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砾岩油藏水淹层定量识别方法——以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为例 被引量:17
1
作者 谭锋奇 李洪奇 +2 位作者 武鑫 范小秦 于红岩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2-239,共8页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经过40年的注水开发,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准确识别水淹层、定量划分水淹级别已经成为老区油藏开发调整的重点和难点。以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砾岩油藏为研究对象,利用2006年重点调整的3口密闭取心井...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经过40年的注水开发,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准确识别水淹层、定量划分水淹级别已经成为老区油藏开发调整的重点和难点。以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砾岩油藏为研究对象,利用2006年重点调整的3口密闭取心井的岩心资料,结合砾岩油藏的实际地质特点,分析了砾岩油藏各种储层参数的影响因素。选择符合砾岩油藏地质特征和开发规律的测井曲线,基于交会图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六中区克下组物性、岩性、产水率以及水驱指数等各种解释模型,并从中提取出产水率、含油饱和度和水驱指数3个水淹特征参数。以3个参数为定量判断水淹级别的主要依据,结合水淹层电阻率的定性识别图版,制定了砾岩油藏水淹层定量识别的规则和方法。以上技术应用到六中区克下组实际的水淹层解释中,综合解释符合率为84.36%,达到了实际解释的精度,最终形成了一套砾岩油藏水淹层定量识别的评价技术,提高了水淹层的解释精度和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淹特征参数 水驱指数 定量识别 水淹层 六中区克下组 砾岩油藏 克拉玛依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LQ区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储层分带性及勘探方向
2
作者 史乐 李婷 +2 位作者 杜引鱼 童坤 马鹏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93,共12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LQ区发育大型火山岩风化壳油气藏,与其他地区火山岩风化壳油气藏不同的是,该风化壳储层垂向上具有多层性和较强的非均质性,平面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目前对该火山岩风化壳储层的垂向和横向分带性及有利储层的分布规律...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LQ区发育大型火山岩风化壳油气藏,与其他地区火山岩风化壳油气藏不同的是,该风化壳储层垂向上具有多层性和较强的非均质性,平面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目前对该火山岩风化壳储层的垂向和横向分带性及有利储层的分布规律认识不清,阻碍了该区进一步的火山岩油气勘探,因此需对这种独特的火山岩风化壳储层深入分析。以测井、钻井、岩性、野外地质剖面等资料为依据,分析了火山岩风化壳形成过程、垂向和横向分带性以及有利勘探方向等。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古潜山演化可划分为裂隙式火山岩初始喷发阶段、火山喷发间歇阶段、火山再次活动阶段、石炭系火山顶部风化壳形成阶段4个阶段。火山岩风化壳储层主要形成于火山喷发间歇性,而风化物质则为喷发期形成的火山岩以及与火山岩相关的沉积岩,多期次火山喷发与风化形成了火山岩内部多层风化壳。每一期的风化壳自下而上均可划分出基岩层、裂缝层、砂化层、沉积层等,其中裂缝层和砂化层储层物性较好,是主要的油气储集层。平面上,风化壳划分为溶蚀台地、溶蚀斜坡、溶蚀洼地等,其中溶蚀斜坡裂缝和溶孔最发育,是最有利的勘探目标区。溶蚀洼地胶结作用严重,储层物性最差。研究结果可为火山岩油气勘探提供重要指导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风化壳分带性 砂化层 风化裂缝带 溶蚀斜坡 火山岩风化壳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水淹层识别 被引量:11
3
作者 姚振华 覃建华 +4 位作者 李世宏 徐斌 范小秦 姜涛 石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2-365,共4页
