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通稠油油藏渗流特征实验研究——以新疆油田九_4区齐古组油藏为例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子强 张代燕 +2 位作者 杨军 寇根 杨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2-306,共5页
稠油油藏原油粘度高,流体渗流不符合达西定律,其流动时存在启动压力。根据稠油油藏渗流特点,设计了合理确定稠油启动压力的实验测试方法。通过对新疆油田稠油油藏不同原油粘度、不同渗透率、不同温度条件下天然岩心的渗流实验,研究了束... 稠油油藏原油粘度高,流体渗流不符合达西定律,其流动时存在启动压力。根据稠油油藏渗流特点,设计了合理确定稠油启动压力的实验测试方法。通过对新疆油田稠油油藏不同原油粘度、不同渗透率、不同温度条件下天然岩心的渗流实验,研究了束缚水饱和度下油相启动压力梯度及流速-压差关系,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得到了启动压力梯度、流速-压差曲线参数与岩石气测渗透率、流体粘度关系的经验公式。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测试方法能快速、准确地测定稠油油藏的启动压力。原油粘度对稠油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大于储集层物性的影响。稠油启动压力梯度及描述流速-压差曲线的参数和岩石气测渗透率与流体粘度比值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达西流 启动压力梯度 实验研究 稠油油藏 新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低含油饱和度砂岩储层参数预测——以准噶尔盆地夏子街油田夏77井区下克拉玛依组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军 钟洁 +4 位作者 倪振 王庆国 冯仁蔚 贾将 梁岳立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3-1134,共12页
准噶尔盆地夏子街油田夏77井区块下克拉玛依组(简称克下组)特低孔特低渗油藏油水关系复杂、产量低、储层含水高,且具有低含油饱和度、孔渗相关性差、储层参数与测井响应关系不清晰、油水层识别困难等特征,常规储层参数评价及预测方法适... 准噶尔盆地夏子街油田夏77井区块下克拉玛依组(简称克下组)特低孔特低渗油藏油水关系复杂、产量低、储层含水高,且具有低含油饱和度、孔渗相关性差、储层参数与测井响应关系不清晰、油水层识别困难等特征,常规储层参数评价及预测方法适用性差。通过对岩性、物性、含油性分析,明确了克下组储层岩性为砂砾岩、砂质砾岩,黏土矿物以伊蒙混层为主;储层为以原生粒间孔和残余粒间孔为主要储集空间的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储集层。通过建立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确定了本区油藏属于低饱和度油藏,含油饱和度一般为36%~55%。砂砾岩储层物性和含油性优于中细砂岩,储层物性控制含油性,呈现低饱和度特征,电性受含油性和岩性双重影响。通过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形成机理研究,认为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是形成低含油饱和度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敏感参数优选,基于自然伽马、电阻率和声波时差测井等资料,引入基于机器学习的BP神经网络技术,对夏子街油田夏77井区块克下组油藏进行了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的计算及预测,储层参数预测精度均高于80%,相关结论及方法可为低含油饱和度致密砂岩储层的物性参数预测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含油饱和度 砂岩储层 测井解释 机器学习 下克拉玛依组 三叠系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油田水平井分段完井注汽技术 被引量:9
3
作者 易勇刚 张传新 +2 位作者 于会永 邬元月 赵慧龙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9-83,共5页
为改善新疆油田稠油热采水平井的注汽开发效果,进行了水平井分段完井分段注汽技术研究与现场试验。利用管外、管内热敏封隔器及配套工具设计了分段完井、注汽采油管柱,结合超稠油流变性试验与数值模拟技术完成了地层屏蔽有效性论证,优... 为改善新疆油田稠油热采水平井的注汽开发效果,进行了水平井分段完井分段注汽技术研究与现场试验。利用管外、管内热敏封隔器及配套工具设计了分段完井、注汽采油管柱,结合超稠油流变性试验与数值模拟技术完成了地层屏蔽有效性论证,优化了盲管段长度;实现了强制注汽,并有效防止2个注汽井段之间的汽窜,保证分段注汽效果。2011年,新疆油田9口稠油水平井采用高温热敏封隔器进行水平井分段完井、分段注汽试验,施工成功率100%,与常规双管笼统注汽的邻近水平井相比,分段完井的水平井首轮吞吐平均油汽比高0.44,吸汽剖面得到改善,分段注汽效果明显。这表明稠油热采水平井分段完井及注汽采油技术是可行且实用的先进技术,为新疆油田超稠油高效开采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分段完井 注蒸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辫状河储集层夹层发育模式及其对开发的影响--以准噶尔盆地风城油田为例 被引量:40
