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油田三元复合驱油体系油水界面Zeta电位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1
作者 侯军伟 廖元淇 +3 位作者 孙腾 焦秋菊 聂小斌 韩增玖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9-324,共6页
针对新疆油田,利用表面活性剂、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以及不同的碱复配得到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复合驱,并分别配制成乳状液。利用Zeta电位分析仪和界面张力仪等考察了不同乳状液的Zeta电位和油水界面张力。实验结果表明,... 针对新疆油田,利用表面活性剂、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以及不同的碱复配得到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复合驱,并分别配制成乳状液。利用Zeta电位分析仪和界面张力仪等考察了不同乳状液的Zeta电位和油水界面张力。实验结果表明,含石油磺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KPS)的乳状液的Zeta电位绝对值最大,含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APS)的乳状液的Zeta电位绝对值最小。随表面活性剂含量的增大,乳状液的Zeta电位绝对值呈不同的增大趋势。对于LPS/KPS(LPS为烷醇酰胺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复配表面活性剂,其乳状液的Zeta电位主要由KPS控制。LPS/KPS复配表面活性剂降低原油界面张力的效果明显。采用ASP三元复合驱时,表面活性剂对界面电位的影响变弱;随碱含量的增大,Zeta电位降低;随HPAM含量的增大,Zeta电位绝对值相应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驱油体系 ZETA电位 乳状液 聚丙烯酰胺 表面活性剂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盐对新疆油田二元驱过程中乳状液影响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慧 廖先燕 +3 位作者 侯军伟 孙记夫 曾晓飞 李织宏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25,共4页
乳状液稳定性对于化学驱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稳定性过强会导致采出液破乳困难;稳定性过弱,乳状液会很快破乳,使复合驱油体系波及体积受到影响。系统研究了不同类型无机盐对新疆油田二元复合驱油体系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乳状液稳定性对于化学驱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稳定性过强会导致采出液破乳困难;稳定性过弱,乳状液会很快破乳,使复合驱油体系波及体积受到影响。系统研究了不同类型无机盐对新疆油田二元复合驱油体系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盐可以加速水包油型乳状液的破乳,特别是二价阳离子,能将破乳率提高1倍以上;阴离子的种类对乳状液的稳定性影响较弱。无机盐对乳状液破乳效率的影响与离子价态和Zeta电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复合驱 乳状液 ZETA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2蒸汽复合吞吐技术在新疆油田车510区块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廖先燕 丁雅婷 +3 位作者 李丽 杨晓影 陈紫荆 侯军伟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4-66,10,共3页
新疆油田车510区块为典型的高孔、高渗中等非均质稠油油藏,单纯使用蒸汽开发,容易发生蒸汽超覆、汽窜等问题,影响开发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新疆油田采油一厂于2015年开展了CO2复合蒸汽吞吐改善稠油热采效果的试验。利用经验方法,同时... 新疆油田车510区块为典型的高孔、高渗中等非均质稠油油藏,单纯使用蒸汽开发,容易发生蒸汽超覆、汽窜等问题,影响开发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新疆油田采油一厂于2015年开展了CO2复合蒸汽吞吐改善稠油热采效果的试验。利用经验方法,同时结合车510区块油藏的实际情况,对CO2吞吐参数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适宜的注汽压力、注汽量和施工工艺。施工效果的统计和分析表明,使用液态CO2注入时,随着注入速度的增大,CO2蒸发速度变慢,会导致井口压力增大。CO2注入过程中应合理匹配注入压力和速度,保持井底压力略低于破裂压力。蒸汽-CO2吞吐工艺,CO2复合蒸汽吞吐具有较好的增压和调剖作用,可有效提高蒸汽热利用效率,改善吞吐开发效果,在其他浅层稠油区块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油田 稠油油藏 蒸汽CO2复合吞吐 开发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对新疆油田二元驱油体系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侯军伟 廖先燕 +3 位作者 袁谅 努尔古丽 宋琪 郑晓宇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9-33,共5页
