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线粒体Cytb的新疆黑条小车蝗种群遗传多样性及谱系地理学研究
1
作者 马钰洁 张晓清 +3 位作者 王一鸣 钟圆佳 季荣 袁亮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9,共12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揭示中国西部新疆地区黑条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decorus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谱系关系,为新疆迁飞蝗虫的历史迁飞规律提供分子遗传学证据。【方法】PCR扩增新疆28个黑条小车蝗地理种群线粒体Cytb上740 bp的... 【目的】本研究旨在揭示中国西部新疆地区黑条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decorus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谱系关系,为新疆迁飞蝗虫的历史迁飞规律提供分子遗传学证据。【方法】PCR扩增新疆28个黑条小车蝗地理种群线粒体Cytb上740 bp的核酸序列,基于Cytb片段序列利用DnaSP 5.10和Arlequin 3.1软件对黑条小车蝗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格局和基因流等进行分析。【结果】从新疆28个黑条小车蝗地理种群的338条Cytb片段中共检出27个单倍型,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8185,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611,暗示黑条小车蝗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基于单倍型构建的分子系统发育树及median-joining网络关系分析表明,新疆地区黑条小车蝗地理种群被明显划分为2个地理遗传谱系:天山北麓谱系(谱系Ⅰ,包括温泉、沙湾、昌吉、乌鲁木齐和哈密种群及博乐种群的1头个体)和中哈边境谱系(谱系Ⅱ,包括伊犁、塔城和阿勒泰种群及博乐种群的11头个体);AMOVA分析显示新疆黑条小车蝗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变异较高(71.38%),而不同地理种群内的遗传变异水平较低(28.62%);28个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97~0.987,2个地理遗传谱系之间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805;核苷酸错配分布呈现多峰,Tajima’s D值为0.193,Fu’s Fs为-2.863,推测新疆地区黑条小车蝗未发生历史种群扩张。【结论】新疆地区黑条小车蝗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明显的系统地理分布格局;2个地理谱系间基因交流较弱,存在较大遗传分化,但2个地理谱系内各种群存在较强基因流,推测是高山、沙漠等地理隔离所致。该研究结果为重构新疆草原蝗虫历史迁飞路径及阐明当前分布格局提供分子遗传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条小车蝗 CYTB 遗传多样性 谱系地理学 基因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焉耆霍拉山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分布格局研究
2
作者 王恩召 张云玲 +4 位作者 钱慧玲 孙庆振 樊晓玲 刘彬 田中平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12-1621,共10页
为揭示干旱荒漠地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多样性的海拔分布特征及其维持机制。本研究以霍拉山荒漠灌丛群落为对象,分析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Margalef指数、... 为揭示干旱荒漠地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多样性的海拔分布特征及其维持机制。本研究以霍拉山荒漠灌丛群落为对象,分析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系统发育多样性指数均呈单峰变化趋势,群落系统发育结构由发散转变为聚集状态。系统发育多样性指数与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净谱系亲缘关系指数与Margalef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与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净最近种间亲缘关系指数与Margalef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Pielou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含水率、全盐、全氮、速效磷含量是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随海拔梯度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霍拉山荒漠灌丛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多样性紧密相关,土壤因子是影响其沿海拔梯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灌丛 物种多样性 系统发育多样性 系统发育结构 土壤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的新疆北鲵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袁亮 李伟业 +1 位作者 叶小芳 王秀玲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4-198,共5页
