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纳米孔金与离子印迹聚合物结合的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用于测定砷离子(Ⅲ) 被引量:4
1
作者 马武威 常启刚 +5 位作者 史雄芳 童延斌 周立 叶邦策 鲁建江 赵金虎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00-910,共11页
砷是一种有毒的化学元素,尤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因此,简单、快速和准确的砷离子(As^(3+))检测方法的开发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项工作研究了基于离子印迹聚合物(MIP)和纳米多孔金(NPG)改性氧化铟锡(ITO)电极(MIP/NPG/ITO)用于检测不... 砷是一种有毒的化学元素,尤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因此,简单、快速和准确的砷离子(As^(3+))检测方法的开发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项工作研究了基于离子印迹聚合物(MIP)和纳米多孔金(NPG)改性氧化铟锡(ITO)电极(MIP/NPG/ITO)用于检测不同水质中砷离子(As^(3+))测定的电化学传感器.通过步骤简单、易操控、绿色环保的电沉积方法在ITO表面原位制备具有高导电,大比表面积,高生物相容性的NPG.然后通过电聚合在NPG表面上原位合成一层MIP,其中As^(3+)用作模板分子,邻苯二胺用作功能单体.通过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对MIP/NPG/ITO的制备过程进行了跟踪.采用铁氰化钾与亚铁氰化钾螯合物作为电化学探针产生信号,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MIP/NPG/ITO的电化学行为.通过优化实验条件,采用循环伏安法对As^(3+)进行了定量检测,其测量As^(3+)的线性范围为2.0×10^(-11)至9.0×10^(-9)mol·L^(-1),检测下限为7.1×10^(-12)mol·L^(-1)(S/N=3).所构建传感器的检出限远低于10 ppb,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环境保护局(EPA)设定的饮用水标准.另外,该传感器具有制备和确定步骤简单,重复性好,重现性和稳定性优异的优点.值得一提的是,所制备的传感器已成功应用于测量景观河水、地下水、自来水和生活污水等四种水质中As^(3+).可以预见,这种简单而廉价的传感器在环境监测,食品分析和临床诊断领域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纳米多孔金 分子印记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