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彩南油田提高井下作业质量技术的实践
1
作者 姜军 盛保民 +1 位作者 罗加强 梁金祥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08年第1期15-21,共7页
彩南油田井眼轨迹复杂、产出水矿化度高、富含硫酸盐还原菌,造成每年因为井下失效而进行检泵作业大致在400多井次,且每年略呈增加之势。直接经济成本估算:按每井次作业费3.5万元计,平均每口检泵井因为偏磨腐蚀导致40根油管及对应抽油杆... 彩南油田井眼轨迹复杂、产出水矿化度高、富含硫酸盐还原菌,造成每年因为井下失效而进行检泵作业大致在400多井次,且每年略呈增加之势。直接经济成本估算:按每井次作业费3.5万元计,平均每口检泵井因为偏磨腐蚀导致40根油管及对应抽油杆报废。2004年因疲劳杆断、偏磨和腐蚀结垢造成检泵430井次,费用约1977.6万元。即使不计产量损失,其造成的生产成本也是很大。因此,很有必要研究如何延长检泵周期,降低检泵作业次数的工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南油田 作业质量 工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于CDG凝胶调驱技术的有利条件——以彩南油田三工河组油藏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兴训 张武 +3 位作者 沈楠 杜文军 杨俊涛 冯业庆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3-55,共3页
在充分调研了国内外CDG凝胶调驱技术现状基础上,根据彩南油田油藏室内试验评价,1999年在彩南油田三工河组油藏进行了6个井组的CDG凝胶调驱矿场试验,取得了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当年投入产出比达到了1∶3.9, 从而证实三工河组油藏适于... 在充分调研了国内外CDG凝胶调驱技术现状基础上,根据彩南油田油藏室内试验评价,1999年在彩南油田三工河组油藏进行了6个井组的CDG凝胶调驱矿场试验,取得了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当年投入产出比达到了1∶3.9, 从而证实三工河组油藏适于注CDG凝胶,而且有必要继续实施此项措施以提高油田开发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南油田 三工河组 调驱技术 油藏 油田开发 矿场试验 井组 有利条件 国内外 投入产出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套管地层电阻率测井在新疆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隆山 沈楠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2-64,共3页
过套管地层电阻率 (CHFR)测井方法在油田中的应用大约有 3个方面 ,一是油藏的动态监测即油藏在开发过程中水淹程度的监测 ;二是储层侵入评价 ,由于泥浆侵入对储层电阻率的影响可以得到有效的校正 ;三是对一些电阻率失真的老井可进行再... 过套管地层电阻率 (CHFR)测井方法在油田中的应用大约有 3个方面 ,一是油藏的动态监测即油藏在开发过程中水淹程度的监测 ;二是储层侵入评价 ,由于泥浆侵入对储层电阻率的影响可以得到有效的校正 ;三是对一些电阻率失真的老井可进行再评价。新疆油田 2 0 0 1~ 2 0 0 2年利用斯伦贝谢公司的过套管地层电阻率测井 (CHFR)仪器针对以上 3个方面的应用进行了 5口井的测量 ,取得了比较明显的地质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套管地层电阻率测井 新疆油田 应用 剩余油评价 储层侵入校正 储层重新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南油田油管无损探伤模式及应用
4
作者 杨宴彬 刘国庆 +1 位作者 边嘉泰 张哓峰 《石油规划设计》 2003年第5期56-57,共2页
由于井下流体的腐蚀、井筒偏磨等原因造成的油管损伤,已成为油田井下作业工作量增大和抽油井生产时率降低的主要因素。彩南油田作业区在油管探伤方面进行了认真调研、选型,并进行了设备改造、方案落实及验收标准的制定等工作,取得了良... 由于井下流体的腐蚀、井筒偏磨等原因造成的油管损伤,已成为油田井下作业工作量增大和抽油井生产时率降低的主要因素。彩南油田作业区在油管探伤方面进行了认真调研、选型,并进行了设备改造、方案落实及验收标准的制定等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形成了具有彩南油田特点的现场实用型油管探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南油田 油管损坏 无损探伤 电磁感应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彩南油田井下防腐质量研究与应用
5
作者 梁金祥 盛保民 罗加强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08年第9期41-47,共7页
彩南油田的基本情况 1 储层状况及原油性质 彩南油田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沙漠覆盖区,主要开发层系为三工河组和西山窑组等油藏,迭加含油面积55.87km^2,动用地质储量4700×10^4t。三工河组平均油层中部深度2345m,西山窑组... 彩南油田的基本情况 1 储层状况及原油性质 彩南油田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沙漠覆盖区,主要开发层系为三工河组和西山窑组等油藏,迭加含油面积55.87km^2,动用地质储量4700×10^4t。三工河组平均油层中部深度2345m,西山窑组平均油层中部深度2250m,为同一压力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南油田 防腐质量 准噶尔盆地东部 应用 井下 西山窑组 三工河组 沙漠覆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25井区石炭系火成岩气藏形成条件 被引量:6
6
作者 高先志 沈楠 +2 位作者 何万军 秦旭升 章彤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20,共3页
