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地区西山窑组深部煤岩储层孔隙结构表征及发育主控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胡鑫 姚卫江 +3 位作者 胡正舟 黄福成 汪洋 汪孝敬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3,共12页
深部煤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对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十分重要,为了明确深部煤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发育主控因素,以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及周缘侏罗系西山窑组煤层为研究对象,运用覆压孔渗、扫描电镜、高压压汞、低温液氮吸附、二氧化碳等... 深部煤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对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十分重要,为了明确深部煤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发育主控因素,以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及周缘侏罗系西山窑组煤层为研究对象,运用覆压孔渗、扫描电镜、高压压汞、低温液氮吸附、二氧化碳等温吸附等多种试验方法,对西山窑组煤岩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山窑组煤岩演化程度低,显微组分以镜质组和惰质组为主,具有低水分、特低灰和低挥发分的特点;西山窑组煤岩储层发育孔缝双重介质储集空间,储层物性好;西山窑组煤岩储层可以划分为3种类型,Ⅰ类储层储集性能好,但渗透性能差,Ⅱ类储层是研究区主要储层类型,进一步分为Ⅱ_(1)类和Ⅱ_(2)类,Ⅱ_(1)类储层具有中等储集性能和良好渗透性能,Ⅱ_(2)类储层与Ⅲ类储层均以微孔为主,物性较差;西山窑组煤层孔隙结构主要受灰分质量分数、镜质组体积分数、惰质组体积分数和埋深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岩储层 孔隙结构 准噶尔盆地 白家海凸起 西山窑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二叠系全油气系统与源内天然气勘探新领域 被引量:34
2
作者 唐勇 雷德文 +3 位作者 曹剑 刘寅 黄立良 李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4-662,共9页
为进一步拓展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领域,丰富和发展石油地质基础理论及认识,以近年来勘探实践为基础,总结现阶段油气勘探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了二叠系全油气系统及源内深层非常规天然气大规模成藏条件。结果表明,中—下油气成藏组合已成... 为进一步拓展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领域,丰富和发展石油地质基础理论及认识,以近年来勘探实践为基础,总结现阶段油气勘探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了二叠系全油气系统及源内深层非常规天然气大规模成藏条件。结果表明,中—下油气成藏组合已成为勘探主体,深层具备油气聚集条件,烃源岩控制油气分布,形成了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藏有序共存的分布模式。二叠系优质烃源岩持续供烃,是全油气系统形成的前提,并发育源内和源外2套油气成藏子系统,二叠系发育不同类型的源内储集层,具有大规模天然气,特别是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潜力。这不仅拓宽了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领域,支撑从大油田建成大油气田,也对进一步完善全油气系统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深层源内非常规油气是未来富烃凹陷勘探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二叠系 风城组 全油气系统 非常规天然气 成藏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直径岩心核磁扫描数据超分辨率重建技术——一种基于全局非负最小二乘的方法
3
作者 马莹颖 彭泽波 +4 位作者 陈敬智 吴飞 聂昕 廖中枢 张宫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4-912,共9页
