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油田火驱区块采油井D级杆腐蚀失效分析
1
作者 李杰 李屹洋 +4 位作者 苏日古 余成秀 丁坤 陈登亚 曾德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2-998,共7页
新疆油田某火驱采油井抽油杆腐蚀严重,表面有多处腐蚀坑。为找出抽油杆腐蚀失效原因,对失效抽油杆进行金相组织和理化性能测试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分析等进行腐蚀特征分析,结合抽油杆服役工况找出失效原因。结... 新疆油田某火驱采油井抽油杆腐蚀严重,表面有多处腐蚀坑。为找出抽油杆腐蚀失效原因,对失效抽油杆进行金相组织和理化性能测试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分析等进行腐蚀特征分析,结合抽油杆服役工况找出失效原因。结果表明:D级抽油杆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夹杂物等均符合抽油杆标准要求,抽油杆服役仅1年8个月直径从19 mm降为16 mm,平均腐蚀速率为1.796 mm/a,表面最大腐蚀坑深度为2.1 mm。抽油杆表面附着物主要为FeCO_(3)、FeS、CaCO_(3),判断抽油杆发生了CO_(2)/H_(2) S腐蚀、高矿化度采出水引起的垢下腐蚀,同时,采出液中大量的Cl-促进了点蚀坑的发展。建议对温度低于50℃、pH介于6~8、地层水属于高钙、高氯的采油井注入缓蚀阻垢剂对D级抽油杆进行防护,延长抽油杆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驱 抽油杆 腐蚀 结垢 失效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油田九区石炭系油藏水平井分段压裂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晓惠 张涛 +3 位作者 刘炜 罗垚 王海峰 刘学伟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6-78,I0005,共4页
九区石炭系为低孔、特低渗的浅层火山岩储层,岩性以凝灰岩为主,天然裂缝发育,是典型的孔隙~裂缝型双重介质储层,储层非均质性严重。九区石炭系压裂过程中压裂液滤失大,人工裂缝宽度狭窄容易导致砂堵,人工裂缝启裂和扩展复杂,缝高控制... 九区石炭系为低孔、特低渗的浅层火山岩储层,岩性以凝灰岩为主,天然裂缝发育,是典型的孔隙~裂缝型双重介质储层,储层非均质性严重。九区石炭系压裂过程中压裂液滤失大,人工裂缝宽度狭窄容易导致砂堵,人工裂缝启裂和扩展复杂,缝高控制难度大的难题,文章通过对九区石炭系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的研究,形成以分段优化设计方法、变黏压裂液体系、支撑剂粒径优选以及组合控缝高等关键压裂技术,提高了施工成功率和压裂改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油藏 火山岩 水平井 分段压裂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油田注水水质稳定控制技术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严忠 屈静 +2 位作者 胡君 再拉甫.吾不艾山 罗秉瑞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6期693-699,共7页
新疆油田部分区块由于采出水水质存在不稳定因素,加之配套处理工艺无法有效解决现有的问题,往往导致井口注水水质无法长期稳定达标。通过室内研究分析,长输管网的二次污染和外输水水质本身存在不稳定性,水中还有易氧化的还原性离子和存... 新疆油田部分区块由于采出水水质存在不稳定因素,加之配套处理工艺无法有效解决现有的问题,往往导致井口注水水质无法长期稳定达标。通过室内研究分析,长输管网的二次污染和外输水水质本身存在不稳定性,水中还有易氧化的还原性离子和存在较严重的碳酸盐自结垢趋势,是影响井口注水水质稳定性的关键因素。经优化筛选,确定了结垢控制技术、电解杀菌技术、空气氧化技术的应对措施,分别研制开发出对路的处理工艺和配套的新型药剂配方体系,为新疆油田长期稳定注水从而提高油田注水开发效果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油田 注水水质 细菌 结垢 水质稳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油田水平井分段完井注汽技术 被引量:9
4
作者 易勇刚 张传新 +2 位作者 于会永 邬元月 赵慧龙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9-83,共5页
