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鼓藻类新疆新记录植物 被引量:5
1
作者 艾克拜尔·依米提 库热西·马木提汗 +2 位作者 毛居代·亚尔买买提 买买提明·苏来曼 吕海英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118-2123,共6页
2013年8月,在新疆喀纳斯自然保护区湿地进行鼓藻类植物调查,并对采集到的50余号藻类标本进行鉴定,结果发现,有8个分类单位为鼓藻类植物新疆新记录,隶属于4属,包括5种2变种1变型:喙状新月藻(Closterium rostratum Ehrenberg)、宽带鼓藻... 2013年8月,在新疆喀纳斯自然保护区湿地进行鼓藻类植物调查,并对采集到的50余号藻类标本进行鉴定,结果发现,有8个分类单位为鼓藻类植物新疆新记录,隶属于4属,包括5种2变种1变型:喙状新月藻(Closterium rostratum Ehrenberg)、宽带鼓藻厚变种(Pleurotaenium trabecula var.crassum Wittrock)、不定凹顶鼓藻(Euastrum dubium Ngeli)、近胡瓜鼓藻(Cosmarium subcucumis Schmidle)、近颗粒鼓藻[Cosmarium subgranatum(Nordstedt)Lütkemüller]、凹缘鼓藻(Cosmarium tatricum Raciborski)、特平鼓藻拔萃变种变型(Cosmarium turpinii var.eximium W.et G.S.West f.Jao)和波缘鼓藻阿拉斯加变种(Cosmarium undulatum var.alaskanum Croasdale)。对其分类学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给出了它们的生境特征。这些新记录的发现,为新疆的藻类植物资源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藻目 新月藻属 宽带鼓藻属 凹顶鼓藻属 鼓藻属 喀纳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泰山两河源自然保护区鼓藻类植物新疆新记录 被引量:4
2
作者 艾克拜尔·依米提 尤庆敏 +2 位作者 吕海英 马雪 张俊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97-1706,共10页
新疆阿尔泰山两河源自然保护区是新疆北部地区湿地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2015年7月在该地区采集藻类植物标本共50号,在对标本鉴定过程中,发现新疆鼓藻类植物新记录有11个分类单位,隶属于5个属,包括7种4变种,分别为:线纹新月藻近平截变种... 新疆阿尔泰山两河源自然保护区是新疆北部地区湿地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2015年7月在该地区采集藻类植物标本共50号,在对标本鉴定过程中,发现新疆鼓藻类植物新记录有11个分类单位,隶属于5个属,包括7种4变种,分别为:线纹新月藻近平截变种[Closterium striolatum var.subtruncatum(West&West)Krieger]、埃伦宽带鼓藻[Pleurotaenium ehrenbergii(Brébisson)De Bary]、长圆凹顶鼓藻[Euastrum oblongum(Greville)Ralfs]、瘤状凹顶鼓藻(Euastrum verrucosum Ehrenberg ex Ralfs)、乳突微星鼓藻(Micrasterias papillifera Brébisson ex Ralfs)、托马森微星鼓藻(Micrasterias thomasiana Archer)、双眼鼓藻张开变种(Cosmarium bioculatum var.hians West&West)、斑纹鼓藻宽变种[Cosmarium conspersum var.latum(Brébisson)West&West]、项圈鼓藻(Cosmarium moniliforme Ralfs)、雷尼鼓藻(Cosmarium regnellii Wille)和雷尼鼓藻膨大变种[Cosmarium regnellii var.dilatatum(Messikommer)Krieger&Gerloff]。并对其11种新记录植物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藻目 新月藻属 宽带鼓藻属 凹顶鼓藻属 微星鼓藻属 鼓藻属 两河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2a区域气候变化对濒危物种新疆北鲵潜在影响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袁亮 吴烨 +3 位作者 叶小芳 古丽格娜·海力力 冯俊 王秀玲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8-66,共9页
基于新疆北鲵自然保护区周边7个气象站1963-2014年气温和降水数据,我们采用线性回归、累积距平、Mann-Kendall突变和Morlet小波分析对该区域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从气候学角度探讨区域气候变化对新疆北鲵生存环境及种群变化产生的潜在... 基于新疆北鲵自然保护区周边7个气象站1963-2014年气温和降水数据,我们采用线性回归、累积距平、Mann-Kendall突变和Morlet小波分析对该区域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从气候学角度探讨区域气候变化对新疆北鲵生存环境及种群变化产生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近52 a,该区域平均升温0.37℃·(10 a)^-1(r=0.632,P〈0.001),高于世界和我国同期升温水平,显著增温发生自1998年,四季升温均显著,其中冬季升幅最大为0.47℃·(10 a)-1(r=0.338,P=0.014);区域降水平均增加13.32 mm·(10 a)^-1(r=0.349,P=0.011),其中夏季和冬季降水贡献最大,分别为4.19 mm·(10a)^-1(r=0.281,P=0.043)和4.43 mm·(10 a)^-1(r=0.443,P=0.001),自2002年起降水量显著增加(仅2008年不显著);区域气温具有2 a、7-8 a和15-16 a的弱变化周期,降水具有5 a和13-14 a的震荡周期。