新疆油田不同区块的油田污水无机盐成分相差很大,对二元复合驱的配方选择造成了较大影响。系统研究了油田污水中含量最高的Na+、Ca2+对新疆油田二元驱油体系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KPS,界面张力随Na^+的增多呈现出先... 新疆油田不同区块的油田污水无机盐成分相差很大,对二元复合驱的配方选择造成了较大影响。系统研究了油田污水中含量最高的Na+、Ca2+对新疆油田二元驱油体系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KPS,界面张力随Na^+的增多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超低界面张力窗口很小;对于非离子与阴离子复配的表面活性剂KL(KPS+L5#),超低界面张力的窗口很大。同时随着阳离子浓度的增大,KL体系流变性降低,二元体系由剪切稀释转变为剪切增稠,逐渐由弹性流动为主转换成以黏性流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复合驱 钠离子 油田污水 钙离子 新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油田砾岩油藏聚合物驱窜流特征及调剖对策 被引量:3
5
作者 唐可 纪萍 +1 位作者 汪学华 罗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5-111,共7页
聚合物驱过程中的聚合物窜流是影响聚合物驱效果的重要因素。针对七东1区克下组砾岩油藏特殊的复模态孔隙结构,通过室内并联岩芯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聚合物驱窜流特征及调剖对策。研究表明,砾岩油藏渗透率变异系数低于0.3时,聚合物驱不... 聚合物驱过程中的聚合物窜流是影响聚合物驱效果的重要因素。针对七东1区克下组砾岩油藏特殊的复模态孔隙结构,通过室内并联岩芯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聚合物驱窜流特征及调剖对策。研究表明,砾岩油藏渗透率变异系数低于0.3时,聚合物驱不发生窜流;渗透率变异系数高于0.5时,聚合物改善剖面作用有限,发生窜流,且窜流导致聚合物驱见效后高渗岩芯含水率迅速回升;随着渗透率变异系数增大,聚合物在高渗层突破时间缩短,聚窜发生越早和越严重,聚窜后高渗层吸液百分数从52%增大到75%;聚窜后及时调剖,能有效控制聚窜和发挥聚合物驱作用,采收率提高28.75%;聚合物驱全过程调剖是治理聚窜的理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油藏 聚合物驱 窜流特征 强非均质性 调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流河道沉积演化过程与历史重建——以吉林油田扶余采油厂杨大城子油层为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单敬福 赵忠军 +4 位作者 李浮萍 孙立勋 汤乃千 王博 高怀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8-458,共11页
高弯曲流单期河道内点坝内部侧积泥岩夹层所形成的天然渗流屏障是影响剩余油赋存的主控因素,其单砂体内部薄夹层空间分布规模小、井间不易追踪对比、研究难度和所需资料要求程度较高等诸多不利因素,制约着点坝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的精细解... 高弯曲流单期河道内点坝内部侧积泥岩夹层所形成的天然渗流屏障是影响剩余油赋存的主控因素,其单砂体内部薄夹层空间分布规模小、井间不易追踪对比、研究难度和所需资料要求程度较高等诸多不利因素,制约着点坝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的精细解剖。因此,本文试图充分利用岩芯、测井、密井网等资料,在废弃河道和点坝砂体的识别、恢复、河工参数的拟合和估算等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判别点坝侧积体的规模、倾向和倾角,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点坝地质概念模型,从单一期河道内多个点坝中,将属于同期的侧积体识别出来,然后进行编号组合,按照河道蛇曲化的规律进行过程分析和再现其沉积演化过程。这种方法实现了从成因过程学角度来解释点坝内部建筑结构及其空间叠置规律问题,使河流相储层建筑结构分析不仅仅停留在结果层面,而是注重从成因、过程视角去恢复和重建曲流河道历史演化过程,使曲流点坝内部砂体建筑结构解剖结果将更合理、更可信,并有效指导了油田中后期剩余油的预测和挖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流河道 河道演化 侧积体 沉积过程 砂体建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蒸汽后稠油油藏火驱跟踪数值模拟技术——以新疆H1块火驱试验区为例 被引量:27
7
作者 席长丰 关文龙 +7 位作者 蒋有伟 梁金中 周游 吴键 王晓春 程宏杰 黄继红 王波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5-721,共7页
以新疆H1块已实施3 a的火驱试验区为原型,通过与物理模拟结果、现场生产动态相互验证和调整,合理划分原油组分、确定火驱高温燃烧方程式、求取原油氧化动力学参数,建立了精确的火驱数值模拟基础模型。应用该模型对H1块火驱试验进行了跟... 以新疆H1块已实施3 a的火驱试验区为原型,通过与物理模拟结果、现场生产动态相互验证和调整,合理划分原油组分、确定火驱高温燃烧方程式、求取原油氧化动力学参数,建立了精确的火驱数值模拟基础模型。应用该模型对H1块火驱试验进行了跟踪模拟研究。研究表明:注蒸汽后形成的次生水体在燃烧初期大部分被烟道气驱替出来,只有小部分起到了有限湿烧的作用;火驱储集层从注气井到生产井依次为已燃区、火墙、结焦带、高温凝结带、油墙、剩余油区,比以往认识增加了高温凝结带;与原始油藏火驱过程不同,注蒸汽后的油藏火驱,存在着"先填坑、后成墙"的油墙构建、运移过程,油墙的形态与附近生产井动态密切相关。矿场试验表明,火驱跟踪数值模拟有效提升了火驱动态预测和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火驱 数值模拟 次生水体 油墙 高温凝结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型分支河流体系朵体构型及沉积特征:水槽沉积模拟实验研究
