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吐哈盆地三种荒漠蜥蜴胃肠道线虫感染情况调查
1
作者 王涛 阎晓菲 +4 位作者 王旖旎 赵怡阳 孙鑫 陈胜涛 王楠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97-1909,共13页
旨在为掌握新疆吐哈盆地三种荒漠蜥蜴胃肠道线虫种类及感染情况,对新疆岩蜥(Laudakia stoliczkana)、吐鲁番麻蜥(Eremias roborowskii)和叶城沙蜥(Phrynocephalus axillaris)共计127只蜥蜴进行胃肠道线虫检查,采用剖检法分离胃肠道线虫... 旨在为掌握新疆吐哈盆地三种荒漠蜥蜴胃肠道线虫种类及感染情况,对新疆岩蜥(Laudakia stoliczkana)、吐鲁番麻蜥(Eremias roborowskii)和叶城沙蜥(Phrynocephalus axillaris)共计127只蜥蜴进行胃肠道线虫检查,采用剖检法分离胃肠道线虫,进行形态学鉴定。使用卡方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三种不同荒漠蜥蜴性别间、头体长(snout-vent length, SVL)间、体重间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三种荒漠蜥蜴胃肠道线虫总感染率为28.35%,新疆岩蜥感染率为100%,吐鲁番麻蜥感染率为27.59%,叶城沙蜥感染率为22.22%;新疆岩蜥胃肠道线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极显著高于吐鲁番麻蜥和叶城沙蜥,其雄性感染强度显著高于雌性;较大体型的感染强度更高。基于虫种形态特征鉴定出三种优势虫种为泡翼科Abbreviata属线虫、咽齿科Spauligodon属线虫和咽齿科Parapharyngodon属线虫,均为中国新纪录属。本研究对新疆吐哈盆地三种荒漠蜥蜴胃肠道线虫进行感染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不仅为新疆荒漠蜥蜴寄生虫多样性研究积累重要数据资料,还可为荒漠蜥蜴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荒漠蜥蜴 胃肠道线虫 新纪录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大天鹅冬季适宜生境预测与保护空缺分析
2
作者 严晗 孙刚 +3 位作者 马雪君 王克春 杨维康 徐峰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987-4999,共13页
大天鹅是大中型迁徙水鸟的代表物种,开展新疆大天鹅冬季适宜生境预测和保护空缺分析对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及其生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3—2023年新疆大天鹅冬季分布数据,结合气候、人为干扰、土地利用等因素,运用最大熵(MaxEnt)模型预... 大天鹅是大中型迁徙水鸟的代表物种,开展新疆大天鹅冬季适宜生境预测和保护空缺分析对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及其生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3—2023年新疆大天鹅冬季分布数据,结合气候、人为干扰、土地利用等因素,运用最大熵(MaxEnt)模型预测大天鹅冬季适宜生境,并进行保护空缺分析,探讨现有保护地体系对新疆越冬大天鹅的保护成效。结果表明:大天鹅在新疆冬季适宜生境共有65359 km^(2),主要分布在新疆南部巴州和北部的塔城、阿勒泰,伊犁等地;影响大天鹅冬季生境适宜性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土地利用类型、距水体距离、bio7(气温年范围)、距耕地距离、bio3(等温性)和距河道距离。目前以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等为主的保护地体系共覆盖大天鹅越冬适宜生境10304 km^(2),占适宜生境总面积的15.77%,存在较大保护空缺,且主要集中在保护区难以覆盖的人口密度集中的区域。基于以上结果,本文建议在加强对现有保护体系内的大天鹅进行严格保护和管理的基础上,探索通过尽量减少人为干扰,适当补充食物等方式对保护体系外的越冬大天鹅进行有效保护管理,以便大天鹅等珍稀濒危鸟类能在新疆顺利过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天鹅 生境适宜性 最大熵(MaxEnt)模型 土地利用 保护空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部荒漠藜科一年生牧草散枝猪毛菜的胎萌特性
3
作者 芦娟娟 刘文雅 谭敦炎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1-838,共8页
为了解析荒漠植物胎萌特性及其生态适应意义,本研究以新疆北部荒漠藜科一年生牧草散枝猪毛菜(Salsola brachiata)为研究材料,观测了该物种在不同生境(沙漠、砾漠和盐漠)中2个萌发季(秋季和春季)的胎萌特性。结果表明:散枝猪毛菜在不同... 为了解析荒漠植物胎萌特性及其生态适应意义,本研究以新疆北部荒漠藜科一年生牧草散枝猪毛菜(Salsola brachiata)为研究材料,观测了该物种在不同生境(沙漠、砾漠和盐漠)中2个萌发季(秋季和春季)的胎萌特性。结果表明:散枝猪毛菜在不同生境中均存在春季胎萌,但并未见秋季的胎萌。春季胎萌的条件是春季融雪时母株上具宿存果实且这些宿存果实可被积雪覆盖;在观测样点中,春季胎萌时间持续约为一个月,胎萌百分率达46.6%。本研究证实了散枝猪毛菜的胎萌特性依赖于荒漠春季融雪时短暂的高湿环境,是该物种为适应新疆北部荒漠不可预测降水条件形成的一种特殊萌发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植物 藜科 散枝猪毛菜 胎萌 种子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53个冰草属居群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4
作者 王毓清 李陈建 +1 位作者 孟岩 邱娟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9-871,共13页