该区域近52 a气候与新疆整体气候变化趋势一致,偏"暖湿"化,但降水增加趋势弱于升温趋势。尤其是近15 a的持续增温加速了该区域冰川消融,降水量虽有增长,但增长趋势和幅度较弱,不足以促进冰川物质积累,冰川消融量大于积累量,冰川平衡线抬升,高海拔区地下水位下降,山间涌泉及溪流减少,北鲵赖以生存的湿地面积不断萎缩,成为其野外种群数量持续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鲵 自然保护区 气候变化 冰川 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试验优化新疆野生准噶尔山楂残渣中多糖纯化工艺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玉 李进 +2 位作者 吕海英 张侠 张花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28,共7页
为纯化准噶尔山楂残渣中的粗多糖,通过动态吸附和洗脱实验从7种大孔吸附树脂中选出两种最优树脂NKA-9和D101,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实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确定最佳纯化条件:NKA-9与D101树脂最佳混合质量比为2∶3;最佳吸附... 为纯化准噶尔山楂残渣中的粗多糖,通过动态吸附和洗脱实验从7种大孔吸附树脂中选出两种最优树脂NKA-9和D101,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实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确定最佳纯化条件:NKA-9与D101树脂最佳混合质量比为2∶3;最佳吸附工艺条件为上样液流速3.75 m L/min、上样液质量浓度1.32 g/L、树脂径高比1∶13,此条件下多糖的吸附率为60.75%;最佳洗脱工艺条件为洗脱液浓度0.27 mol/L、洗脱液流速3.5 m L/min、洗脱液用量7 BV,此条件下多糖的洗脱率为84.22%。样品中多糖含量由原来的5.06%上升至21.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山楂 多糖 响应面法 精制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勒泰地区的8种新疆新记录鼓藻类植物 被引量:4
5
作者 艾克拜尔·依米提 吕海英 阿力马斯·克力木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28,共6页
采用经典分类学、显微照相技术及相关文献检索,报道了发现于阿勒泰地区的鼓藻类植物新疆新记录7种和1变型,分别为凹顶鼓藻属(Euastrum)的小齿凹顶鼓藻[Euastrum denticulatum(Kirchner)Gay]和日耳曼凹顶鼓藻[Euastrum germanicum(Schmid... 采用经典分类学、显微照相技术及相关文献检索,报道了发现于阿勒泰地区的鼓藻类植物新疆新记录7种和1变型,分别为凹顶鼓藻属(Euastrum)的小齿凹顶鼓藻[Euastrum denticulatum(Kirchner)Gay]和日耳曼凹顶鼓藻[Euastrum germanicum(Schmidle)Krieger];辐射鼓藻属(Actinotaenium)的克利辐射鼓藻[Actinotaenium clevei(Lundell)Teiling];鼓藻属(Cosmarium)的伸长鼓藻[Cosmarium protractum(Ngeli)De Bary];角星鼓藻属(Staurastrum)的叉形角星鼓藻[Staurastrum furcigerum(Ralfs)Archer];多棘鼓藻属(Xanthidium)的对称多棘鼓藻(Xanthidium antilopaeum Kützing);角丝鼓藻属(Desmidium)的角丝鼓藻(Desmidium swartzii Ralfs);圆丝鼓藻属(Hyalotheca)的裂开圆丝鼓藻裂开变种三乳突变型[Hyalotheca dissiliens var.dissiliens f.tridentula(Nordstedt)Boldt]。凭证标本现存放于新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藻类研究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藻类植物 新记录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长期连作对新疆农田土壤古菌群落演替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张伟 杜钰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69-775,共7页
为了解在新疆干旱半干旱土壤环境下,棉花连作对土壤古菌群落结构造成的影响,基于高通量测序法对阿克苏棉区30年连作期间以及玉米轮作一年后土壤古菌群落结构变化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地原生态土壤古菌群落主要由Thaumarchae... 为了解在新疆干旱半干旱土壤环境下,棉花连作对土壤古菌群落结构造成的影响,基于高通量测序法对阿克苏棉区30年连作期间以及玉米轮作一年后土壤古菌群落结构变化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地原生态土壤古菌群落主要由Thaumarchaeota、SM1K20、Euryarchaeota、Aenigmarchaeota、Crenarchaeota和Marine_Hydrothermal_Vent_Group(MHVG)等6个门组成。棉花第一年种植就引起了土壤古菌群落Shannon等多样性指数和可检测到的种数快速提高,虽然各样品特有操作分类单元数(OUT,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相差较大,但各样品共有的核心OTU数仍高达232个,占主要部分。