为改善新疆油田稠油热采水平井的注汽开发效果,进行了水平井分段完井分段注汽技术研究与现场试验。利用管外、管内热敏封隔器及配套工具设计了分段完井、注汽采油管柱,结合超稠油流变性试验与数值模拟技术完成了地层屏蔽有效性论证,优... 为改善新疆油田稠油热采水平井的注汽开发效果,进行了水平井分段完井分段注汽技术研究与现场试验。利用管外、管内热敏封隔器及配套工具设计了分段完井、注汽采油管柱,结合超稠油流变性试验与数值模拟技术完成了地层屏蔽有效性论证,优化了盲管段长度;实现了强制注汽,并有效防止2个注汽井段之间的汽窜,保证分段注汽效果。2011年,新疆油田9口稠油水平井采用高温热敏封隔器进行水平井分段完井、分段注汽试验,施工成功率100%,与常规双管笼统注汽的邻近水平井相比,分段完井的水平井首轮吞吐平均油汽比高0.44,吸汽剖面得到改善,分段注汽效果明显。这表明稠油热采水平井分段完井及注汽采油技术是可行且实用的先进技术,为新疆油田超稠油高效开采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分段完井 注蒸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油田红浅火驱试验区原油物性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梁建军 陈龙 +1 位作者 潘竟军 王如燕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1期179-183,共5页
试验区历经4年多燃烧,地下原油性质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化。为进一步认识火驱特性、指导生产调控,对原油组分、黏度、酸值、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等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区原油经过火驱以后,改质作用明显,轻质组分质量分... 试验区历经4年多燃烧,地下原油性质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化。为进一步认识火驱特性、指导生产调控,对原油组分、黏度、酸值、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等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区原油经过火驱以后,改质作用明显,轻质组分质量分数上升、黏度明显下降;原油中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出现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驱 原油特性 组分 黏度 酸值 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通道压裂技术在新疆油田致密油储层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涛 王晓惠 +1 位作者 毛新军 王海峰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57,4,共3页
昌吉油田二叠系芦草沟组为自生自储型油藏,具有典型致密油的特征,该储层纵向上发育上、下两个甜点体,吉3*H井与吉7*H井是位于该区块的水平井,钻井井眼轨迹均在上甜点穿行,两井导眼井对应目的层的渗透率和自由流体孔隙度相当,储层厚度相... 昌吉油田二叠系芦草沟组为自生自储型油藏,具有典型致密油的特征,该储层纵向上发育上、下两个甜点体,吉3*H井与吉7*H井是位于该区块的水平井,钻井井眼轨迹均在上甜点穿行,两井导眼井对应目的层的渗透率和自由流体孔隙度相当,储层厚度相当,电性相当,且水平段钻进物性上吉3*H井比吉7*H井要差,裂缝发育程度也较吉7*H差,吉7*H井采用传统压裂加砂模式,而吉3*H井采用高速通道压裂技术,两井施工均获得成功。通过两井施工数据、压后退液试产数据以及节约施工材料的对比分析,确定了高速通道压裂技术在致密油储层压裂改造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吉油田 致密油 压裂技术 高速通道压裂技术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盐对新疆油田三元复合驱界面性能影响研究
7
作者 张凤娟 陈月娥 +3 位作者 任洪达 翟怀建 刘鸿飞 侯军伟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4-47,52,共5页
界面性能对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有重大的影响,界面张力越低,洗油效率越高;Zeta电位越高,油水乳状液越稳定。研究了各类无机盐对新疆油田复合驱界面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Zeta电位的绝对值随着无机盐浓度的增高而增大;无机碱中,碳酸根离子... 界面性能对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有重大的影响,界面张力越低,洗油效率越高;Zeta电位越高,油水乳状液越稳定。研究了各类无机盐对新疆油田复合驱界面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Zeta电位的绝对值随着无机盐浓度的增高而增大;无机碱中,碳酸根离子降低界面张力效果最好,氢氧根次之,碳酸氢根最差;阳离子中,钾离子降低界面张力效果最好,其次是钠离子,镁离子会略微提高界面张力,钙离子则会大幅度提高界面张力;阴离子中,与硫酸根相比,氯离子能更好地降低界面张力。通过以上研究,确定了Q站污水处理站外排水更适合三元复合驱配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油田 复合驱 无机盐 界面张力 ZETA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油田复合驱过程中的乳状液类型转变 被引量:14
8
作者 侯军伟 芦志伟 +4 位作者 焦秋菊 郭文建 聂小斌 韩增玖 李织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2-115,共4页