以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控制区为分子标记,对分布于新疆温泉县6处自然栖息地的新疆北鲵(Ranodon sibiricus)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共采集新疆北鲵尾端肌肉组织样本60份,通过PCR扩增获得853bp的mtDNA序列,含D-loop序列747bp... 以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控制区为分子标记,对分布于新疆温泉县6处自然栖息地的新疆北鲵(Ranodon sibiricus)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共采集新疆北鲵尾端肌肉组织样本60份,通过PCR扩增获得853bp的mtDNA序列,含D-loop序列747bp、tRNA-Pro序列72bp及部分tRNA-Thr和tRNA-Pro之间基因间隔区(ISR)序列34bp,其中D-loop序列中A、T、G和C 4种核苷酸所占百分比分别为31.92%,35.04%,15.02%和18.02%,A+T所占百分比为66.96%.经MEGA软件比对发现,所得60个样品的扩增序列(853bp)完全一致,共享一个单倍型,所有扩增序列仅在控制区的第449位碱基(均为A)与GenBank(AJ419960)中新疆北鲵线粒体该位点碱基(为G)不一致.结果表明,国内现存6处自然栖息地内的新疆北鲵遗传多样性极低,在近缘同属种及脊椎动物中都极为罕见,显示该种近期经历过严重的瓶颈效应,可能由一个单倍型扩散至目前的分布格局.研究结果可为该物种保护提供分子遗传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鲵 线粒体DNA D-LOOP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音布鲁克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分布格局及驱动因子 被引量:7
4
作者 吕自立 刘彬 +2 位作者 常凤 马紫荆 曹秋梅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22,共11页
沿海拔梯度研究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可以明晰环境条件对群落构建的影响,可为深入了解群落构建机制提供帮助。选取巴音布鲁克高寒草甸为研究区,针对研究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随海拔梯度变化趋势及其环境... 沿海拔梯度研究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可以明晰环境条件对群落构建的影响,可为深入了解群落构建机制提供帮助。选取巴音布鲁克高寒草甸为研究区,针对研究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随海拔梯度变化趋势及其环境驱动因子开展研究,探究在群落构建中物种共存及多样性维持过程中环境因子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随海拔升高,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Simpson丰富度指数均呈单峰变化趋势,峰值分别在2400和2600 m处;群落Pielou均匀度指数呈逐渐下降趋势;系统发育多样性指数(PD)整体呈下降趋势,系统发育结构逐渐由分散状态转变为聚集状态。2)系统发育结构指数里净最近种间亲缘关系指数(NTI)和净谱系亲缘关系指数(NRI)与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PD指数与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3)各土壤因子对不同多样性指数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铵态氮含量是影响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指数的主要因子,全钾含量次之;土壤全氮含量对NTI存在显著影响(P<0.05),全钾含量对NRI存在显著影响(P<0.05),全磷对PD指数存在显著影响(P<0.05),pH对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影响(P<0.01)。沿海拔梯度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系统发育结构之间相互关联,受环境因子的影响,两者在海拔梯度上呈现不同的响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系统发育多样性 系统发育结构 土壤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植物内生菌多样性及其增强农作物抗旱和耐盐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伊帕热·帕尔哈提 祖力胡玛尔·肉孜 +3 位作者 田永芝 朱艳蕾 李远婷 马晓林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8-99,共12页
与内生菌共生是荒漠植物应对极端环境的重要策略。内生菌可促进宿主植物抗旱和耐盐生长,且荒漠植物内生菌可以相似方式促进非宿主农作物的抗逆生长,有望解决极端环境下粮食减产问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荒漠植物来源的内生菌种类及其宿主... 与内生菌共生是荒漠植物应对极端环境的重要策略。内生菌可促进宿主植物抗旱和耐盐生长,且荒漠植物内生菌可以相似方式促进非宿主农作物的抗逆生长,有望解决极端环境下粮食减产问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荒漠植物来源的内生菌种类及其宿主植物多样性,并从植物-微生物共生互作的生理(激素、代谢物、抗氧化物及渗透势调节)到分子(酶和基因)水平,系统分析了内生菌对宿主及非宿主农作物发挥协同抗旱和耐盐的作用机制。结合本课题组多年从事荒漠植物内生菌的研究进展,在获得大量具有促生抗逆功能的菌株并探明其作用方式的基础上,为荒漠生态植被恢复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备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植物 内生菌 农作物 抗旱耐盐 抗逆响应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斯腾湖湖滨湿地植物多样性对季节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