在棉花长期连作过程中,从门到属的不同分类水平上,都有部分组成在丰度上持续发生着调整,但改变的幅度逐年趋小,当连作10年后,新的古菌群落结构逐渐形成。玉米轮作一年古菌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和组成成分没有大变化,但Sulfolobaceae和GoM-Arch87两个属的丰度成倍增加。分析认为,当地土壤环境中孕育着极为丰富的特殊古菌资源,棉花长期连作导致新的古菌群落结构形成,作物轮作可以快速调整部分土壤古菌组成丰度。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古菌资源的开发及耕地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菌群落 棉花连作 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乌尔禾地区盐渍土壤耐盐细菌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改萍 阿依古丽·托乎提 +1 位作者 王茹 祝长青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7-26,共10页
研究新疆北部乌尔禾地区盐渍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以期发现新的高盐环境耐盐性微生物资源菌株。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法获得可培养耐盐菌株并对菌株形态学、16S rRNA基因测序、耐盐特性进行研究,同时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新疆乌... 研究新疆北部乌尔禾地区盐渍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以期发现新的高盐环境耐盐性微生物资源菌株。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法获得可培养耐盐菌株并对菌株形态学、16S rRNA基因测序、耐盐特性进行研究,同时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新疆乌尔禾地区盐渍土壤耐盐细菌的多样性与群落结构。共分离得到耐盐细菌11株,分属6个属,均为中度耐盐菌,以芽胞杆菌属(Bacillus)为优势菌。对盐渍土壤微生物16S rRNA(V3~V4)基因测序,共获得细菌序列290 952条,分属24个门410个属,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60.31%)、厚壁菌门(Firmicutes, 21.52%)、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 6.9%)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 6%)相对丰度较高。优势属为克吕沃尔菌属(Kluyvera,21%)、Hafnia-Obesumbacterium(19.6%)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7.5%)。结果表明,新疆乌尔禾地区盐渍土壤耐盐细菌优势菌群以芽胞杆菌属(Bacillus)居多,细菌群落结构较复杂,潜在可利用微生物资源较为丰富,对高盐极端环境耐盐微生物新资源有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土壤 耐盐细菌 可培养 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鼓藻类植物中国新记录(一) 被引量:6
8
作者 艾克拜尔·依米提 吕海英 阿力马斯·克力木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02-606,共5页
采用显微照相技术,对2016年7月采自新疆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包括河流、湖泊、沼泽和溪流等地的50份藻类标本进行分类学研究。结果显示:有5个鼓藻类植物为中国新记录,隶属于3属,包括2种3变种——圆形鼓藻(Cosmarium cyclicum Lundell... 采用显微照相技术,对2016年7月采自新疆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包括河流、湖泊、沼泽和溪流等地的50份藻类标本进行分类学研究。结果显示:有5个鼓藻类植物为中国新记录,隶属于3属,包括2种3变种——圆形鼓藻(Cosmarium cyclicum Lundell)、近丘凸鼓藻大形变种(Cosmarium subochthodes var.majus Schmidle)、瘤状凹顶鼓藻高山变种[Euastrum verrucosum var.alpinum(Huber-Pestalozzi)Krieger]、美国微星鼓藻[Micrasterias americana(Ehrenberg)Ralfs]和美国微星鼓藻博尔蒂变种(Micrasterias americana var.boldtii Gütwinski)。并对5个新记录鼓藻类植物的分类学特征和采集地生境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为新疆鼓藻类植物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藻目 鼓藻属 凹顶鼓藻属 微星鼓藻属 新记录 喀纳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泰山两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鼓藻类中国新记录 被引量:2
9
作者 艾克拜尔·依米提 阿力马斯·克力木 吕海英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53-1757,共5页