为分析新疆油田部分采油井二元复合驱油中出现高黏度(3000 m Pa·s)油包水型乳状液现象的原因,室内模拟化学驱中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与原油的乳化过程,研究了矿化度、油水比、表面活性剂浓度和地层水稀释对乳状液类型的影... 为分析新疆油田部分采油井二元复合驱油中出现高黏度(3000 m Pa·s)油包水型乳状液现象的原因,室内模拟化学驱中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与原油的乳化过程,研究了矿化度、油水比、表面活性剂浓度和地层水稀释对乳状液类型的影响,建立了在岩心驱油过程中乳状液的转变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矿化度较低(100 mg/L Na Cl)时,乳状液主要为水包油型;随着矿化度的增大,水包油型乳状液的稳定性变差,当矿化度达到10 g/L时,乳状液开始向油包水型转变。油水比为1∶9和3∶7时,乳状液主要为水包油型;当油水比为5∶5、表面活性剂加量为500 mg/L时,乳状液为油包水型。随着地层水稀释比例的增加,乳状液由水包油型向油包水型转变。室内岩心驱油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二元体系的注入与推进,矿化度升高,表面活性剂浓度降低,油水比变大,导致乳状液产生了由水包油型向油包水型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二元驱 乳状液 新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油田七东1区克下组地应力特征及人工裂缝延伸方向 被引量:3
9
作者 石善志 于会永 +2 位作者 孙正丽 王厚坤 尹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17-120,共4页
新疆油田七东1区克下组在压裂施工过程中,通过微地震监测存在水平裂缝的可能。利用凯瑟尔实验测定该区块水平地应力大小及构造应力系数,建立了该区块组合弹簧模型的地应力计算模型,利用测井资料分析了七东1区地应力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 新疆油田七东1区克下组在压裂施工过程中,通过微地震监测存在水平裂缝的可能。利用凯瑟尔实验测定该区块水平地应力大小及构造应力系数,建立了该区块组合弹簧模型的地应力计算模型,利用测井资料分析了七东1区地应力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七东1区地应力状态存在明显的分界线,分界线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区块西北部最小水平主应力大于垂直主应力,处于逆断层应力状态;区块东南部最小水平主应力小于垂直主应力,处于正断层应力状态,中间存在走滑断层应力状态过渡带;因此压裂裂缝形态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分布,即东南部为垂直裂缝,西北部压裂形成水平裂缝。分析结果与水力裂缝形态的分布规律一致。该地区存在水平裂缝的新认识,将对压裂工艺的改进及提高小层动用程度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油田 水力压裂 裂缝形态 地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油田玛湖砂岩储层自悬浮支撑剂现场试验 被引量:5
10
作者 任洪达 董景锋 +3 位作者 高靓 刘凯新 张敬春 尹淑丽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3年第4期513-518,共6页
目前大排量滑溜水压裂工艺已成为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由于滑溜水携砂能力有限,支撑剂在裂缝中沉降速度快、运移距离短,储层改造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自悬浮支撑剂表面包裹的水溶性材料可提升其在滑溜水或清水中的悬浮效果,增... 目前大排量滑溜水压裂工艺已成为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由于滑溜水携砂能力有限,支撑剂在裂缝中沉降速度快、运移距离短,储层改造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自悬浮支撑剂表面包裹的水溶性材料可提升其在滑溜水或清水中的悬浮效果,增大裂缝支撑体积。实验结果表明,自悬浮支撑剂基本技术指标满足标准要求,20%砂比时在自来水中全悬浮时间小于40 s,且在90℃条件下能够稳定悬浮2 h以上,混合液破胶彻底。新疆油田在玛湖砂岩储层开展现场试验,实现清水连续携砂,最高砂质量浓度480 kg/m^(3),施工压力平稳。自悬浮支撑剂清水压裂技术在新疆油田的成功应用为后期油气资源工艺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溜水 支撑剂沉降 自悬浮支撑剂 清水压裂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除井壁滤饼提高固井质量的冲洗液性能影响研究
11
作者 吴彦先 赵增新 +5 位作者 巩加芹 张浩 吴宝康 张辉 李军 李芷琦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8-405,共8页
