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积古地貌恢复及古地貌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以准噶尔盆地石西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想 付磊 +5 位作者 魏璞 李俊飞 徐港 曹倩倩 钟杨 王振鹏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8,共11页
综合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及测井、录井数据,采用沉积古地貌恢复技术对准噶尔盆地石西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在明确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的基础上,对古地貌与沉积相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油气勘探的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 综合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及测井、录井数据,采用沉积古地貌恢复技术对准噶尔盆地石西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在明确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的基础上,对古地貌与沉积相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油气勘探的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①恢复古地貌的步骤包括计算时间域下的地层厚度、计算深度域下的地层厚度、剥蚀量恢复、去压实校正和古水深恢复。石西地区百口泉组沉积时呈“西北高、东南低”的构造格局,西北部为大面积高地,中部、东部发育凸起和6条主干沟槽,相互穿插,南部则分布3个洼地,古地貌以凸起—沟槽—洼地的组合样式为主。②研究区北部、中部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以分流河道微相为主,被分流河道间湾分割;西南部、西部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包含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间微相,局部区域发育河口坝和席状砂微相。③研究区古地貌控制沉积相展布,古地貌形态和特征直接影响沉积物来源、搬运路径和沉积环境,表现为东北部物源经三角洲砂体向西南部湖盆中心输送过程中,6条古沟槽为主要搬运通道,同时限制河道的频繁摆动;沟槽内水动力强,发育厚层、多期叠置的分流河道砂体;凸起地区受河道影响较小,积聚了较厚的泥岩,发育分流河道间湾微相;洼地内因河道扩展导致水动力减弱,细砂质沉积,发育大面积席状砂微相。④研究区东部沟槽区和南部洼地是储层发育有利区,也是重点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恢复 辫状河三角洲 席状砂 分流河道 去压实校正 百口泉组 三叠系 石西地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石西油田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成藏规律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想 付磊 +4 位作者 纪宝强 谢磊 张金龙 李虎 秦启荣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04-719,共16页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分布广泛,明确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成藏规律,对于高效开发这类特殊油气藏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石西油田石炭系火山岩为例,综合运用岩心、薄片、地震、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该区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成藏规律进行...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分布广泛,明确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成藏规律,对于高效开发这类特殊油气藏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石西油田石炭系火山岩为例,综合运用岩心、薄片、地震、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该区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成藏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石炭系火山岩岩性以条带状熔岩和集块岩为主,岩相主要为溢流相;次生孔隙和构造裂缝是重要的储集空间,构造裂缝的发育受岩性岩相、构造位置及古地貌的控制,形成的溶蚀—裂缝孔隙对于提高储集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孔隙结构类型可以分类4类,以Ⅰ类孔隙结构最优,集块岩和角砾熔岩表现为较高孔—较高渗,条带状熔岩为较高孔—较低渗特征;石炭系火山岩储层油气成藏条件优越,表现为“两个优势运移通道、两次成藏”的特征,油藏厚度、构造形态及岩性岩相条件是火山岩油气富集高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构造裂缝 成藏条件 石炭系火山岩 石西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上组流动单元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沈勇伟 徐恒 +2 位作者 张春光 陈秀英 王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55,共3页