分别于2016年7月和2017年8月在阿尔泰山两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鼓藻类植物标本,经显微镜观察,发现鼓藻类(绿藻门)中国新记录植物5个分类单位,隶属于4个属,包括4种1变种:膨大新月藻(新拟)(Closterium tumidulum Gay)、钝齿宽带鼓藻(... 分别于2016年7月和2017年8月在阿尔泰山两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鼓藻类植物标本,经显微镜观察,发现鼓藻类(绿藻门)中国新记录植物5个分类单位,隶属于4个属,包括4种1变种:膨大新月藻(新拟)(Closterium tumidulum Gay)、钝齿宽带鼓藻(新拟)[Pleurotaenium crenulatum (Ralfs)Rabenhorst]、克塞凹顶鼓藻(新拟)(Euastrum coeselii Kouwets)、圆齿状鼓藻(新拟)(Cosmarium crenulatum Ngeli)和肾形鼓藻收缩变种(新拟)(Cosmarium reniforme var.compressum Nordstedt)。对这些新记录植物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提供了光镜照片及手绘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藻目 新月藻属 宽带鼓藻属 凹顶鼓藻属 鼓藻属 两河源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菲尔粒中微生物对苯并(α)芘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古丽加马力·艾萨 邢军 +1 位作者 李安 张瑞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3-135,共13页
本文针对新疆传统发酵剂开菲尔粒中微生物对多环芳烃类化合物苯并(α)芘的作用机制这一问题,研究50 mg/L苯并(α)芘胁迫作用下,开菲尔粒微生物在发酵乳中代谢产物发生的特征性变化。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和偏小二乘判... 本文针对新疆传统发酵剂开菲尔粒中微生物对多环芳烃类化合物苯并(α)芘的作用机制这一问题,研究50 mg/L苯并(α)芘胁迫作用下,开菲尔粒微生物在发酵乳中代谢产物发生的特征性变化。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和偏小二乘判别分析方法,确认了苯乙酸、苯酚、原儿茶酸、邻苯二甲酸二异丙酯、邻苯二甲酸等为中间代谢特征产物,在KEGG数据库共注释到56条代谢途径,其中富集代谢产物较多、显著性高、与氨基酸代谢有关的关键通路有3条,中间代谢物质在脱氢酶、双加氧酶、脱氢异构酶等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将苯环裂解,因此推断开菲尔粒中存在微生物菌株可能通过“萘途径”“邻苯二甲酸途径”“苯丙氨酸途径”3条代谢途径对苯并(α)芘进行降解。研究可以为微生物对苯并(α)芘的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可以为降低苯丙(a)芘对人体的危害提出可能的生物防治策略,为开菲尔发酵乳制品在食品工业中的合理开发应用提供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菲尔粒 苯并(α)芘 代谢组学 代谢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胁迫下内生菌与宿主代谢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马勤 雷瑞峰 +3 位作者 迪力热巴·阿不都肉苏力 穆耶赛尔·奥斯曼 祖力胡玛尔·肉孜 安登第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3-161,共9页
植物体内成分是实时反映其生理状态的最直接指标,是其遭受生物或非生物胁迫应激状态的体现,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抗逆亦由代谢的重置与调控得以实现。内生菌可以自身细胞功能或代谢产物调控宿主代谢,其自身可产生独特的、显著区别于宿主... 植物体内成分是实时反映其生理状态的最直接指标,是其遭受生物或非生物胁迫应激状态的体现,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抗逆亦由代谢的重置与调控得以实现。内生菌可以自身细胞功能或代谢产物调控宿主代谢,其自身可产生独特的、显著区别于宿主的代谢成分参与抗逆;而宿主内环境的长期“驯化”亦可改变内生菌的表型和代谢。较全面地分析了植物与微生物共生抗逆在代谢层面的相互作用,旨为同一领域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调控 植物与内生菌互作 共生抗逆 代谢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菌群与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苏黑艳·帕尔哈提 张姣姣 +2 位作者 马壮 王俊人 李艳红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6-154,共9页
以肥胖为中心的糖尿病、高血压和癌症等代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问题。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治疗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肠道微生物菌群可调节能量平衡和糖脂代谢,并调节... 以肥胖为中心的糖尿病、高血压和癌症等代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问题。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治疗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肠道微生物菌群可调节能量平衡和糖脂代谢,并调节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肠道微生物菌群很有可能是治疗和防控代谢性疾病的潜在新靶标。本文总结了肠道微生物菌群在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肠道微生物菌群在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菌群 肥胖 代谢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菲尔中可降解苯并(a)芘菌种筛选及其降解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迪丽拜尔·吐尔逊 古丽加马力·艾萨 +5 位作者 郑蓓 谈丽蓉 杨灼南 靳奥飞 张瑞 邢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34-141,I0003,共9页
