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1
作者 葛正康 王军 +3 位作者 白如霄 郝先哲 刘瑜 王翔飞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4期111-115,共5页
为摸清2023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辖区内7个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情况,采用文献查阅、资料搜集结合实地踏查、访问及药用植物学分析等方法开展了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归类和分析,以明确药用植物资源种类。结果表明:在调查区域内... 为摸清2023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辖区内7个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情况,采用文献查阅、资料搜集结合实地踏查、访问及药用植物学分析等方法开展了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归类和分析,以明确药用植物资源种类。结果表明:在调查区域内共发现药用植物32科58种,优势科为蒺藜科、豆科和菊科,合计20种,占比34.48%;以多年生及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分别为24种和19种,共占总种数的74.14%;清热类药用植物最多,有25种;全草入药药用植物有23种,占比39.66%;查阅5种民族药典记载,藏族药用植物有14种,占比24.14%,部分药用植物记载于多种民族药典;调查还发现了重点保护植物胀果甘草、黑果枸杞、阴生掌裂兰和中麻黄。该地区内药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具有明确的探究价值,调查结果可为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资源调查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为实验的睡眠干扰应激诱发焦虑抑郁共患动物模型的建立
2
作者 赵永智 张亦文 +8 位作者 罗燕琴 陈芳 许燕飞 潘瑞乐 常琪 刘萌潮 何清湖 姜宁 刘新民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5-703,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周期睡眠干扰(sleep interruption,SI)应激对ICR小鼠情绪行为的影响,建立SI应激致焦虑抑郁共患小鼠模型。方法雄性ICR(4~5周龄)小鼠72只,分别按1、2、3周应激周期,随机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除空白组外,模型组分别...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周期睡眠干扰(sleep interruption,SI)应激对ICR小鼠情绪行为的影响,建立SI应激致焦虑抑郁共患小鼠模型。方法雄性ICR(4~5周龄)小鼠72只,分别按1、2、3周应激周期,随机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除空白组外,模型组分别给予1、2、3周的SI应激。应激结束后采用旷场、高架十字迷宫、明暗箱、大理石掩埋和强迫游泳行为学检测方法评估小鼠情绪行为,并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皮质酮(CORT)的含量。结果在SI应激1周后,模型组小鼠的大理石掩埋个数较空白组均显著增加(P<0.05);应激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明暗箱穿箱次数显著降低(P<0.05)、大理石掩埋个数显著增加(P<0.01);应激3周后,模型组小鼠大理石掩埋个数显著增加(P<0.05),明暗箱穿箱次数显著降低(P<0.05),小鼠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1)。结论睡眠干扰应激2周时小鼠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样行为,而3周后出现显著的焦虑和抑郁行为变化,表明睡眠干扰应激3周后成功构建了小鼠焦虑抑郁共患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干扰 焦虑抑郁 动物模型 行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骆驼刺治疗脓毒症的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1
3
作者 邹炙臻 邓喜玲 +10 位作者 王云来 张杰 董江涛 柳小玲 梁粟 王菊 张辉 吴江东 章乐 吴芳 张万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024-3036,共13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及分子动力学技术,研究骆驼刺治疗脓毒症作用机制,并进行动物实验验证。方法首先筛选骆驼刺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同时筛选治疗脓毒症的相关作用靶点,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及分子动力学技术,研究骆驼刺治疗脓毒症作用机制,并进行动物实验验证。方法首先筛选骆驼刺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同时筛选治疗脓毒症的相关作用靶点,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绘制中药-疾病-靶点网络图。