冰草属(Agropyron)植物是一类具有较强抗逆性、较高饲用价值的多年生牧草资源,该属植物的选育对栽培草地的建立及天然草地的修复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本研究以分布在新疆的光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 var.pectinatum)和沙芦草(A.mong... 冰草属(Agropyron)植物是一类具有较强抗逆性、较高饲用价值的多年生牧草资源,该属植物的选育对栽培草地的建立及天然草地的修复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本研究以分布在新疆的光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 var.pectinatum)和沙芦草(A.mongolicum)的53个居群为研究对象,在同质园条件下对以上居群的32个表型性状指标进行测量,运用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指数、聚类分析及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的综合评价等方法,分析居群间的表型变异式样。结果表明:冰草属24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分布在5.76%~53.23%;8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是0.00~0.66,变异出现在沙芦草居群内。相关性分析表明,53个冰草属居群各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将24个数量性状转化为8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74.00%。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划分为3大类群,第Ⅰ类群为直立茎粗、旗叶小、颖果小型;第Ⅱ类群为植株高、小花数多、小穗大型;第Ⅲ类群为植株低、小花数少、颖果大型;53个冰草属居群综合得分范围在-1.18~1.24,挑选出性状表现最好的10个冰草属居群,其中包括7个沙芦草居群和3个光穗冰草居群,可为冰草属育种提供良好的种质材料。综上所述,新疆冰草属居群的表型变异较为丰富,遗传多样性高,可为冰草属种质资源的保护及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穗冰草 沙芦草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指数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岩蜥的两性异形 被引量:1
5
作者 殷志远 许志远 时磊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2-419,共8页
为研究新疆岩蜥Laudakia stoliczkana的两性异形规律,采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温宿县24号成体标本进行12项形态学指标测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协方差分析,同时基于几何形态学对其头部侧面形态进行分析。新疆岩蜥头体长在两性间... 为研究新疆岩蜥Laudakia stoliczkana的两性异形规律,采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温宿县24号成体标本进行12项形态学指标测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协方差分析,同时基于几何形态学对其头部侧面形态进行分析。新疆岩蜥头体长在两性间无显著差异;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性个体的头部、附肢、尾长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雌性腋跨距显著大于雄性(P<0.05);几何形态学分析表明,两性个体的头侧几何形态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支持繁殖力选择是造成新疆岩蜥两性异形的主要原因。雌性新疆岩蜥倾向于通过更大的腋跨距增加怀卵数量来降低后代被捕食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岩蜥 几何形态学 两性异形 性选择 繁殖力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ALMT10在干旱胁迫下的功能鉴定
6
作者 马鑫 雷建峰 +4 位作者 黄诗雨 张国帅 郭浩猛 李月 代培红 《棉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5-184,共10页
【目的】探究铝激活苹果酸转运蛋白(aluminum-activated malate transporter,ALMT)家族基因GhALMT10在棉花抗旱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为深入了解棉花抗旱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从陆地... 【目的】探究铝激活苹果酸转运蛋白(aluminum-activated malate transporter,ALMT)家族基因GhALMT10在棉花抗旱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为深入了解棉花抗旱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从陆地棉TM-1扩增GhALMT10基因编码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该基因在棉花不同组织部位和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通过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初步验证了该基因在棉花响应干旱胁迫中发挥的生物学功能。【结果】GhALMT10基因编码区长度为1401 bp,编码1个包含466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预测其为稳定、疏水蛋白。