4
作者 李海燕 高阳 +3 位作者 王延杰 孙新革 杨智 赵睿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4-373,共10页
通过对露头原型模型、岩心和测井综合分析,基于砂体构型,研究准噶尔盆地风城油田辫状河储集层内部夹层类型、形成机理和分布模式,并对夹层进行井间分布预测。风城油田辫状河储集层内部夹层分为4类:坝内夹层、坝间夹层、道坝转换夹层和串... 通过对露头原型模型、岩心和测井综合分析,基于砂体构型,研究准噶尔盆地风城油田辫状河储集层内部夹层类型、形成机理和分布模式,并对夹层进行井间分布预测。风城油田辫状河储集层内部夹层分为4类:坝内夹层、坝间夹层、道坝转换夹层和串沟,岩性上可分为泥质砂岩夹层和细粒夹层两种类型。利用岩心刻度测井进行单井夹层识别,应用多点统计学方法建立夹层训练图像,进行井间夹层分布预测,结果表明,夹层整体上大小不一、分布零散,呈薄厚不等的透镜状分布。应用夹层三维模型指导B试验区水平井设计,实践表明夹层预测对提高原油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储集层 储集层夹层 心滩坝 多点地质统计 井间夹层预测 风城油田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湖底扇沉积特征及地球物理响应——以克拉玛依油田五八区二叠系下乌尔禾组为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涛 赵长永 +4 位作者 吴采西 苏艳丽 周作铭 张顺存 史基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5-94,共10页
以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油田五八区为例,综合利用岩心分析、薄片鉴定、分析化验和测井等资料,通过对二叠系下乌尔禾组湖底扇砂岩体岩石学、结构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认为下乌尔禾组湖底扇较发育,具有典型浊流沉积所形成的鲍马序列,沉积结构... 以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油田五八区为例,综合利用岩心分析、薄片鉴定、分析化验和测井等资料,通过对二叠系下乌尔禾组湖底扇砂岩体岩石学、结构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认为下乌尔禾组湖底扇较发育,具有典型浊流沉积所形成的鲍马序列,沉积结构上也具有典型浊流沉积的粒度分布特征。地震正演模拟结果证实湖底扇具有敏感的地震响应。通过平均瞬时相位属性、相位调谐体频率切片、层拉平切片等地震多属性的刻画与储层反演,精细刻画砂体空间分布特征。湖底扇砂岩体地震剖面上具有典型的楔状杂乱反射、斜交反射以及透镜状反射特征。平面上南北向成群展布,分布范围广,砂泥岩配置关系良好,空间上呈透镜状展布。湖底扇砂岩体毗邻烃源岩,储盖组合良好,易形成岩性圈闭,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对岩性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马序列 浊流沉积 地球物理响应 湖底扇 下乌尔禾组 二叠系 克拉玛依油田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乌尔禾油田高自然伽马砂砾岩特征及其沉积微相研究——以乌36井区百口泉组为例 被引量:15
6
作者 周俊林 王仲军 +3 位作者 丁超 王贵文 宋光建 苏长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34-743,共10页
基于岩芯编录、测录井资料和薄片分析数据,对准噶尔盆地乌36井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开展了沉积学研究。研究表明,乌36井区百口泉组发育冲积扇沉积体系,扇体内部砂砾岩具有自然伽马异常高的特点,而泥岩具有自然伽马异常低的特点,其原因主要... 基于岩芯编录、测录井资料和薄片分析数据,对准噶尔盆地乌36井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开展了沉积学研究。研究表明,乌36井区百口泉组发育冲积扇沉积体系,扇体内部砂砾岩具有自然伽马异常高的特点,而泥岩具有自然伽马异常低的特点,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原岩碎屑中富含凝灰岩等高放射性物质,同时沉积物的粒度变化、搬运距离和相带展布控制了砂砾岩自然伽马异常的空间变化,并依据伽马异常的空间变化特点建立了相应的泥质含量计算公式,提出了高自然伽马砂砾岩沉积微相划分的一种新方法。区内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中辫流线微相、扇中辫流砂岛微相、扇中漫洪带微相和扇缘漫流带微相。精细刻画了各期扇体沉积微相的展布与垂向演化特征,百口泉组三段发育四期扇体,垂向上表现为一个快速水退背景和缓慢水进背景下的沉积演化序列;百口泉组二段发育三期扇体,垂向上表现为退积型演化序列;百口泉组一段则表现为冲积扇扇缘沉积。通过与实际生产对比,本次研究较好地解释了区内生产井的生产状况,验证了利用高自然伽马砂砾岩自然伽马特征研究沉积微相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伽马异常砂砾岩 沉积微相 乌尔禾油田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驱改变井参数的重力驱油技术研究与应用——以辽河油田齐40区块高倾角区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姜艳艳 杨军 陈迪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38-943,共6页