准噶尔盆地五彩湾凹陷石炭系火成岩气藏自彩25井在其中获得工业气流后,随后有多口评价井落空,所以研究该区油气分布的控制因素便成了急迫的问题。针对火成岩油气藏形成的特殊性,从储层的形成特点、气藏形成的运移条件和发现井的构造背... 准噶尔盆地五彩湾凹陷石炭系火成岩气藏自彩25井在其中获得工业气流后,随后有多口评价井落空,所以研究该区油气分布的控制因素便成了急迫的问题。针对火成岩油气藏形成的特殊性,从储层的形成特点、气藏形成的运移条件和发现井的构造背景等角度分析了该气藏形成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彩25井区火成岩气藏储层多位于石炭系火成岩顶部不整合面以下,岩性主要为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凝灰熔岩和蚀变安山岩,其中发育裂缝及各种溶孔等次生孔隙;火成岩下伏的石炭系暗色泥岩和碳质泥岩等气源岩所形成的油气,通过断层向上运移到火成岩顶部,然后通过不整合面下的渗透层横向运移并聚集到局部构造的高部位,形成高构造背景下的岩性油气藏;断裂通道、构造高背景以及火成岩的孔渗性是控制气藏形成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五彩湾凹陷 石炭纪 火成岩 储集层 油气藏形成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133井区西山窑组油藏储层敏感性特征及注水防膨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冷严 戴文英 +2 位作者 赵增义 寇根 沈南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年第1期32-35,74-75,共4页
通过对彩133井区西山窑组储层敏感性实验、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评价、储层注入水储层伤害评价、防膨稳定剂效果评价的研究发现,该井区储层具有强水敏特征,其临界矿化度为12447.46mg/L;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良好;当注入达30倍孔隙体积... 通过对彩133井区西山窑组储层敏感性实验、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评价、储层注入水储层伤害评价、防膨稳定剂效果评价的研究发现,该井区储层具有强水敏特征,其临界矿化度为12447.46mg/L;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良好;当注入达30倍孔隙体积倍数时,储层注入水伤害模拟评价其渗透率损失率平均为41.6%;0.3%的彩-12#防膨稳定剂对储层具较好的防膨稳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入水 敏感性 地层水 注水伤害 防膨稳定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井资料在羊三木油田水淹层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梁晓东 丁娱娇 +2 位作者 林学春 王东林 杜文军 《录井工程》 2010年第3期65-70,共6页
羊三木油田经过长期注水开发,目前已进入高含水期,水淹层综合评价成为储集层评价所面临的主要难题。通过分析羊三木油田油层水淹前、后储集层物理性质变化特征,优选出能够反映储集层水淹特征的测井系列,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型水淹... 羊三木油田经过长期注水开发,目前已进入高含水期,水淹层综合评价成为储集层评价所面临的主要难题。通过分析羊三木油田油层水淹前、后储集层物理性质变化特征,优选出能够反映储集层水淹特征的测井系列,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型水淹层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提出了自然电位与不同径向探测深度电阻率曲线相结合的水淹层定性识别方法和基于核磁共振测井的水淹层识别及水淹级别划分方法。应用实例表明,上述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 羊三木油田 水淹层 电阻率 自然电位 核磁共振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正演模拟技术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七区地震解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霍进杰 于浩业 +2 位作者 董雪梅 祁明霞 李胜 《海洋石油》 CAS 2013年第4期30-34,共5页
地震正演模拟技术是用教学或物理的方法研究地震波在某种具体的简化模型中传播的特点,用来模拟真实地质结构条件下的地震波场。随着油气勘探的难度越来越大,该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七区三维地震解释中的应用... 地震正演模拟技术是用教学或物理的方法研究地震波在某种具体的简化模型中传播的特点,用来模拟真实地质结构条件下的地震波场。随着油气勘探的难度越来越大,该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七区三维地震解释中的应用为例,正演模拟技术在地质模式的识别、断裂的精细刻画、速度异常的分析、小断裂的识别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演模拟技术 二次开发 地震地质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油田中低产井的管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兴训 王勇 +1 位作者 刘宏 杨俊涛 《石油规划设计》 2002年第4期6-7,共2页
彩南油田因低产井逐年增多而使油田的采油成本明显上升。介绍了根据地质认识,采用正确的工艺手段,从油藏挖掘潜力,变部分低产井为高产井,或较大幅度地提高其产油量和降低成本;对部分确实难以挖潜的低产井,根据不同的井况,改变管理方式... 彩南油田因低产井逐年增多而使油田的采油成本明显上升。介绍了根据地质认识,采用正确的工艺手段,从油藏挖掘潜力,变部分低产井为高产井,或较大幅度地提高其产油量和降低成本;对部分确实难以挖潜的低产井,根据不同的井况,改变管理方式或生产方式,大幅度降低其吨油操作费用,为持续高效开发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南油田 低产井 地质评价 油藏描述 定向钻井 调剖 堵水 经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尔禾油田中三叠统克上组储层表征方法研究