8
作者 夏雨 王俊辉 +4 位作者 向显鹏 马福康 叶慧如 何一鸣 张伟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1-659,共19页
干旱型分支河流体系规模较大、砂体发育,可形成大规模油气储集层,是国内外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领域。文中以干旱型分支河流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水槽沉积模拟实验研究了其动态演化过程、沉积特征及内部构型样式。研究表明:在干旱型分支... 干旱型分支河流体系规模较大、砂体发育,可形成大规模油气储集层,是国内外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领域。文中以干旱型分支河流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水槽沉积模拟实验研究了其动态演化过程、沉积特征及内部构型样式。研究表明:在干旱型分支河流体系中,朵体是基本的沉积单元,其沉积演化在整个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占据核心地位。根据形成过程,可以将朵体划分为侧积型、摆动型、加积型3种类型,其构型特征在剖面上分别呈侧向、无序和垂向堆叠,朵体的发育位置、规模与形态也具有明显差别。其中,侧积型朵体主要发育于扇体侧缘,其面积、长度、宽度均较大,长宽比和宽厚比也较大,形态偏扇形;摆动型朵体主要发育于扇体前缘,其面积、长度、宽度及其长宽比和宽厚比同样较大,平面上呈扇形;加积型朵体主要发育于扇根两侧,其面积与长度、宽度均相对较小,长宽比及宽厚比也相对较小,呈舌型。干旱型分支河流体系演化过程中存在“水道下切→朵体前积→朵体侧向迁移→朵体溯源迁移→水道再次下切”的自旋回过程,该过程在分支河流体系演化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和周期性。研究结果对分析干旱型分支河流体系的沉积过程、沉积特征、内部构型等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型分支河流体系 水槽实验 沉积演化 朵体类型 沉积构型 自旋回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驱改变井参数的重力驱油技术研究与应用——以辽河油田齐40区块高倾角区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姜艳艳 杨军 陈迪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38-943,共6页
蒸汽驱汽窜现象是导致产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以辽河油田齐40块65井组高倾角区为例,由于密度差的原因,注入油层中的蒸汽具有上浮的趋势,具有高倾角的油层将加剧这种汽窜现象,导致产量下降。17-028井组含油饱和度数值模拟图分析表明,... 蒸汽驱汽窜现象是导致产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以辽河油田齐40块65井组高倾角区为例,由于密度差的原因,注入油层中的蒸汽具有上浮的趋势,具有高倾角的油层将加剧这种汽窜现象,导致产量下降。17-028井组含油饱和度数值模拟图分析表明,油层的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下倾方向底部。从而可得出3种调控方案:新井挖潜、重组井网和重力驱油。通过方案作业指标对比,仅通过调整注汽参数实现的重力驱油方案操作简单,无任何作业工作量。综合评价认为,重力驱油方案为最佳调控方案。该方案可在地层中产生一致的、向下的压力梯度,实现蒸汽向下移动。确定技术后对其进行优化,确定合理的注汽井参数。预测结果表明,当上排井注汽干度为30%时,中排井注气量下降20%;下排井注汽量下降50%时,莲Ⅱ油层高倾角地区采出程度可达7.4%。经现场试验,此项技术可以使汽窜现象减缓,油汽比提高,在油田开发中为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窜现象 重力驱油 蒸汽驱 油田开发 辽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的作用及其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温川 蒙宏卫 +2 位作者 巨兰香 刘兵 吉磊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5期156-161,共6页
新疆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是玛河灌区经济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工程修建后将发挥的作用和可能产生的影响,采用实地调研和实测数据分析两种研究方法,从玛河灌区水资源的演变趋势及开发利用两个方面,详细说明工程运行对灌区水... 新疆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是玛河灌区经济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工程修建后将发挥的作用和可能产生的影响,采用实地调研和实测数据分析两种研究方法,从玛河灌区水资源的演变趋势及开发利用两个方面,详细说明工程运行对灌区水资源时空分布、防洪调度、生态环境以及水生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工程建设不会对灌区水资源及生态环境产生过多负面影响,反而会提高灌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次研究成果将为全面评估干旱地区水利工程的作用及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生态环境 防洪调度 水资源利用效率 肯斯瓦特水利枢纽 玛河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展式同生逆断层对陆相湖盆“源-渠-汇”和沉积砂体的控制——以准噶尔盆地红山嘴油田红89井区二叠系上乌尔禾组乌二段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政安 周隶华 +1 位作者 李凤杰 张梦露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6期37-45,共9页