在钻井过程中未被清除的井壁滤饼严重影响第二界面的胶结质量,导致固井质量变差。当前提高固井质量的研究多以替净钻井液为目的,未考虑井壁滤饼的影响。为了提高固井质量,考虑冲洗液对钻井液的调节作用,建立了三维偏心环空中隔离液、钻... 在钻井过程中未被清除的井壁滤饼严重影响第二界面的胶结质量,导致固井质量变差。当前提高固井质量的研究多以替净钻井液为目的,未考虑井壁滤饼的影响。为了提高固井质量,考虑冲洗液对钻井液的调节作用,建立了三维偏心环空中隔离液、钻井液和滤饼的3种赫巴流体流动模型,系统研究了受冲洗液调节后的钻井液密度、稠度系数、流性指数以及动切力变化对钻井液和滤饼冲洗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小冲洗液的密度和流变参数,能够提高钻井液的冲洗效率,但是会使滤饼的冲洗效率降低。冲洗液的密度和流变参数不是越小越好,在保证钻井液高冲洗效率的情况下,适当增大冲洗液的密度和流变参数,使钻井液保留较高的黏度和切力,有利于促进井壁滤饼去除。优先调控冲洗液的流性指数,使钻井液的的流性指数达到理想值,会显著提高固井质量。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冲洗液性能参数,为提高固井质量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质量 赫巴流体 钻井液 滤饼 流变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油田稀油乳状液高频脉冲低温电脱水可行性试验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梓丞 沈晓燕 +3 位作者 陶小平 袁亮 张永虎 马俊章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11,共5页
随着新疆油田进入开采中后期,原油采出液性质日趋恶劣,电脱水技术面临脱后含水高、能耗增加、操作不稳等诸多问题.为探索适用于现场的高效低耗电脱水技术,在对原油粘温特性、密温特性和界面张力等性质全面测定的基础上,基于高频脉冲电... 随着新疆油田进入开采中后期,原油采出液性质日趋恶劣,电脱水技术面临脱后含水高、能耗增加、操作不稳等诸多问题.为探索适用于现场的高效低耗电脱水技术,在对原油粘温特性、密温特性和界面张力等性质全面测定的基础上,基于高频脉冲电聚结技术,开展新疆油田二厂81#原油采出液低温电脱水试验.结果表明,电压幅值为4 kV、频率为5 kHz、脉宽比为0.5、操作温度为35℃、脱水时间60 min时,原油脱水效果最优,脱后含水率可降至0.5%以下,符合外输要求.研究结果为油田原油采出液低温电脱技术的实现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乳状液 高频脉冲 低温电脱水 可行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湖砂砾岩储集层可压性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
13
作者 纪大刚 冯永存 +1 位作者 邓金根 陈希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28,共8页
玛湖砂砾岩储集层具有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砾石含量高等特点,实施高效压裂改造是实现储层效益开采的关键。针对玛湖砂砾岩储集层开展岩石力学实验及测井资料解释,明确储集层力学性质分布差异大且试样呈现弹塑性变形特征。本文基于... 玛湖砂砾岩储集层具有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砾石含量高等特点,实施高效压裂改造是实现储层效益开采的关键。针对玛湖砂砾岩储集层开展岩石力学实验及测井资料解释,明确储集层力学性质分布差异大且试样呈现弹塑性变形特征。本文基于脆性指数、断裂韧性、水平应力差及砾石含量等影响因素建立玛湖砂砾岩储集层可压性评价新方法,并结合现场微地震监测结果验证其具有较好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可压性系数低于0.34的储集层,基本不具备可压性;可压性系数介于0.35~0.64的储集层可压性程度中等,应采用高排量、高黏压裂液进行压裂施工,提高储层改造面积;可压性系数大于0.65的储集层可压性程度高,应优先进行压裂改造。该可压性评价新方法可为砂砾岩储集层工程甜点评价及压裂工程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 可压性评价 微地震监测 岩石力学 水力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CNN-SVM的井下钻头磨损状态评估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玉梅 邓杨林 +3 位作者 李基伟 李乾 杨磊 于丽维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9,共8页
