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油田浅层稠油藏选层开采技术的推广应用
1
作者 王卓飞 郭仕洋 +1 位作者 商昌柱 栾海军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6期9-11,共3页
针对稠油开采 ,推广应用浅层稠油选层开采技术这项新的增产措施 .利用热胀式封隔器 ,可诱导蒸汽进入注蒸汽开采目的层 ,提高油藏动用程度 .单井平均增产原油 2 31 t,比措施前吞吐周期产油量提高 30 %~ 84% .该项技术施工方便 ,投资少 ... 针对稠油开采 ,推广应用浅层稠油选层开采技术这项新的增产措施 .利用热胀式封隔器 ,可诱导蒸汽进入注蒸汽开采目的层 ,提高油藏动用程度 .单井平均增产原油 2 31 t,比措施前吞吐周期产油量提高 30 %~ 84% .该项技术施工方便 ,投资少 ,降低了油田污染 ,经济效益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油田 浅层稠油藏 选层开采技术 推广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古岩溶洞穴充填物时代鉴别特征及其储集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陈轩 刘王涵 +7 位作者 鲍典 张利萍 陈立雄 杨敏 张娟 李英菊 李广业 加玉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75,共11页
洞穴充填物的充填时代分析能够帮助认识洞穴的形成过程、充填结构序列和储集空间发育规律。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洞穴受到物理充填作用的显著影响,其充填物的时代鉴别特征及其对储集空间发育的影响缺乏系统的分析。基于塔河油田奥陶系地... 洞穴充填物的充填时代分析能够帮助认识洞穴的形成过程、充填结构序列和储集空间发育规律。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洞穴受到物理充填作用的显著影响,其充填物的时代鉴别特征及其对储集空间发育的影响缺乏系统的分析。基于塔河油田奥陶系地质背景、岩心、测井、测年及产能资料的分析,认为:(1)灰绿色层理构造钙质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为搬运充填成因,与裂缝共生的灰绿色泥质粉砂岩为渗流充填成因,它们的充填时代为海西早期,杂色砾岩的砾石成分复杂,磨圆分选较好,颗粒支撑,也为搬运充填成因,但充填时代为加里东晚期;(2)角砾岩的角砾成分一致,磨圆分选差且被灰绿色渗流泥充填,为海西早期洞穴掩埋时垮塌充填的结果,无渗流泥充填的角砾岩,裂纹化且多含方解石或沥青,多发育在洞穴顶部,为深埋藏阶段垮塌作用的结果;(3)岩溶洞穴缝洞储集体控制因素十分复杂,洞穴掩埋期的搬运、渗流与垮塌作用多产生泥质充填,储集性差;深埋藏期垮塌作用,产生次级裂缝且无泥质充填,储集性好,洞穴顶部及上部为有利储层发育位置。本研究为岩溶洞穴形成过程和油气藏高效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岩溶洞穴 缝洞储集体 充填时代 垮塌充填 奥陶系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16井区火山岩储层测井评价 被引量:11
3
作者 霍进 陈珂 +2 位作者 黄伟强 李兴瑞 单朝晖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6期5-8,共4页
通过成像测井资料并结合地质资料和常规测井资料分析 ,对 16井区火山岩裂缝性储层有效性和渗透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火山岩储层空隙类型主要为裂缝和基质溶孔 ,储层模式主要为裂缝直接连通裂缝型、裂缝间接连通的孔隙—裂缝型 ... 通过成像测井资料并结合地质资料和常规测井资料分析 ,对 16井区火山岩裂缝性储层有效性和渗透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火山岩储层空隙类型主要为裂缝和基质溶孔 ,储层模式主要为裂缝直接连通裂缝型、裂缝间接连通的孔隙—裂缝型 ,储层类型有低孔—裂缝型和孔隙—裂缝型 2种 ;储层孔隙度较小 ,基质岩块孔隙度为 2 %~2 2 % ;裂缝为 0 .0 1%~ 0 .0 8% ,为低孔、低渗性储集层 ;储层主要分布在火山岩的中上部不整合面 2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储层 有效性 渗透性 古16井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二次梯度影响的渗流模型与试井样版曲线 被引量:20
4
作者 贾永禄 聂仁仕 +2 位作者 陈珂 谭宁川 王永刚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71,共3页
从质量守恒原理出发,结合达西定律,考虑恒压缩系数的弹性多孔介质和单相微可压缩液体的等温渗流过程,推导出了考虑二次压力梯度影响的渗流方程。建立了考虑井储影响的无穷地层定产量生产试井模型,并通过变量代换,将渗流方程线性化,求得L... 从质量守恒原理出发,结合达西定律,考虑恒压缩系数的弹性多孔介质和单相微可压缩液体的等温渗流过程,推导出了考虑二次压力梯度影响的渗流方程。建立了考虑井储影响的无穷地层定产量生产试井模型,并通过变量代换,将渗流方程线性化,求得Laplace空间解析解,利用数值反演得到实空间的解,进而绘制了压力和压力导数双对数样版曲线。从物理渗流机理上对曲线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无因次二次压力梯度项系数α对渗流和试井曲线的影响结果。特别对低渗稠油油藏,二次压力梯度项的影响不应被忽略,所获得的结果可用于研究低渗油藏和稠油油藏的渗流规律和试井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压力梯度 非线性渗流 试井分析 模型 LAPLACE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化学驱微观机理及数学描述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卓飞 郎兆新 何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3-115,共3页
