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弧目大蚕蛾幼虫取食量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岳朝阳 阿里木 +3 位作者 刘建 克热曼 马沛沛 张新平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4,共2页
弧目大蚕蛾Neoris haraldi Schawerda幼虫5龄,平均龄期29.67 d。1龄幼虫取食量较少,平均日取食叶面积为4.25 mm2,2龄幼虫平均日取食叶面积为7.00 mm2,3龄幼虫取食量猛增,平均日取食叶面积为83.06 mm2,4龄幼虫平均日取食叶面积为231.90 m... 弧目大蚕蛾Neoris haraldi Schawerda幼虫5龄,平均龄期29.67 d。1龄幼虫取食量较少,平均日取食叶面积为4.25 mm2,2龄幼虫平均日取食叶面积为7.00 mm2,3龄幼虫取食量猛增,平均日取食叶面积为83.06 mm2,4龄幼虫平均日取食叶面积为231.90 mm2,5龄幼虫平均日取食叶面积为278.86 mm2。2龄以前幼虫食量较小,仅占全部食量的1.19%;3龄后幼虫食量占全部食量的98.81%。5龄幼虫日均食量较多,取食天数也达到8 d,占总取食量的52.35%,危害也较2龄以前的幼虫严重。弧目大蚕蛾幼虫头宽、体长、体重、取食量与龄期相关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目大蚕蛾 幼虫 取食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西部新疆野苹果种群特征 被引量:30
2
作者 刘华 臧润国 +4 位作者 丁易 张炜银 郭仲军 白志强 刘双成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共7页
在天山西部大莫合沟、小莫合沟和交吾托海沟3个新疆野苹果典型分布区,开展新疆野苹果群落学调查。结果表明:新疆野苹果多以纯林形式分布于天山山脉的阴坡或半阴坡,在部分地段伴生少量的野杏、天山云杉等树种;3个地点新疆野苹果种群的径... 在天山西部大莫合沟、小莫合沟和交吾托海沟3个新疆野苹果典型分布区,开展新疆野苹果群落学调查。结果表明:新疆野苹果多以纯林形式分布于天山山脉的阴坡或半阴坡,在部分地段伴生少量的野杏、天山云杉等树种;3个地点新疆野苹果种群的径级分布均呈单峰型;3个种群在Ⅱ~Ⅵ径级的株数较多,其他径级较少;大莫合沟种群的各径级都有个体分布,其结构较小莫合沟和交吾托海沟2个种群完整;3个地点新疆野苹果种群的高度结构也均呈单峰型,3个地点新疆野苹果种群在同一径级的平均树高差异显著;在新疆野苹果主要分布海拔范围1200~1700m内,新疆野苹果地径和枝下高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树高和冠幅随海拔的升高呈下降或单峰型的变化趋势;调查区内新疆野苹果林分的平均郁闭度比较低,为0.48±0.03,大莫合沟林分郁闭度仅为0.38±0.04,与小莫合沟(0.55±0.09)和交吾托海沟(0.51±0.08)间差异显著;大莫合沟的平均林分密度为(319.2±44.1)株.hm-2,较小莫合沟的(502.3±151.1)株.hm-2和交吾托海沟的(325.0±91.1)株.hm-2的小;大莫合沟林分密度和郁闭度随海拔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小莫合沟和交吾托海沟新疆野苹果林分密度和郁闭度随海拔的增加而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由于农田开垦、过度放牧和打草以及苹果小吉丁虫的蔓延危害,新疆野苹果的幼苗极少,影响其种群的更新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野苹果 种群 径级结构 树高结构 林分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山小东沟林区木本植物群落数量分类、排序及其环境解释 被引量:25
3
作者 臧润国 井学辉 +5 位作者 丁易 成克武 白志强 张新平 郭仲军 张炜银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31,共8页
在野外样方调查和主要环境因子测定的基础上,利用聚类分析和DCCA排序技术对新疆阿尔泰山小东沟林区的森林植被进行类型划分,并定量分析植被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利用聚类分析可将阿尔泰小东沟林区的木本植物群落划分为6个类型(... 在野外样方调查和主要环境因子测定的基础上,利用聚类分析和DCCA排序技术对新疆阿尔泰山小东沟林区的森林植被进行类型划分,并定量分析植被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利用聚类分析可将阿尔泰小东沟林区的木本植物群落划分为6个类型(灌丛、欧洲山杨林、苦杨林、疣枝桦林、新疆落叶松林和新疆落叶松与新疆冷杉、新疆云杉的针叶混交林)。DCCA排序分析表明,海拔和坡向等地形因子以及土壤类型、土壤全氮、土壤全磷、土壤水分含量和大石砾含量等土壤因子是影响阿尔泰林区植物分布的主要因子,林区不同群落类型的分布格局主要是由地形和土壤因子的共同作用所控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山 聚类分析 DCCA 群落类型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山小东沟北坡植物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分布格局 被引量:21
4
作者 井学辉 臧润国 +4 位作者 丁易 张炜银 张新平 白志强 郭仲军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28,共6页
分析新疆阿尔泰山小东沟北坡植物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东沟山区总体上物种种类简单,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 分析新疆阿尔泰山小东沟北坡植物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东沟山区总体上物种种类简单,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沿海拔上升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的单峰趋势,即中间高度膨胀,且多样性峰值均出现在海拔1600~1800m处;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沿海拔升高,略微有所上升,变化不明显;乔、灌、草总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沿海拔上升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趋势。针阔叶混交林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从而使海拔1600~1700m处出现乔木层、灌木层及总的物种多样性峰值。随海拔升高,林分郁闭度减少,从而使得林下草本多样性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坡 海拔梯度 物种多样性 小东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中部3种自然生境下天山雪莲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华 臧润国 +6 位作者 张新平 丁易 江晓珩 张炜银 郭仲军 白志强 张毓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48,共9页