现有钻头磨损评估方法中,存在人工特征提取过程可能无法完全提取正确分类所需的信号动态特征,及需要对各个统计量进行大量计算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改进卷积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CNN-SVM)的钻头磨损程度评估算法。该算法将采... 现有钻头磨损评估方法中,存在人工特征提取过程可能无法完全提取正确分类所需的信号动态特征,及需要对各个统计量进行大量计算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改进卷积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CNN-SVM)的钻头磨损程度评估算法。该算法将采集的近钻头原始振动数据导入CNN-Softmax模型,通过训练好的CNN模型从近钻头数据中提取主要的特征参数,将提取的稀疏特征向量输入SVM并进行故障分类,利用遗传算法实现SVM参数的优化选择,最后应用t分布随机邻域法近邻嵌入,使其故障特征学习过程可视化,以评估其特征提取能力。采用该算法对钻头磨损的现场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改进CNN-SVM的井下钻头磨损状态评估算法准确率高达98.33%。所得结论可为实现钻头磨损状态的进一步监测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头磨损状态评估 卷积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机 特征提取可视化 平均池化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含CO_2伴生气变压吸附材料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单宇 马鹏飞 +4 位作者 张昕 董正淼 沈晓燕 张亮 任韶然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40,49,共8页
变压吸附工艺是国内小规模CO_2驱产出气处置的常用手段,而吸附剂是吸附分离的基础。选用6种沸石类吸附剂,测试了CO_2/CH4单组分吸附平衡等温线,分析了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优选了两种材料进行了CO_2-CH4混合气体竞争吸附实验,重点分析... 变压吸附工艺是国内小规模CO_2驱产出气处置的常用手段,而吸附剂是吸附分离的基础。选用6种沸石类吸附剂,测试了CO_2/CH4单组分吸附平衡等温线,分析了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优选了两种材料进行了CO_2-CH4混合气体竞争吸附实验,重点分析了温度、压力、气体组分、CO_2含量等因素对吸附剂吸附分离效果的影响,评价了油、水含量对吸附剂的损伤。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剂的分离系数与混合气体中CO_2含量无明显相关性,但吸附体系压力的变化对混合气体分离效果影响较大。在初始气体CO_2摩尔分数50%、温度20℃、压力2.5MPa条件下,优选的吸附剂13X对混合气体的分离系数为25。油水的存在会对吸附剂的分离性能产生较大影响,在温度20℃、压力2.5 MPa、13X吸附剂含水摩尔分数10%及含油摩尔分数10%条件下,吸附总量分别下降32%和78%,分离系数分别下降48%和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吸附 竞争吸附 油水污染 分离系数 吸附等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致密油水平井钻井液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徐生江 聂明虎 +1 位作者 戎克生 王贵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9期181-184,193,共5页
准噶尔东部致密油水平井局部非储层井段地层易水化膨胀、分散或剥落掉块,长水平段钻井液携砂和润滑减阻难度大。根据地质工程特征及钻井液技术难点,提出了针对性的钻井液技术对策。通过室内实验对现场常用降失水剂、抑制剂及封堵剂等关... 准噶尔东部致密油水平井局部非储层井段地层易水化膨胀、分散或剥落掉块,长水平段钻井液携砂和润滑减阻难度大。根据地质工程特征及钻井液技术难点,提出了针对性的钻井液技术对策。通过室内实验对现场常用降失水剂、抑制剂及封堵剂等关键处理剂的评价与优选,进一步简化了钻井液配方;并强化了钾钙基钻井液的抑制和封堵性能,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准噶尔东部致密油长水平井的钻井液体系。结果表明,该钻井液具有较强的抗盐、抗钙及抗钻屑污染的能力,混油后的钻井液润滑性能可满足长水平段钻井延伸能力的要求,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长水平井 钻井液 抑制性 润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捞电缆式潜油螺杆泵技术研究及现场试验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勇 薛瑾 +4 位作者 张纲 姚满仓 阮龙飞 王扶辉 周凯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3-45,127,共4页