乳化液在孔隙介质中的流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随机游走过程,不同直径的液滴在大小不同的孔隙中滞留和聚并,又通过大小不同的喉道破裂和分散。采用微观物理化学流体力学方法,根据描述乳化液液滴直径的数学公式,分析了液滴直径与毛管数及渗... 乳化液在孔隙介质中的流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随机游走过程,不同直径的液滴在大小不同的孔隙中滞留和聚并,又通过大小不同的喉道破裂和分散。采用微观物理化学流体力学方法,根据描述乳化液液滴直径的数学公式,分析了液滴直径与毛管数及渗透率的数学关系及乳化现象发生的条件。将不同尺寸液滴在多孔介质中的分布与毛管数联系起来,并结合孔隙喉道分布,计算出乳化液液滴尺寸分布概率曲线。对乳化液滴的破裂与分散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降低界面张力、提高毛管数可改善稠油油藏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热化学采油 微观机理 数学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S在六、九区污水处理站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丁万成 谢姝 +1 位作者 陈雷 江兴家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38-440,共3页
新疆油田重油开发公司六、九区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工艺采用“高效水质净化与稳定技术”,生产工艺中一系列测量、显示(液位、流量、温度、压力等)过程和几个主要的控制过程(加药反应过程、压滤过程、过滤过程、液位控制)全部由自身PLC控... 新疆油田重油开发公司六、九区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工艺采用“高效水质净化与稳定技术”,生产工艺中一系列测量、显示(液位、流量、温度、压力等)过程和几个主要的控制过程(加药反应过程、压滤过程、过滤过程、液位控制)全部由自身PLC控制系统自动监测和控制,并通过通讯口将数据上传控制中心DCS系统,所有的监测、控制功能都可由DCS控制系统在控制室完成。DCS技术在重油污水处理过程中成功的应用,为污水处理站的平稳运行和管理提供了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控制 D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Sb金属间化合物对高硫原油脱硫机制及再生性能研究
7
作者 李雯 郑凯元 +1 位作者 刘东 宋林花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1-76,共6页
以NaBH4为还原剂,SnCl2、SbCl3为金属前躯物,制备了SnSb金属间化合物,研究了SnSb金属间化合物对沙特中质原油的脱硫性能。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SEM-EDS)分析脱硫反应前后SnSb合金的形貌及表面元素与含量,应用气相色谱-脉冲火焰光度... 以NaBH4为还原剂,SnCl2、SbCl3为金属前躯物,制备了SnSb金属间化合物,研究了SnSb金属间化合物对沙特中质原油的脱硫性能。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SEM-EDS)分析脱硫反应前后SnSb合金的形貌及表面元素与含量,应用气相色谱-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GC-PFPD)定量表征反应前后沙特中质原油的汽油、柴油馏分中硫化物的变化情况,探讨SnSb金属间化合物的电化学脱硫机制。结果表明,SnSb金属间化合物对结构简单的活性硫化物脱除率较高,对噻吩类结构复杂的硫化物脱除率相对较低。硫化物在SnSb金属间化合物表面可发生破坏性吸附反应,通过高温焙烧、NaOH溶液清洗、甲苯清洗3种再生方式均可使SnSb金属间化合物的脱硫活性得到一定程度的再生,其中甲苯清洗法的再生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Sb 高硫原油 脱硫 机制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床钠离子交换器间歇正洗节水技术
8
作者 刘建桥 李鹏程 +1 位作者 彭健 易珉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2-124,共3页
固定床钠离子交换器连续正洗的方式多年来一成不变,通过对双级钠离子交换器正洗排污以及内部结构分析,提出间歇正洗方式。通过对设备进、排气阀和排水管、阀的技术改造以及设计新的工作程序,分析排污水质,优化运行参数,节水率达70%。
关键词 固定床钠离子交换器 间歇正洗 设备改造 节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克深气田现今地应力场特征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珂 戴俊生 +2 位作者 刘海磊 李青 赵力彬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41-951,共11页