6
作者 郁国梁 王军强 +3 位作者 马紫荆 常凤 刘彬 尤思学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2-471,共10页
研究生物多样性对季节的响应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解析群落构建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博斯腾湖湖滨湿地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季节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物种多样性指数随季节... 研究生物多样性对季节的响应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解析群落构建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博斯腾湖湖滨湿地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季节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物种多样性指数随季节变化没有显著改变;功能多样性指数中,功能丰富度由春季到夏季逐渐减小,功能离散度逐渐增大;不同季节的功能均匀度差异性不显著;(2)植物功能性状在不同季节间差异显著;春季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夏季;夏季比叶面积和叶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秋季;叶片含水量和厚度由春季到秋季呈递增趋势;(3)影响Pielou指数和功能丰富度的主要环境因子分别为土壤铵态氮和速效磷;影响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功能均匀度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土壤有机质;影响功能离散度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土壤含水量;(4)影响最大株高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土壤pH值;影响叶干物质含量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土壤速效钾;影响叶片厚度和比叶面积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土壤总磷;而影响叶片含水量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土壤硝态氮;叶绿素含量与土壤因子无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多样性 功能性状 物种多样性 湖滨湿地 土壤理化指标 季节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浮游植物完整性指数的新疆阿克苏河健康评估
7
作者 任嘉敏 吕海英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I0001,共8页
阿克苏河的水生态健康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为探求阿克苏河整体健康状态,构建了符合阿克苏河的浮游植物完整性指数(P-IBI)评价体系并进行适用性验证。对阿克苏河11个采样断面进行浮游植物样本采集和水质指标测定。根据水质综合指数(W... 阿克苏河的水生态健康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为探求阿克苏河整体健康状态,构建了符合阿克苏河的浮游植物完整性指数(P-IBI)评价体系并进行适用性验证。对阿克苏河11个采样断面进行浮游植物样本采集和水质指标测定。根据水质综合指数(WQI)和河流栖息地指数(QHEI)确定参考点,并计算各采样断面的P-IBI。结果表明:在阿克苏河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8纲13目21科57属183种,群落结构以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为主,其中硅藻门占绝对优势。P-IBI评价结果显示,阿克苏河整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健康采样断面有4个,亚健康采样断面1个,一般采样断面3个,较差采样断面2个,极差采样断面1个。冗余分析(RDA)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水温、总磷和总溶解固体是影响阿克苏河健康的主要水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完整性指数 水质综合指数 水质指标 河流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菲尔粒发酵过程酵母菌多样性和动态规律 被引量:7
8
作者 马龙 邢军 +1 位作者 李安 张瑞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4-28,共5页