蒸汽驱汽窜现象是导致产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以辽河油田齐40块65井组高倾角区为例,由于密度差的原因,注入油层中的蒸汽具有上浮的趋势,具有高倾角的油层将加剧这种汽窜现象,导致产量下降。17-028井组含油饱和度数值模拟图分析表明,... 蒸汽驱汽窜现象是导致产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以辽河油田齐40块65井组高倾角区为例,由于密度差的原因,注入油层中的蒸汽具有上浮的趋势,具有高倾角的油层将加剧这种汽窜现象,导致产量下降。17-028井组含油饱和度数值模拟图分析表明,油层的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下倾方向底部。从而可得出3种调控方案:新井挖潜、重组井网和重力驱油。通过方案作业指标对比,仅通过调整注汽参数实现的重力驱油方案操作简单,无任何作业工作量。综合评价认为,重力驱油方案为最佳调控方案。该方案可在地层中产生一致的、向下的压力梯度,实现蒸汽向下移动。确定技术后对其进行优化,确定合理的注汽井参数。预测结果表明,当上排井注汽干度为30%时,中排井注气量下降20%;下排井注汽量下降50%时,莲Ⅱ油层高倾角地区采出程度可达7.4%。经现场试验,此项技术可以使汽窜现象减缓,油汽比提高,在油田开发中为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窜现象 重力驱油 蒸汽驱 油田开发 辽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高压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应力敏感性模型及开发指标变化规律——以文东油田为例 被引量:7
8
作者 许寻 李中超 +4 位作者 刘广英 王瑞飞 李群星 刘云利 杨胜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2-129,共8页
针对深层高压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地质特征复杂、应力敏感性严重的特点,开展储层应力敏感性模型及开发指标变化规律研究。通过室内实验及现场数据分析注水开发过程中因储层孔隙流体压力降低而产生的应力敏感性对采油指数、采液指数、吸... 针对深层高压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地质特征复杂、应力敏感性严重的特点,开展储层应力敏感性模型及开发指标变化规律研究。通过室内实验及现场数据分析注水开发过程中因储层孔隙流体压力降低而产生的应力敏感性对采油指数、采液指数、吸水指数的影响;建立渗透率、孔隙度、采油指数、采液指数、吸水指数的应力敏感性模型,归纳采油指数、采液指数、吸水指数应力敏感性的控制因素。研究发现,文东油田深层高压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中,采油指数、采液指数逐渐减小,且采油指数递减速率大于采液指数递减速率,吸水指数逐渐增大;影响采油指数、采液指数变化的因素主要有油水黏度比、启动压力梯度和含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高压低渗透砂岩油藏 应力敏感性评价模型 采油指数 采液指数 吸水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S油田复合热载体驱油先导试验 被引量:8
9
作者 翁小红 马哲斌 +2 位作者 肖见 刘江林 侯庆宇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1-114,共4页
HYS油田是国内最早进行热采的超浅层稠油区块,但是常规热采技术开发超浅层稠油难度大,为提高原油采收率,开展了复合热载体试验。第一批试验井主要依靠复合热载体,辅以少量蒸汽,驱油效果差;第二批试验井综合应用了复合热载体、蒸汽和发泡... HYS油田是国内最早进行热采的超浅层稠油区块,但是常规热采技术开发超浅层稠油难度大,为提高原油采收率,开展了复合热载体试验。第一批试验井主要依靠复合热载体,辅以少量蒸汽,驱油效果差;第二批试验井综合应用了复合热载体、蒸汽和发泡剂,驱油效果较好。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热载体主要为非凝结气体,本身焓值低,需要蒸汽辅助方能起作用。组合注汽可以防止汽窜、形成规模效应,是复合热载体的最佳注汽方式,并在HYS油田克上组油藏取得了比较好的驱油效果。先导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热载体技术可以改善超浅层稠油驱油效果,提高采收率,可进行现场应用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浅层 稠油开采 复合热载体 先导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油测试过程中的安全环保技术作业——以川渝地区为例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光炼 刘飞 +3 位作者 潘登 张卫勤 刘海上 曾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8-162,共5页