红山嘴油田红89井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该区发育大量的逆断层,影响着该区的油气勘探。为了更好地分析这些断层对砂体的控制作用,以二叠系上乌尔禾组乌二段为例,利用区内丰富的钻井和地震资料分析,在地层厚度变化、砂体分布和断层分... 红山嘴油田红89井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该区发育大量的逆断层,影响着该区的油气勘探。为了更好地分析这些断层对砂体的控制作用,以二叠系上乌尔禾组乌二段为例,利用区内丰富的钻井和地震资料分析,在地层厚度变化、砂体分布和断层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同生逆断层对沉积物沉积过程源-渠-汇的控制作用,进而分析其对砂体的控制作用。红89井区乌二段受沉积基底古地形的影响,地层分布范围有限,仅在中部呈东-西向条带状展布,自西向东逐渐增厚,为一深切河谷沟槽的地貌特征。红89井区断层发育,东西向逆断层控制着沟槽的分布边界和走向,南北向控制着沟槽的走向。红89井区南北向发育的3条逆断层,将红89井区分割成3级天然水库,逆断层上盘形成的小背斜具备次级物源功能,下盘形成的洼陷是沉积物的主要卸载汇聚区,前展式的逆断层相叠置,增加了地形坡折带的坡度,沉积物过而不沉,是沉积过程中的渠。因此,建立了3种沉积模式:砂体随水流改变方向聚集模式、背斜聚砂模式、陡坡富砂模式。红89井区上乌尔禾组乌二段砂体受沟槽和同生逆断层的控制,砂体主要沿沟槽纵向展布,南北向逆断层控制沉积过程的源-渠-汇,进而控制着该区砂体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生逆断层 砂体展布 源-渠-汇 上乌尔禾组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典型流域水土资源与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12
作者 陈向东 蒙宏卫 +3 位作者 田小平 刘兵 葛阳 贾如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2期265-268,共4页
根据和田河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气候条件,研究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并从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提出切合实际的干旱区绿洲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 和田河流域 水土资源 气候条件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油田博孜区块深层凝析气结蜡现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左洁 李雅飞 +3 位作者 钟诚 魏亚芳 汪杰 周福建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7-40,I0003,共5页
塔里木油田博孜区块属于典型致密砂岩凝析气藏,存在较为严重的蜡堵问题。因此需要对博孜区块井流物进行气藏条件下的相态与析蜡规律的实验研究,获得凝析气相态包络线相图,为凝析气井防蜡工艺提供理论支撑。文章通过可视化PVT测试仪和自... 塔里木油田博孜区块属于典型致密砂岩凝析气藏,存在较为严重的蜡堵问题。因此需要对博孜区块井流物进行气藏条件下的相态与析蜡规律的实验研究,获得凝析气相态包络线相图,为凝析气井防蜡工艺提供理论支撑。文章通过可视化PVT测试仪和自主研发可视化显微固相沉积测定仪,在测试凝析气相态包络线的同时可直观观察凝析气随温度、压力变化时“气-液-固”三相相变形态,具有模拟气藏条件下可视化的优点。结果表明,含蜡凝析气的相态特征极为复杂,在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有气相、气-液两相、气-固两相、气-液-固三相等多相态变化。博孜104井凝析气中主要结蜡成分C16~C30之间,以片状粗晶蜡为主,摩尔含量为0.111%,而地面凝析油析蜡点为15.4℃,最大瞬时析蜡量0.2258%,累积析蜡量9.49%。露点以上的气相析蜡形成的固相物质不受凝析油影响,以长型片状粗蜡晶为主;露点以下产生的固相析蜡受凝析油溶剂影响,析蜡与凝析油互溶形成透明胶状、玻璃块状物质,对凝析油具有较强束缚作用,降低凝析油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 可视化 相态 析蜡规律 蜡晶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量损失率的气井合理配产方法研究
14
作者 罗建新 赵茂林 +2 位作者 张烈辉 刘继柱 范梓煊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6,共8页