传统开菲尔发酵乳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集合体,研究开菲尔中酵母菌对揭示菌群共生有重要作用。能帮助了解酵母菌与风味物质之间的关联。了解开菲尔粒(Kefirgrains)120h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群落的变化规律。以酵母菌ITS为引物,对发酵样品在120... 传统开菲尔发酵乳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集合体,研究开菲尔中酵母菌对揭示菌群共生有重要作用。能帮助了解酵母菌与风味物质之间的关联。了解开菲尔粒(Kefirgrains)120h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群落的变化规律。以酵母菌ITS为引物,对发酵样品在120h发酵过程中的18个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微生物类群的演变和丰度变化。经测序共获得有效序列1101576个,属于5个门,经类群分析酵母菌分布于33个属。丰度在发酵过程中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对开菲尔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种类及动态变化的研究有助于探究发酵乳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动态变化,进而解析开菲尔中微生物与乳品风味物质之间的关联,最终揭示开菲尔发酵乳中复杂的菌群共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结构 开菲尔粒 酵母菌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技术
全文增补中
扭果花旗杆DePIP1;1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9
作者 葛风伟 邹丽媛 胡尔西旦·吐尔逊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31,共9页
以扭果花旗杆(Dontostemon elegans Maxim.)为研究材料,克隆了前期转录组分析获得的盐胁迫下高表达的水通道蛋白(AQP)基因,命名为DePIP1;1,GenBank登录号OM864582。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该基因及蛋白序列,并进行表达模式分析;为进一... 以扭果花旗杆(Dontostemon elegans Maxim.)为研究材料,克隆了前期转录组分析获得的盐胁迫下高表达的水通道蛋白(AQP)基因,命名为DePIP1;1,GenBank登录号OM864582。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该基因及蛋白序列,并进行表达模式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抗逆分子调控机制,构建了过表达重组载体pCAMBIA1300-GFP∷DePIP1;1并遗传转化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Linn.) Heynh.],验证了转基因拟南芥的抗盐胁迫能力。结果表明:DePIP1;1基因cDNA全长864 bp,编码287个氨基酸;DePIP1;1蛋白的理论等电点为pI 9.14,相对分子质量为30 685.71,亲水性平均系数为0.384,无信号肽,定位于细胞膜,共有6个跨膜结构域,符合AQP家族典型结构特征。DePIP1;1蛋白的二级结构含49.48%无规卷曲、33.80%α螺旋和16.72%延伸链,三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该蛋白存在同型四聚体结构。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DePIP1;1蛋白与盐芥[Eutrema salsugineum(Pall.) Al-Shehbaz et Warwick]和拟南芥PIP1;1蛋白的同源性较高。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DePIP1;1基因在花瓣、叶、雌雄蕊、茎和根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茎中表达量最高,在根中表达量最低;在干旱(250 mmol·L^(-1)甘露醇)、盐(150 mmol·L^(-1)NaCl)和冷(4℃)胁迫及10μmol·L^(-1)脱落酸处理下,扭果花旗杆茎和叶中DePIP1;1基因表达上调明显,根中DePIP1;1基因仅对干旱和盐胁迫有轻微响应。在100和200 mmol·L^(-1)NaCl胁迫下,过表达DePIP1;1拟南芥株系的根长、侧根数、叶片数均高于野生型;在200 mmol·L^(-1)NaCl胁迫下,过表达DePIP1;1拟南芥株系的总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而过表达DePIP1;1拟南芥株系和野生型的相对含水量差异不明显。综上所述,DePIP1;1基因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并受逆境和激素诱导;过表达DePIP1;1可提高拟南芥的抗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果花旗杆 DePIP1 1 基因克隆 逆境胁迫 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a新疆粉红椋鸟栖息地气候演变特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晗 于非 +1 位作者 吴烨 季荣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1-608,共8页
新疆是粉红椋鸟(Sturnus roseus L.)在中国境内的繁殖区,对新疆草原蝗虫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采用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及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粉红椋鸟栖息地近50 a来年均温度与降水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近50 a来粉红椋鸟栖息地... 新疆是粉红椋鸟(Sturnus roseus L.)