其次对网络图中核心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同时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接着对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验证。最后采用小鼠进行动物实验验证。结果筛选出骆驼刺活性成分30个,度值排名前5为(-)-儿茶素酸酯、金雀异黄酮、山奈酚、槲皮素、表没食子儿茶素,作用靶点196个;脓毒症疾病相关靶点2144个,骆驼刺-脓毒症交集靶点105个,核心靶点为TNF、IL-6、AKT1、VEGFA、CASP3、IL-1β等。涉及PI3K-Akt、TNF、HIF-1、AGE-RAGE、IL-17等信号通路,介导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发挥对脓毒症的治疗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骆驼刺黄酮类化合物与各关键靶点结合性能均良好,其中结合能最低最稳定的构象为(-)-epigallocatechin gallate-IL-6和quercetin-IL-6,对两对复合物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通过静电、范德华势能和氢键的共同作用,可以达到稳定结合的效果。动物实验证实骆驼刺可抑制脓毒症小鼠肺组织内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降低Caspase-3、VEGF蛋白表达,减少外周血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分泌,减轻组织及脏器炎性损伤。结论骆驼刺对脓毒症的治疗作用是通过多生物过程、多靶点、多通路来实现的。本研究为骆驼刺的临床应用以及脓毒症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脓毒症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祖卡木颗粒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4
作者 候艳敏 徐梅 +6 位作者 张丽娟 李俞瑶 周文欣 王航宇 王金辉 刘冬 张珂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3-371,共9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祖卡木颗粒(zukamu granules,ZKMG)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并通过体内实验验证预测结果。方法数据库检索ZKMG活性化合物、靶点以及潜在的支气管哮喘靶点,用ZKMG以及支气管哮喘的交集靶点构建药...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祖卡木颗粒(zukamu granules,ZKMG)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并通过体内实验验证预测结果。方法数据库检索ZKMG活性化合物、靶点以及潜在的支气管哮喘靶点,用ZKMG以及支气管哮喘的交集靶点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PPI),采用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进行富集分析,并通过网络药理学结果进行分子对接。腹腔注射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建立支气管哮喘模型,经体内实验验证ZKMG对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结果ZKMG中含有194种潜在活性成分,关键成分包括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等;其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关键靶点有176个,靶点主要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包括信号传导、凋亡过程的负调控、血管生成,通过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MAPK等信号通路对支气管哮喘发挥治疗作用。结论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成分与对应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体内实验验证,ZKMG可改善支气管哮喘肺部炎症情况以及氧化应激水平,能够下调p-p38、p-ERK1/2、p-IκBα以及NF-κBp65的表达。ZKMG对支气管哮喘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卡木颗粒 卵清蛋白 支气管哮喘 NF-κB/MAPK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泽泻醇B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向柳燕 王文萱 +8 位作者 顾斯萌 张晓倩 李陆垚 李玉倩 王媛茹 雷琪琪 杨雪 曹亚军 李学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75-2384,共10页
