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棉花长期连作对新疆农田土壤古菌群落演替的影响
被引量:6
- 1
-
-
作者
张伟
杜钰
-
机构
新疆特殊环境物种保护与调控生物学实验室/新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出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69-775,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60108)
新疆特殊环境物种保护与调控生物学实验室(XJDX1414-2017-02)
-
文摘
为了解在新疆干旱半干旱土壤环境下,棉花连作对土壤古菌群落结构造成的影响,基于高通量测序法对阿克苏棉区30年连作期间以及玉米轮作一年后土壤古菌群落结构变化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地原生态土壤古菌群落主要由Thaumarchaeota、SM1K20、Euryarchaeota、Aenigmarchaeota、Crenarchaeota和Marine_Hydrothermal_Vent_Group(MHVG)等6个门组成。棉花第一年种植就引起了土壤古菌群落Shannon等多样性指数和可检测到的种数快速提高,虽然各样品特有操作分类单元数(OUT,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相差较大,但各样品共有的核心OTU数仍高达232个,占主要部分。在棉花长期连作过程中,从门到属的不同分类水平上,都有部分组成在丰度上持续发生着调整,但改变的幅度逐年趋小,当连作10年后,新的古菌群落结构逐渐形成。玉米轮作一年古菌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和组成成分没有大变化,但Sulfolobaceae和GoM-Arch87两个属的丰度成倍增加。分析认为,当地土壤环境中孕育着极为丰富的特殊古菌资源,棉花长期连作导致新的古菌群落结构形成,作物轮作可以快速调整部分土壤古菌组成丰度。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古菌资源的开发及耕地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导。
-
关键词
古菌群落
棉花连作
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法
-
Keywords
archaea community
cotton continuous cropping
diversity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
分类号
Q938
[生物学—微生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