在中国境内的繁殖区,对新疆草原蝗虫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采用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及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粉红椋鸟栖息地近50 a来年均温度与降水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近50 a来粉红椋鸟栖息地年均温度为5.65±1.70℃,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温度分别为7.23±1.91℃、20.27±1.78℃、6.24±1.83℃和-11.11±3.89℃;年均降水量为266.23±103.37mm、春夏秋冬四季平均降水量分别72.18±36.33 mm、96.12±49.56 mm、62.57±23.74 mm和35.22±17.69 mm;(2)粉红椋鸟栖息地50 a来增温显著(P<0.01),冬季温度增幅最大(0.726℃/10 a),夏季温度增幅小、变异小;年均降水显著上升(P<0.01),冬季降水增幅最大(4.50 mm/1O a),春夏两季降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演变 温度 降水 粉红椋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特有珍稀灌木银沙槐繁育系统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吕海英 曹满航 李进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63-767,共5页
通过固定样地、样株的观测和室内、室外实验分析,运用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观测、人工授粉和套袋实验等方法,对银沙槐自然种群的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种单花花期一般7~11 d,依据花的发育进程分为花... 通过固定样地、样株的观测和室内、室外实验分析,运用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观测、人工授粉和套袋实验等方法,对银沙槐自然种群的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种单花花期一般7~11 d,依据花的发育进程分为花蕾期、散粉前期、散粉期和萎蔫期4个阶段;花粉-胚珠为16243.35,杂交指数为4;结合人工授粉及结实结籽率结果,综合考虑银沙槐繁育系统属于异交型,部分自交亲和,没有无融合生殖现象存在,需要传粉者.银沙槐繁育系统以异交为主,存在与自交相适应的结构和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沙槐 繁育系统 杂交指数 花粉-胚珠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红椋鸟线粒体基因组测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12
作者 王潇杰 孙溪秀 +5 位作者 杨坤 宋彦文 张民迁 季荣 林峻 叶小芳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5-1135,共11页
为获得粉红椋鸟(Pastor roseus)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明确该物种的系统发育地位,基于二代测序技术进行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对其进行注释及特征分析;并采用邻接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研究结果表明:粉红椋鸟线粒体基因是典型的环... 为获得粉红椋鸟(Pastor roseus)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明确该物种的系统发育地位,基于二代测序技术进行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对其进行注释及特征分析;并采用邻接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研究结果表明:粉红椋鸟线粒体基因是典型的环状双链DNA(GenBank登录号:PP792558),全长16840 bp,具有AT偏好性(52.75%),共编码37个基因,其中包括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以及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此外还有1个非编码控制区(D-loop区)。线粒体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起始密码子以ATG为主,终止密码子以TAA为主。22种tRNA均为完整的三叶草结构,2种方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具有相同的拓扑结构,其中粉红椋鸟与其他9种椋鸟科鸟类聚为一支。粉红椋鸟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特征与其他椋鸟科物种相似,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粉红椋鸟与黑领椋鸟(Sturnus nigricollis)的亲缘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红椋鸟 线粒体基因组 序列特征 邻接法 最大似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盐碱土壤中克百威降解菌群结构解析及降解菌株特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阿孜古力·库尔班 王洁 +2 位作者 马无为 谢滔 张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16-1626,共11页
