会导致土壤污染。生物炭具有高吸附能力、高比表面积、高微孔率和离子交换能力等特性,可以通过化学或物理作用吸附土壤中的污染物;生物炭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使其丰度变化... 在石油开采、运输、储存等过程中,原油及其制品进入土壤,会导致土壤污染。生物炭具有高吸附能力、高比表面积、高微孔率和离子交换能力等特性,可以通过化学或物理作用吸附土壤中的污染物;生物炭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使其丰度变化,从而促进土壤中石油烃及多环芳烃的生物降解。对生物炭的生产及特性、去除土壤中石油烃及多环芳烃机理、与生物炭环境应用相关的动力学研究和对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对生物炭修复油污污染土壤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石油土壤污染 修复 吸附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化工安全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被引量:9
9
作者 元雪婷 洪毅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0年第6期18-20,共3页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化工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作好化工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成为目前化工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化工安全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进行探讨,并结合相关的...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化工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作好化工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成为目前化工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化工安全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进行探讨,并结合相关的实际情况,说一说我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安全生产 生态环境保护 现状 不足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的新疆某流域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研究
10
作者 李潇然 任璇 +3 位作者 唐梦迎 夏倩柔 陈丽 常梦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6期50-52,143,共4页
以新疆某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MODIS NDVI数据,结合DEM引入地形位指数,分析研究区2011—2020年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在这10年间趋于改善,且以轻微改善为主;各年度植被盖度均值由0.4293增长至0.5292;就... 以新疆某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MODIS NDVI数据,结合DEM引入地形位指数,分析研究区2011—2020年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在这10年间趋于改善,且以轻微改善为主;各年度植被盖度均值由0.4293增长至0.5292;就地形因素而言,植被盖度随地形复杂程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当地势复杂程度高于某一阈值时,植被盖度出现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NDVI 地形位指数 时空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选法提高伊朗某铁精矿回收率试验研究
11
作者 徐名特 罗丹 +1 位作者 孙柳 李前树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3期152-155,共4页
为了提高伊朗某铁矿石铁精矿回收率,在原矿性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磁选工艺试验研究,考察了不同磨矿细度、磁选强度对铁品位及回收率的影响,并对磁选尾矿进行了尾矿综合回收探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74μm42%、磁场强度为16... 为了提高伊朗某铁矿石铁精矿回收率,在原矿性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磁选工艺试验研究,考察了不同磨矿细度、磁选强度对铁品位及回收率的影响,并对磁选尾矿进行了尾矿综合回收探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74μm42%、磁场强度为160kA/m的最佳条件下,经一段磨矿、2次弱磁选,可获得铁品位67.26%、铁回收率86.69%的铁精矿。弱磁尾矿采用强磁选回收,虽然铁回收率较高,但铁品位较低;采用螺旋溜槽对尾矿进行重选再选,可获得铁品位66.43%、铁回收率91.49%的铁精矿,对弱磁尾矿进行重选,大大提高了铁精矿的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选 磁选 铁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冶炼渣高值化利用技术研究
12
作者 章媛媛 姜雪 +2 位作者 俞音 迪丽奴尔·艾力 贠红娟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23期7-9,共3页
铜冶炼过程产生的渣是一种含有多种有价金属的复杂固体废物,其合理有效地处理和利用一直是资源回收和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随着铜资源的日益紧张及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对铜冶炼渣进行高值化利用已成为提升铜冶炼行业可持续性的关键... 铜冶炼过程产生的渣是一种含有多种有价金属的复杂固体废物,其合理有效地处理和利用一直是资源回收和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随着铜资源的日益紧张及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对铜冶炼渣进行高值化利用已成为提升铜冶炼行业可持续性的关键。本研究主要围绕铜冶炼渣中有价金属的回收技术进行探讨,包括酸浸、生物浸出、固体氧化、磁选和重力分选等。通过这些技术,不仅能够回收铜、铁、贵重金属和稀有金属,还能够有效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冶炼炉渣 结构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再生水利用潜力及存在的问题探析