目的探究泽泻醇B(alisol B)抑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潜在基因与机制。方法通过CCK-8和Transwell检测泽泻醇B对NSCLC细胞的增殖及迁移作用。通过TCGA和化合物基因预测数据库收集NSCLC和泽泻醇B的基因,并获... 目的探究泽泻醇B(alisol B)抑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潜在基因与机制。方法通过CCK-8和Transwell检测泽泻醇B对NSCLC细胞的增殖及迁移作用。通过TCGA和化合物基因预测数据库收集NSCLC和泽泻醇B的基因,并获得二者交集基因。应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分子相互作用(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筛出前20的节点,运用R语言筛出与NSCLC预后相关的蛋白,并获得二者交集;通过KEGG和GO富集分析及相关基因与免疫细胞关系分析探究泽泻醇B作用于NSCLC的潜在机制,并通过细胞水平实验验证。结果泽泻醇B抑制NSCLC细胞的细胞活力和迁移能力。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确定5个重要基因:CCNE1,CDK1,COL1A1,COL1A2,COL3A1;细胞实验结果显示泽泻醇B下调NSCLC细胞中Cyclin E1、CDK1和COL1A2的表达。此外,泽泻醇B可抑制巨噬细胞中COL1A2和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的表达。结论泽泻醇B可能通过下调CDK1和Cyclin E1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可能通过抑制COL1A2影响巨噬细胞功能,从而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对NSCLC产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泻醇B NSCLC 天然药物 网络药理学 肿瘤微环境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养基对固沙先锋植物羽毛针禾种子萌发的影响
6
作者 郭楠 陈港 +5 位作者 马红霞 孙雨 胡鸣 王斐 李榕 李鸿彬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6-152,共7页
为探索固沙先锋植物羽毛针禾种子萌发的最适培养基条件,以羽毛针禾种子为材料,利用MS、N6、1/2 MS、琼脂和White等5种培养基进行羽毛针禾种子萌发实验。在筛选出高效(琼脂培养基)和低效(White)培养基后,对种子进行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 为探索固沙先锋植物羽毛针禾种子萌发的最适培养基条件,以羽毛针禾种子为材料,利用MS、N6、1/2 MS、琼脂和White等5种培养基进行羽毛针禾种子萌发实验。在筛选出高效(琼脂培养基)和低效(White)培养基后,对种子进行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α-淀粉酶活性以及赤霉素、脱落酸、乙烯利、茉莉酸和生长素等萌发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表明,琼脂培养基中种子萌发率最高,种子萌发前可溶性蛋白含量和α-淀粉酶活性持续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基本保持稳定,相关植物激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利、茉莉酸和生长素含量处于持续上升的状态。White培养基中萌发率最低,种子萌发前α-淀粉酶活性持续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下降,赤霉素浓度显著低于琼脂糖培养基,脱落酸的含量高于琼脂糖培养基。研究结果表明,琼脂培养基为5种羽毛针禾种子萌发的最高效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毛针禾 禾本科种子萌发 培养基 代谢 酶活性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药用甘草对重金属镉的生长响应、镉耐性及富集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迦得 陆嘉惠 +2 位作者 李新 刘梦楠 徐可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4-214,共11页
通过3种药用甘草对重金属镉(Cd)生长响应、镉耐受性差异和镉积累特征的研究,为药用甘草种植和药材安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水培法育苗,分析不同浓度镉(0、50、100、150μmol·L^(-1))胁迫对生长30 d的3种药用甘草的生长指... 通过3种药用甘草对重金属镉(Cd)生长响应、镉耐受性差异和镉积累特征的研究,为药用甘草种植和药材安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水培法育苗,分析不同浓度镉(0、50、100、150μmol·L^(-1))胁迫对生长30 d的3种药用甘草的生长指标、生物量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并用石蜡切片法制片观察根解剖结构;采用耐镉系数法和隶属函数值法对药用甘草的耐镉性差异进行评价;同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ICP)测定根、茎和叶中镉离子的含量,并计算镉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分析镉富集特性。镉处理下3种药用甘草的株高、根长、叶片数和生物量显著下降,根横截面积显著减小,维管柱面积占根总面积比例上升,根部MDA含量升高,氧化胁迫加重;以生物量下降至75%时的镉浓度为适宜生长阈值,胀果甘草为12.462μmol·L^(-1),乌拉尔甘草为14.715μmol·L^(-1),光果甘草为1.952μmol·L^(-1);综合耐镉系数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乌拉尔甘草的耐镉性最强,光果甘草最弱;镉富集系数在1.960~8.683之间,转运系数远小于1,镉主要富集在根中。在50μmol·L^(-1)处理下,胀果甘草根中镉含量是叶中的7.5倍,乌拉尔甘草为21.3倍,光果甘草为16.5倍,均超过国家标准GB/T 19618—2004。镉胁迫显著抑制了3种药用甘草根和叶片生长,药材根生物量显著下降,其镉耐受性表现为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镉主要积累在根部,在50μmol·L^(-1)镉处理下,3种药用甘草根中镉含量均超国家标准。因此,应关注野生甘草采挖和人工栽培地的土壤镉监测,以保证甘草药材生产的安全性;同时也应重视药材Cd 2+含量的抽检,进行甘草药材的安全性控制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甘草 镉胁迫 解剖结构 富集系数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结核杆菌融合菌株蛋白衍生物毒性与安全性的比较研究