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上组为一断块油藏,砂砾岩储层非均质性严重,针对该区冲积扇~扇三角洲相砂体的组合特点及分层对比方案,通过应用孔隙几何学方法及流动带指标,对克上组储层进行了流动单元分类与评价,解决了储层评价的难题。该区流... 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上组为一断块油藏,砂砾岩储层非均质性严重,针对该区冲积扇~扇三角洲相砂体的组合特点及分层对比方案,通过应用孔隙几何学方法及流动带指标,对克上组储层进行了流动单元分类与评价,解决了储层评价的难题。该区流动单元分布特征明显有别于河流相和三角洲相流动单元分布的一般特征,工区发育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和Ⅴ类流动单元,各类流动单元呈现渐变拼接关系,各类流动单元依次出现。高级别流动单元主要分布在工区中部,工区西南部和工区南部的流动单元级别相对较低。流动单元研究成果对油藏滚动勘探开发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块油藏 流动单元 连通体 渗流屏障 FZI 克拉玛依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石西地区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储层特征
4
作者 纪宝强 倪振 +3 位作者 张伟 李俊飞 王振鹏 彭少云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652-4664,共13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石西地区发育石炭系火山岩,该火山岩具有规模大、风化壳储层发育好、油气产量高的特点。虽然该火山岩具有较大的勘探价值,但该风化壳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不明,阻碍了该区火山岩油气勘探的进展。本文根据岩心观... 准噶尔盆地腹部石西地区发育石炭系火山岩,该火山岩具有规模大、风化壳储层发育好、油气产量高的特点。虽然该火山岩具有较大的勘探价值,但该风化壳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不明,阻碍了该区火山岩油气勘探的进展。本文根据岩心观察、岩石薄片鉴定、常规物性测试、扫描电镜测试,结合测井、录井、试油试产等资料,研究石西地区火山岩岩性类型和分布、火山岩风化壳储层纵向和横向分带性、火山岩储层空间类型、物性和优质火山岩储层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石西地区火山岩属裂隙式喷发,岩性包括溢流相形成的安山岩、爆发相形成的凝灰岩和快速堆积形成的凝灰质砂砾岩。该火山岩喷发划分为3期,每期的下部为火山岩,上部为火山岩风化壳和砂砾岩。火山岩风化壳纵向上划分为沉积层、砂化层、风化裂缝带、内部裂缝带和基岩层等,其中,砂化层和风化裂缝层物性最好;火山岩风化壳在横向上划分为溶蚀台地、溶蚀斜坡和溶蚀洼地等,其中,溶蚀斜坡区由于溶蚀作用强烈,储层物性最好,位于溶蚀斜坡区的油井产量也最高,而溶蚀洼地区的井油气产量低。因此,溶蚀斜坡区是火山岩风化壳勘探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火山岩风化壳 砂化层 溶蚀斜坡区 石炭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石西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旋回精细识别与岩相预测
5
作者 李想 纪宝强 +7 位作者 陈静 刘燕 彭家琼 彭少云 王振鹏 曾令帅 娄焘 熊益学 《中国石油勘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98,共17页
准噶尔盆地石西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资源丰富,具备良好的勘探开发潜力,但是对石炭系火山岩地层格架系统未明确梳理,各韵律层下的岩相特征不明确,制约了该区火山岩油气藏纵向勘探小层的优选、横向措施井的实施。通过研究区钻井岩心、... 准噶尔盆地石西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资源丰富,具备良好的勘探开发潜力,但是对石炭系火山岩地层格架系统未明确梳理,各韵律层下的岩相特征不明确,制约了该区火山岩油气藏纵向勘探小层的优选、横向措施井的实施。通过研究区钻井岩心、薄片、测井及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开展石西地区石炭系地层格架搭建、岩相纵向分布规律分析,利用敏感曲线(GR与CNL)地震随机模拟反演及融合技术预测火山岩岩相展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旋回—期次—韵律—岩相”划分原则,将石炭系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划分3个旋回(C_(2)b_(1)、C_(2)b_(2)、C_(2)b_(3)),上部两个旋回细分为4个期次、8个韵律层,自A1期次向上至C1期次,岩性呈现以中基性岩—中性岩—中酸性岩过渡;石炭系火山岩岩相可分为爆发相和溢流相两种类型,爆发相细分为热碎屑流亚相和空落亚相,溢流相按照岩石类型可分为中基性溢流相、中性溢流相和酸性溢流相;火山岩自下而上表现出爆发相与溢流相纵向叠置,溢流相发育厚度大于爆发相,爆发相呈透镜状弱连续散布于溢流相内部;B1、B2期次溢流相大面积分布,火山活动主要为溢流作用,C1期次溢流作用减弱,爆发作用增强,以爆发相为主;平面上呈现出各期次靠近断裂部位溢流相厚度相对较大,由断裂向构造内部逐渐减薄的特点;物性分析揭示出储层发育的优势岩相为爆发相和中性溢流相。火山韵律层格架下的岩相平面展布研究,可为石西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高效开发与措施井实施提供地质依据,同时可作为同类型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的现实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石西地区 石炭系 火山岩 地层格架 火山岩相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石西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牛斌 魏璞 +2 位作者 张顺存 郭晖 鲁新川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2期77-87,共11页