试油测试作业是油气田开发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环保试油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为此,结合川渝地区油气田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4种试油安全环保处理的技术方案:①采用移动式固定基墩替代传统的打水泥基墩坑来固定放喷测试管线,清洁环保... 试油测试作业是油气田开发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环保试油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为此,结合川渝地区油气田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4种试油安全环保处理的技术方案:①采用移动式固定基墩替代传统的打水泥基墩坑来固定放喷测试管线,清洁环保,作业效率高;②使用密闭燃烧装置在井场内燃烧放喷天然气体,可大大减少征地修建燃烧池的费用以及对耕地的破坏;③优化非常规气井放喷排液回收流程,对返排液进行精细化过滤回收处理,处理后的液体可直接作为下层或下一口井的压裂基液,解决了废液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和水资源浪费等问题;④运用井筒排出液自动实时除硫技术,在全密闭环境下实时除硫、消泡与中和残酸,实现含硫井排出液在污水池内的安全排放,保护了环境。上述系列技术已经在四川盆地高含硫气井和页岩气等非常规气井中开展了广泛的应用,效果较佳,为常规的试油测试工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油测试 安全环保试油技术 移动式固定基墩 密闭燃烧 返排液精细处理 自动实时除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尔禾-风城地区二叠系白云质岩类岩石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7
11
作者 张杰 何周 +4 位作者 徐怀宝 季换成 袁青 史基安 鲁新川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59-867,共9页
为了探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尔禾—风城地区二叠系风城组白云质岩类的成因,利用岩矿鉴定技术,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等手段,系统分析该套云质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该区云质岩类有别于海相碳酸盐岩,受外物源的影响较大,成份复杂,多... 为了探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尔禾—风城地区二叠系风城组白云质岩类的成因,利用岩矿鉴定技术,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等手段,系统分析该套云质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该区云质岩类有别于海相碳酸盐岩,受外物源的影响较大,成份复杂,多为过渡性岩类。以泥质白云岩和白云质泥岩和白云质粉砂岩为主,含有少量的凝灰质白云岩和白云质凝灰岩。岩石矿物学特征和地球化学分析数据均表明,研究区的云质岩类主要形成于水体安静、深度较大、盐度偏高的半封闭陆源近海湖湾环境。二叠系时期气候炎热,蒸发作用强烈与火山活动频繁,加之淡水补给相对匮乏,为该区的云质岩类形成提供了良好的镁离子来源和水动力条件。这时湖湾中沉积的富含文石或高镁方解石的泥岩或凝灰岩,在早成岩阶段经过渗透回流白云石化作用形成了大量泥质白云岩、白云质泥岩和白云质粉砂岩。在中晚成岩阶段,经过埋藏作用生成自形或半自形的细晶—中晶白云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 乌尔禾—风城地区 风城组 地球化学特征 白云石化作用 成因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北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被引量:26
12
作者 陈波 王子天 +2 位作者 康莉 张顺存 史基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35,共13页
以岩心观察和铸体薄片鉴定为基础,结合扫描电镜以及测井和录井等资料综合分析,对准噶尔盆地玛北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的岩石学及物性特征、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砂砾岩储层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 以岩心观察和铸体薄片鉴定为基础,结合扫描电镜以及测井和录井等资料综合分析,对准噶尔盆地玛北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的岩石学及物性特征、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砂砾岩储层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溶蚀孔,储层物性较差,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储层埋藏较深,成岩作用复杂,成岩演化阶段主要处于晚成岩B期,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多种成岩作用。压实作用为造成储层原生孔隙减少的主要因素,储层原始孔隙因压实作用损失平均达19.5%;其次为胶结作用,造成孔隙度减少平均为7.2%;而易溶组分发生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则有效地改善了储层的物性。研究区溶蚀作用增加的孔隙度约为5.2%,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发育带成为研究区低孔低渗背景下发育的优质储层富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北地区 三叠系 百口泉组 储层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热采主体技术进展及创新发展策略