全直径岩心核磁共振扫描技术是非常规油气勘探中重要的探测分析技术之一,可以得到连续高分辨的钻井岩心孔隙度、渗透率及流体饱和度等信息。但由于其测量敏感区较大,不同位置信号混叠在一起,测量结果纵向分辨率远低于仪器采样的分辨率,... 全直径岩心核磁共振扫描技术是非常规油气勘探中重要的探测分析技术之一,可以得到连续高分辨的钻井岩心孔隙度、渗透率及流体饱和度等信息。但由于其测量敏感区较大,不同位置信号混叠在一起,测量结果纵向分辨率远低于仪器采样的分辨率,无法满足薄互层储层对纵向分辨率的要求。为提高全直径岩心核磁共振测量结果的纵向分辨率,将测量数据作为仪器敏感区函数和岩心真实信号的卷积,并通过全局非负最小二乘的方法实现原始信号的高分辨率重建,无需改变现有仪器结构和测量模式。通过数值模拟、物理实验和实测数据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实际资料应用表明,高分辨率处理后的核磁共振测井孔隙度与气测孔隙度符合率更高,该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全直径岩心核磁测量结果的纵向分辨率,可以为薄互层储层带来更好的探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全直径岩心 纵向分辨率 薄互层储层 高分辨率重建 非负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井中地震技术在中国西部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蔡志东 杨飚 +4 位作者 王永生 马学军 王腾宇 王玉伟 孙金佳杰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2-131,155,共11页
随着分布式光纤传感仪器的不断革新和光纤数据处理方法的持续进步,人们已经在国内外多个探区开展了光纤井中地震技术的应用试验,解决诸如复杂地质构造分析、井控处理参数提取、储层岩性预测等地球物理问题。在中国西部地区,受储层埋深... 随着分布式光纤传感仪器的不断革新和光纤数据处理方法的持续进步,人们已经在国内外多个探区开展了光纤井中地震技术的应用试验,解决诸如复杂地质构造分析、井控处理参数提取、储层岩性预测等地球物理问题。在中国西部地区,受储层埋深较大、井下温度压力较高等因素影响,常规井中检波器数据采集受到很大制约,光纤井中地震技术在该地区具有一定的优势。介绍了光纤井中地震技术在中国西部地区的系列试验,并分析讨论了在不同地区的应用效果,第一,在复杂构造地区,设计了光纤与常规检波器联合观测系统,采集得到了理想的井中地震数据,通过光缆噪声压制、一致性校正等处理工作,得到了用于刻画复杂构造特征的井中地震成像剖面;第二,在薄层油气勘探区,设计了光纤井地联合采集观测系统,提取井控处理参数辅助地面地震处理,得到了用于岩性描述和薄层识别的高精度井控地震成果;第三,在复杂表层结构区,提出了光纤深井微测井观测方法,并探索了轻型震源与光纤组合的改进技术,为砾岩、黄土塬等复杂表层结构分析提供支持;第四,在碳酸盐岩储层勘探地区,进行了光纤井中地震地质导向试验,证明了光纤井中地震技术具有时效性好、安全系数高、适用性强等特点。结合光纤井中地震技术在中国西部地区的实际应用情况,建议在未来几年内光纤井中地震技术应该致力于数据信噪比提升处理方法攻关,以及光纤在祼眼井中的井壁耦合工艺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 井中地震 复杂构造 薄储层 碳酸岩储层 表层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地震勘探评价优化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5
作者 雷德文 李献民 +2 位作者 杨万祥 阎建国 王玉鹏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0-725,共6页
近年来,在“提质增效,高效勘探”的总体战略背景下,地震勘探的评价优化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准噶尔盆地地震勘探资料的处理和解释工作中,通过实施面向目标的一体化工作流程,提出了“三单一策”的研究方法及评价体系,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 近年来,在“提质增效,高效勘探”的总体战略背景下,地震勘探的评价优化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准噶尔盆地地震勘探资料的处理和解释工作中,通过实施面向目标的一体化工作流程,提出了“三单一策”的研究方法及评价体系,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但该评价体系没有包含地震资料的采集工作,并且主要采用的是一些定性描述方法。为此,通过构建以地震资料有效频宽为核心评价指标,提出了地震采集的相应指标体系,从而将地震采集方案评估及优化纳入到地震勘探的评价优化中,提出了“三单一策2.0”,构建了一种地震勘探评价优化体系,并在多个勘探项目中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所提出的方法思路,可为类似地区地震勘探的评价优化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地震勘探 一体化 评价优化 采集方案 提质增效 有效频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相敏感性与加卸载机制的泥岩地层压力预测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金力新 丁乙 +5 位作者 田山川 魏瑞华 陈晓文 徐永华 梁利喜 熊健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6,共10页