根据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地质和开发动态,分析水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研究了油藏水淹状况,提出了裂缝性低渗透砾岩油藏注水开发中后期水淹层的综合识别方法,并对三次加密调整井进行了水淹层解释。调整井投产效果证明,该方法... 根据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地质和开发动态,分析水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研究了油藏水淹状况,提出了裂缝性低渗透砾岩油藏注水开发中后期水淹层的综合识别方法,并对三次加密调整井进行了水淹层解释。调整井投产效果证明,该方法的符合率高达93.8%。研究认为水淹层的分布受裂缝和注水量的控制,在平面上水淹方向以东西向为主,南北向其次;在纵向上以顺层水淹为主,水淹程度受油层打开程度和裂缝发育程度影响,P_2w_3、P_2w_4水淹相对严重。水淹体的形态受裂缝形态控制,全区平均水淹体高度为80~120m,长度300~500m,厚度在100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油田 下乌尔禾组 砾岩油藏 水淹层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裂缝识别方法 被引量:10
4
作者 雷从众 林军 +2 位作者 彭建成 张兵 顾远喜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4-357,共4页
裂缝的识别与评价一直是油田开发储集层性质研究的难点,以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为例,采用岩心资料和EMI成像资料的裂缝分析为基础,描述了研究区各种类型的裂缝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大量的常规测井资料的裂缝分析与标定,建立了应... 裂缝的识别与评价一直是油田开发储集层性质研究的难点,以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为例,采用岩心资料和EMI成像资料的裂缝分析为基础,描述了研究区各种类型的裂缝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大量的常规测井资料的裂缝分析与标定,建立了应用常规测井资料进行裂缝识别的模式;通过研究区内实际井的处理和解释,确定了单井裂缝类型、发育程度,揭示了下乌尔禾组油藏中裂缝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类型 下乌尔禾组 识别模式 岩心 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五2东区克上组沉积相及砂体展布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孙乐 王志章 +3 位作者 于兴河 王辉 杨丽 曹茜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4-480,共7页
克拉玛依油田五2东区克上组油藏整体处于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不清,沉积相研究及其分布规律长期制约着油田生产开发。在系统的岩心观察与精细描述的基础上,应用研究区丰富的密井网资料,并结合粒度分析资料,对研究区水动力环境和沉... 克拉玛依油田五2东区克上组油藏整体处于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不清,沉积相研究及其分布规律长期制约着油田生产开发。在系统的岩心观察与精细描述的基础上,应用研究区丰富的密井网资料,并结合粒度分析资料,对研究区水动力环境和沉积相类型进行了探讨,确定研究区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总结了沉积相模式特征,识别出辫状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心滩、溢岸、水道间、前三角洲泥等6种微相类型;采用基准面旋回对比方法,在研究区克上组识别出3个向上变浅和2个向上变深的非对称中期基准面旋回,并结合等高程、前积、相变细分对比等多种方法综合划分小层;以沉积发育模式为指导,平剖结合,再现了研究区克上组沉积相形态特征及展布规律;在基准面旋回控制下,研究区扇三角洲相储层砂体主要发育多层式、叠加式、多边式、对接式、孤立式5种砂体叠置模式,分析了可容纳空间变化对单砂体叠置模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砂体展布规律 克上组 五2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梁油田薄层底水油藏水平井井筒模拟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许维娜 石军 +2 位作者 颜江 范赛华 何长坡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0-115,共6页
新疆陆梁油田呼图壁河组油藏发育一类特殊的薄层底水型油藏,其特点是油层厚度薄,构造幅度低,底水能量大,利用水平井开采,表现出无水采油期短、含水率上升速度快、产量递减大的特点。针对这些问题,采用水平井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考虑摩... 新疆陆梁油田呼图壁河组油藏发育一类特殊的薄层底水型油藏,其特点是油层厚度薄,构造幅度低,底水能量大,利用水平井开采,表现出无水采油期短、含水率上升速度快、产量递减大的特点。针对这些问题,采用水平井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考虑摩擦压力损失的水平井井筒模型,明确了摩擦压力损失对水平井的压力分布以及水平段产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了水平井底水锥进的水脊特征,判断了水平井出水位置,提出了封堵出水井段并结合油藏工程方法确定了水平井合理产液量,从而达到抑制底水快速锥进,减小压力损失,降低含水率上升速度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梁油田 底水油藏 压力损失 数值模拟 水平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不同类型油藏递减规律 被引量:5