13
作者 田晶 王显丽 徐静静 《吉林水利》 2024年第6期58-62,共5页
乌鲁木齐市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城市,提高再生水的利用效率对缓解水资源压力尤为重要。本文调查了乌鲁木齐市当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分析了再生水的利用现状。结果显示,当前再生水利用率偏低,相较于水资源需求,仍有显著的提升空间... 乌鲁木齐市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城市,提高再生水的利用效率对缓解水资源压力尤为重要。本文调查了乌鲁木齐市当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分析了再生水的利用现状。结果显示,当前再生水利用率偏低,相较于水资源需求,仍有显著的提升空间。通过潜力分析预测,2025年预计新增再生水利用量8738万m3,实际再生水利用量可达19440万m3,再生水利用率可达63%。然而,推进再生水利用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如再生水利用规划与设施建设工程的统筹不足、政策机制的不完善、科技支撑不足以及公众对再生水应用意识的缺乏等,均对再生水的有效利用造成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市 水资源 再生水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纳斯流域生态需水变化与景观格局的响应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姜亮亮 包安明 +2 位作者 刘海隆 李均力 常存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3-149,351,共7页
选取西北干旱区水土开发的典型区域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和GIS技术,与气象站点实测资料相结合,采用FAO56Penman-Monteith法,在ArcGIS建好彭曼模型计算研究区生态需水。利用TM数据解译出1990年、2000年、2010年3期土地利用分... 选取西北干旱区水土开发的典型区域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和GIS技术,与气象站点实测资料相结合,采用FAO56Penman-Monteith法,在ArcGIS建好彭曼模型计算研究区生态需水。利用TM数据解译出1990年、2000年、2010年3期土地利用分类图对玛纳斯河流域进行景观生态学研究,最后尝试性分析生态需水与景观格局关系。结果表明:(1)各区域生态需水变化趋势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山区生态需水增加,平原区生态需水减少。景观格局分析发现2000—2010年中部平原的西面和北面成片出现连通现象,是生态环境恶化较为严重区域。(2)空间上,山区生态耗水量增加,植被多样性指数上升,蔓延度指数下降。时间上,生态耗水量增加,周边的蔓延度指数上升,多样性下降;(3)空间上,绿洲景观格局指数变化与生态需水定额无明显关系,时间上,生态需水定额减小,但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周边的景观连通性下降,多样性上升,与山区的结论相反。生态需水定额的减少,将有利于植被的生长,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河流域 生态需水 景观格局 遥感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化纳米Fe_3O_4的表征及其吸附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曾琪静 王逸峰 +1 位作者 杨静 任月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20-223,共4页
以二价铁盐和三价铁盐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Fe_3O_4),并采用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其进行氨基化,制备出氨基化纳米Fe_3O_4。对氨基化纳米Fe_3O_4进行了表征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氨基已成功在纳米Fe_3... 以二价铁盐和三价铁盐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Fe_3O_4),并采用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其进行氨基化,制备出氨基化纳米Fe_3O_4。对氨基化纳米Fe_3O_4进行了表征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氨基已成功在纳米Fe_3O_4颗粒表面修饰,制得的氨基化纳米Fe_3O_4不含羟基铁等其他铁氧化物,改性后材料的磁性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同时,研究了氨基化纳米Fe_3O_4吸附水中氟离子(F-)的动力学吸附机理,对F-的平衡吸附容量为4.7393mg/g,吸附符合动力学二级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FE3O4 氨基化 表征 氟离子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性冻土的水热作用机制研究——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枭萌 文方 +2 位作者 顾宗斌 孜叶尔迭 廖娜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1-56,共6页
【目的】阐明新疆干旱区冻融土壤的水热耦合关系,建立在冻结融化过程中土壤水热耦合模型。【方法】以土壤水动力学、冻土物理学和统计学为理论基础,利用土壤水分与温度测量系统对不同土层深度土壤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测量,比较土壤含水率... 【目的】阐明新疆干旱区冻融土壤的水热耦合关系,建立在冻结融化过程中土壤水热耦合模型。【方法】以土壤水动力学、冻土物理学和统计学为理论基础,利用土壤水分与温度测量系统对不同土层深度土壤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测量,比较土壤含水率和温度随时间与深度的变化情况,研究了新疆典型干旱区细土平原区与沙漠交错带的冻融土壤水热迁移规律,分析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在冻结期、融化期的水热变化特征。【结果】土壤冻结融化过程中,各层土壤的液态含水率、温度均与环境温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温度和含水率的变化趋势均在逐渐减弱;深层土壤的液态含水率在冻结融化过程中基本不随环境温度升降发生变化,浅层5、20 cm土层的温度和含水率之间具有耦合效应。【结论】季节性冻土的水分和温度之间具有耦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棕漠土 季节性冻土 土壤液态含水率 土壤温度 水热作用 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红霉素菌渣有机肥对大豆土壤中耐药菌及相关抗性基因的影响
