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长径比油气管道空间爆炸事故分析--以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8·7”稠油热采井口爆炸事故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张佑明 张华 秦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93-96,共4页
为分析大长径比管道内气体爆炸事故的原因,以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克浅10井区"8·7"23123井口爆炸事故为例,进行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的理论计算,并分析井口爆炸事故过程。物理爆炸计算与分析表明,爆炸可产生的压力为18.46MPa,... 为分析大长径比管道内气体爆炸事故的原因,以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克浅10井区"8·7"23123井口爆炸事故为例,进行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的理论计算,并分析井口爆炸事故过程。物理爆炸计算与分析表明,爆炸可产生的压力为18.46MPa,小于采油(气)井口装置105MPa的爆破压力,因此,该爆炸不属于蒸汽过热引起的物理爆炸。化学爆炸计算表明,油管内发生化学爆炸产生的高温达到2666.7℃,可以使钢材强度受到破坏;化学爆炸的爆轰压力为122.4MPa,大于井口装置能承受的爆破压力,说明是化学爆炸产生的爆轰压力摧毁了井口装置。计算与分析的结果可以为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稠油蒸气 大长径比管道 密闭空间爆炸 爆轰 事故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_(3)PO_(4)-Fe_(3)O_(4)/g-C_(3)N4非均相臭氧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3
2
作者 周龙涛 李慧敏 +2 位作者 安静 徐阳 张栌丹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02-1611,共10页
以MCM-41分子筛为模板剂采用热缩聚合成法制备g-C_(3)N_(4)载体,通过浸渍法对其进行负载制备Ag_(3)PO_(4)-Fe_(3)O_(4)/g-C_(3)N_(4)非均相臭氧催化剂,以油田废水预处理后水中COD的去除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其制备条件,并利用响应曲面法Box-... 以MCM-41分子筛为模板剂采用热缩聚合成法制备g-C_(3)N_(4)载体,通过浸渍法对其进行负载制备Ag_(3)PO_(4)-Fe_(3)O_(4)/g-C_(3)N_(4)非均相臭氧催化剂,以油田废水预处理后水中COD的去除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其制备条件,并利用响应曲面法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结果表明:当MCM-41分子筛添加量为15%,g-C_(3)N_(4)载体焙烧温度为520℃、Fe_(3)O_(4)负载质量分数为50%,Ag_(3)PO_(4)负载质量分数为20%的,Ag_(3)PO_(4)-Fe_(3)O_(4)/g-C_(3)N_(4)非均相臭氧催化剂对油田废水预处理后,水中COD去除率达83.06%。通过微观表征可知,由模板剂引入制得的有序管状g-C_(3)N_(4)载体与Ag_(3)PO_(4)、Fe_(3)O_(4)负载后改变了其晶面的有序性并增大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通过负载改性提高了Ag_(3)PO_(4)的稳定性,以及与Fe_(3)O_(4)协同作用对臭氧催化的活性。磁性材料Fe_(3)O_(4)负载利于催化剂的回收,经磁性分离干燥后重复使用,仍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同时经高温焙烧活化后的再生性能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g-C_(3)N4 Fe_(3)O_(4) Ag_(3)PO_(4) 臭氧催化 油田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干扰试井的煤层气储层优势渗流方向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董银涛 张遂安 +3 位作者 梁涛 孙延明 代礼兵 张彪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0-75,共6页
为获得晋城矿区某区块3号煤层的储层连通性及其优势渗流方向,为矿区煤层气规模开发方案制定与调整提供依据,利用干扰试井技术对该区块井网内的煤层气井进行井间干扰测试。选定一口井为激动井,其周围5口井为观测井,组成干扰试井测试井组... 为获得晋城矿区某区块3号煤层的储层连通性及其优势渗流方向,为矿区煤层气规模开发方案制定与调整提供依据,利用干扰试井技术对该区块井网内的煤层气井进行井间干扰测试。选定一口井为激动井,其周围5口井为观测井,组成干扰试井测试井组,测试并分析煤层气储层的连通性及其优势渗流方向。结果表明:激动井W-160井与观测井W-156井、W-166井间的煤层气储层连通性,优于其与观测井W-161井、W-157井以及W-164井间的储层连通性,即该区块煤层气储层的优势渗流方向为NE—SW向。将测试成果与生产实际相比对,验证了其正确性。试验证明了干扰试井测试可有效识别煤层气储层的连通性及优势渗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干扰试井 井间干扰 储层连通性 优势渗流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藏型地下储气库动态分析技术规范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士杰 廖伟 +4 位作者 刘国良 王玉 郭秀媛 郑强 李欣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82-85,共4页
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注采动态分析目前多借鉴或基于《气藏开发动态分析技术规范:SY/T 6108—2012》,但是储气库注采动态分析不同于气藏开发,沿用上述行业标准已不能满足储气库注气、采气两个阶段动态分析,高速注采工况下库容动... 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注采动态分析目前多借鉴或基于《气藏开发动态分析技术规范:SY/T 6108—2012》,但是储气库注采动态分析不同于气藏开发,沿用上述行业标准已不能满足储气库注气、采气两个阶段动态分析,高速注采工况下库容动用特征分析,以及地质体动态密封性分析的需要。为了规范储气库动态分析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要求、确保储气库达容达产和高效调峰,开展了气藏型储气库动态分析技术规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储气库建设已20余年,其动态分析主要借鉴气藏开发动态分析技术规范,但储气库高速注采和应急多变的注采特点导致上述规范无法解决储气库所面临的难题;②2018年以后中国储气库建设提速,在役库和新建库均迫切需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动态分析技术规范来指导储气库注采调峰和安全高效运行。结论认为,该储气库动态分析标准化研究成果,明确了储气库注采动态分析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要求,促进了储气库动态分析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可以为储气库达容达产和高效调峰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气库 动态分析 达容 达产 高效调峰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氮作业井筒内可燃气体扩散特征数值模拟 被引量:2
5
作者 肖丰浦 彭建福 +4 位作者 侯秀芹 李明智 李亚楠 张军 张全义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56-762,共7页
为确保热采井注氮采油工艺过程的安全生产,利用Fluent软件对井筒气相空间内可燃气体的分布情况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井筒内可燃气体的燃爆危险性。结果表明:在氮气持续注入过程中,地层原油中挥发出的甲烷气体很难进入井筒气相空间... 为确保热采井注氮采油工艺过程的安全生产,利用Fluent软件对井筒气相空间内可燃气体的分布情况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井筒内可燃气体的燃爆危险性。结果表明:在氮气持续注入过程中,地层原油中挥发出的甲烷气体很难进入井筒气相空间,因此不会在井筒形成爆炸性环境;而在注氮停止后,甲烷会沿井筒逐渐向井口扩散,停注0.5 h时井筒内甲烷的平均体积分数已超过理论爆炸下限,存在燃爆风险,且停注时间越长,井筒内甲烷平均体积分数和扩散区域越大,整个井筒的燃爆危险性随之增加,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防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热采井 注氮作业 数值模拟 扩散特征 燃爆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