7
作者 韦雅 钱悦兴 +5 位作者 赵岽 钱根宝 吴庆祥 叶静 周庆 高银香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5-87,共3页
克拉玛依油田油藏类型复杂多样,通过用指数递减、年绝对油量递减及经验公式等方法研究不同类型油藏产量的递减规律,建立了分类油藏产量预测及控制模型,确定了各类油藏不同开采阶段的合理递减指标,应用预测模型对所对应的油藏产量进行递... 克拉玛依油田油藏类型复杂多样,通过用指数递减、年绝对油量递减及经验公式等方法研究不同类型油藏产量的递减规律,建立了分类油藏产量预测及控制模型,确定了各类油藏不同开采阶段的合理递减指标,应用预测模型对所对应的油藏产量进行递减趋势预测,并进行产量递减控制因素研究,确定了影响递减规律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油田 递减规律 模型 产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德尔特油田浅变质岩潜山油藏裂缝系统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苏向光 孙萌萌 +1 位作者 张荻楠 贾爱婷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1-394,共4页
对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群浅变质岩潜山油藏裂缝控制因素、潜山储集层储集类型及裂缝系统深入研究后认为,潜山储集层裂缝的形成主要与所经历的构造运动有关,具有多期形成、多期充填的特点,储集类型主要包括孔隙-缝洞型和孔隙-裂缝型两种... 对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群浅变质岩潜山油藏裂缝控制因素、潜山储集层储集类型及裂缝系统深入研究后认为,潜山储集层裂缝的形成主要与所经历的构造运动有关,具有多期形成、多期充填的特点,储集类型主要包括孔隙-缝洞型和孔隙-裂缝型两种。由于断层活动强度的差异,导致不同断块裂缝发育程度不同,活动强度大的断层附近储集层最为发育,储集层物性好,反之,储集层较不发育,物性也较差。潜山储集层裂缝发育较差的断块,纵向上存在顶部和内幕两个裂缝网络系统,两个裂缝网络系统在储集类型、储集层物性和产油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贝尔凹陷 苏德尔特油田 浅变质岩 潜山油藏 储集类型 裂缝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530区P_2w^1砾岩油藏储层随机模拟 被引量:5
9
作者 向瑜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9-284,共6页
根据克拉玛依油田 5 30区P2 w1砾岩油藏的特点 ,采用二步建模法 ,即运用地震相、测井相、试井相及岩芯分析等资料建立储层沉积模式的序贯指示模拟法和既考虑沉积历史也考虑沉积机制 ,以得到储层有关属性参数空间分布的半马尔可夫模拟法 ... 根据克拉玛依油田 5 30区P2 w1砾岩油藏的特点 ,采用二步建模法 ,即运用地震相、测井相、试井相及岩芯分析等资料建立储层沉积模式的序贯指示模拟法和既考虑沉积历史也考虑沉积机制 ,以得到储层有关属性参数空间分布的半马尔可夫模拟法 ,分别模拟了研究区沉积相和储层物性特征参数。从采用序贯指示模拟法建立的油藏沉积相静态模型可以看出 ,古水流自左上方进入沉积区 ,在断裂下降盘沉积了扇中、扇缘亚相 ,缺失扇顶亚相 ,XW3 沉积不连续 ,XW2 沉积变缓且更均匀。从采用半马尔可夫模拟技术建立的储层特征参数静态模型上可以看出 ,XW3 沉积厚度大、变化频繁 ,XW2 沉积厚度小 ,规律性更分明 ,XW3 孔隙度、渗透率值变化均大于XW2 ,而含油饱和度恰好相反。模拟预测认为 ,靠近克乌断裂带西段附近物性参数好于其他部位 ,是油气有利储集区 ,应为首选区。由于静态模型准确表达了油藏空间分布规律 ,因此减少布井 16口 ,节约进尺 4 2 7× 10 4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油田 砾岩油藏 随机模拟 序贯指示模拟 半马尔可夫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一西区克下亚组单砂体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0
作者 辛玉霞 王志章 +3 位作者 庞雄奇 林军 古力扎旦 李文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6-588,共3页