为解决新疆盐碱土壤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问题,从长期连作棉田中富集培养得到降解克百威的菌群。分析该菌群结构组成信息,利用多种培养基从中分离碱性条件下降解克百威的相关菌株,并从中筛选出能够耐受和高效降解克百威的菌株后,初步... 为解决新疆盐碱土壤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问题,从长期连作棉田中富集培养得到降解克百威的菌群。分析该菌群结构组成信息,利用多种培养基从中分离碱性条件下降解克百威的相关菌株,并从中筛选出能够耐受和高效降解克百威的菌株后,初步分类鉴定和测定这些菌株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克百威降解菌群在门分类水平上主要由Proteobacteria(88.24%)、Bacteroidetes(11.47%)组成;在属分类水平,丰度最大的依次为Pseudoxanthomonas(54.30%)、Hyphomicrobium(13.98%)、Hydrogenophaga(3.32%)、Aquamicrobium(3.13%)等,微生物网络构建结果也与此相同。从该降解菌群中共分离出细菌71株,其中菌株KJ71和KJ74能够耐受高浓度克百威,并在pH为8.0的基础无机盐培养基中,当接种量为1%,120r·min^(-1)摇床培养72 h时具有较高降解能力;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KJ71为Rhodococcus、KJ74为Paenibacillus;进一步研究表明,菌株KJ71和KJ74在72 h内对50 mg·L^(-1)克百威的降解率分别达到63.88%、70.22%。其中KJ71菌株降解克百威的最适pH为9.0;在25℃~35℃,温度对该菌株降解克百威无显著影响。对KJ74菌株最适降解条件为pH 7.0,当温度30℃时降解率达到最高。添加少量有机氮源可促进菌株KJ71和KJ74对克百威的降解能力,添加少量有机碳源会抑制菌株对克百威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克百威 降解菌群 生物降解 降解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山羊肉的食用品质及差异蛋白质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红 马晓琳 +1 位作者 刘永峰 张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00-106,共7页
宰后成熟的过程中,肌肉中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和参与的代谢调节不同,均对肉品质的调节起关键作用。为了深入探索宰后成熟过程中的差异蛋白对新疆山羊肉品质的影响,明确肉质较好的最适成熟时间,该研究测定了宰后不同时间下的新疆山羊背部最... 宰后成熟的过程中,肌肉中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和参与的代谢调节不同,均对肉品质的调节起关键作用。为了深入探索宰后成熟过程中的差异蛋白对新疆山羊肉品质的影响,明确肉质较好的最适成熟时间,该研究测定了宰后不同时间下的新疆山羊背部最长肌的pH值,并采用串联质量标签技术比较死后不同成熟时期的蛋白质水平变化。共得到级质谱谱图总数518230个,匹配到的谱图总数量为47666张,唯一肽段总数14466个,蛋白质总数2526个。大多数差异表达在山羊宰后成熟中下调表达,其中只有2个糖酵解相关差异蛋白(PGM1,LDHB)上调表达;且与能量代谢相关的线粒体核糖体蛋白L46(MRPL46)、线粒体核糖体蛋白S15(MRPS15)、39S核糖体蛋白L41(MRPL41)、线粒体核糖体蛋白L22(MRPL22)等差异蛋白显著上调表达。结果表明,山羊肌肉的糖代谢过程能维持到肉质成熟的48 h以后,促进肉色的稳定和肉质的嫩化,而线粒体作为能量代谢的关键部位调节肉质嫩度的变化。在成熟期间的肉质逐渐嫩化,且24 h时嫩化程度最高,进一步表明宰后成熟起到嫩度优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宰后代谢 蛋白质组学 肉品质 糖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鲵骨骼系统及骨骼发育时序特征
15
作者 张晓清 曲宣成 +2 位作者 刘华湘 王秀玲 袁亮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69-1680,共12页
为揭示新疆北鲵(Ranodon sibiricus)骨骼系统特征及骨骼发育时序规律,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法对2月龄、3月龄、4月龄、6月龄、1龄、2龄、3龄和9龄8个不同年龄段新疆北鲵骨骼系统进行详细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北鲵骨骼系统分... 为揭示新疆北鲵(Ranodon sibiricus)骨骼系统特征及骨骼发育时序规律,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法对2月龄、3月龄、4月龄、6月龄、1龄、2龄、3龄和9龄8个不同年龄段新疆北鲵骨骼系统进行详细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北鲵骨骼系统分为头骨、脊椎骨和附肢骨三大部分,共(217±1)块骨,其中头骨骨骼53块脊椎骨(48±1)块,附肢骨116块。此外,新疆北鲵头颅外形宽扁,犁骨齿排列幼体呈“/”型,成体则呈“■”型颅顶同时具有额顶囟和前颌囟,且前颌囟长与鼻骨长之比达或大于1/2,翼骨前端与上颌骨后端较接近等显著区别于其他小鲵科物种的骨骼特征,可作为种间分类重要依据。基于骨骼发育时序和骨化时间特征对比分析,北鲵骨骼数量和形态发生重大改变主要在6月龄幼体和2龄幼体两个时期。6月龄幼体的骨骼变化主要体现在头骨:新生出上颌骨、泪骨和前额骨,前颌囟形状逐渐清晰,腭骨退化,翼骨向后回缩,鳞骨向外延展。此外,腰带新生出前耻骨,暗示其进入骨骼变态发育阶段。2龄幼体的骨骼变化主要体现在舌器:第三、第四鳃弓退化,外鳃消失,暗示其变态发育接近尾声或结束。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北鲵变态发育时期从6月龄起至2龄结束,变态过程中骨骼发生的新生、退化和重塑主要为适应变态前后进食、呼吸和运动方式的改变,可为新疆北鲵骨骼功能发育研究及其系统进化分类提供寄出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系统 骨骼发育时序 骨化 变态 新疆北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硫氰酸苄酯通过激活p53和AMPK-FOXO1a信号通路诱导宫颈癌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 被引量:2
16
作者 塔玛莎·库尔曼江 王小静 +7 位作者 李欣奕 王昊 解国轩 陈雲杰 温婷 程夕露 努尔阿米乃·麦麦提 李金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5,共12页