通过岩心、录井、铸体薄片以及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对准噶尔盆地石西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储层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储层以细粒沉积为主,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岩屑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由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微裂缝组成... 通过岩心、录井、铸体薄片以及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对准噶尔盆地石西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储层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储层以细粒沉积为主,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岩屑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由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微裂缝组成,属于中低孔、中低渗储层。同时探讨了石西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储层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岩性是优质储层形成的物质基础;沉积相是控制优质储层发育的主导因素;成岩作用和早期油气充注控制着储层孔隙的发育程度。研究区有利储层主要分布于八一段(J_1b^1)和八三段(J_1b^3)的辫状河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石西地区 八道湾组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降解油田含聚污水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王泉 祝宏平 +1 位作者 李洁冰 贾晓春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1-145,共5页
随着聚合物驱、复合驱等三次采油技术在油田开采中的广泛应用,我国原油的采收率得到有效提高,但是伴随产生的含聚污水量也在成倍增加,油田含聚污水难降解问题也成为污水处理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超声波降解技术具有氧化能力强、降解速... 随着聚合物驱、复合驱等三次采油技术在油田开采中的广泛应用,我国原油的采收率得到有效提高,但是伴随产生的含聚污水量也在成倍增加,油田含聚污水难降解问题也成为污水处理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超声波降解技术具有氧化能力强、降解速率快且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介绍了目前油田含聚污水的特性,并分析了超声波对污水中聚丙烯酰胺的降解机理以及对水包油乳状液的破乳机理,综述了国内外超声波降解技术在油田含聚污水处理的现状。结合不同类型油田含聚污水的特点,展望了未来超声波降解技术处理油田污水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技术 聚合物降解 破乳机理 油田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南油田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8
作者 陈静 魏婷 +2 位作者 丛苏男 徐崇军 郑晓波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2期164-169,共6页
为提高石南油田采收率,通过对室内实验数据进行全面分析以及对比,分析了不同因素对聚合物水动力尺寸的影响,建立了不同类型聚合物与岩心渗透率的匹配关系,筛选适合于石南31井区的聚合物配方。通过室内实验评价聚合物驱油体系的性能,确... 为提高石南油田采收率,通过对室内实验数据进行全面分析以及对比,分析了不同因素对聚合物水动力尺寸的影响,建立了不同类型聚合物与岩心渗透率的匹配关系,筛选适合于石南31井区的聚合物配方。通过室内实验评价聚合物驱油体系的性能,确定聚合物驱的最佳段塞大小为0.7 P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注入性 粘度 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石南31井区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一段辫状河三角洲相及沉积演化 被引量:19
9
作者 饶政 姚鹏翔 +3 位作者 张春光 刘静 安志渊 高振中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3-52,共10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腹部石南31井区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一段三角洲相沉积的不同认识,根据砾岩的成层性、组构、结构成熟度、孔隙发育等特征,以及砂岩的结构、构造、粒度特征、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笔者认为清水河组一段是较强水动力条件下牵引... 针对准噶尔盆地腹部石南31井区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一段三角洲相沉积的不同认识,根据砾岩的成层性、组构、结构成熟度、孔隙发育等特征,以及砂岩的结构、构造、粒度特征、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笔者认为清水河组一段是较强水动力条件下牵引流沉积的产物,其沉积环境属辫状河三角洲。