食品在高温加工过程中可以产生苯并(a)芘并通过摄食进入体内,带来食品安全问题,但目前还没有适合食品领域的高效、绿色、健康的苯并(a)芘去除方法。为了缓解食源性苯并芘对人体产生的危害,该文论述了从新疆传统发酵制品开菲尔中筛选出的... 食品在高温加工过程中可以产生苯并(a)芘并通过摄食进入体内,带来食品安全问题,但目前还没有适合食品领域的高效、绿色、健康的苯并(a)芘去除方法。为了缓解食源性苯并芘对人体产生的危害,该文论述了从新疆传统发酵制品开菲尔中筛选出的1株可降解苯并(a)的菌株,并对其降解条件进行了优化。以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牧民自产开菲尔中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在苯并(a)芘胁迫条件下富集培养,结合不同发酵时间段的开菲尔乳对苯并(a)芘的降解能力,从中对降解菌株进行分离纯化及鉴定得到1株可降解苯并(a)芘的菌株M72-4、该菌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最优降解范围为:苯并(a)芘初始质量浓度为18.37 mg/L,培养温度为40℃、培养基的pH值为6.92,培养时间为70 h,根据优化后的降解条件测定降解液中苯并(a)芘的残留量,获得Bacillus velezensis M72-4在最优条件下降解率达到65.78%。该研究结果为苯并(a)芘的可食用微生物降解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菲尔 苯并(A)芘 降解菌 筛选 降解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高温处理对意大利蝗卵子发生期HSP70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向敏 扈鸿霞 +2 位作者 于非 季荣 王晗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99-1305,共7页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了HSP70蛋白在意大利蝗卵子发生期的表达定位及33~42℃高温处理对其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卵黄发生前期,卵母细胞和滤泡细胞均表达HSP70蛋白,而在卵黄发生期和卵黄发生后期,HSP70蛋白阳...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了HSP70蛋白在意大利蝗卵子发生期的表达定位及33~42℃高温处理对其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卵黄发生前期,卵母细胞和滤泡细胞均表达HSP70蛋白,而在卵黄发生期和卵黄发生后期,HSP70蛋白阳性表达位于滤泡细胞;2)在33~42℃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意大利蝗卵子发生期HSP70蛋白相对表达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36℃处理组HSP70蛋白相对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27℃对照组(P<0.05);42℃处理组HSP70蛋白相对表达量最低,但与27℃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短时高温处理对意大利蝗卵子发生期HSP70蛋白相对表达量有显著影响,推测HSP70蛋白的表达在意大利蝗抵抗短时高温胁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蝗 高温胁迫 HSP70 卵黄发生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TIP4;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葛风伟 江一 赵惠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37,共6页
水孔蛋白是位于质膜和液泡膜等生物膜上主要负责水分跨膜运输的通道蛋白。为了分析甘蓝型油菜种子萌发过程水分调控的分子机制,采用RT-PCR法从甘蓝型油菜种子中克隆了液泡膜内在蛋白(Tonop last intrinsic proteins,TIPs)TIP4;1基因片... 水孔蛋白是位于质膜和液泡膜等生物膜上主要负责水分跨膜运输的通道蛋白。为了分析甘蓝型油菜种子萌发过程水分调控的分子机制,采用RT-PCR法从甘蓝型油菜种子中克隆了液泡膜内在蛋白(Tonop last intrinsic proteins,TIPs)TIP4;1基因片段序列,并对甘蓝型油菜种子TIP4;1基因在种子萌发过程及干旱、低温和盐胁迫下的表达进行了qRT-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分析。结果表明,TIP4;1基因在干种子中表达水平很低,但是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表达量增加。此外,在干旱、低温及盐的胁迫处理下,TIP4;1基因的表达上调,结果暗示着该基因可能参与了甘蓝型油菜种子萌发和逆境响应过程。随着研究的深入,水孔蛋白的水分调控机制将进一步被揭示,这对于解决干旱胁迫和盐胁迫等实际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水孔蛋白 TIPS 萌发 Q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氯氰菊酯降解菌群的结构分析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亚楠 朱杰 +2 位作者 李芳 王爱霞 张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73,78,共6页