13
作者 甘衫衫 赵睿 +5 位作者 杨果 罗池辉 颜永何 朱爱国 吴芬婷 张晶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6-163,共8页
稠油热采技术作为一种高能耗、高排放的能量集约型技术,在低碳时代面临巨大挑战。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蒸汽吞吐、蒸汽驱、SAGD(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火驱共4项稠油热采主体技术,围绕注采模式优化、井网井型创新、工艺创新和多介... 稠油热采技术作为一种高能耗、高排放的能量集约型技术,在低碳时代面临巨大挑战。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蒸汽吞吐、蒸汽驱、SAGD(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火驱共4项稠油热采主体技术,围绕注采模式优化、井网井型创新、工艺创新和多介质辅助提效等方面,回顾总结了稠油热采技术进展、技术特征及面临的挑战,结合生产需求提出创新发展策略。结果表明:在低碳背景下,针对能耗大、排放高、热波及不均匀和驱油效率低等关键问题,稠油热采技术应从2个方面寻求突破。①从机理认识和工艺创新方面协同发力,发展流体转向智能控制技术,大幅提升热能利用效率和采收率;②转变传统热能供应方式,发展地下生热和清洁绿色低耗开采技术,从能量供给端和利用端协同攻关,推动热采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低碳时代的技术适应性。研究成果可为稠油开发技术突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热采 蒸汽吞吐 蒸汽驱 SAGD 火驱 技术进展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石南地区清水河组一段成岩特征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靳军 向宝力 +3 位作者 王剑 张宝真 高崇龙 罗正江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1-68,共8页
准噶尔盆地石南地区清水河组一段广泛发育砂岩和砂砾岩沉积,成岩作用复杂,成岩作用是影响储层发育的重要因素。通过大量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并结合岩心观察、物性数据和测井数据,对清水河组一段储层的成岩作... 准噶尔盆地石南地区清水河组一段广泛发育砂岩和砂砾岩沉积,成岩作用复杂,成岩作用是影响储层发育的重要因素。通过大量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并结合岩心观察、物性数据和测井数据,对清水河组一段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了砂岩和砂砾岩储层成岩特征的区别。研究认为,石南地区清一段储层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和溶蚀三大成岩作用,其成岩阶段主要为早成岩B期,局部处于中成岩A期。压实作用是清一段砂岩储层物性损失的主要因素;而砂砾岩因刚性砾石格架的支撑作用使得压实相对较弱,成岩流体得以大量流经其原生孔隙,并进行大面积胶结,胶结作用是影响其物性的主要因素。溶蚀作用是改善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砂岩储层主要因斜长石颗粒的溶蚀而产生粒内溶孔,砂砾岩储层则因方解石胶结物溶蚀而产生粒间溶孔和剩余粒间孔。溶蚀流体为二叠系烃源岩成熟过程中产生的酸性流体。石南地区清一段储层共划分出强压实相、强胶结相、中强压实中胶结相、中压实弱胶结相和中强压实弱溶蚀相5类成岩相类型,且以中强压实中胶结相为主。该地区地势高部位中压实弱胶结成岩相的河道砂岩(如夏盐8井区),以及断层发育区中强压实弱溶蚀成岩相的砂砾岩(如石西12、石南44、石南31井区)可形成较好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石南地区 清水河组 成岩作用 成岩相 油气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北地区二叠系风城组一段优质储层特征、成因及分布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江涛 杨森 +6 位作者 邹阳 赵毅 黄立良 牟立伟 何文军 赵辛楣 蔡金元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9-109,共11页