8
作者 许昊祺 董江涛 +10 位作者 张杰 吴芳 梁粟 柳小玲 高蓝茹 王菊 张辉 吴江东 章乐 邓喜玲 张万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6-384,共9页
目的探究新型结核杆菌融合菌株蛋白衍生物(简称B/R菌株活性蛋白)的毒性与安全性。方法细胞实验以各疫苗制剂分别干预处理RAW264.7细胞并检测凋亡率。动物实验采用C57BL/6小鼠皮下注射免疫接种,观察并记录2、4、8、12、16周小鼠存活情况... 目的探究新型结核杆菌融合菌株蛋白衍生物(简称B/R菌株活性蛋白)的毒性与安全性。方法细胞实验以各疫苗制剂分别干预处理RAW264.7细胞并检测凋亡率。动物实验采用C57BL/6小鼠皮下注射免疫接种,观察并记录2、4、8、12、16周小鼠存活情况与体重值变化;取肺脏、脾脏计算脏器系数并进行病理损伤检测;免疫8周时用高浓度BCG感染小鼠,感染4周后观察肺脏和脾脏病理学改变。结果对6 h、12 h、24 h细胞凋亡率进行流式分析,6 h的实验组凋亡率较PBS组升高(P<0.05);在12 h、24 h实验组凋亡率较PBS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接种后,4组小鼠正常生长;体重没有停止增长或负增长。Protein组肺脏系数在免疫4、12周时高于同时期PBS组,BCG组小鼠各时间段肺脏系数升高(P<0.05)。Protein组与BCG组脾脏系数在2、4、8、12、16周均高于PBS组,ICD B/R组仅在第8周时高于PBS组(P<0.05)。病理损伤情况检测结果显示PBS组肺脾组织均正常。在免疫接种2~8周内,各实验组肺脏与脾脏组织均有不同程度损伤;在12~16周组织损伤逐渐减轻;所有实验组均未出现结核结节。高浓度BCG感染后各组小鼠肺脾表面未见明显病理变化,镜下观察各实验组小鼠肺脾组织病理改变较PBS组轻,Protein组与BCG组差异不大。结论B/R菌株活性蛋白毒性安全性与BCG相当,且具备一定的免疫保护效果,为新型结核病疫苗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B/R菌株 活性蛋白 毒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数据库的空瓶刺激应激诱导焦虑样行为的动物模型研究
9
作者 赵永智 张亦文 +6 位作者 罗燕琴 陈芳 董梦晨 潘瑞乐 常琪 姜宁 刘新民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0-429,共10页
目的本文系统综述空瓶刺激应激(empty bottle stimulation,EBS)焦虑模型的造模方法,包括常采用的实验动物品系和性别、动物分组、造模程序、造模周期、主要的行为学评价方法和模型涉及的病理机制研究,为EBS焦虑模型在焦虑障碍研究中的... 目的本文系统综述空瓶刺激应激(empty bottle stimulation,EBS)焦虑模型的造模方法,包括常采用的实验动物品系和性别、动物分组、造模程序、造模周期、主要的行为学评价方法和模型涉及的病理机制研究,为EBS焦虑模型在焦虑障碍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CNKI和PubMed等数据库,收集所有与EBS焦虑模型相关的文献,并对其进行归纳整理。结果(1)实验动物多选用雄性成年SD或Wistar大鼠;(2)最佳造模时长为2周;(3)行为学评价主要采用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明暗箱实验;(4)病理机制涉及海马、前额叶皮层和杏仁核等脑区神经递质代谢异常。结论EBS焦虑模型具有焦虑样行为表型和相关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可作为研究焦虑障碍的动物模型,但其标准化构建方案和模型机制的研究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瓶刺激模型 不确定性空瓶饮水刺激 情绪应激 焦虑障碍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亚麻籽油香气指纹图谱的构建与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魏长庆 周琦 +3 位作者 陈卓 王永瑞 李琳 刘文玉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4-111,共8页
以新疆9个主要亚麻油产区亚麻籽为实验对象研究分析了亚麻油中的香气成分。实验油样的香气成分通过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偶联GC-MS定性定量分析,共分析鉴别出57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括16种醛类、8种醇类、7种酮类、4种羧酸、5种酯类、... 以新疆9个主要亚麻油产区亚麻籽为实验对象研究分析了亚麻油中的香气成分。实验油样的香气成分通过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偶联GC-MS定性定量分析,共分析鉴别出57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括16种醛类、8种醇类、7种酮类、4种羧酸、5种酯类、4种烷烃、10种杂环类和3种其他挥发性物质,选用22个特征指纹峰,结合GC-O确认其共有挥发性物质中具有香味活性的指纹信息,构建新疆亚麻油特征香气指纹图谱库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同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的鉴别模型,对新疆不同来源亚麻油进行鉴别和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油 GC-O 主成分分析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霉素调控MRP1/Nrf2通路诱导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自噬