地层压力是井壁稳定分析的重要参数,尤其在异常高压泥岩段的高压机制复杂,且泥岩具有强液相敏感性,不利于地层压力预测,钻井风险高。基于此,以准噶尔盆地南缘安集海河组泥岩层段为例,考虑流体作用对泥岩物性参数的干扰,建立了泥岩地层... 地层压力是井壁稳定分析的重要参数,尤其在异常高压泥岩段的高压机制复杂,且泥岩具有强液相敏感性,不利于地层压力预测,钻井风险高。基于此,以准噶尔盆地南缘安集海河组泥岩层段为例,考虑流体作用对泥岩物性参数的干扰,建立了泥岩地层物性参数的测井校正方法。结合声速-密度版图法与综合压实曲线法,揭示了泥岩地层异常高压的成因机制;基于高压成因机制,依据加卸载理论与有效应力原理构建了南缘泥岩段地层压力预测方法。结果表明:由于泥岩地层高黏土含量与油水两亲性,水相与油相介质均对泥岩物性具有显著影响,必须开展校正工作;在测井校正后,明确了泥岩段具有加载与卸载的高压成因机制,阐明了加卸载条件下泥岩有效应力与岩石物性的相关性;本文方法较Eaton法、等效深度法、加卸载预测方法、多参数综合预测法等地层压力预测方法具有较高精度。本文建立的泥岩段地层压力预测方法已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层压力预测中取得成功应用,预测地层压力与实测地层压力吻合度高,可为异常压力泥岩段的地层压力预测和泥岩地层安全高效钻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敏感性 泥岩 异常高压 地层压力 井壁稳定 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克百断槽火山岩岩石组合、层位归属及地质意义:来自古66井的约束
7
作者 王玉伟 李永军 +5 位作者 王盼龙 王韬 黄家瑄 张新远 郑孟林 张越迁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9-223,共15页
克百断槽始于克拉玛依市北的克北断裂,NE向延伸并被大侏罗沟断裂、盆缘断裂、克-百断裂围限。火山岩储层是该断槽内的主要储层,其层位时代无据、层序不清、归属不明。笔者通过对克百断槽古66井242.14~800.18 m井段详细的岩心编录、测井... 克百断槽始于克拉玛依市北的克北断裂,NE向延伸并被大侏罗沟断裂、盆缘断裂、克-百断裂围限。火山岩储层是该断槽内的主要储层,其层位时代无据、层序不清、归属不明。笔者通过对克百断槽古66井242.14~800.18 m井段详细的岩心编录、测井曲线岩电识别及关键层位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古66井242.14~800.18 m井段是被两层陆源粗碎屑岩(标志层)分隔的3套火山岩建造,于玄武安山岩中获得(304±3)Ma和(303±2)Ma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其岩石组合、时代、层序、地层厚度均与井北缘哈山一带哈拉阿拉特组建组剖面C_(2)h^(1)~C_(2)h^(3)岩段总体可对比。古66井所处的克百断槽是一个四周被断层围限的相对独立火山岩型储层断槽油气藏,这一油气藏新类型丰富了西准噶尔盆内油气藏类型。同时,该断槽具有向南西延伸的构造条件、储层类型和圈闭样式,因而是后续扩大油气勘探的新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百断槽 古66井 火山岩储层 地质时代 盆-山地层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煤岩气水平井压裂关键技术——以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地区侏罗系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李雪彬 金力新 +3 位作者 陈超峰 俞天喜 向英杰 易多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9-637,共9页
目前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地区侏罗系煤层具有弹性模量低、泊松比高以及硬度低的特性,直井水力压裂过程中存在加砂困难和产气量低等问题。为此,确定了“验证+探索”的技术路线,现场验证簇间是否干扰,探索不同压裂液的增产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目前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地区侏罗系煤层具有弹性模量低、泊松比高以及硬度低的特性,直井水力压裂过程中存在加砂困难和产气量低等问题。为此,确定了“验证+探索”的技术路线,现场验证簇间是否干扰,探索不同压裂液的增产效果。研究结果表明:①通过直井现场试验表明,优先选择煤层作为水平井钻进的目标层,可以获得更好的开发效果;②簇间距、排量、黏度、支撑剂粒径与加砂规模是解决加砂困难和改造体积的重要参数,建议采用大排量、高黏度和组合加砂的压裂工艺;③经现场应用,冻胶压裂液造长缝和水平井细分切割体积改造是实现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地区侏罗系深层煤岩气效益增产的有效工艺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效果。研究的成功为深层煤岩气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技术上的突破和支持,对准噶尔盆地煤岩气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白家海地区 深层煤岩气 水力压裂 水平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湖凹陷二叠系上乌尔禾组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21
9
作者 马永平 张献文 +5 位作者 朱卡 王国栋 潘树新 黄林军 张寒 关新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7-70,共14页
