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首次发现水稻重大外来有害生物稻水象甲 被引量:48
1
作者 郭文超 李晶 +4 位作者 魏振兴 吐尔逊 吴静 阿利亚 王俊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为新疆水稻种植区科学监测和防控稻水象甲提供参考。【方法】普查和定点调查,结合文献报道,明确目前稻水象甲发生、分布和危害,描述其形态特征,介绍国内外稻水象甲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研究成果,提出防治策略和措施。【结果】... 【目的】为新疆水稻种植区科学监测和防控稻水象甲提供参考。【方法】普查和定点调查,结合文献报道,明确目前稻水象甲发生、分布和危害,描述其形态特征,介绍国内外稻水象甲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研究成果,提出防治策略和措施。【结果】截止目前该害虫发生涉及伊犁河谷地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乌鲁木齐市米东区8个乡镇场,发生面积0.397×104hm2(5.95万亩)。在发生区稻田稻水象甲幼虫平均发生量3头/穴,最高达20头/穴;成虫平均发生量3.7头/m2。该虫危害造成产量损失约为5%,严重者可达25%以上。【结论】以国内外稻水象甲主要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和防治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稻水象甲入侵初期的特征和新疆水稻的生产实际,初步提出封锁和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稻水象甲 分布危害 封锁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鲁番葡萄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1
2
作者 于华 卫莉 +1 位作者 余虹丽 李广华 《农村科技》 2006年第8期37-38,共2页
一、病虫害种类及发生规律 1.葡萄斑叶蝉 又名葡萄二星叶蝉。在吐鲁番两年发生4代,以成虫在葡萄园附近的树皮下、土墙缝、砖缝中越冬,翌年春天,越冬成虫在发芽早的榆、杏、梨、桑等树上活动取食,葡萄展叶后再迁移到葡萄上产卵。... 一、病虫害种类及发生规律 1.葡萄斑叶蝉 又名葡萄二星叶蝉。在吐鲁番两年发生4代,以成虫在葡萄园附近的树皮下、土墙缝、砖缝中越冬,翌年春天,越冬成虫在发芽早的榆、杏、梨、桑等树上活动取食,葡萄展叶后再迁移到葡萄上产卵。5月中旬是第1代若虫发生高峰期,6月中下旬到9月中下旬是第2、3、4代若虫发生期。9月底10月初越冬代成虫出现。葡萄斑叶蝉以成虫、若虫聚集在葡萄叶片背面刺吸汁液,好隐蔽、喜潮湿。叶片被害后,出现失绿的白色斑点,严重时,白色斑点连片,叶片整个失绿变白变薄,其分泌物还污染葡萄果实,影响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葡萄 病虫害种类 发生规律 葡萄斑叶蝉 越冬成虫 防治 葡萄叶片 白色斑点 发生高峰期 越冬代成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水和灌溉对麦双尾蚜种群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梁定斌 张润志 +2 位作者 张广学 文勇林 王国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82-388,共7页
该文探讨了1989~1996年新疆塔城市麦双尾蚜DiuraphisnoxiaMordvilko年度间种群数量和降水量的关系,利用降水模拟方法分析降水因素对麦双尾蚜种群数量的影响,并调查了田间不同灌溉水平的植株上麦双尾蚜的数量。结果显示:6月下旬春麦... 该文探讨了1989~1996年新疆塔城市麦双尾蚜DiuraphisnoxiaMordvilko年度间种群数量和降水量的关系,利用降水模拟方法分析降水因素对麦双尾蚜种群数量的影响,并调查了田间不同灌溉水平的植株上麦双尾蚜的数量。结果显示:6月下旬春麦田麦双尾蚜种群数量和当年4月份和5月份的降水总量存在明显负相关性(r=-0.92),与5月上旬和6月中旬降水总量存在明显负相关性(r=-0.78),并且与上年7月中下旬降水量存在明显正相关性(r=0.67),这些相关性表明4~5月份降水对麦双尾蚜种群增长不利,5~6月上旬降水对麦双尾蚜从冬麦迁入春麦不利,7月降水有利于麦双尾蚜种群增长,并依据4~5月降水量(X)和春麦田麦双尾蚜数量(Y)建立了回归方程Y=4.9-0.048X。田间和实验室内模拟降水可以明显降低麦双层蚜种群数量。田间相对干旱地段麦双尾蚜数量明显高于湿润地段,并且干旱地段麦双尾蚜被菜蚜茧蜂DiaeretiellarapaeM’Intosh寄生的百分率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双尾蚜 降水 种群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GAFP)转化彩色棉新品系抗黄、枯萎病性鉴定 被引量:8
4
作者 刘丰疆 马德成 +5 位作者 李仁敬 李卫平 陈大军 姚正培 宋武 李玮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44-247,共4页
将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GastrodiaAntifargalProtein,GAFP)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彩色棉品种新彩棉1号和新彩棉3号,转化后代经卡那霉素初筛、分子检测、农艺性状选择,培育出16个转基因新品系,对其在人工病圃进行田间黄、枯萎病的抗性鉴定... 将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GastrodiaAntifargalProtein,GAFP)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彩色棉品种新彩棉1号和新彩棉3号,转化后代经卡那霉素初筛、分子检测、农艺性状选择,培育出16个转基因新品系,对其在人工病圃进行田间黄、枯萎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的转基因品系中LB5007、ZB5020等5个品系既抗黄萎病又抗枯萎病,为兼抗类型;其余11个品系均为抗黄萎病耐枯萎病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 彩色棉 黄萎病 枯萎病 抗性鉴定 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葱线虫病防治试验
5
作者 赵健桐 王之樾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89年第2期21-21,共1页
洋葱是我区重要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年扩大。1987年哈密市南湖乡洋葱大面积发生线虫病,发病面积达680亩。受线虫为害的洋葱,轻者生长受抑制,重者全田枯死。为此,我们于1988年进行了率试验。
关键词 洋葱 线虫病 枯死 防治试验 生长 经济作物 为害 发病 大面积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