11
作者 陈鹏 马雨贤 +2 位作者 昌潇 周宗元 张波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6,共8页
目的 探究阿霉素(Adriamycin,ADM)调控MRP1/Nrf2通路诱导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细胞自噬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ADM和自噬抑制剂氯喹(Chloroquine,CQ)对K562和K562/ADR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Gene Expression Omnib... 目的 探究阿霉素(Adriamycin,ADM)调控MRP1/Nrf2通路诱导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细胞自噬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ADM和自噬抑制剂氯喹(Chloroquine,CQ)对K562和K562/ADR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收集ADM敏感株K562和耐药株K562/ADR的基因集各三组并进行mRNA表达水平分析和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ADM的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丹酰戊二胺法检测胞质酸化程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耐药和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ADM对K562和K562/ADR细胞生长均表现为抑制且量效和时效递增趋势较为一致;GEO数据库结果显示K562和K562/ADR细胞含有较高的LC3-Ⅱ,P62,Nrf2和MRP1 mRNA表达水平;分子对接显示ADM与P62,Nrf2和MRP1呈现较高的结合活性(结合能<-7.0 kcal·mol^(-1));ADM抑制MRP1和Nrf2的蛋白表达水平和促进LC3-Ⅱ/LC3-Ⅰ的比值上升和抑制P62的表达;CQ拮抗自噬后,ADM对耐药株K562/ADR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细胞内MFI增强。结论 ADM抑制Nrf2和MRP1的表达并诱导细胞自噬,自噬抑制提高K562和K562/ADR细胞对ADM的敏感性,促进了ADM的摄取和减轻细胞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MRP1 NRF2 自噬 耐药 摄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茵栀黄方剂中4味药材的主要成分及含量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玉姗 孙一斐 +3 位作者 罗莉 李作铭 张珊滋 姚新成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00-509,共10页
建立HPLC检测茵栀黄方剂中4味药材标准提取物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并测定各提取物中绿原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栀子苷、黄芩苷、汉黄芩素、黄芩素、汉黄芩苷、千层纸素A及新绿原酸的含量.采用Diamon... 建立HPLC检测茵栀黄方剂中4味药材标准提取物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并测定各提取物中绿原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栀子苷、黄芩苷、汉黄芩素、黄芩素、汉黄芩苷、千层纸素A及新绿原酸的含量.采用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0.1%(体积分数)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在该色谱条件下主要成分能得到较好的分离,稳定性、重复性及精密度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4%~102.22%.该方法能简便有效地测定4味药材标准提取物中多种成分的含量,结果准确可靠,能为茵栀黄复方药材提取物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为其主要化学成分分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栀黄复方 HPLC 成分分析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果沙枣多糖的理化性质及复合乳液体系构建研究
13
作者 陈璐 孙妍 +4 位作者 高尚 刘营飞 程乐琴 张锐利 廖兵武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7,共8页