克拉玛依油田一西区克拉玛依组下亚组为一完整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着辫状河道、心滩、河道侧缘、河道间湾泥、水下分流河道、水下河道侧缘、水下分流河道间湾泥、远砂坝和前扇三角洲泥等几种类型沉积体。利用井间模拟技术及测井曲... 克拉玛依油田一西区克拉玛依组下亚组为一完整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着辫状河道、心滩、河道侧缘、河道间湾泥、水下分流河道、水下河道侧缘、水下分流河道间湾泥、远砂坝和前扇三角洲泥等几种类型沉积体。利用井间模拟技术及测井曲线特征确定了孤立式、对接式、切叠式及叠加式等4种复合河道的叠加模式。同时,根据井间模拟及砂体横向对比的6个原则(高程差异、厚度差异、形态差异、幅度差异、韵律差异、质量(产能)差异),分析得到了砂体的剖面及平面分布特征,可为下一步开发调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油田 一西区 克拉玛依组 扇三角洲 单砂体 井间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Ⅲ类砾岩油藏氮气泡沫驱可行性 被引量:9
11
作者 乔琦 吴永峰 +4 位作者 葛维 吴月风 张彦珂 向湘兴 程志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4-466,共3页
克拉玛依油田Ⅲ类砾岩油藏原油黏度较高、层内非均质严重,水驱开发效果较差,目前已有部分区块转注蒸汽开发。对该类区块中较有代表性的二中西区、六中区进行了常温泡沫驱油配方研究和室内一维物理模拟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泡沫驱油体系... 克拉玛依油田Ⅲ类砾岩油藏原油黏度较高、层内非均质严重,水驱开发效果较差,目前已有部分区块转注蒸汽开发。对该类区块中较有代表性的二中西区、六中区进行了常温泡沫驱油配方研究和室内一维物理模拟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泡沫驱油体系注入量达到0.3 PV,可以提高采收率20%以上;注入段塞达到0.5 PV时,提高采收率有明显的拐点,推荐矿场试验注入段塞0.6 PV.泡沫驱油技术用在非均质严重的普通稠油油藏,可显著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油田 Ⅲ类砾岩油藏 泡沫驱 半衰期 泡沫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标准测井资料评价克拉玛依油田一西区储集层
12
作者 辛玉霞 王志章 +4 位作者 庞雄奇 张岩 林军 古力扎旦 李文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6-178,共3页
克拉玛依油田一西区测井资料分为标准测井和综合测井两大类。大多数井均为标准测井,其资料品质差,所建立的孔、渗模型解释精度不高。针对此问题,提出对于没有综合测井曲线的井,采用神经网络的方法用标准测井曲线反演出其综合测井曲线,... 克拉玛依油田一西区测井资料分为标准测井和综合测井两大类。大多数井均为标准测井,其资料品质差,所建立的孔、渗模型解释精度不高。针对此问题,提出对于没有综合测井曲线的井,采用神经网络的方法用标准测井曲线反演出其综合测井曲线,据以分岩性建立孔隙度、渗透率模型。用这种方法建立的模型要比直接用标准测井曲线反演的孔隙度、渗透率模型精度高,而且可以满足测井解释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对一西区克拉玛依下亚组油藏进行了储集层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油田 标准测井 综合测井 孔隙度模型 渗透率模型 储集层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岩性测井识别油层技术在低对比度油层中的应用——以陆梁油田L9井区J2x1油藏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连丽霞 汪孝敬 +3 位作者 史乐 黄焕 孟颖 杨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7期117-123,共7页
陆梁油田L9井区西山窑组J2x1油藏自21世纪初探明,但鉴于对油水层识别不清,导致后期投产井相继失利。为此,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X衍射、岩电分析等资料,结合测井、试油试采动态等数据,对L9井区西山窑组油藏低对比度油层开展原因分析... 陆梁油田L9井区西山窑组J2x1油藏自21世纪初探明,但鉴于对油水层识别不清,导致后期投产井相继失利。为此,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X衍射、岩电分析等资料,结合测井、试油试采动态等数据,对L9井区西山窑组油藏低对比度油层开展原因分析及识别方法研究。研究表明,岩性是影响该区物性、含油性、泥质含量、孔喉特征差异的根本因素。鉴于此,利用分岩性重新拟定了孔隙度、阿尔奇公式参数,并建立了分岩性识别低对比度油层的模型。结果表明分岩性识别低对比度油层解释结论与试油试采符合率达到94%,因此该方法在低对比度油层识别中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梁油田 L9井区 西山窑组 低对比度油层 分岩性测井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4变质岩潜山油藏裂缝特征及地震预测 被引量:4
14
作者 丁圣 刘金华 +2 位作者 尚娅敏 彭湃 傅劲翔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6-521,共6页