新疆油田吉7井区采用平台定向井开发,初期采用游梁式有杆泵生产,杆管偏磨、断脱问题严重,检泵周期较短,泵效较低。自2015年开始引进试验了常规电动潜油螺杆泵举升技术,现场试验验证了这项无杆泵技术在防断脱、偏磨方面的独特技术优势对... 新疆油田吉7井区采用平台定向井开发,初期采用游梁式有杆泵生产,杆管偏磨、断脱问题严重,检泵周期较短,泵效较低。自2015年开始引进试验了常规电动潜油螺杆泵举升技术,现场试验验证了这项无杆泵技术在防断脱、偏磨方面的独特技术优势对稠油开采的良好适应性,取得了较好应用效果。但是,动力电缆采用油管外捆绑的方式入井,起下管柱过程中易与套管内壁剐蹭损坏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修复后再利用存在性能和安全风险。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国内外率先研制了投捞电缆式潜油螺杆泵技术,生产时将动力电缆从油管内下入井内与井下电机对接,在检泵时从油管内提出,实现了动力电缆的单独提下,从而避免了油管外捆绑方式产生的问题。新疆油田5口井的现场试验证明,井下电缆与电机对接、脱开可靠,电缆可多次重复投捞后依旧完好,可重复利用,达到了保护电缆的目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捞电缆 潜油螺杆泵 举升 检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玛湖油田双节流水合物冻堵防治技术 被引量:4
18
作者 辛晓知 王典 +3 位作者 许译文 冉令博 薛亮 马晓勇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3-87,共5页
目的针对玛湖油田高含气油井的水合物冻堵防治问题,采用井下与井口双节流喷嘴,进行水合物冻堵预防、调产及放喷解堵研究。方法基于PIPESIM软件计算了油管与喷嘴压力及温度,研究了井下喷嘴对井下油管与井口管线水合物冻堵的影响、井口喷... 目的针对玛湖油田高含气油井的水合物冻堵防治问题,采用井下与井口双节流喷嘴,进行水合物冻堵预防、调产及放喷解堵研究。方法基于PIPESIM软件计算了油管与喷嘴压力及温度,研究了井下喷嘴对井下油管与井口管线水合物冻堵的影响、井口喷嘴对产量调整的影响。结果双节流喷嘴极差对水合物预防与产量调整具有直接影响,增大双节流喷嘴极差可以大幅降低水合物发生的风险,减小双节流喷嘴极差可以提高井口喷嘴的调产能力,井下喷嘴可以降低井口放喷解堵对储层的不利影响。结论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井口油嘴在保持调产能力的同时,井下喷嘴具有水合物冻堵预防与放喷解堵的双重作用,提高了玛湖油田高含气油井的开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湖油田 双节流工艺 水合物冻堵 井下节流 辅助放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心管射流负压冲砂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8
19
作者 谢斌 赵云峰 +2 位作者 田志宏 杨新克 王法新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3-86,共4页
新疆油田浅层稠油水平井油砂胶结强,水平段长,导致冲砂液大量漏失,携砂液不能返出,冲起来的砂粒在水平段重新堆积。鉴于此,研究了同心管射流负压冲砂技术及配套工具,开发了同心管射流负压冲砂计算软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浅层稠油水平井... 新疆油田浅层稠油水平井油砂胶结强,水平段长,导致冲砂液大量漏失,携砂液不能返出,冲起来的砂粒在水平段重新堆积。鉴于此,研究了同心管射流负压冲砂技术及配套工具,开发了同心管射流负压冲砂计算软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浅层稠油水平井冲砂工艺。该工艺中,同心管内的冲砂液反循环造成射流与负压,从而将携砂液举升到地面,经沉降过滤后,再次作为冲砂液反复循环使用。工艺流程所需要的循环压力对地层作用小,冲砂液进入地层的量少,因此不伤害地层。同心管射流负压冲砂工艺已在现场应用114井次,最大冲砂井深1 031.43 m,最大冲砂量15 m3,单井平均漏失冲砂液4.5 m3,冲砂后大部分井产液量、产油量明显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水平井 同心管 射流 负压 冲砂 FLU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七中区块克下组油藏地应力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其星 林伯韬 +3 位作者 李欢龙 于会永 何小东 宋夏琳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22,共4页
新疆七中区块克下组油藏四周被断裂带切割,中部油藏泥岩隔夹层发育,区域地应力分布复杂,分层压裂实施难度较大。为了明确区域地应力分布,首先建立岩性图版,针对不同岩性地层建立不同的动静态岩石力学参数转换模型,采用现场小型压裂测试... 新疆七中区块克下组油藏四周被断裂带切割,中部油藏泥岩隔夹层发育,区域地应力分布复杂,分层压裂实施难度较大。为了明确区域地应力分布,首先建立岩性图版,针对不同岩性地层建立不同的动静态岩石力学参数转换模型,采用现场小型压裂测试和岩心力学实验计算构造应力系数,分析了151口单井地应力剖面;然后通过测井、分层资料和地震数据开展地层精细划分和三维地质体建模,最终采用克里金插值获取该区域的三维地应力场。分析结果与现场微地震监测和交叉偶极子声波测井数据对比良好。三维地应力场主应力得出克下组油藏大多层位压裂时主要呈现水平缝;层间应力差(0.7~5 MPa)和水平应力差(0.4~5 MPa)得出油藏垂直裂缝区域较难穿透隔夹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态岩石力学参数 应力约束 克里金插值 三维地应力场 裂缝走向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