该文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大果沙枣多糖(Elaeagnus moorcroftii Wall.polysaccharide from Kashgar,EMP-K),基于现代分析技术对多糖进行理化性质分析,继而构建蛋白-多酚-多糖三元复合乳液体系并探讨其贮存稳定性。结果表明,EMP-K是一种平... 该文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大果沙枣多糖(Elaeagnus moorcroftii Wall.polysaccharide from Kashgar,EMP-K),基于现代分析技术对多糖进行理化性质分析,继而构建蛋白-多酚-多糖三元复合乳液体系并探讨其贮存稳定性。结果表明,EMP-K是一种平均分子质量为7491 Da的杂多糖,主要由甘露糖、盐酸氨基葡萄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等组成;红外光谱结果表明,样品呈现出C=O和C—O的振动吸收峰;扫描电镜结果表明,EMP-K的表观呈现出清晰的颗粒状结构,微表面较为光滑;粒度和Zeta电位测量结果表明,多糖的溶剂体系相对稳定;乳铁蛋白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在二元复合物中发生共价反应,多糖主要通过氢键和疏水作用与二元复合物结合;此外,多糖参与形成的双层乳液可有效防止液滴聚集,以提高体系的贮存稳定性。该研究为深入开发大果沙枣多糖的乳化功能,提升新疆地区大果沙枣的综合效益及开发新式乳液递送系统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果沙枣多糖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理化性质 乳液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植物油中3-MCPD酯GC-MS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永瑞 王丹 +1 位作者 徐宇丽 魏长庆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9-104,共6页
建立了甲醇钠-甲醇水解,固相萃取柱净化,HFBI衍生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对食用植物油中3-MCPD酯含量进行测定。该方法在0.50~2. 5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88 5),检出限为0. 025 5 mg/kg,定量限为0. 093 3 mg/kg。3-MCP... 建立了甲醇钠-甲醇水解,固相萃取柱净化,HFBI衍生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对食用植物油中3-MCPD酯含量进行测定。该方法在0.50~2. 5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88 5),检出限为0. 025 5 mg/kg,定量限为0. 093 3 mg/kg。3-MCPD酯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4. 80%~104. 62%之间,RSD 1.47%~5.23%。本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能够很好地适用于食用植物油中3-MCPD酯的检测。采用该方法对新疆几种市售食用植物油中的3-MCPD酯进行测定。新疆市售的几种食用植物油中均检测出浓度不等的3-MCPD酯。其中菜籽油、亚麻籽油、番茄籽油、花生油以及葡萄籽油受3-MCPD酯污染严重,3-MCPD酯含量都高于0.4 mg/kg。而核桃油、大豆油、红花籽油中3-MCPD酯的含量都低于0.4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油 3-MCPD酯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耐干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卓露 林晓华 +5 位作者 薛山 梁玉青 张卓文 李鸿彬 Wood Andrew 张道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8-34,共7页
干旱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环境因素之一。植物因固着生长,当外界水分因子变化时不能主动逃避胁迫,只能依赖自身机制来抵御外界胁迫,因此,植物的耐干性研究显得十分迫切。本文对前人有关植物耐干研究的工作进行了综述,重点阐明... 干旱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环境因素之一。植物因固着生长,当外界水分因子变化时不能主动逃避胁迫,只能依赖自身机制来抵御外界胁迫,因此,植物的耐干性研究显得十分迫切。本文对前人有关植物耐干研究的工作进行了综述,重点阐明了耐干植物的分类、耐干植物在失水再复水期间形态结构、生理及分子水平上的响应机制,以期为挖掘耐干植物耐干基因、创制耐干种质资源和培育耐干新品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耐干植物 复苏植物 抗逆机制 耐干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两种亚麻籽转录组分析及籽油香气差异基因挖掘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佳玮 李欢康 +2 位作者 林雨霏 刘文玉 魏长庆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0-76,共7页