目的 研究异硫氰酸苄酯(benzyl isothiocyanate, BITC)对小鼠U14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探讨细胞毒性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BITC对U14细胞活性的影响,Hochest 33258和荧光倒置显微镜检测细胞核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 目的 研究异硫氰酸苄酯(benzyl isothiocyanate, BITC)对小鼠U14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探讨细胞毒性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BITC对U14细胞活性的影响,Hochest 33258和荧光倒置显微镜检测细胞核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基于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序平台建立BITC(20μmol·L^(-1))给药前后U14细胞转录组数据库,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对差异基因功能和信号通路进行富集分析。q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信号通路关键分子表达变化。结果 BITC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抑制U14细胞的活性,阻滞细胞在G_(0)/G_(1)期,诱导了细胞凋亡,上调了Bax、CytC、cleaved caspase-9/3、下调了Bcl-2、cleaved caspase-7的表达量;通过转录组分析,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周期、FOXO、p53、细胞凋亡等信号通路,qRT-PCR或Western blot验证p53、p21、Ire1a、Atf4、CHOP、AMPK、FOXO1a等分子表达上调,Cyclin D3,Cyclin E,Cdk2分子表达下调。结论 BITC阻滞U14细胞周期、通过caspase-3线粒体依赖途径和内质网应激途径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与p53和AMPK-FOXO1a信号通路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硫氰酸苄酯 宫颈癌 转录组 P53 FOXO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恰玛古异硫氰酸酯的酶解制备及抗宫颈癌活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解帼轩 塔玛莎·库尔曼江 +4 位作者 王昊 陈雲杰 努尔阿米乃·麦麦提 王小静 李金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2-1044,共13页
优化了恰玛古异硫氰酸酯(Brassica rapa L.isothiocyanate,BRIe)的外源酶解制备工艺,分析、评价了酶解产物的化学成分和抗宫颈癌活性。采用外源黑芥子酶对恰玛古硫代葡萄糖苷进行降解,通过单因素和正交优化实验确定了酶解法的最佳制备工... 优化了恰玛古异硫氰酸酯(Brassica rapa L.isothiocyanate,BRIe)的外源酶解制备工艺,分析、评价了酶解产物的化学成分和抗宫颈癌活性。采用外源黑芥子酶对恰玛古硫代葡萄糖苷进行降解,通过单因素和正交优化实验确定了酶解法的最佳制备工艺:酶量为20μL、酶解温度70℃、pH 6.5、酶解时间2 h、抗坏血酸浓度为0.01 mg/g,在此条件下,异硫氰酸酯的提取率为11.13%;GC-MS鉴定分析所得酶解产物的化学成分有7种,分别为3-氨基-2-恶唑烷酮、2-恶唑烷硫酮、3-丁烯基异硫氰酸酯、2-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异硫氰酸异丙酯、异硫氰酸-2-苯乙酯。采用MTT法检测BRIe对宫颈癌Hela、Siha、U14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其中BRIe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72 h IC_(50)为97.48μg/mL;细胞划痕实验显示BRIe抑制了Hela细胞的迁移,PI流式细胞染色显示BRIe将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和G2/M期,Hochst 33258、Annexin V-FITC和PI染色表明BRIe诱导了Hela细胞凋亡。研究结果为开发利用恰玛古用于功能食品和抗宫颈癌药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硫氰酸酯 恰玛古 酶解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筛选疆南绒山羊次级毛囊周期发育相关的circRNA 被引量:1
18
作者 陆庆伟 唐森 +6 位作者 李彬 秦崇凯 刘文娜 蒲雪 王亚倩 吴翠玲 付雪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93-1806,共14页
【目的】探讨疆南绒山羊皮肤毛囊的生长发育机制,加深对次级毛囊发育相关候选基因遗传调控和功能的认识,为指导疆南绒山羊后期培育,改善其绒产量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疆南绒山羊次级毛囊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皮肤... 【目的】探讨疆南绒山羊皮肤毛囊的生长发育机制,加深对次级毛囊发育相关候选基因遗传调控和功能的认识,为指导疆南绒山羊后期培育,改善其绒产量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疆南绒山羊次级毛囊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皮肤组织中环状RNA(circRNA)进行分析,筛选出不同比较组的差异表达circRNA(DE circRNA),对其宿主基因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及蛋白互作(PPI)分析,并联合前期转录组数据构建竞争性内源RNA(ceRNA)网络。