11
作者 欧成华 李传浩 吴清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5-88,共4页
乌尔禾油田中三叠统克拉玛依上组为扇三角洲沉积相,具有物源近、成熟度低、储层纵横向展布不清、物性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对该区储层进行了等时地层划分与对比、微构造和沉积微相分析、储层参数精细解释、储层物性时空展布特征描述等... 乌尔禾油田中三叠统克拉玛依上组为扇三角洲沉积相,具有物源近、成熟度低、储层纵横向展布不清、物性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对该区储层进行了等时地层划分与对比、微构造和沉积微相分析、储层参数精细解释、储层物性时空展布特征描述等系列研究,建立了基于超短周期的等时地层格架和基于单砂体的层面微构造模型,弄清了单砂层范围内沉积微相的纵横向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刻划了有效储渗体和物性非均质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复杂扇三角洲沉积储层精细表征的方法与技术,为该类油藏合理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 储层 沉积微相 乌尔禾油田 克拉玛依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井作业废液回收灌液装置设计与应用
12
作者 刘琦 吴晓冬 杜娟 《石化技术》 CAS 2018年第9期47-47,共1页
本文研究了废液收灌液装置和工艺技术,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关键词 井下作业 回收罐液 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飞仙关组优质储层形成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何莹 郭旭升 +3 位作者 张克银 赵勋 边树涛 周文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6,共5页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经历了3个成岩演化阶段:准同生—早期成岩阶段、浅埋—中埋成岩阶段、深埋成岩阶段。主要成岩作用有:泥晶化、胶结、压实压溶、重结晶、白云石化、溶蚀和破裂等。其中,溶蚀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是改善储集性能的主...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经历了3个成岩演化阶段:准同生—早期成岩阶段、浅埋—中埋成岩阶段、深埋成岩阶段。主要成岩作用有:泥晶化、胶结、压实压溶、重结晶、白云石化、溶蚀和破裂等。其中,溶蚀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是改善储集性能的主要有利因素。溶蚀作用发生在成岩作用的各个阶段,以早期大气淡水渗滤作用形成选择性溶蚀和深埋藏阶段含CO2和H2S流体对全岩的溶蚀作用为主。白云石化作用,以早成岩阶段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为主,埋藏白云石化作用次之。与复杂的成岩作用对应,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的孔隙大体也经历了4次重要的演变:沉积时原始孔隙度为35%、准同生—早期成岩阶段后的25%、浅埋—中埋成岩阶段后的5.5%、深埋成岩阶段的10%。由此认为,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相储层储集性能的改善主要依赖于白云石化作用和深埋成岩阶段的非选择性溶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东北 早三叠世 鲕粒滩 储集层 成岩作用 “甜点”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储层属性分析与随机模拟 被引量:9
14
作者 唐永 梅廉夫 +2 位作者 唐文军 陈友智 胡志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66,共11页
与常规储层相比,裂缝的存在致使裂缝性储层非均质性增强,如何全面、准确地定量描述裂缝网络成为细致刻画这类储集层的关键。合理整合相关裂缝信息数据,运用最优概率分布函数对裂缝属性特征进行统计和空间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研究目... 与常规储层相比,裂缝的存在致使裂缝性储层非均质性增强,如何全面、准确地定量描述裂缝网络成为细致刻画这类储集层的关键。合理整合相关裂缝信息数据,运用最优概率分布函数对裂缝属性特征进行统计和空间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研究目的,选择最佳理论模型是裂缝性储层建模的基本思想。依据这一原则对裂缝性储层随机模拟的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1)非线性分析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减小不同数据源、不同尺度数据整合所产生的误差,综合分析的裂缝数据较为理想;(2)运用圆周统计、人工智能分析裂缝属性能够获得较为合理的结论;(3)复合模型既能表现裂缝离散性特征,又能体现裂缝聚类的连续性效果,能较好地表征裂缝性储层特点。但裂缝发育的复杂性决定了裂缝储层建模还需综合不同学科、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储层 非线性分析 随机模拟 属性特征 连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压裂微地震的3种监测方式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杜文军 雷湘鄂 黄江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03-305,共3页