为丰富亚麻籽转录组数据信息,在分子水平上探究不同品种亚麻籽所得亚麻籽油的香气差异原因,本研究选择2种新疆特色亚麻籽(伊亚-3号和天亚-6号),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其进行转录组测序,并通过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 为丰富亚麻籽转录组数据信息,在分子水平上探究不同品种亚麻籽所得亚麻籽油的香气差异原因,本研究选择2种新疆特色亚麻籽(伊亚-3号和天亚-6号),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其进行转录组测序,并通过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共获得61 995 756条高质量的clean reads,将测序数据进行de novo组装得到33 218个unigene;非冗余蛋白(Non-Redundant Protein,NR)数据库注释发现亚麻籽转录组与麻风树相似序列最高,有17 269个unigene在直系同源群集(Cluster of Orthologous Group,COG)数据库中注释到,分为细胞过程和信号、信息存储与处理、代谢3大类22个分支;两组样品分析显示有1 658个显著性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伊亚-3号相较于天亚-6号亚麻籽样品共有825个基因上调表达,833个基因下调表达,将DEGs在基因本体数据库中注释显示,两个品种在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大类分布。注释到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的380个DEGs,主要富集到脂肪酸代谢等代谢途径,且脂肪酸代谢通路中可注释到17个DEGs,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代谢通路中可注释到8个DEGs。本研究可为新疆不同品种亚麻籽油的香气差异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功能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毛菊苣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小鼠降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苏林洁 邹楠 +3 位作者 赫翠 陈卫军 秦冬梅 蔡钢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29-1436,共8页
目的探讨新疆毛菊苣乙酸乙酯萃取物(CEE)对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方法95%乙醇浸提得毛菊苣根部提取物;使用乙酸乙酯萃取得CEE;取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CEE小剂量组(150 g·kg^(-1))、CEE中剂量组(300 g·... 目的探讨新疆毛菊苣乙酸乙酯萃取物(CEE)对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方法95%乙醇浸提得毛菊苣根部提取物;使用乙酸乙酯萃取得CEE;取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CEE小剂量组(150 g·kg^(-1))、CEE中剂量组(300 g·kg^(-1))、CEE大剂量组(600 g·kg^(-1))和二甲双胍组(300 mg·kg^(-1));正常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其余各组腹腔注射四氧嘧啶200 mg·kg^(-1)建立小鼠糖尿病模型;记录小鼠体质量变化,以5 d为间隔测定血糖值;实验期末对小鼠进行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实验;检测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胰岛素(INS)、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小鼠造模成功率为88.57%,死亡率为11.43%。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体质量均呈下降趋势,四氧嘧啶对小鼠体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药物干预后,CEE对糖尿病小鼠体质量有明显的影响;根据糖耐量实验结果表明,CEE能明显降低小鼠血糖值(P<0.05或P<0.01),提高小鼠的糖耐量,并且大剂量组效果比中剂量组更佳;胰岛素耐量实验结果表明,大剂量CEE可明显增加小鼠对葡萄糖的利用能力,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胰岛素耐量;血糖水平检测结果表明,CEE各剂量组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P<0.05或P<0.01),呈剂量依赖性;血清测定结果表明,CEE各剂量组均能提高糖尿病小鼠血清中的INS和HDL-C的水平,降低糖尿病小鼠血清中的MDA、NO、TG、TC、LDL-C的水平,其中CEE大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CEE对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显著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的同时调节糖脂代谢紊乱,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菊苣乙酸乙酯萃取物 四氧嘧啶 糖尿病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药理学:中医药学研究新理论和新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学通 粟星 +2 位作者 黄超 李燕 王永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93-1402,共10页