通过对岩心的详细观察与描述,结合测井相分析,以石南31井区211口井的单井相分析为基础,依据连井相剖面分析和平面沉积相综合研究,认为该区辫状河三角洲的各亚相发育齐全,并识别出了辫状河道、河漫、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砂坝、远砂坝、前三角洲泥、前三角洲沟道砂等微相。在清一段早期(K1q12),研究区以湖泊相沉积为主,仅东南部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其后,研究区南北两个方向的辫状河三角洲相向推进(K1q11-3-4、K1q11-3-3);继而,东南部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消失,研究区内仅见三角洲前缘(K1q11-3-2)沉积;K1q11-3-1沉积时期以细粒沉积为主,而沉积相格局则大致同前。同样,K1q11-2沉积时期,北方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及前缘,东南方仅发育三角洲前缘。清一段晚期(K1q11-1),由于湖平面快速上升,全区均演化为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主要由前三角洲泥构成,并且发育条带状分布的沟道砂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特征 沉积演化 下白垩统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东地区英东2井寒武系-奥陶系储层流体地球化学示踪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东 王国芝 +1 位作者 刘树根 丁代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67-876,共10页
系统分析了英东2井中、上寒武统和中、下奥陶统围岩及裂缝中充填物的碳、氧、锶同位素、稀土元素及流体包裹体等地球化学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示踪流体的形成期次、来源,划分流体充注的时序关系,探讨流体对储层改造的影响,进而对油气... 系统分析了英东2井中、上寒武统和中、下奥陶统围岩及裂缝中充填物的碳、氧、锶同位素、稀土元素及流体包裹体等地球化学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示踪流体的形成期次、来源,划分流体充注的时序关系,探讨流体对储层改造的影响,进而对油气动态保存条件进行探索性评价。流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中、上寒武统和中、下奥陶统存在3期外来壳源富锶流体,其中第一期流体的87Sr/86Sr比值为0.710 8,第二期流体的87Sr/86Sr比值介于0.709 8~0.710 0,最晚一期为来自地壳深部的热液流体,其87Sr/86Sr比值为0.713 8。3期流体对储层的储集性能均起到了破坏性作用,但晚期热液流体在对储层改造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建设性作用。最早一期流体充注时,中、上寒武统储层具有相对较好的油气保存条件;随后两期流体充注时,中、上寒武统储层不再具有保存油气的能力。流体地球化学示踪为动态了解英东构造带乃至整个塔东地区深部流体活动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流体包裹体 地球化学示踪 储层流体 英东2井 寒武系 奥陶系 塔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碎屑岩旋回沉积记录中的物质响应及聚集规律——以济阳坳陷王家岗地区古近系孔店组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谭先锋 田景春 +2 位作者 黄建红 林小兵 马建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2-341,共10页
旋回沉积记录中包含着丰富的地质信息。以济阳坳陷王家岗地区古近系孔店组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陆相碎屑岩旋回沉积中物质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王家岗地区湖平面逐渐收缩的陆源碎屑沉积旋回包括颜色、岩性和粒度旋回,旋回沉积机理主要... 旋回沉积记录中包含着丰富的地质信息。以济阳坳陷王家岗地区古近系孔店组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陆相碎屑岩旋回沉积中物质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王家岗地区湖平面逐渐收缩的陆源碎屑沉积旋回包括颜色、岩性和粒度旋回,旋回沉积机理主要为间歇性盐湖的振荡作用。矿物旋回从灰色到红色地层,纵向上石英含量逐渐增加,钾长石含量逐渐增加,斜长石含量逐渐减少,方解石含量有所减少,硬石膏含量逐渐增加,矿物变化旋回与颜色旋回的变化具有较好的耦合关系。旋回变化与元素富集也具有一定的耦合关系,纵向上常量元素中Al,Ca,Fe,Mg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微量元素中Sr,Ba,Ga,Co 4种元素含量有增加的趋势。旋回变化与元素含量比值也有较好的耦合关系,特别是Fe/Mn和V/Ni比值,呈现出多级次旋回变化的特征。研究证实了王家岗地区陆相碎屑岩旋回变化与矿物和元素含量具有较好的耦合关系,它们直接控制了矿物和元素的富集规律。后期成岩流体改造通过物质交换,影响旋回变化的物质响应和耦合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回沉积 碎屑岩 孔店组 古近系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建模在滴水泉区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冯昕鹏 陈平 +2 位作者 闫秀芳 李建平 李勤良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53,共3页