储层压裂在油气田的开发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是低渗透油气藏实现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压裂产生的微地震可提供裂缝扩展过程的重要信息,准确监测微地震对于评价压裂效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介绍检测压裂微地震的3种主要监测方式:地面监测... 储层压裂在油气田的开发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是低渗透油气藏实现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压裂产生的微地震可提供裂缝扩展过程的重要信息,准确监测微地震对于评价压裂效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介绍检测压裂微地震的3种主要监测方式:地面监测方式、井下监测方式和井口监测方式。阐述3种监测方式中传感器的布置特点,分析了计算微地震源位置的走时方程,讨论了3种监测方式的优势和缺点,最后对微地震监测的现场实践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压裂 微地震监测 传感器布置 走时方程 震源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Z+EYL复合增注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玲莉 冯业庆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54-57,共4页
FRZ和EYL两项技术是在全面分析新疆油田公司注水开发生产区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 ,充分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 ,研究成功的综合增注技术。叙述了FRZ +EYL复合增注技术的室内试验和现场应用效果 ,分析了引起油藏堵塞的主要原因 ,并研制了... FRZ和EYL两项技术是在全面分析新疆油田公司注水开发生产区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 ,充分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 ,研究成功的综合增注技术。叙述了FRZ +EYL复合增注技术的室内试验和现场应用效果 ,分析了引起油藏堵塞的主要原因 ,并研制了解决方法 ,通过五年来在彩南油田西山窑组油藏油水井共 32井次的试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注 堵塞 解堵 增产措施 注水开发 FRZ EYL 复合增注 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边底水油藏水体体积的计算 被引量:1
17
作者 伍睿 黄兴龙 +3 位作者 秦旭升 徐阳 富勇 段文立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09X期273-275,共3页
新疆油田L6区块属于复杂裂缝性边底水油藏,其油田地质特征复杂。要认识边底水在油藏开发过程中的运动规律,必须较为准确地确定边底水的能量,确定边底水的水体体积。水体体积是确定油藏开发规模和开发设计的重要参数。研究表明,L6区块的... 新疆油田L6区块属于复杂裂缝性边底水油藏,其油田地质特征复杂。要认识边底水在油藏开发过程中的运动规律,必须较为准确地确定边底水的能量,确定边底水的水体体积。水体体积是确定油藏开发规模和开发设计的重要参数。研究表明,L6区块的水油体积比采用非稳态法的计算结果,即L6区块的水油体积比为21,油藏驱动接近弹性水压驱动,属比较活跃型边底水油藏,采用天然能量开发,能获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底水油藏 水侵量 水体体积 边底水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中酸性和碱性组份对原油表面与胶体化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志刚 杨鸿剑 向前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08年第4期98-100,共3页
酸性和碱性物质为原油中非烃组份,富集于沥青胶质之中。前人的研究表明,原油中的酸性和碱性组份对其界面张力、润湿性等表面与胶体化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影响程度可能主要不在于它们的含量(酸值和碱值的大小),而在于它们的强度和分子结... 酸性和碱性物质为原油中非烃组份,富集于沥青胶质之中。前人的研究表明,原油中的酸性和碱性组份对其界面张力、润湿性等表面与胶体化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影响程度可能主要不在于它们的含量(酸值和碱值的大小),而在于它们的强度和分子结构,此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酸值 碱值 界面张力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工河组油藏一体化解堵技术研究与应用
19
作者 高玉梅 梁金祥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5年第1期46-50,3,共5页
三工河组油藏长期高强度开发,小修、大修、增产措施等各种作业频繁,造成三工河组油藏井下储层污染严重,大量的储层污染低产井严重制约了油藏的开发。通过对污染井取样,实验分析,储层污染物主要为垢、机杂、有机堵塞、粘土矿物、无机堵... 三工河组油藏长期高强度开发,小修、大修、增产措施等各种作业频繁,造成三工河组油藏井下储层污染严重,大量的储层污染低产井严重制约了油藏的开发。通过对污染井取样,实验分析,储层污染物主要为垢、机杂、有机堵塞、粘土矿物、无机堵水剂、调剖剂冻胶与沉淀物、蜡。针对储层污染原因通过室内试验分析,研究适合三工河储层的解堵剂,提出相对应的盐酸体系、土酸体系综合解堵治理方案,采取酸化、溶蜡、粘土稳定一体化解堵技术对污染储层进行综合治理。2010-2012年,分别选择HCl体系和土酸体系作为解堵剂与溶蜡剂结合对三工河组油藏进行了综合解堵,施工19井次,有效11井次,措施有效率57.9%,部分解决了油田储层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工河组油藏 储层污染 一体化解堵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