裂缝地震预测是裂缝型油藏评价的基础。变质岩潜山油藏具有裂缝类型多、不同部位裂缝发育程度差异大、裂缝非均质性强、预测难度大等特征,针对Z4变质岩潜山油藏开展裂缝特征及地震预测研究。Z4潜山油藏裂缝发育程度具有成层性,可分为4段... 裂缝地震预测是裂缝型油藏评价的基础。变质岩潜山油藏具有裂缝类型多、不同部位裂缝发育程度差异大、裂缝非均质性强、预测难度大等特征,针对Z4变质岩潜山油藏开展裂缝特征及地震预测研究。Z4潜山油藏裂缝发育程度具有成层性,可分为4段:顶部风化-半充填裂缝段、上部网状裂缝发育段(发育程度高)、中部低角度裂缝发育段(发育程度中等)和下部高角度裂缝发育段(发育程度低)。提出了综合多尺度通用谱分解、倾角导向的本征值相干处理和迭代蚂蚁体分析的综合裂缝预测技术。将岩心上裂缝产状及发育程度与地震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吻合度较高,提出的多方法综合裂缝地震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Z4潜山油藏 变质岩 裂缝特征 地震预测 蚂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岩性储层裂缝封堵规律实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俞天喜 孙锡泽 +5 位作者 陈强 陈江萍 徐克山 张敬春 周航 王博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5-350,共6页
明确不同岩性储层裂缝封堵规律对提高暂堵压裂成功率至关重要。通过井下全直径取心、劈裂造缝、激光扫描和3D打印,制作了不同岩性储层水力裂缝模型,并基于自主研发的高承压裂缝封堵系统,开展了裂缝封堵实验,获取裂缝封堵体和泵注曲线。... 明确不同岩性储层裂缝封堵规律对提高暂堵压裂成功率至关重要。通过井下全直径取心、劈裂造缝、激光扫描和3D打印,制作了不同岩性储层水力裂缝模型,并基于自主研发的高承压裂缝封堵系统,开展了裂缝封堵实验,获取裂缝封堵体和泵注曲线。结果表明:1)缝宽为1 mm时,使用小粒径颗粒和粉末可实现砾岩、砂岩和火山岩裂缝缝内有效封堵,封堵速度快、稳定性高;2)缝宽不大于4 mm,砂岩和火山岩裂缝存在多点封堵现象,封堵体需反复突破与重构;3)缝宽大于4 mm,砾岩裂缝内纤维与颗粒可高效架桥封堵,砂岩和火山岩裂缝内需纤维累计挂壁达到一定量之后,才能实现颗粒架桥;4)砾岩储层裂缝封堵最快,砂岩储层裂缝封堵用液量约为同缝宽砾岩储层裂缝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 暂堵 砾岩 砂岩 火山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坑型套管损伤对封隔器密封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乔张宇 雷宁 +1 位作者 郭岩宝 张政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7-124,共8页
在井下封堵作业中,凹坑型套管损伤可能会对封隔器的密封性能造成影响,威胁现场安全生产,甚至导致重大事故。凹坑型套管损伤对封隔器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不明。为此,分析了套管的损伤特征,基于有限元思想建立了不同的凹坑型套管损伤模型,... 在井下封堵作业中,凹坑型套管损伤可能会对封隔器的密封性能造成影响,威胁现场安全生产,甚至导致重大事故。凹坑型套管损伤对封隔器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不明。为此,分析了套管的损伤特征,基于有限元思想建立了不同的凹坑型套管损伤模型,研究了套管表面凹坑型损伤的宽度、深度及与胶筒的相对位置对封隔器密封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套管表面凹坑损伤会改变密封面接触压力的大小和分布,不同程度降低封隔器的密封性能。与无损伤工况相比,含凹坑损伤时,胶筒接触压力曲线呈“M”形特征,凹坑两侧接触压力增大,其他区域减小。当凹坑宽度为4 mm时,随深度增大,封隔器密封系数几乎不变化,密封性能下降约14%。当凹坑宽度大于4 mm时,随深度增大,封隔器密封系数显著降低,密封性能大幅下降(18%~52%),失效风险加剧。凹坑与胶筒的相对位置对封隔器密封性能影响明显,位于胶筒中部的凹坑破坏了密封接触压力曲线的完整性,更大程度上降低了封隔器的密封性能。研究结果可为封隔器的封堵作业提供参考,具有实际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损伤 凹坑 封隔器 接触压力 密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联网数据安全可信共享平台的构建与评估——评《物联网数据安全可信的共享技术研究》
17
作者 杨凯 罗俊洲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4-224,共1页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数以百亿计的物联网终端设备接入网络,产生了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具有潜在价值,可以驱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改善国计民生。然而,物联网数据的安全性和可信度问题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关键瓶颈。为解决这些问题,...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数以百亿计的物联网终端设备接入网络,产生了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具有潜在价值,可以驱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改善国计民生。然而,物联网数据的安全性和可信度问题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关键瓶颈。为解决这些问题,构建物联网数据安全可信共享平台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可信 共享平台 共享技术 物联网 数据的安全性 潜在价值 设备接入 可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纪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及基准面旋回划分 被引量:22