在新疆油田滴水泉滴12井区侏罗系八道湾组砂砾岩储层非均质建模中,针对储层描述的不确定性因素,利用井内外信息的随机性特点,综合运用测井数据、岩心描述数据、地震数据等多方面信息,以减少储层描述的不确定性。利用层序地层基准面旋回... 在新疆油田滴水泉滴12井区侏罗系八道湾组砂砾岩储层非均质建模中,针对储层描述的不确定性因素,利用井内外信息的随机性特点,综合运用测井数据、岩心描述数据、地震数据等多方面信息,以减少储层描述的不确定性。利用层序地层基准面旋回等时对比方法,进行单井单砂体细分对比,确定储层格架和沉积微相展布特点,建立地质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用Petrel软件对该区块的油藏构造、沉积微相和油藏属性建立储层三维地质模型,从而使得油藏的非均质性描述和认识更为直观、合理,为油田增产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12井区 三维可视化技术 属性模型 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石南地区中侏罗-下白垩统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付爽 纪宝强 +2 位作者 李俊飞 魏璞 牛斌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44-254,共11页
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准噶尔盆地石南地区中侏罗—下白垩统西山窑组(J_2x)、头屯河组(J_2t)和清水河组(K_1q)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和成岩演化序列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研究区成岩作用对储层孔渗的影响。... 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准噶尔盆地石南地区中侏罗—下白垩统西山窑组(J_2x)、头屯河组(J_2t)和清水河组(K_1q)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和成岩演化序列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研究区成岩作用对储层孔渗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侏罗—下白垩统储层以细砂岩、中细砂岩、中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储层孔渗相关性较好,喉道以中喉道为主,部分为细喉;整体上属于中孔中低渗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是原生孔隙,溶蚀形成的次生孔隙所占比重很小。通过对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和孔隙类型组合分析可知,石南地区中侏罗—下白垩统储层主要处于早成岩阶段A期—早成岩阶段B期,储集岩的成岩作用序列大致为:绿泥石薄膜和早期的方解石胶结→岩屑和长石的溶解→早期高岭石和硅质胶结→次生石英加大和晚期高岭石→晚期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而压实作用则贯穿整个埋藏成岩过程。研究区储层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等成岩作用;其中导致研究区储层孔隙损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压实作用,其次为胶结作用,而溶蚀作用对储层孔隙增生的贡献量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石南地区 中侏罗—下白垩统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地区新太古代地壳增生事件--来自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 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跃 周奇明 +1 位作者 张金龙 周光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63-485,共23页
鲁西地区是全球完整保存新太古代早期TTG(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绿岩带的区域,是研究太古宙岩浆演化类型和太古宙时期壳幔作用以及构造模式的典型区域.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年代学、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等手... 鲁西地区是全球完整保存新太古代早期TTG(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绿岩带的区域,是研究太古宙岩浆演化类型和太古宙时期壳幔作用以及构造模式的典型区域.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年代学、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等手段,探讨了鲁西地区新太古代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形成背景.鲁西地区新太古代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U Pb年龄主要为2537和2566Ma.花岗岩(TA1802)εHf(t)值为-1.4~2.9,平均值为0.65,二阶段模式年龄约为2.9Ga;二长花岗岩(TA1812)εHf(t)值为-0.4~2.7,平均值为1.31,二阶段模式年龄为3073~2886 Ma,平均值约为2.9Ga;二长花岗岩(TA1817)εHf(t)值为0.3~4.7,平均值为3.35,二阶段模式年龄为3032~2762Ma,平均值约为2.8Ga.在εHf(t)t图解上,鲁西地区新太古代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年龄演化线均落在2.9~2.8Ga地壳演化线上,且与二阶段模式年龄大致相同,即表明鲁西地区新太古代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源于2.9~2.8Ga的古老地壳重融.