【结果】在9个疆南绒山羊皮肤组织中共鉴定到2482个circRNAs。其中包含138个DE circRNAs,退行期和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休止期和生长期比较组中分别存在54、74、65个DEcircRNAs。GO功能和KEGG通路分析揭示,DEcircRNA宿主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黏附、整合素介导信号通路、细胞整合素复合物等功能通路,以及一些与毛囊生理过程有关的信号通路,如MAPK、TGF-beta、Hedgehog等。结合PPI网络推测14个circRNAs可能参与调控疆南绒山羊皮肤次级毛囊生长发育。通过6个DEcircRNAs、20个DE miRNAs、3个DEmRNAs和2个DElncRNAs构建了疆南绒山羊ceRNA网络。【结论】本研究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出与疆南绒山羊次级毛囊周期发育相关的关键circRNAs,包括novel-gene5238-2、novel-gene7855-1、novel-gene4455-1等。研究结果为circRNA在绒山羊次级毛囊发育中的生物学功能和调控特性提供理论依据,也为疆南绒山羊育种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疆南绒山羊 转录组测序 环状RNA(circRNA) 次级毛囊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水杨酸(SA)浸种对盐旱交叉胁迫下黑果枸杞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永洁 李进 +1 位作者 吕海英 徐萍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4-38,43,共6页
以黑果枸杞种子为试材,5种不同浓度SA浸种12 h,将不同浓度NaCl溶液及PEG-6000溶液按不同比例混合模拟20种盐旱交叉胁迫,培养皿滤纸萌发并观测SA处理对盐旱交叉胁迫下黑果枸杞种子萌发指标,分析SA处理对其抗盐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以黑果枸杞种子为试材,5种不同浓度SA浸种12 h,将不同浓度NaCl溶液及PEG-6000溶液按不同比例混合模拟20种盐旱交叉胁迫,培养皿滤纸萌发并观测SA处理对盐旱交叉胁迫下黑果枸杞种子萌发指标,分析SA处理对其抗盐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旱交叉胁迫下,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黑果枸杞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低浓度SA处理组较对照可以提高黑果枸杞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其中S1处理组效果最好;黑果枸杞种子的发芽指数与干旱胁迫程度呈负相关,单一盐胁迫及交叉胁迫下,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先升后降,轻度胁迫和低浓度SA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种子活力;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黑果枸杞幼苗相对根长先增后减;随着盐胁迫的程度加剧,黑果枸杞幼苗相对根长大幅减少。对不同浓度SA浸种后黑果枸杞耐盐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可以看出,低浓度SA浸种可以提高黑果枸杞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旱性。说明黑果枸杞种子在萌发期对盐旱胁迫有一定的交叉适应性,且盐旱胁迫下,0.05 mM SA处理增强黑果枸杞种子萌发阶段耐盐旱性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SA) 黑果枸杞 种子萌发 盐旱交叉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叶黄酮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付建红 祁瑞 +2 位作者 郑静 周晨婕 陈清西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64-567,共4页
采用超声波辅助法,以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水溶液从新疆桑叶粉末中提取桑叶黄酮。以L-多巴为底物,采用酶动力学方法研究该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桑叶黄酮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IC50为0.2 g·L-1... 采用超声波辅助法,以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水溶液从新疆桑叶粉末中提取桑叶黄酮。以L-多巴为底物,采用酶动力学方法研究该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桑叶黄酮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IC50为0.2 g·L-1。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可逆效应,抑制类型为混合型抑制,对游离酶的抑制常数(KI)和对酶-底物络合物的抑制常数(KIS)分别为366和873 mg·L-1。DPPH实验显示新疆桑叶黄酮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对DPPH自由基氧化作用相对活性的IC50为25 mg·L-1,与VC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白化妆品添加剂 桑叶黄酮 酪氨酸酶 抑制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