以连作10年以上的棉田土壤为材料,以高效氯氰菊酯为唯一碳源,驯化获得能稳定传代并持续降解高效氯氰菊酯的LZ1菌群,对菌群中可培养的细菌进行分离鉴定,最后对其降解高效氯氰菊酯的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Z1菌群中可分离、纯化优势菌... 以连作10年以上的棉田土壤为材料,以高效氯氰菊酯为唯一碳源,驯化获得能稳定传代并持续降解高效氯氰菊酯的LZ1菌群,对菌群中可培养的细菌进行分离鉴定,最后对其降解高效氯氰菊酯的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Z1菌群中可分离、纯化优势菌株12株,经16SrRNA序列分析,其中10株与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相似性达99%,1株与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mucicolens)相似性达99%。高效氯氰菊酯最佳反应条件为高效氯氰菊酯初始质量浓度250mg/L、温度27℃、pH7.0、装样量200mL。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培养的LZ1菌群24h时对高效氯氰菊酯的降解率可达68.81%,132h时的降解率可达92.39%,且LZ1菌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4种异构体没有明显的降解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解菌群 16S RRNA 高效氯氰菊酯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蓬NeMT2基因的克隆及其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17
作者 葛风伟 曾卫军 +1 位作者 李艳红 赵惠新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97-905,共9页
该研究利用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从小蓬中成功分离编码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的cDNA序列,命名为NeMT2,在GenBank中登录号为KT835290。该基因全长590 bp,开放阅读框为237 bp,编码78个氨基酸,编码的... 该研究利用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从小蓬中成功分离编码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的cDNA序列,命名为NeMT2,在GenBank中登录号为KT835290。该基因全长590 bp,开放阅读框为237 bp,编码78个氨基酸,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含有14个半胱氨酸残基(Cys,C),呈C-C,C-X-C,C-X-X-C排列,集中分布在肽链的N端和C端,基因编码蛋白的分子量为7.603 6 kD,等电点为4.71。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小蓬金属硫蛋白NeMT2与藜科的海蓬子(AEF01492)和盐穗木(AHI62953)同源性最高,其次是甜菜(XP_010667708.1)。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金属硫蛋白NeMT2无信号肽结构,属于非跨膜亲水性蛋白;疏水性分析表明,NeMT2蛋白的35~45个氨基酸之间有较强的疏水性,其中第41位Asp具最强的疏水性(1.444);结构预测分析该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元件是无规则卷曲。通过RT-PCR对NeMT2基因的表达分析发现,NeMT2基因在铜矿区和非铜矿区的小蓬叶片中均有表达,但该基因在铜矿区小蓬叶片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非铜矿区。将小蓬NeMT2基因定向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0的35S启动子下游,构建该基因的植物超表达载体pCAMBIA1300+NeMT2。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和小蓬响应重金属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蓬 NeMT2 RACE 序列分析 植物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伯利亚蝗越冬卵的发育特征及胚胎发育规律 被引量:8
18
作者 闫蒙云 何立志 +8 位作者 王晗 于非 何岚 袁亮 廖成敏 刘余平 李占武 季荣 叶小芳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8期1985-1993,共9页