近年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上二叠统砂砾岩储集体中获得重大油气勘探突破。为研究玛湖凹陷上乌尔禾组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开展了岩相分析、偏光显微镜鉴定、物性分析及成岩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上乌尔禾组砂砾岩储层自下而上... 近年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上二叠统砂砾岩储集体中获得重大油气勘探突破。为研究玛湖凹陷上乌尔禾组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开展了岩相分析、偏光显微镜鉴定、物性分析及成岩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上乌尔禾组砂砾岩储层自下而上粒度逐渐变细,砾石含量逐渐减少,为典型湖侵退覆式沉积。②上乌尔禾组发育3类11种岩相类型,不同岩相在成岩作用改造下,岩石结构和储层性质差异明显,以牵引流及密度流形成的岩相具有较高的储层质量。③上乌尔禾组储层质量自下而上依次变好,沉积环境控制储层质量的宏观变化,泥杂基破坏孔隙的连通性,粒度的集中程度及发育范围控制优质储层的规模。溶蚀作用有效改善储层储集能力,平均孔隙度增量为3.2%。该研究成果对玛湖凹陷上乌尔禾组砂砾岩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 砂砾岩 沉积特征 上乌尔禾组 二叠系 玛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南斜坡下乌尔禾组砾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0
10
作者 钱海涛 张翔 +2 位作者 卞保力 刘海磊 张孟刚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50,共10页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南斜坡二叠系下乌尔禾组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为明确该区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通过岩芯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储层物性等手段,对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砾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下乌尔禾组储层岩石...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南斜坡二叠系下乌尔禾组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为明确该区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通过岩芯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储层物性等手段,对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砾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下乌尔禾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胶结类型以泥质、沸石胶结为主,结构及成分成熟度较低。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以剩余粒间孔、火山物质溶孔及沸石溶孔为主。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共同影响。其中,优质储层受沉积相带控制作用明显,以牵引流为主的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最有利的沉积相带,其次为扇三角洲平原水上分流河道;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其中,压实减孔损失量平均为24.0%,胶结减孔量为4.9%,溶蚀作用以浊沸石溶蚀为主,产生的次生溶蚀孔隙对储层物性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构造破裂作用对储层物性也具有重要的改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南斜坡 下乌尔禾组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岩性扫描测井的混积岩岩性识别——以玛湖凹陷风城组为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毛锐 申子明 +2 位作者 张浩 陈山河 樊海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43-749,共7页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发育富含油气的陆相混积岩,岩性变化快,矿物种类多,利用常规测井无法有效识别岩性。利用岩性扫描测井,获得地层中主要元素的质量分数,根据矿物敏感元素与矿物的关系计算矿物质量分数。利用长英质矿物含...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发育富含油气的陆相混积岩,岩性变化快,矿物种类多,利用常规测井无法有效识别岩性。利用岩性扫描测井,获得地层中主要元素的质量分数,根据矿物敏感元素与矿物的关系计算矿物质量分数。利用长英质矿物含量与碳酸盐矿物含量的比值构建混积岩指数,利用中子孔隙度与核磁共振总孔隙度的差值构建泥质指数,将混积岩指数与泥质指数交会形成风城组混积岩岩性识别图版。结果表明,矿物含量计算精度高,平均相对误差仅为6.5%,岩性解释符合率为90.9%,满足测井评价的需求,可为混积岩型页岩油藏的测井岩性识别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湖凹陷 风城组 岩性扫描测井 岩性识别 混积岩 交会图版 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湖凹陷乌尔禾组致密砂砾岩沸石特征及储集层识别 被引量:2
