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鸭源禽副黏病毒4型对鸡的致病性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建华
孙佳琪
+6 位作者
郑学功
阿里木江·喀迪尔
加尔肯
祖力亚江·阿不都热合曼
胡月
古丽孜巴·艾尔肯
冉多良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7-262,共6页
为了探究鸭源禽副黏病毒4型(APMV-4)对鸡是否存在潜在致病性,本实验以鸭源APMV-4新疆分离株通过尾胸气囊途径感染一周龄SPF鸡12只,24 h后取12只同日龄SPF鸡同居饲养,作为模拟自然感染组,同时以PBS接种的雏鸡做为阴性对照。感染后每天观...
为了探究鸭源禽副黏病毒4型(APMV-4)对鸡是否存在潜在致病性,本实验以鸭源APMV-4新疆分离株通过尾胸气囊途径感染一周龄SPF鸡12只,24 h后取12只同日龄SPF鸡同居饲养,作为模拟自然感染组,同时以PBS接种的雏鸡做为阴性对照。感染后每天观察各组鸡的临床症状及发病情况,并采用临床症状评分统计各组鸡临床症状得分;于感染后2 d、5 d、9 d、14 d采集各组鸡的血清、咽拭子和泄殖腔拭子,利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其血清HI抗体,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鸡的排毒情况。感染后第5 d、9 d、14 d每组分别迫杀4只鸡,采集脑、气管、肺脏、脾和小肠组织,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织中的病毒载量;选择病变较严重的气管和肺脏制作病理切片。结果显示,两种方式感染组鸡均于感染后3 d~4 d出现喷嚏、腹泻等症状,且气囊感染组鸡的临床症状评分较自然感染组鸡稍高;HI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气囊感染组鸡的HI抗体效价在感染后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自然感染组(P<0.05),两组鸡的平均HI抗体效价均在感染后第14 d达到峰值,分别为6.75log2和3.75log2;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两组鸡自感染病毒后第2 d开始排毒,且咽排毒量显著高于泄殖腔排毒量(P<0.05),其中气囊感染组鸡的排毒量显著高于自然感染组(P<0.05),并在感染后第5 d排毒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病毒载量结果显示,两组感染鸡的气管及肺脏中的病毒载量均高于其他组织,脑组织中未检测到病毒;且两组鸡的气管和肺脏均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与病毒载量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阴性对照组鸡均无明显临床症状、抗体效价、病毒排毒,各组织病毒载量均为阴性且各组织均无明显病变。以上结果表明,鸭源APMV-4感染鸡后可产生一定的HI抗体,并可在鸡的气管及肺脏中低水平复制,且具有传染性。本研究首次揭示了模拟自然感染与气囊接种两种方式感染鸭源APMV-4对鸡致病性的差异,为APMV感染的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副黏病毒4型
模拟自然感染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鸭源禽副黏病毒4型对鸡的致病性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建华
孙佳琪
郑学功
阿里木江·喀迪尔
加尔肯
祖力亚江·阿不都热合曼
胡月
古丽孜巴·艾尔肯
冉多良
机构
新疆
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
新疆沙雅县草原工作站
出处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7-262,共6页
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8D01A13)。
文摘
为了探究鸭源禽副黏病毒4型(APMV-4)对鸡是否存在潜在致病性,本实验以鸭源APMV-4新疆分离株通过尾胸气囊途径感染一周龄SPF鸡12只,24 h后取12只同日龄SPF鸡同居饲养,作为模拟自然感染组,同时以PBS接种的雏鸡做为阴性对照。感染后每天观察各组鸡的临床症状及发病情况,并采用临床症状评分统计各组鸡临床症状得分;于感染后2 d、5 d、9 d、14 d采集各组鸡的血清、咽拭子和泄殖腔拭子,利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其血清HI抗体,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鸡的排毒情况。感染后第5 d、9 d、14 d每组分别迫杀4只鸡,采集脑、气管、肺脏、脾和小肠组织,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织中的病毒载量;选择病变较严重的气管和肺脏制作病理切片。结果显示,两种方式感染组鸡均于感染后3 d~4 d出现喷嚏、腹泻等症状,且气囊感染组鸡的临床症状评分较自然感染组鸡稍高;HI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气囊感染组鸡的HI抗体效价在感染后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自然感染组(P<0.05),两组鸡的平均HI抗体效价均在感染后第14 d达到峰值,分别为6.75log2和3.75log2;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两组鸡自感染病毒后第2 d开始排毒,且咽排毒量显著高于泄殖腔排毒量(P<0.05),其中气囊感染组鸡的排毒量显著高于自然感染组(P<0.05),并在感染后第5 d排毒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病毒载量结果显示,两组感染鸡的气管及肺脏中的病毒载量均高于其他组织,脑组织中未检测到病毒;且两组鸡的气管和肺脏均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与病毒载量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阴性对照组鸡均无明显临床症状、抗体效价、病毒排毒,各组织病毒载量均为阴性且各组织均无明显病变。以上结果表明,鸭源APMV-4感染鸡后可产生一定的HI抗体,并可在鸡的气管及肺脏中低水平复制,且具有传染性。本研究首次揭示了模拟自然感染与气囊接种两种方式感染鸭源APMV-4对鸡致病性的差异,为APMV感染的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禽副黏病毒4型
模拟自然感染
致病性
Keywords
avian paramyxovirus type 4
simulated natural infection
pathogenicity
分类号
S852.65 [农业科学—基础兽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鸭源禽副黏病毒4型对鸡的致病性分析
刘建华
孙佳琪
郑学功
阿里木江·喀迪尔
加尔肯
祖力亚江·阿不都热合曼
胡月
古丽孜巴·艾尔肯
冉多良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