鲁西地区新太古代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均表现为高w(SiO2)、w(Al2O3)和富Na2O特征,大部分属于准铝质岩石.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型式上,均表现为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和重稀土元素(HREE)亏损,且中重稀土元素出现分馏.花岗岩样品中,有两个样品(TA18011与TA1824)表现出Ta富集,其余样品均表现为K、Rb、Ba和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Nb、Ta、Ti亏损.二长花岗岩也同样表现为K、Rb、Ba和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Nb、Ta、Ti亏损,部分熔融残余矿物存在石榴石、金红石以及少量斜长石、角闪石.根据上述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区域地质特征,鲁西地区新太古代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构造背景为同碰撞背景,该构造模式是大陆地壳有效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 新太古代 花岗岩类 地球化学 U Pb年代学 Lu Hf同位素 同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陆盆地系统中隆后盆地沉积特征——以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三工河组为例
15
作者 李想 丁雅洁 +2 位作者 李俊飞 徐港 敬亚东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3-1264,共12页
前陆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但主要集中在前渊带,随着隆后盆地油气勘探取得突破,该类盆地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准噶尔盆地腹部属于隆后盆地,该区侏罗系三工河组是重要的油气产层,但是目前对于其沉积相的类型存在较大争议。随着勘探的深入推进... 前陆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但主要集中在前渊带,随着隆后盆地油气勘探取得突破,该类盆地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准噶尔盆地腹部属于隆后盆地,该区侏罗系三工河组是重要的油气产层,但是目前对于其沉积相的类型存在较大争议。随着勘探的深入推进和各种地质资料的不断丰富,三工河组的沉积相类型及演化逐渐变得清晰。为明确前陆盆地系统中隆后盆地沉积相类型、分布及与前渊带沉积特征的差异性,在扎实的野外地质剖面、岩心、测井、地震和分析测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详细剖析了三工河组的沉积相类型、展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准噶尔盆地腹部隆后盆地三工河组沉积相类型包括辫状河三角洲相、湖底扇相和湖泊相等。其中,辫状河三角洲相进一步划分为平原和前缘亚相,主要分布在石西和莫北地区;湖底扇相主要分布在盆1井西凹陷中,发育鲍马序列,多见“A”、“B”段,其物源来自研究区东部的辫状河三角洲。三工河组沉积期,研究区存在3个物源,而非前人认为的西北部和东北部2个物源。稳定重矿物等资料分析表明,W36湖底扇受到东北部物源影响,而W46湖底扇受到东南物源影响。前陆盆地前渊带沉积物粒度较粗,沉积相类型简单,且以构造油气藏为主;而隆后盆地沉积物粒度较细,沉积相类型多,且以构造—岩性、岩性油气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底扇 隆后盆地 三工河组 侏罗系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井趾端滑套研制与现场试验
16
作者 刘海龙 苏怀宇 +4 位作者 马鑫兆 关子越 唐浩 郭玲 鲁文婷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126,共7页
针对水平井桥塞射孔联作分压工艺首段采用连续油管传输射孔,存在施工费用高、作业时间长、特殊井况连续油管无法下入等问题,开展了固井趾端滑套技术研究。趾端滑套与油层套管一起下入固井完井,通过井口憋压开启即可进行首段压裂作业,同... 针对水平井桥塞射孔联作分压工艺首段采用连续油管传输射孔,存在施工费用高、作业时间长、特殊井况连续油管无法下入等问题,开展了固井趾端滑套技术研究。趾端滑套与油层套管一起下入固井完井,通过井口憋压开启即可进行首段压裂作业,同时为后续层段桥塞泵送提供液体通道。文章设计了趾端滑套完井压裂工具,抗内压强度132 MPa,开启压力可调,具有开启可靠、便于压裂等优点。室内试验合格后,在新疆油田玛湖地区超长水平井开展现场试验,完井作业过程中趾端滑套承压可靠,顺利完成固井施工;压裂作业过程中趾端滑套成功开启并完成首段压裂施工,解决了连续油管无法下入射孔的问题,同时节约作业时间1 d。结果表明,研制的固井趾端滑套可以满足现场作业需求,为水平井安全效益改造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首段射孔 连续油管 趾端滑套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湖凹陷中央构造带中南部油气成藏条件、特征及富集规律 被引量:16
17
作者 苏奥 陈红汉 +5 位作者 胡飞 马玉华 刘洪平 王萍 李培军 陈兴龙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3-129,共7页