12
作者 秦志军 操应长 +2 位作者 毛锐 张浩 冯程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6-143,共8页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乌尔禾组致密砂砾岩储集层中发育沸石,岩石物理性质异常,为致密砂砾岩储集层的含油性评价以及产能预测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此,开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实验,分析沸石的产状、与其他矿物的共生关系、沸石胶结...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乌尔禾组致密砂砾岩储集层中发育沸石,岩石物理性质异常,为致密砂砾岩储集层的含油性评价以及产能预测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此,开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实验,分析沸石的产状、与其他矿物的共生关系、沸石胶结物的成岩序列等地质特征。通过岩心与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明确了含沸石致密砂砾岩储集层具有低密度、高中子孔隙度和高声波时差的测井响应特征,并利用中子与密度孔隙度差,中子与声波时差孔隙度差进行交会,建立了含沸石致密砂砾岩储集层的识别图版;基于归一化后的三孔隙度参数,建立了沸石含量的定量预测模型,并通过未参与建模的岩心沸石含量与模型预测沸石含量进行对比,证实了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基于132口井的含沸石致密砂砾岩储集层识别结果,确定了研究区乌尔禾组含沸石致密砂砾岩储集层发育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 乌尔禾组 致密砂砾岩储集层 沸石 地质特征 测井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藏裂缝网络多相渗流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咸玉席 陈超峰 +1 位作者 封猛 郝有志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4-100,共7页
为了准确表征页岩油藏复杂裂缝中多相流体的流动,建立了嵌入裂缝多相流动模型和多裂缝交叉网络多相流动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多相流体在多裂缝交叉网络中的流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裂缝网络多相渗流数值模拟方法解决了表征流体... 为了准确表征页岩油藏复杂裂缝中多相流体的流动,建立了嵌入裂缝多相流动模型和多裂缝交叉网络多相流动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多相流体在多裂缝交叉网络中的流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裂缝网络多相渗流数值模拟方法解决了表征流体单一、裂缝尺度范围大、划分网格要求精度高、流体参数在裂缝界面处不连续等问题,能够判断水力压裂裂缝与天然裂缝沟通的规模及距离,数值模拟计算的地层压力可以表征页岩油藏裂缝网络附近区域内压力随生产时间的变化规律。裂缝网络多相渗流数值模拟,实现了数值模拟的高效计算,为评价页岩油藏储层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藏 水力压裂 裂缝网络 多相渗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AC^(3D)的压裂工况下地应力重新分布规律研究
14
作者 张瑞萍 祝云 +2 位作者 窦益华 杨晓儒 李明飞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1-99,共9页
压裂液的注入将导致储层地应力的重新分布,引起套管外载荷和受力状态的改变,进而影响套管的强度安全性。为了研究压裂工况对地应力重新分布规律的影响,应用弹性力学理论和地应力叠加原理,结合隐式/半隐式有限差分分析方法,以实际井为例... 压裂液的注入将导致储层地应力的重新分布,引起套管外载荷和受力状态的改变,进而影响套管的强度安全性。为了研究压裂工况对地应力重新分布规律的影响,应用弹性力学理论和地应力叠加原理,结合隐式/半隐式有限差分分析方法,以实际井为例建立了射孔后储层-水泥环-套管模型,模拟初始地应力场和压裂过程,分析了压裂泵压对地应力重新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计算终止变形值设置为10^(-4)时,z方向最大地应力为60.25 MPa,变形值设置为10^(-8)时,最大地应力为60.91 MPa,二者相差1.10%;压裂泵压分别为65、80和95 MPa时,z方向最大地应力分别为105、129和133 MPa;泵压增加23%时,地应力增加23%,泵压增加19%时,地应力增加3%。采用的研究方法可提高压裂工况下地应力的预测精度,同时可为套管强度安全性分析提供载荷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重新分布 压裂 初始地应力 FLA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页岩储集层岩石力学特性及能量演化特征 被引量:6