合理配产对气井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有的配产方法一般是按照无阻流量的1/6∼1/3来进行。在研究气体在地层中的非达西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产量损失率的概念,通过量化非达西效应造成的产量损失,建立了气井产量损失率与无因次产量... 合理配产对气井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有的配产方法一般是按照无阻流量的1/6∼1/3来进行。在研究气体在地层中的非达西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产量损失率的概念,通过量化非达西效应造成的产量损失,建立了气井产量损失率与无因次产量的图版。对于每一个配产,可得到与其相应的产量损失率,非达西效应对气井产量的影响就有了定量化的表征。因此,可根据产量损失率来进行合理配产。对于某些高压气藏,由于地层压力高,气体压缩程度大,地层条件下非达西效应并不强,产量损失率比较低,这类气井就可以将产量配高一些。该配产方法可实现量化储层气体非达西渗流损失,实现气井合理配产。该研究成果能在气井常规配产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气井配产制度,更好地满足气井长期稳产、高效开发的需求,为气藏开发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能方程 非达西渗流 产量损失率 合理配产 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优化分析法的页岩气开发选区模型 被引量:28
15
作者 李武广 杨胜来 +3 位作者 王珍珍 董谦 吴克柳 王海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4-270,共7页
在综合考虑地质条件、经济效益、环境影响等多方面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并在收集了大量的页岩气基础资料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页岩储层地质因素对页岩气富集程度和开发效果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页岩气开发核心区选区模型... 在综合考虑地质条件、经济效益、环境影响等多方面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并在收集了大量的页岩气基础资料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页岩储层地质因素对页岩气富集程度和开发效果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页岩气开发核心区选区模型。根据指标选择原则建立页岩气开发核心区选区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数据进行定量规范化处理。通过专家评议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以我国一些具体的页岩气开发有利区为例,利用模糊优化法对这些有利区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结果分析,最终优选出可进行试验开发的页岩气开发核心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优化法 页岩气 开发核心区 指标体系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蒸汽开发后期稠油藏火驱高温燃烧特征 被引量:20
16
作者 程宏杰 顾鸿君 +2 位作者 刁长军 汪良毅 王波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6-429,共4页
新疆稠油主体开发区已进入蒸汽开发后期,需要转换开发方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筛选A1油藏开展火驱开发技术评价研究。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试验区经历烟道气驱、产量上升2个阶段后,进入稳产阶段;产出气体中CO2体积分数稳定在13.0%以上,原... 新疆稠油主体开发区已进入蒸汽开发后期,需要转换开发方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筛选A1油藏开展火驱开发技术评价研究。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试验区经历烟道气驱、产量上升2个阶段后,进入稳产阶段;产出气体中CO2体积分数稳定在13.0%以上,原油改质作用明显、物性"一升四降";同时,氧气利用率保持在93%以上,视氢碳原子比为1.37。注蒸汽开发后期稠油藏成功实现火驱高温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开发后期 稠油藏 火驱 高温燃烧 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石族矿物对致密油储渗条件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长_6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24
17
作者 徐蕾 师永民 +3 位作者 徐常胜 杨悦 李宏 柴智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8-454,共7页
在岩石薄片观察、铸体薄片鉴定、高压压汞、恒速压汞及X射线衍射实验等多种测试分析基础上,通过高分辨率场发射万倍扫描电镜观察和分析,从结晶学和矿物学角度研究长石族矿物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油层组致密油储集层储渗条件的影响。... 在岩石薄片观察、铸体薄片鉴定、高压压汞、恒速压汞及X射线衍射实验等多种测试分析基础上,通过高分辨率场发射万倍扫描电镜观察和分析,从结晶学和矿物学角度研究长石族矿物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油层组致密油储集层储渗条件的影响。由于晶体结构和化学组成差异,不同长石族矿物脆性和溶蚀的难易程度差别明显,地层条件下,钙长石等偏基性斜长石更易沿解理破裂形成新的渗流通道;钾长石等富钾的碱性长石更易沿解理溶蚀形成次生孔隙;钠长石等偏酸性斜长石的脆性和溶解性介于钙长石和钾长石之间。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层组主要孔隙类型为残余粒间孔,长石溶蚀和破裂形成的次生孔缝对孔隙度贡献不大;研究区钙长石含量相对较高,其沿解理破碎形成的微裂缝有效改善了储集层渗流条件,长石族矿物对渗透率的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钙长石、钾长石等、钠长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6油层组 致密油 长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井结垢规律及其控制措施 被引量:11