利用钻井诱导缝走向及井壁坍塌方位对克深气田现今地应力方位进行判断,并通过测井资料计算关键井现今地应力的数值。在此基础上,通过确定岩石力学参数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克深气田现今地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气田开发过程中地应力... 利用钻井诱导缝走向及井壁坍塌方位对克深气田现今地应力方位进行判断,并通过测井资料计算关键井现今地应力的数值。在此基础上,通过确定岩石力学参数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克深气田现今地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气田开发过程中地应力的变化及其对气井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克深气田现今水平最大主应力在西部为北北西向,向东部渐变为北北东向。水平最大主应力在气田中部表现为低值,向东西两侧呈条带状增加,水平最小主应力自北向南减小,垂向主应力与构造形态有较好的相关性,在背斜高点处为低值区。在气田开发过程中,地层压力的下降使总地应力随之呈线性下降,而地层有效地应力线性增加,导致储层裂缝开度降低,使孔渗性变差,从而影响气井产能,因此,在克深气田的开发过程中,应采取一定的储层保护措施,以保证气井的高产与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克深气田 现今地应力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南凝灰质火山碎屑岩储层岩石物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韩学辉 李来林 +3 位作者 杨龙 赵海波 成德安 仇吉亮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9-75,共7页
在模拟地层温度、压力条件下,试验观测塔南白垩系南屯组、铜钵庙组的凝灰质砾岩、凝灰质岩屑砂岩储层的纵、横波速度,考察岩性、矿物含量、胶结方式和接触类型、密度、孔隙度、泥质含量、含水饱和度对火山碎屑岩声波速度的影响。在试验... 在模拟地层温度、压力条件下,试验观测塔南白垩系南屯组、铜钵庙组的凝灰质砾岩、凝灰质岩屑砂岩储层的纵、横波速度,考察岩性、矿物含量、胶结方式和接触类型、密度、孔隙度、泥质含量、含水饱和度对火山碎屑岩声波速度的影响。在试验考查的范围内,发现:①致密凝灰质砾岩的声速明显高于储油物性较好的凝灰质砾岩和凝灰质岩屑砂岩的声速;②纵、横波速度随岩浆岩岩屑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石英、长石含量的增大而减小;③相同孔隙度条件下,孔隙式胶结、线性接触岩石的纵、横波速度最大,基底式胶结、不接触-点接触岩石的纵、横波速度最小,纵波速度较横波速度对胶结类型、接触方式更敏感一些;④纵、横波速度随密度增大而增大,凝灰质岩屑砂岩的声波速度与密度存在较好的幂函数关系,纵横波速度随孔隙度、泥质含量增大而减小,凝灰质岩屑砂岩的声速与孔隙度和泥质含量有很好的负线性函数关系,但泥质(主要为凝灰质)的影响仅为孔隙度影响的1/5~1/10,可以忽略不计;⑤随着含水饱和度增加,纵波速度对流体变化比横波速度更为敏感,且声速变化幅度与孔隙度存在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灰质火山碎屑岩 声波速度 胶结类型 接触方式 岩石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武威盆地内部全新世伸展构造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艺豪 杜星星 李天秀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3-366,共14页
武威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北祁连山与龙首山之间的河西走廊东端,全新世期间处于北东向挤压环境中。野外地质调查发现,武威盆地内部发育有两组走向近于垂直的正断层,即北西西走向和北东走向的正断层。光释光测年结果表明,两组正断层在0... 武威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北祁连山与龙首山之间的河西走廊东端,全新世期间处于北东向挤压环境中。野外地质调查发现,武威盆地内部发育有两组走向近于垂直的正断层,即北西西走向和北东走向的正断层。光释光测年结果表明,两组正断层在0.70 ka、0.49~0.18 ka发生了两期构造活动。分析结果认为,北西西走向正断层是由武威盆地内部坟门山隆起持续隆升所产生的垂直于地层层面的差异应力作用所形成;北东走向正断层可能是盆地两侧近东西走向左旋走滑断裂控制下形成的张性破裂(T破裂),也不排除是由在青藏高原北东向挤压作用下,与挤压应力相垂直方向上的伸展作用形成。因此,晚全新世期间武威盆地的构造变形受到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武威盆地 全新世 正断层 河西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型管壁取样分配器分流特性
12
作者 曹学文 聂新刚 +6 位作者 梁法春 文闯 徐超 张钦杰 李阳涛 卢婧 商振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1-154,160,共5页
试制一种特殊的T型三通管结构取样器,8个取样孔均匀布置在管壁周围,取样孔上游布置有旋流叶片用于流型调整。研究气液两相流通过该分配器的流动特性。采用Euler气液两相流模型和雷诺应力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节流元件尺寸对分配器... 试制一种特殊的T型三通管结构取样器,8个取样孔均匀布置在管壁周围,取样孔上游布置有旋流叶片用于流型调整。研究气液两相流通过该分配器的流动特性。采用Euler气液两相流模型和雷诺应力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节流元件尺寸对分配器分流特性的影响,并在多相流试验环道上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旋流取样分配器特性受节流元件尺寸影响显著,前后压力场的变化是分流系数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型取样分配器 分流特性 压力场 节流 取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