18
作者 胡平 徐恒 +2 位作者 李新兵 吴俊军 阿不力孜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8-386,共9页
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纪处于大型内陆湖盆的东北缘,发育三套稳定分布的煤层,分别位于侏罗系西山窑组下部、八道湾组上部和八道湾组中下部。西山窑组煤层和八道湾组上部煤层形成于湖退型三角洲,煤层厚度大,八道湾组中下部煤层形成于湖侵期... 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纪处于大型内陆湖盆的东北缘,发育三套稳定分布的煤层,分别位于侏罗系西山窑组下部、八道湾组上部和八道湾组中下部。西山窑组煤层和八道湾组上部煤层形成于湖退型三角洲,煤层厚度大,八道湾组中下部煤层形成于湖侵期滨湖沼泽,厚度薄但分布稳定。准东地区基准面和可容空间变化对聚煤作用及煤系层序结构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侏罗纪受盆地基底差异性沉降的影响,可容空间发生周期性变化,湖退期可容空间向盆地中心迁移,盆地中心及滨岸带以下部位具有较大的可容空间,有利于泥炭保存,形成西山窑组主力煤层和八道湾组上部煤层,这两套煤层在基准面旋回划分中可作为沉积作用的转换面,是时间地层对比的界面。八道湾组中下部煤层具有初始湖泛面性质,可作为层序界面。通过对准东彩31井区煤系基准面旋回进行划分对比,合理地解释了彩31井区西山窑组油藏油气水空间分布关系,在岩性油气藏识别和油藏精细描述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煤岩系 沉积环境 基准面 可容空间 高分辨率层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转换带储集体发育的主控因素——以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为例 被引量:29
19
作者 鲍志东 赵艳军 +5 位作者 祁利祺 司敏娜 吴博然 罗小玉 赵华 伍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67-877,共11页
本文以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储集砂体分布特征为例,探讨构造变换带优质储层的形成机制与变形特征,开展构造转换带的构造-沉积-成岩作用等对物源、砂体、岩石物理等的控制作用的研究。盆地构造转换带控制主要物源与水系,进而控制沉积体... 本文以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储集砂体分布特征为例,探讨构造变换带优质储层的形成机制与变形特征,开展构造转换带的构造-沉积-成岩作用等对物源、砂体、岩石物理等的控制作用的研究。盆地构造转换带控制主要物源与水系,进而控制沉积体系的发育特征;构造转换带与坡折带共同控制沉积相带展布;构造转换带、坡折及沉积层序格架联合控制砂体时空展布及其储层质量:在大的构造转换带、高坡降比的坡折等条件下,在低位域沉积期发育冲积扇、辫状河和曲流河沉积等,形成大规模的储集体,在高位域沉积期发育较大规模三角洲沉积等。对构造转换带的综合研究,可深化对坳陷盆地沉积体系发育规律认识,进而提高对油气储集体的预测精度,对陆相湖盆沉积学及其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转换带 坡折带 沉积相展布 储集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构造变换带及其对中生界沉积的控制 被引量:16
20
作者 祁利祺 鲍志东 +1 位作者 鲜本忠 黄政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32,共4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前陆冲断带可以划分为西南部的红车断裂带,中部的克百断裂带和东北部的乌夏断裂带,在相邻断裂带之间发育两个具有调节断裂带间位移和应变传递作用的变换带。变换带对研究区中生界沉积的控制体现在:与断裂带主体比较而言...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前陆冲断带可以划分为西南部的红车断裂带,中部的克百断裂带和东北部的乌夏断裂带,在相邻断裂带之间发育两个具有调节断裂带间位移和应变传递作用的变换带。变换带对研究区中生界沉积的控制体现在:与断裂带主体比较而言,变换带部位发育的沉积类型更加丰富;砂岩粒度较粗,单层厚度较大,横向上分布稳定,推进距离远,砂体往往沿着传递斜坡、变换断层走向富集,可以形成规模巨大的优质储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西北缘 构造变换带 沉积特征 中生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