2006年8月2—8日的连续晴天中,在天山中部的国家林业局天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野生天山雪莲自然分布区3种生境(分布下限区2630m,中部区2740m,上限区2890m),利用便携式光合测定仪LI-6400测定天山雪莲野生植株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分布下... 2006年8月2—8日的连续晴天中,在天山中部的国家林业局天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野生天山雪莲自然分布区3种生境(分布下限区2630m,中部区2740m,上限区2890m),利用便携式光合测定仪LI-6400测定天山雪莲野生植株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分布下限区、中部区和上限区天山雪莲的光补偿点(LCP)分别为(15.69±0.31),(15.94±0.05)和(19.93±0.12)μmol·m-2s-1,光饱和点(LSP)在1550~1610μmol.m-2s-1之间,3者之间无差异性,而3者间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差异显著。表观量子效率(AQY)在3个生境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在上限区处的羧化效率(CE)分别与下限区和中部区处的差异显著。相同生境下天山雪莲的光呼吸速率值(Rp)要高于暗呼吸速率值(Rd),且下限区处的光呼吸速率分别与中部区和上限区处的有显著的差异。下限区全天接受日光直接照射的天山雪莲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的日变化为单峰曲线,在中部区和上限区未接受到太阳直接辐射时段的Pn值随时间迅速下降,Tr下降缓慢,而Gs则有所上升。随着海拔的升高,天山雪莲Pn的日均值降低,但光能利用率(PE)却显著增加。不同生境下天山雪莲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气孔限制值(Ls)没有显著差异。天山雪莲的Pn与叶温(Tl)、大气温度(Ta)和光照强度(PAR)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与海拔高度(E)呈显著的负相关,但与空气相对湿度(RH)和大气CO2浓度(Ca)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Tr与Ta,Tl和PAR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与RH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Gs只与Ca浓度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其他因子之间相关性不显著。Pn与Tr,Gs和叶温下蒸汽压亏缺(Vpdl)分别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与Ci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通过对不同海拔高度内光合生理参数与光、温等生态因子关系的对比分析表明:天山雪莲具有一定的对高山自然环境变化的温度和光强有明显的生态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莲 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气孔导度 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北屯段景观格局及破碎化 被引量:8
6
作者 井学辉 臧润国 +2 位作者 曹磊 陈东立 郭仲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28,共8页
利用多波段遥感影像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植被图及外业调查,采用多个景观格局指数首次定量分析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景观空间格局及破碎化特征。借助ERDAS image8.7软件,将额河流域景观类型划分为7大类10小类,其中包括5大类8小类... 利用多波段遥感影像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植被图及外业调查,采用多个景观格局指数首次定量分析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景观空间格局及破碎化特征。借助ERDAS image8.7软件,将额河流域景观类型划分为7大类10小类,其中包括5大类8小类植被类型,影像总的分类精度达到87.2%。5大类植被类型面积比例分别为耕地16.5%、河漫滩林地2.6%、湿地1.6%、草地10.5%、荒漠52.2%。格局指数分析表明:河漫滩林地在景观中呈小斑块分布,其斑块最大周长和最大面积及平均面积均小于其他植被类型;河漫滩林地的斑块形状比较复杂,其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平均斑块分维数和类型边界密度指数均高于其他植被类型;多个景观指数都表明河漫滩林地在景观中的破碎化程度最高,这主要是由于河漫滩林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资源富集性吸引了人类高强度的干扰所致。额河流域景观类型面积分布最不均匀,但景观类型斑块数分布相对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齐斯河流域 景观格局 破碎化 景观格局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额河流域两种野生杨树萌蘖苗叶片的气体交换特性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华 臧润国 +4 位作者 江晓珩 丁易 张炜银 白志强 郭仲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5-53,共9页