中医药作用机制研究对发现中药治疗优势和推动现代医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然而,传统的基于靶点高亲和力、高选择性和强生物学效应的药物研究策略与中药和靶点的弱作用、低选择性以及中药多分子的整体性作用特点存在巨大鸿沟,难以客观... 中医药作用机制研究对发现中药治疗优势和推动现代医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然而,传统的基于靶点高亲和力、高选择性和强生物学效应的药物研究策略与中药和靶点的弱作用、低选择性以及中药多分子的整体性作用特点存在巨大鸿沟,难以客观揭示中药的功效基础。本文将综述系统药理学研究领域的新近研究进展,同时结合研究者的实践,重点介绍如何将系统药理学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应用于中药弱结合药物的开发。通过系统分析中药"药-靶-效"的潜在规律,提出了中药"弱结合-显效"理论,建立了靶点群拓扑结构及动力学分析新方法,揭示了中药弱结合显效新模式。为从系统水平研究和分析中药的功效机制,以及新药开发,老药新用,天然产物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药理学 多靶标弱结合 基元模块 信号通路模拟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软紫草提取物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抗小鼠原位肝癌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秦冬梅 姚佳 +4 位作者 孟凌宇 侯金秋 孙文宁 蔡钢 冀祖恩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12-1319,共8页
目的研究新疆软紫草根[Arnebia euchroma(Royle)Johnst,AE]不同提取物诱导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凋亡作用,并通过小鼠原位肝癌模型验证其抗肝癌作用,初步探究AE提取物的抗肝癌作用。方法首先采用MTT法和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A... 目的研究新疆软紫草根[Arnebia euchroma(Royle)Johnst,AE]不同提取物诱导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凋亡作用,并通过小鼠原位肝癌模型验证其抗肝癌作用,初步探究AE提取物的抗肝癌作用。方法首先采用MTT法和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AE各提取物对HepG2细胞的抗增殖以及促凋亡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了细胞中Bcl-2凋亡家族蛋白的表达水平,综合上述实验结果,筛选出促凋亡作用明显的提取物进行抗小鼠原位肝癌的实验,评价了给药前后原位肝癌小鼠的脏器指数、肝功能指标及组织切片。结果随着AE提取物极性的降低,对HepG2细胞抗增殖、促凋亡作用增强,AE石油醚部位(AEP)抗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最明显;在AEP剂量为1.56μg·L^(-1)时,Bcl-2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Bad蛋白表达水平在AEP剂量为3.125μg·L^(-1)时明显上调(P<0.05)。动物实验验证了AEP可以改善肝功能,减缓肝癌发展进程的作用。结论研究表明AEP对肝细胞癌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发挥该作用与调节Bcl-2家族蛋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软紫草 抗肝癌 HEPG2 BCL-2家族 凋亡 原位肝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里祛寒中药方剂抗寒活性成分筛选及药效学验证 被引量:1
20
作者 卫贺 苗艳丰 +3 位作者 张静 李照雪 王晓琴 张波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8-497,共10页
目的基于中医“治寒以热”辨证理论和温里祛寒方剂温中散寒的功效,对温里祛寒方中抗寒活性成分筛选并进行体外药效学验证。方法基于大数据分析温里祛寒方剂药材分布特性;通过系统药理学方法进行活性成分的虚拟筛选和关键靶点的富集分析... 目的基于中医“治寒以热”辨证理论和温里祛寒方剂温中散寒的功效,对温里祛寒方中抗寒活性成分筛选并进行体外药效学验证。方法基于大数据分析温里祛寒方剂药材分布特性;通过系统药理学方法进行活性成分的虚拟筛选和关键靶点的富集分析。建立体外BCPAP细胞低温联合缺氧模型,通过代表成分的细胞活力及调控活性氧水平、抗凋亡/坏死情况进行体外药效学验证。结果共收集到温里祛寒方剂147方,涉及中药材153味,药性主要为温/热、辛/苦,归脾肾肝经,具有生热、发散风寒之功效;药材中的化学成分主要参与细胞对外界物质及环境刺激的反应、体温调节等生物过程和HIF-1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甲状腺激素合成等信号通路的调节。体外药效学结果显示,代表成分阿魏酸、姜黄素、肉桂醛、6-姜酚、甘草苷能够有效抑制低温联合缺氧诱导BCPAP细胞活力的降低,改善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和凋亡/坏死情况(P<0.05)。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活性成分与关键蛋白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结合能<-5.0 kcal·mol^(-1))。结论温里祛寒方剂及其活性成分能够帮助机体应对低温刺激,其抗寒作用与改善包括甲状腺在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损伤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里祛寒方剂 大数据 成药性评价 抗寒 缺氧损伤 BCPAP细胞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