15
作者 甘仁忠 熊健 +3 位作者 彭妙 刘向君 梁利喜 丁乙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2-478,共7页
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陆相页岩储集层为研究对象,岩性分别为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白云质泥岩、白云质粉砂岩和粉砂岩,通过室内力学实验,研究了陆相页岩储集层岩石力学特性及能量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陆相页岩储集层不同岩性... 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陆相页岩储集层为研究对象,岩性分别为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白云质泥岩、白云质粉砂岩和粉砂岩,通过室内力学实验,研究了陆相页岩储集层岩石力学特性及能量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陆相页岩储集层不同岩性岩石力学特性存在较明显差异,白云岩、白云质粉砂岩、粉砂岩、泥质白云岩和白云质泥岩的抗压强度分别为112.09 MPa、98.20 MPa、85.98 MPa、81.28 MPa和58.30 MPa;随着围压增大,陆相页岩储集层岩石脆性减弱,延性增强;陆相页岩储集层不同岩性岩样在峰值强度处的能量大小不同,反映不同岩性岩样间存在较强的非均质性,此外,三轴压缩条件下,相同岩性岩石弹性能、耗散能和总能量都大于单轴压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吉木萨尔凹陷 芦草沟组 陆相页岩 储集层 岩石力学特性 能量演化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排子地区车47井石炭系划分及对比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江新 徐倩 +3 位作者 李永军 朱明 徐淼 郑孟林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0-416,共7页
车排子地区车47井3370.0—3456.5 m井段为灰黑色含砾粗中粒岩屑砂岩、深灰—灰黑色含砾岩屑砂岩与砂岩互层,夹含碳粉砂岩,岩石组合与建组剖面及白板地等哈拉阿拉特组第六岩性段顶部可对比;在含碳粉砂岩中获得Protohaploxypinus clarus,P... 车排子地区车47井3370.0—3456.5 m井段为灰黑色含砾粗中粒岩屑砂岩、深灰—灰黑色含砾岩屑砂岩与砂岩互层,夹含碳粉砂岩,岩石组合与建组剖面及白板地等哈拉阿拉特组第六岩性段顶部可对比;在含碳粉砂岩中获得Protohaploxypinus clarus,P.verrucosus,P.junggarensis,P.jimsarensis,Noeggerathiopsidozonotriletes multirugulatus等晚石炭世孢粉化石,时代大致为Moscovian期。上部(井深2551.2—3370.0 m)为玄武质—安山质火山角砾岩、火山集块岩等,火山熔岩极少,岩石组合既不同于以火山熔岩为主的哈拉阿拉特组1—4段,又与阿腊德依克赛组下段显著有别,且位于第六岩性段顶部岩屑砂岩之上,可与建组剖面上获得锆石U-Pb年龄为306.9 Ma和304.5 Ma的哈拉阿拉特组第七岩性段对比,可确定其时代为晚石炭世Kasimovian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排子地区 车47井 上石炭统 哈拉阿拉特组 孢粉化石 地层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超深层高温极强超压砂砾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以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高泉地区白垩系清水河组为例 被引量:12
17
作者 汪孝敬 白保军 +5 位作者 芦慧 梁则亮 赵长永 胡意 胡鑫 李雷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4-65,I0004,I0005,共14页
为研究埋深为5.5~6.5 km极强超压环境下砂砾岩储层特征,以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高泉地区清水河组为例,根据露头、岩心、SEM、CT扫描、铸体薄片等资料,分析岩石矿物学、物性及孔隙特征,探讨沉积、成岩、构造、超压对砂砾岩储层的影... 为研究埋深为5.5~6.5 km极强超压环境下砂砾岩储层特征,以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高泉地区清水河组为例,根据露头、岩心、SEM、CT扫描、铸体薄片等资料,分析岩石矿物学、物性及孔隙特征,探讨沉积、成岩、构造、超压对砂砾岩储层的影响。结果表明:清水河组储层为中砾岩、细砾岩及砂岩,岩石类型为岩屑砂岩,发育粒内溶孔及微米级粒间孔,普遍见微细裂缝,整体为超低孔—超低渗储层;深埋压实是储层致密化主控因素,沉积相带及岩石类型控制储层物性及微观结构,表现为平原亚相河道差于前缘亚相水下分支河道,细砾岩岩相物性、喉道优于中砾岩及砂岩的;超压体系减缓伊利石的转化与储层的压实程度,多期构造运动增缝、高温酸性流体增溶,改善储层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棵树凹陷 高泉地区 清水河组 深层—超深层 极强超压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湾凹陷上乌尔禾组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于景维 罗刚 +5 位作者 李斌 潘拓 余海涛 况昊 褚旭 张晓童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95-1104,共10页