18
作者 孟园园 任呈强 +3 位作者 郑云萍 李拥军 梁爱国 史建英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A01期202-206,共5页
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地面及集输系统的结垢问题日趋严重,针对新疆某油田的结垢特点,本文选取3个区块7口典型井,通过XRD测试油井结垢的主要产物,分析了结垢的原因,采用EDTA滴定法考察了时间、温度、pH值、成垢离子浓度对结垢的影响规律,同... 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地面及集输系统的结垢问题日趋严重,针对新疆某油田的结垢特点,本文选取3个区块7口典型井,通过XRD测试油井结垢的主要产物,分析了结垢的原因,采用EDTA滴定法考察了时间、温度、pH值、成垢离子浓度对结垢的影响规律,同时用静态阻垢法评价了一种复配型阻垢剂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油田结垢以CaCO3为主;结垢动力学在9h发生突变;随着温度升高,碳酸钙垢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pH值越高,形成垢的趋势越强;Ca2+、Mg2+和HCO-3浓度增加,结垢均增加,对垢的形成有一个促进作用。添加体积比为1∶1的HX-1/WAS复配阻垢剂后,阻垢率达到93.9%以上,使用效果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垢 EDTA滴定法 静态阻垢法 阻垢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表面润湿性对层流流动阻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敬加强 齐红媛 +5 位作者 梁爱国 史建英 蒋华义 张亦翔 王玉龙 孙娜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203-3209,共7页
基于建立的小型循环管路实验平台,实验研究了自来水、乙二醇和26#白油分别在304不锈钢管、有机玻璃管、聚丙烯管(PP管)和聚四氟乙烯管(PTFE管)内层流流动的阻力特性。通过测量不同流量下的压降,计算得到了摩阻系数和泊肃叶数随雷诺数的... 基于建立的小型循环管路实验平台,实验研究了自来水、乙二醇和26#白油分别在304不锈钢管、有机玻璃管、聚丙烯管(PP管)和聚四氟乙烯管(PTFE管)内层流流动的阻力特性。通过测量不同流量下的压降,计算得到了摩阻系数和泊肃叶数随雷诺数的变化关系以及相同雷诺数下摩阻系数随接触角的变化关系,同时采用接触角测定仪分别测量了3种液体在4种管道表面的接触角,讨论了管道表面润湿性对流动阻力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均表明,管道表面润湿性对流动阻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相同雷诺数下,随着液体在管道表面接触角的增大,液体的泊肃叶数和摩阻系数均呈现减小的趋势;疏液管道表面润湿性对摩阻系数的影响大于亲液管道,并且在雷诺数较小时这种现象表现得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湿性 接触角 层流 摩阻系数 流体力学 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白家海-五彩湾地区侏罗系基准面旋回划分及隐蔽油气藏 被引量:10
20
作者 胡平 解宏伟 石新璞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6-60,共5页
白家海—五彩湾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北缘,侏罗系构造圈闭不发育,隐蔽油气藏已成为主要勘探目标。为满足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需要,提高储集层、隔层预测的精度,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准面旋回原理,通过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综合分析,在... 白家海—五彩湾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北缘,侏罗系构造圈闭不发育,隐蔽油气藏已成为主要勘探目标。为满足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需要,提高储集层、隔层预测的精度,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准面旋回原理,通过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综合分析,在侏罗系识别出12个基准面升降的转换面,根据基准面旋回划分,将侏罗系自下而上划分为Ⅰ、Ⅱ、Ⅲ、Ⅳ、Ⅴ、Ⅵ等6个三级层序、11个四级层序。根据精细地层对比分析,侏罗系隐蔽油气藏的圈闭主要是位于层序Ⅲ基准面下降期湖退三角洲前缘砂体和层序Ⅴ、Ⅵ基准面上升期的河道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面旋回 隐蔽油气藏 准噶尔盆地 侏罗系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构造圈闭 河道砂体 油气藏勘探 三角洲前缘 勘探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