玛北地区二叠系风城组一段发育火山岩、碎屑岩和云质岩3种不同成因类型的储层,优质储层主要为高孔火山岩和碎屑岩,但是其储层特征及横向、纵向分布规律不清楚。应用岩心、录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风城组一段优质储层进行综合研究,风... 玛北地区二叠系风城组一段发育火山岩、碎屑岩和云质岩3种不同成因类型的储层,优质储层主要为高孔火山岩和碎屑岩,但是其储层特征及横向、纵向分布规律不清楚。应用岩心、录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风城组一段优质储层进行综合研究,风城组一段自下而上发育粉—细砂岩+含砾砂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和含砾砂岩+中—细砂岩+砾岩3套优质储层,储集空间以气孔和剩余粒间孔为主,含油性好,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气孔为火山碎屑灰流重熔封隔形成,两套碎屑岩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物与火山岩剥蚀物混积而成。在成因分析基础上,建立了玛北地区风城组一段优质储层成因模式,同时为单独识别3套优质储层,对地震资料进行了重新处理解释,应用高分辨率反演手段有效预测了3套储层展布情况,其中风城组一段上部碎屑岩有利面积为70km^(2),主要分布于风南1井区和玛页1井区周边,中部火山岩有利面积为170km^(2),下部碎屑岩有利面积为127km^(2),均主要分布于风南14井—夏40井的广大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湖凹陷 风城组 流纹质熔结凝灰岩 碎屑岩 储层成因 有利区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质岩油藏综合描述技术在FN5井区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华 周东言 +3 位作者 季焕成 刘荷冲 王连桥 秦赛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182-187,共6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尔禾地区云质岩储层较发育,储层物性受裂缝等次生孔隙控制,且单层厚度大,更易形成高效油气藏,是该区油藏评价开发的重要领域之一。但由于云质岩储层横向变化较快、构造落实精度低,导致钻井成功率相对较低,制约了油藏...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尔禾地区云质岩储层较发育,储层物性受裂缝等次生孔隙控制,且单层厚度大,更易形成高效油气藏,是该区油藏评价开发的重要领域之一。但由于云质岩储层横向变化较快、构造落实精度低,导致钻井成功率相对较低,制约了油藏的后续产能建设。本次研究结合GeoEast解释系统中的断层形态指数属性,实现了油藏区的小断裂刻画,落实了控制油藏的4条断裂。纵波阻抗与电阻率曲线交会分析发现,波阻抗曲线可以区分砂泥岩,但无法区分砂岩与云质岩储层,而电阻率曲线却可以区分。因此利用基于电阻率曲线的BP神经网络反演预测了该区云质岩储层的展布特征,结果与实钻井情况吻合较好,对推动该区的油藏评价开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云质岩储层 断层形态指数 BP神经网络反演 油藏评价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湖凹陷东斜坡区下乌尔禾组砂砾岩储层孔隙形成机理及优势储层成因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剑 靳军 +2 位作者 张宝真 杨召 廖健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136-142,共7页
以宏观沉积特征描述为基础,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压汞和物性资料,对玛东斜坡区下乌尔禾组砂砾岩储层孔隙类型及成因进行研究;发现主要发育三种孔隙类型,剩余粒间孔、粒间浊沸石溶孔和泥质杂基收缩孔。剩余粒间孔... 以宏观沉积特征描述为基础,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压汞和物性资料,对玛东斜坡区下乌尔禾组砂砾岩储层孔隙类型及成因进行研究;发现主要发育三种孔隙类型,剩余粒间孔、粒间浊沸石溶孔和泥质杂基收缩孔。剩余粒间孔因颗粒的支撑而形成,与黏土膜对孔隙的保护作用有关;泥质杂基收缩孔因伊/蒙混层矿物向伊利石转化而形成;粒间浊沸石溶孔受源于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的有机酸溶蚀而形成。玛东2井区处于扇三角洲内前缘,以辫状河道砂砾岩沉积为主,主要发育剩余粒间孔和浊沸石溶孔,且以剩余粒间孔为主;夏盐2井区地处扇三角洲外前缘,以水下分流河道砂砾岩和河口坝砂岩沉积为主,主要发育浊沸石溶孔。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砾岩,可以提供碱性的高孔渗的开放性环境,有利于浊沸石的早期形成和后期溶蚀,是有利的储层孔隙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东地区 下乌尔禾组 砂砾岩 孔隙形成机理 优势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深层稠油水平井前置CO_(2)蓄能压裂技术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杨兆臣 卢迎波 +5 位作者 杨果 黄纯 弋大琳 贾嵩 吴永彬 王桂庆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8-184,共7页