二叠系上乌尔禾组为沙湾凹陷重要勘探目的层之一,主要发育岩性油气藏,但成岩作用的相关研究较少,阻碍该区上乌尔禾组深入勘探。在储层岩石学以及储集特征分析基础上,利用薄片观察、物性分析、扫描电镜以及能谱等实验手段,对上乌尔禾组... 二叠系上乌尔禾组为沙湾凹陷重要勘探目的层之一,主要发育岩性油气藏,但成岩作用的相关研究较少,阻碍该区上乌尔禾组深入勘探。在储层岩石学以及储集特征分析基础上,利用薄片观察、物性分析、扫描电镜以及能谱等实验手段,对上乌尔禾组成岩作用类型以及成岩相进行详细研究。发现研究区上乌尔禾组储层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以及溶蚀作用。结合大量成岩现象及特征,认为研究区上乌尔禾组成岩阶段为中成岩B期。综合成岩强度以及典型成岩现象,将研究区上乌尔禾组成岩相划分为强压实致密相、强压实中溶蚀相、中强压实方解石胶结弱溶蚀相、中强压实伊蒙混层包膜弱溶蚀相、中强压实沸石胶结弱溶蚀相,利用Fisher判别法建立各成岩相判别公式,并结合测井资料探索各成岩相的分布规律,为优质储层的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成岩相 储层 上乌尔禾组 沙湾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水平井体积压裂期水泥环失效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徐新纽 赵保忠 +4 位作者 黄鸿 魏瑞华 曹光福 杨虎 周鹏高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3-80,共8页
目前页岩油开发多采用长段水平井的体积压裂增产开发方式。针对水平井油气藏,为了研究体积压裂和返排期间的周期载荷作用对水泥环密封性的影响以及水泥石力学性能的具体要求,依据页岩油水平井压裂特点和井筒条件,构建了均匀地应力场的套... 目前页岩油开发多采用长段水平井的体积压裂增产开发方式。针对水平井油气藏,为了研究体积压裂和返排期间的周期载荷作用对水泥环密封性的影响以及水泥石力学性能的具体要求,依据页岩油水平井压裂特点和井筒条件,构建了均匀地应力场的套管-水泥环-井壁组合体完整性力学模型。将水泥环的应力状态及其力学参数测试数据代入强度破坏准则中,以判断水泥环是否失效以及其失效形态。同时结合吉木萨尔页岩油的地应力、压力和温度等参数,开展了典型井油层固井水泥石的力学参数测试,以及压裂-返排期水平段水泥环力学破坏极限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压裂液返排过程中,套管内流体压力减小,套管收缩,可能导致套管-水泥环之间产生微间隙;水平井段固井水泥环的主要失效形式为压裂期的径向压缩或周向拉伸破坏,以及返排期的微间隙胶结失效;返排期水泥环微间隙胶结失效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井筒内外压差和水泥石的弹性模量。研究结果可为水泥浆材料配比和储层改造工程参数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水平井 体积压裂 水泥环失效 密封性能 胶结强度 微环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静校正方法在修武盆地中的应用及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一鸣 邓居智 +2 位作者 魏晨成 黄光南 孙赞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32,共7页
江西修武盆地页岩气勘探区近地表起伏剧烈,低降速带变化大,导致原始地震资料中存在严重的静校正问题。常规静校正技术存在一定的假设前提,其适应性在该区受到了限制,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为此,提出了组合静校正思路,逐步地解决该地区地... 江西修武盆地页岩气勘探区近地表起伏剧烈,低降速带变化大,导致原始地震资料中存在严重的静校正问题。常规静校正技术存在一定的假设前提,其适应性在该区受到了限制,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为此,提出了组合静校正思路,逐步地解决该地区地震资料的静校正问题。首先,利用初至波交互迭代剩余静校正技术优化更新野外静校正量,消除表层调查带来的中长波长静校正误差问题;然后,基于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技术,解决高频短波长静校正问题;最后,通过模拟退火剩余静校正和非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技术的联合应用,解决不满足地表一致性假设条件造成的残余静校正量问题。经实践检验证实,该组合静校正技术可以解决修武盆地地区静校正问题,将闭合差均控制在4 ms以内,较大地改善叠加剖面的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校正 修武盆地 页岩气 组合静校正 地震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