西伯利亚蝗(Gomphocerus sibiricus)是新疆亚高山草原和林间草地的危害种之一,给新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摸清西伯利亚蝗卵的发育特征及胚胎发育规律,本研究采用体式显微镜观察室内孵化西伯利亚蝗卵的不同发育时期... 西伯利亚蝗(Gomphocerus sibiricus)是新疆亚高山草原和林间草地的危害种之一,给新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摸清西伯利亚蝗卵的发育特征及胚胎发育规律,本研究采用体式显微镜观察室内孵化西伯利亚蝗卵的不同发育时期胚胎的形态结构并进行阶段划分,结果发现:在30℃恒温培养下,西伯利亚蝗的胚胎发育共分为12个时期:Ⅰ-Ⅶ期(滞育前发育),发育时间约为20d,Ⅷ期(滞育期),滞育时间约为193d,Ⅸ-Ⅻ期(滞育后发育),发育时间约为6d。同时,跟踪调查自然条件下野外越冬卵的胚胎发育情况,并通过电子温度记录器实时监测蝗卵周围环境的5cm土层地温。结果发现,自然条件下,越冬卵的胚胎发育可分为3个主要阶段:7-9月末为胚胎早期发育时期(对应胚胎发育Ⅰ-Ⅶ期);9月末-10月上旬蝗卵逐渐进入滞育阶段,胚胎发育停滞,直至翌年2月(对应胚胎发育第Ⅷ期),此时月平均温度最低,滞育时间约为166d;冬季结束后,3月上旬-4月,蝗卵滞育解除,胚胎恢复发育。3月胚胎发生旋转(对应胚胎发育Ⅸ期),4月胚胎发育基本完成(对应胚胎发育第Ⅹ-Ⅻ期)。此外,运用扫描电镜观察自然条件下蝗卵卵壳上气孔的超微结构,发现气孔围壁随着越冬时间的推进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胚胎滞育解除后围壁又恢复为原有状态。以上结果表明:西伯利亚蝗以卵滞育越冬,且自然条件下,同一时间内蝗卵个体间的胚胎发育并不完全处于同一发育阶段;恒温条件下蝗卵的滞育持续时间较自然条件下长;发育过程中气孔围壁相应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蝗卵 胚胎 滞育 阶段划分 气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高温暴露下东亚飞蝗雌虫血淋巴蛋白表达分析及质谱鉴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董彬 叶小芳 +6 位作者 向敏 扈鸿霞 于非 邓露 朱娟 季荣 王晗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01-907,共7页
为研究短时高温对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血淋巴蛋白的影响,采用Bradford法、SDSPAGE电泳和质谱等方法,对东亚飞蝗雌虫血淋巴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短时高温对血淋巴蛋白含量有显著影响(P<0.01),36℃-42℃范... 为研究短时高温对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血淋巴蛋白的影响,采用Bradford法、SDSPAGE电泳和质谱等方法,对东亚飞蝗雌虫血淋巴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短时高温对血淋巴蛋白含量有显著影响(P<0.01),36℃-42℃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血淋巴蛋白浓度亦升高,其中39℃、42℃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短时高温对血淋巴蛋白种类存在一定影响,对照组雌虫血淋巴中存在11种蛋白,高温处理后,4种蛋白含量逐渐增加,6种蛋白含量没有明显变化,1种蛋白消失;经质谱检测,鉴定了5种蛋白,分别为载脂蛋白前体、酚氧化酶原、2个储存蛋白和19 kDa血淋巴蛋白,另外6条蛋白未被鉴定。推测载脂蛋白前体、酚氧化酶原、储存蛋白在东亚飞蝗应对高温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血淋巴 蛋白定量 蛋白鉴定 东亚飞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皂素对东亚飞蝗取食、消化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铭铭 崔国盈 +4 位作者 魏秀红 张勇娟 季荣 张永军 何岚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7-142,共6页
为明确茶皂素(tea saponin)对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取食、消化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分别测定了13.26、82.88、169.89 mg/L茶皂素溶液对东亚飞蝗3龄蝗蝻取食量、消化酶活性、生长速率及营养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茶皂... 为明确茶皂素(tea saponin)对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取食、消化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分别测定了13.26、82.88、169.89 mg/L茶皂素溶液对东亚飞蝗3龄蝗蝻取食量、消化酶活性、生长速率及营养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茶皂素浓度增加,试虫取食量、α-淀粉酶和胃蛋白酶活性、生长速率均显著下降;13.26 mg/L茶皂素溶液处理后,随着时间延长,试虫体内消化酶活性同样呈显著下降趋势,α-淀粉酶和胃蛋白酶活性分别在处理后12 h和24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茶皂素溶液显著降低了试虫的食物转化率和食物利用率,但13.26 mg/L茶皂素处理组试虫近似消化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茶皂素可以显著抑制东亚飞蝗取食和对营养的消化及吸收,抑制蝗蝻的生长发育,是蝗虫防治潜在的生物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皂素 取食量 消化酶 营养效应指标 生长速率 东亚飞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