利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地区中深层稠油油藏参数,对水平井前置CO_(2)蓄能压裂技术的开发机理、关键操作参数及开发效果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伴随压裂—焖井—生产等开发阶段的延伸,前置CO_(2)蓄能压裂后的油井逐步显现出... 利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地区中深层稠油油藏参数,对水平井前置CO_(2)蓄能压裂技术的开发机理、关键操作参数及开发效果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伴随压裂—焖井—生产等开发阶段的延伸,前置CO_(2)蓄能压裂后的油井逐步显现出增能改造、扩散降黏、膨胀补能、释压成泡沫油流等特性,井底流压提高了2~4MPa,CO_(2)扩散至油藏的1/3,原油黏度降至500mPa·s以下,泡沫油流明显;②研究区最优压裂段间距为60m、裂缝半长为90m、裂缝导流能力为10t/m,CO_(2)最佳注入强度为1.5m3/m,注入速度为1.8m3/min,油井焖井时间为30d,油藏采收率提高了2%~3%;③通过与常规压裂生产效果进行对比,前置CO_(2)蓄能压裂技术可使产油量提高5.2t/d,预测CO_(2)换油率达2.45,开发效果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稠油 水平井 二氧化碳蓄能压裂 低碳采油 乌夏地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非Muglad盆地晚白垩世海侵及其对油气勘探的意义
19
作者 肖洪 李美俊 +3 位作者 程顶胜 刘计国 李晋 邢向荣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2-359,共8页
晚白垩世全球大规模海侵被认为仅淹没了非洲大陆北部地区,而位于非洲中部的Muglad盆地则未遭受海侵的影响,且盆地内仅发育一套富有机质的烃源岩,即下白垩统Abu Gabra组湖相泥岩。本次研究采集了下白垩统Abu Gabra组湖相泥岩和上白垩统Da... 晚白垩世全球大规模海侵被认为仅淹没了非洲大陆北部地区,而位于非洲中部的Muglad盆地则未遭受海侵的影响,且盆地内仅发育一套富有机质的烃源岩,即下白垩统Abu Gabra组湖相泥岩。本次研究采集了下白垩统Abu Gabra组湖相泥岩和上白垩统Darfur群泥岩样品,在上白垩统Darfur群泥岩中检测到完全不同于下白垩统Abu Gabra组湖相泥岩的甲藻甾烷和三环萜烷组成,主要表现为高丰度的甲藻甾烷异构体和C_(23)三环萜烷丰度优势,认为其是海侵作用的产物。依据分析结果,本文首次提出上白垩统Darfur群沉积期可能受到新特提斯洋海水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晚白垩世全球海侵在非洲大陆的海水淹没范围已抵达中非大陆Muglad盆地。此外,上白垩统Darfur群海相富有机质泥岩的存在,揭示研究区不仅发育下白垩统Abu Gabra组湖相烃源岩,还发育一套潜在的海相烃源岩。而K-1井海相原油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上白垩统Darfur群海相烃源岩的生烃潜力,海相原油可能是研究区未来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侵 晚白垩世 分子标志化合物 甲藻甾烷 三环萜烷 海相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碎屑岩储层成岩相与成岩演化研究 被引量:40
20
作者 何周 史基安 +2 位作者 唐勇 丁超 张顺存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69-1078,共10页
西北缘克百地区二叠系砂砾岩储层是准噶尔盆地最重要的油藏储集岩之一。运用偏光显微镜在对碎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自生矿物及孔隙特征详细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扫描电镜、孔渗测试及测井、录井资料的分析,对该区二叠系砂砾岩储层的岩石类... 西北缘克百地区二叠系砂砾岩储层是准噶尔盆地最重要的油藏储集岩之一。运用偏光显微镜在对碎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自生矿物及孔隙特征详细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扫描电镜、孔渗测试及测井、录井资料的分析,对该区二叠系砂砾岩储层的岩石类型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指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是影响该类储层物性的主要成岩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成岩作用和成岩阶段的研究,划分出了7个成岩相:1)高成熟强溶蚀相,2)高成熟强胶结相,3)高成熟中胶结中溶蚀相,4)高成熟弱压实相,5)高成熟强压实相,6)低成熟弱压实相,7)低成熟强压实相,并对各个成岩相的形成条件、成岩特征、成岩环境、成岩演化序列和成岩模式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对不同成岩相的砂砾岩储集性能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优良储层发育的主要成岩相带及沉积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二叠系碎屑岩 成岩作用 成岩相 储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