选择额河流域天然林内苦杨(Populus laurifolia)和银白杨(P.alba)的3个年龄的自然萌蘖更新苗,于2006年的6-8月间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并分析了2种杨树的光合及相关气体交换特性(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气孔限制值(Ls)、... 选择额河流域天然林内苦杨(Populus laurifolia)和银白杨(P.alba)的3个年龄的自然萌蘖更新苗,于2006年的6-8月间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并分析了2种杨树的光合及相关气体交换特性(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气孔限制值(Ls)、蒸腾速率(Tr)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等)。结果表明:6-8月间,2种树木叶片的Gs随月份的变化呈下降趋势。不同年龄的2种杨树苗叶片Gs的日变化基本上表现出单峰和双峰型的趋势。其中,苦杨在6月的Gs日变化为双峰型,7、8月份为单峰型,且均在11:00时左右出现最大Gs值;银白杨在6和7月Gs的日变化均为双峰型,最大Gs值出现在11:00时和13:00时。选择最大气孔限制时段内15:00时的Ls值进一步比较2种杨树光合生理特性,其中,Tr在6,7月均受Ls的限制,且对苦杨的蒸腾限制性要高于银白杨;而Pn和WUE均不受Ls的影响。到8月,当苦杨的Ls大于0.3时,其叶片的Pn就受到明显的抑制,而银白杨的叶片由于不耐干旱均已脱落。总体上,苦杨自然萌蘖更新苗要比银白杨对自然干旱的适应性强,这可能是苦杨在额河流域比银白杨自然分布范围广的原因之一。未来气候或人为截流引起进一步干旱后,苦杨可能会比银白杨有更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齐斯河 杨树 萌蘖苗 光合生理 气孔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额尔齐斯河天然杨树林根系生物量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吴晓成 张秋良 +2 位作者 雷庆哲 马利强 白志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720-5722,5740,共4页
采用标准地法对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天然杨树林的根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系总生物量大小排序为:额河杂交杨〉欧洲黑杨〉银灰杨〉苦杨〉银白杨,分别为46.265、39.261、31.663、23.416和11.820t/hm^2,各级根的生物量占总根... 采用标准地法对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天然杨树林的根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系总生物量大小排序为:额河杂交杨〉欧洲黑杨〉银灰杨〉苦杨〉银白杨,分别为46.265、39.261、31.663、23.416和11.820t/hm^2,各级根的生物量占总根量的比例各不相同;kit系主要分布在土层0-40cm左右,欧洲黑杨占94.0%,苦杨占94.7%,额河杂交杨占89.5%,银白杨占95.0%,银灰杨占90.1%;根系生物量密度的大小排序为额河杂交杨〉欧洲黑杨〉银灰杨〉苦杨〉银白杨,分别为33.046、32.718、24.356、18.012和10.745t/(hm^2·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齐斯河 根系生物量 根生物量密度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中部天然林分中不同龄级天山云杉光合特性 被引量:11
9
作者 臧润国 刘华 +4 位作者 张新平 丁易 江晓珩 郭仲军 张炜银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68,共9页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天山中部天山生态站天然林分中4个龄级(即Ⅰ(0~20年)、Ⅱ(20~40年)、Ⅲ(40~60年)及Ⅳ≥60年以上)天山云杉林木不同叶龄叶片的光合速率进行测定,分析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天山云杉的基本光合特性。结果表...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天山中部天山生态站天然林分中4个龄级(即Ⅰ(0~20年)、Ⅱ(20~40年)、Ⅲ(40~60年)及Ⅳ≥60年以上)天山云杉林木不同叶龄叶片的光合速率进行测定,分析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天山云杉的基本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在自然林分中,不同龄级不同叶龄天山云杉的光补偿点在10~25μmol.m-2s-1之间,光饱和点在870~1220μmol.m-2s-1之间;不同龄级不同叶龄天山云杉阳生叶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单峰型曲线,分别在10:00—13:00时段内达到最大光合速率;相同叶龄不同龄级天山云杉的净光合速率大小顺序为Ⅲ龄级>Ⅳ龄级>Ⅱ龄级>Ⅰ龄级;阴生叶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除Ⅰ龄级为单峰曲线外,其他3个龄级的为双峰曲线;最大净光合速率值随着林木龄级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有所降低的趋势,Ⅲ龄级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值最大;相同年龄不同叶龄的净光合速率值基本上为当年生叶>1年生叶>2年生叶。阳生叶的净光合速率与环境因子中的光照强度、温度、室中CO2浓度、空气相对湿度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而阴生叶只与光照强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与空气相对湿度成极显著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云杉 光合作用 天然林分 叶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