基于大量钻测资料、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和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从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圈闭等成藏要素及其时空匹配等对西湖凹陷中央构造带中南部纵向地层油气成藏条件、特征及富集规律进行了研究。源岩方面,平湖组煤系源岩为主要烃源岩... 基于大量钻测资料、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和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从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圈闭等成藏要素及其时空匹配等对西湖凹陷中央构造带中南部纵向地层油气成藏条件、特征及富集规律进行了研究。源岩方面,平湖组煤系源岩为主要烃源岩,还原-弱还原和水动力较弱的沉积环境使源岩有机质得到很好保存;储集层方面,常规油气藏储层物性好,主要孔隙类型为原生孔和次生孔,下部低渗近致密-致密砂岩气藏物性较差,局部发育的"甜点"是有利储集体;盖层方面,花上段发育的区域盖层对花港组油气起到了较好的封闭,花下段和平湖组近致密-致密砂岩气除了常规泥岩盖层封闭外,还有致密砂岩物性封闭、气毛细管封闭和超压增压封闭;圈闭方面,花上段油气聚集在挤压反转型背斜圈闭中,而花下段、平湖组油气则聚集在非常规岩性圈闭或与构造叠加的复合圈闭中;成藏要素匹配方面,两者油气充注期与生储盖等成藏条件及其时空上都表现出有利匹配。两类油气藏的富集规律存在差异,断裂输导体系、圈闭条件和保存条件控制着花上段常规油气富集,源岩有机质丰度和物性控制平湖组近致密-致密砂岩油气富集,构造反转和断裂可能也对致密气也存在一定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富集规律 致密砂岩 中央构造带 西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泥岩交互储层支撑剂导流能力实验及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辛军 郭建春 +2 位作者 赵金洲 崔荣军 王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0-84,共5页
在砂泥岩互层的压裂施工中,由于压裂层数多且薄,所造缝的缝宽较窄,且由于支撑剂的大量嵌入,导致支撑裂缝导流能力进一步变差。为使裂缝参数与地层参数相匹配,在对不同粒径、铺砂浓度和支撑剂嵌入等复杂条件下的导流能力进行评价的基础上... 在砂泥岩互层的压裂施工中,由于压裂层数多且薄,所造缝的缝宽较窄,且由于支撑剂的大量嵌入,导致支撑裂缝导流能力进一步变差。为使裂缝参数与地层参数相匹配,在对不同粒径、铺砂浓度和支撑剂嵌入等复杂条件下的导流能力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组合粒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在闭合压力较小时,20/40目与16/30目组合粒径导流能力均与16/30目支撑剂有较大差距,但随着闭合压力的升高,使用组合粒径(20/40:16/30=3:1)获得的裂缝导流能力已经接近单一粒径(16/30目)的导流能力。现场对Y34-38井优化得到了组合粒径的最佳比例,压裂施工后取得了显著效果。研究成果对胜利油田滩坝砂岩储层的压裂改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泥岩互层 粒径 铺砂浓度 嵌入 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LNG工厂能耗分析及节能措施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杨远 唐文洁 +3 位作者 齐安彬 孙贵杰 朱华 马玉华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3-108,114,共7页
为了研究大型LNG工厂能耗组成,系统分析能耗情况并提出合理节能措施。结合GB/T50441-2016《石油化工设计能耗计算标准》,运用某大型LNG工厂性能考核期间连续运转数据进行核算,再利用层次分析法科学分析,最后提出节能降耗措施。研究表明... 为了研究大型LNG工厂能耗组成,系统分析能耗情况并提出合理节能措施。结合GB/T50441-2016《石油化工设计能耗计算标准》,运用某大型LNG工厂性能考核期间连续运转数据进行核算,再利用层次分析法科学分析,最后提出节能降耗措施。研究表明,某大型工厂的主要用能为电能,在相同处理规模下降低工厂的用电量是节能的关键。单位能耗随日处理量的增大而减小,工厂在高负荷运行下较优,满载生产情况下最为节能。因此,协调充足的原料气气源,保持销售渠道畅通,进行高负荷生产有利于降低单位产品的运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耗分析 节能措施 单位能耗 负荷 LNG工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套管偏磨后剩余强度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于浩 练章华 +4 位作者 冯智 于文明 刘永辉 张强 王付会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5-31,共7页
基于钻柱接头与套管磨损试验结果,采用Dawson和White的能量损失磨损理论计算得到套管磨损系数。运用ABAQUS建立钻柱接头-套管偏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二次开发的Umeshmotion子程序和Arbitrary Lagrange-Euler自适应网格技术准确模拟... 基于钻柱接头与套管磨损试验结果,采用Dawson和White的能量损失磨损理论计算得到套管磨损系数。运用ABAQUS建立钻柱接头-套管偏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二次开发的Umeshmotion子程序和Arbitrary Lagrange-Euler自适应网格技术准确模拟钻进过程中的套管局部偏磨过程,并对磨损后的套管的剩余抗挤和抗内压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套管磨损后的形状为"月牙形",且磨损最大深度与磨损时间呈非线性关系,而套管剩余强度与磨损最大深度近似呈线性关系;套管磨损对剩余抗挤强度影响最大,当剩余壁厚小于50%时,套管失去抵抗外挤作用的能力,但仍然具有一定的抗内压强度;发生偏磨后的套管被外挤和内压载荷作用而破坏的形式分别为挤扁毁坏和拉断毁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套管 偏磨 剩余强度 破坏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