17
作者 易鸳鸯 谢芳 +3 位作者 田世英 张志东 顾美英 彭小武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4-431,共8页
【目的】研究硫红霉素菌渣有机肥施用后对大豆农田土壤中耐药菌及相关抗性基因丰度的影响,为硫红霉素菌渣有机肥施用生物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测不同菌渣有机肥施用量下,大豆不同生长时期土壤中耐药细菌的数量和种类,并... 【目的】研究硫红霉素菌渣有机肥施用后对大豆农田土壤中耐药菌及相关抗性基因丰度的影响,为硫红霉素菌渣有机肥施用生物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测不同菌渣有机肥施用量下,大豆不同生长时期土壤中耐药细菌的数量和种类,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相关抗性基因(ARGs)污染水平,分析菌渣有机肥施用对耐药菌及相关抗性基因的影响。【结果】大豆苗期土壤中各类细菌数量大于结果期,苗期样品中土壤细菌总数、硫红霉素抗性菌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青霉素、头孢拉定抗性菌株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在结果期样品中,施加了硫红霉素药渣有机肥的土壤中各类菌落总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所获得14株硫红霉素耐药菌菌株分布于11个菌属,其中假节杆菌属、芽胞杆菌属、类谷氨酸杆菌属菌株数占总菌株数的比例最高,25株青霉素耐药菌菌株分布于7个菌属,其中链霉菌属菌株数最高。12株头孢拉定耐药菌分布于5个菌属,其中假单胞菌属菌株数占比例达到50.00%。施用硫红霉素菌渣有机肥对土壤中常见ARGs的绝对丰度和相对丰度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显著。【结论】硫红霉素菌渣有机肥施用后对作物土壤中ARGs水平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红霉素菌渣 大豆土壤 耐药菌 ARGs 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性冻融土壤入渗参数的多元线性预报模型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枭萌 顾宗斌 +2 位作者 文方 孜叶尔迭 曾琪静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8-163,共6页
以土壤水动力学、冻土物理学、统计学等理论为基础,研究新疆典型干旱区细土平原与沙漠交错带的冻融土壤水热迁移规律,分析不同深度土层在冻结期、融化期的水热变化特征,探明研究区冻融土壤的水分入渗规律及影响因素,以期建立季节性冻融... 以土壤水动力学、冻土物理学、统计学等理论为基础,研究新疆典型干旱区细土平原与沙漠交错带的冻融土壤水热迁移规律,分析不同深度土层在冻结期、融化期的水热变化特征,探明研究区冻融土壤的水分入渗规律及影响因素,以期建立季节性冻融土壤入渗参数的多元线性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土壤冻结融化过程中,深层土壤的液态含水率在冻融过程中基本不随环境温度升降发生变化,各层土壤的液态含水率、温度均与环境温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冻结期相比融化期在初期短时间内渗入水量较大,达到稳定入渗所需要的时间较短;从冻结期到融化期,随着土壤中冻结水含量减少,未冻水含量增加,土壤的饱和导水率随之变大;土壤入渗能力主要与环境温度、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等因素有关,并得出研究区冻融土壤的入渗能力预报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土壤 土壤温度 土壤液态含水率 土壤入渗参数 多元线性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2018年夏季降雨中溶解性有机质的光谱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祝婕 张健 +4 位作者 孟永霞 蔺尾燕 杨静 何静 邓文叶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19,23,共5页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初步研究乌鲁木齐2018年夏季雨水的溶解性有机质(DOM)光谱特征,并对其来源进行解析。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结果表明,6月降水中的DOM分子量相对较小,7月雨水样品中的腐殖化程度较高,6月、7月雨水样品中DOM...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初步研究乌鲁木齐2018年夏季雨水的溶解性有机质(DOM)光谱特征,并对其来源进行解析。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结果表明,6月降水中的DOM分子量相对较小,7月雨水样品中的腐殖化程度较高,6月、7月雨水样品中DOM的胡敏酸的含量比富里酸含量大,夏季雨水样品DOM中有机物分子缩合程度较高。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6月、8月雨水样品腐殖酸荧光峰是雨水荧光的主要贡献者,7月雨水样品类色氨酸荧光峰是雨水荧光的主要贡献者,夏季雨水紫外光区类腐殖质占优,腐殖化组分中稳定组分含量较小,降水样品中的DOM既有陆源输入,也受到微生物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 乌鲁木齐 溶解性有机质 紫外可见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裂返排液回用技术中对干扰基液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俞音 蒋勇军 +1 位作者 章媛媛 高庆国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9年第3期28-33,共6页
本文选取Na^+、K^+、Ca^(2+)、Mg^(2+)、Fe^(2+)、Fe^(3+)、Al^(3+)、悬浮物作为实验因素,评价各因素添加以后对配制压裂液基液黏度的影响。结果显示:Ca^(2+)、Mg^(2+)、Fe^(2+)、悬浮物是对压裂液基液黏度影响较大的干扰因素,随着干扰... 本文选取Na^+、K^+、Ca^(2+)、Mg^(2+)、Fe^(2+)、Fe^(3+)、Al^(3+)、悬浮物作为实验因素,评价各因素添加以后对配制压裂液基液黏度的影响。结果显示:Ca^(2+)、Mg^(2+)、Fe^(2+)、悬浮物是对压裂液基液黏度影响较大的干扰因素,随着干扰因素添加量的增大导致基液黏度大幅下降,说明在后续压裂返排液回用技术中,需要优先去除或掩蔽这些因素。本文可为压裂返排液回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返排液 压裂液 回用技术 基液黏度 目标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