系统进化分析表明GhALMT10与GrALMT10、GaALMT10-like、HsALMT10和TcALMT10亲缘关系较近。qRT-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棉花根、茎、叶中都有表达,且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与清水处理相比,干旱胁迫处理3 h该基因的表达量较低,6 h、9 h的表达量显著升高,24 h的表达量显著降低。与阴性对照棉株相比,GhALMT10基因沉默棉株在干旱胁迫下的存活率显著提高,离体叶片失水率显著降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显著升高而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结论】GhALMT10基因沉默棉株对干旱胁迫的耐受能力显著提高,GhALMT10基因负调控棉花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GhALMT10 干旱胁迫 表达模式分析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锌指蛋白基因GhZFP8黄萎病的抗性功能验证
7
作者 程贯富 卢国强 +7 位作者 崔永祥 侯奥成 张国帅 梁春燕 雷建峰 路伟 代培红 李月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5,共9页
【目的】探究陆地棉C2H2型锌指蛋白基因GhZFP8在棉花抗黄萎病反应中的功能,为挖掘棉花抗病基因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通过同源克隆方法得到一个陆地棉C2H2型锌指蛋白基因GhZFP8,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该基因的理化性质,构建该基因病... 【目的】探究陆地棉C2H2型锌指蛋白基因GhZFP8在棉花抗黄萎病反应中的功能,为挖掘棉花抗病基因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通过同源克隆方法得到一个陆地棉C2H2型锌指蛋白基因GhZFP8,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该基因的理化性质,构建该基因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棉花,检验GhZFP8的抗病功能。【结果】GhZFP8开放阅读框(ORF)为789 bp、编码为262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28.12 kD、等电点为8.16、脂肪指数为59.31和平均疏水性为-0.718,为亲水性、碱性的非跨膜蛋白。GhZFP8蛋白具有2个ZnF-C2H2结构域,含有6个α-螺旋和4个β-折叠,属于C2H2型锌指蛋白。GhZFP8基因沉默植株对黄萎病菌的抗性相对减弱。【结论】GhZFP8基因在棉花抗黄萎病过程中发挥正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萎病 GhZAT8 基因克隆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梭梭种子遗传转化体系初探
8
作者 娜菲莎·木则帕尔 孙朗 +6 位作者 王萍 任燕萍 马丽 程聪 姚正培 王波 张桦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0,共8页
以梭梭种子为材料,在农杆菌种类、浓度、侵染时间优化条件后,进一步探索乙酰丁香酮(AS)、头孢霉素(Cef)、除草剂草铵膦(PPT)浓度对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梭梭种子侵染的农杆菌菌株为GV3101,将带有伤口的梭梭种子在OD_(600)为0.... 以梭梭种子为材料,在农杆菌种类、浓度、侵染时间优化条件后,进一步探索乙酰丁香酮(AS)、头孢霉素(Cef)、除草剂草铵膦(PPT)浓度对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梭梭种子侵染的农杆菌菌株为GV3101,将带有伤口的梭梭种子在OD_(600)为0.6的菌液中侵染10 min,在MS+150μmol/L AS培养基中共培养2 d后,转移至含头孢霉素的抗性培养基(MS+250 mg/mL Cef)中延迟筛选10~14 d,再在含有草铵膦的抗性筛选培养基(MS+250 mg/mL Cef+1.0 mg/L PPT)经过21~28 d培养,得到抗PPT梭梭苗,利用PCR检测和GUS染色验证,获得转基因阳性植株,转化率为1.6%~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种子 农杆菌介导 转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斑狗鱼zpax4基因表达分析及其敲除模型的建立
9
作者 刘璎慧 蒋丽 +6 位作者 雷静 刘祎 王顺哲 杨倩 孙浩然 范静 张俊杰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15-1728,共14页
【目的】探究ZP基因家族中zpax4基因在白斑狗鱼性腺生长发育中的表达情况,利用CRISPR/Cas9技术建立白斑狗鱼zpax4基因敲除模型,为后续探究其生物学功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RACE克隆白斑狗鱼zpax4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利用生物信... 【目的】探究ZP基因家族中zpax4基因在白斑狗鱼性腺生长发育中的表达情况,利用CRISPR/Cas9技术建立白斑狗鱼zpax4基因敲除模型,为后续探究其生物学功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RACE克隆白斑狗鱼zpax4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zpax4蛋白理化性质、结构特点和系统进化分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zpax4基因在白斑狗鱼126、180和320 d 3个时期8个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设计并筛选合适的sgRNA,通过对受精卵的显微注射,建立白斑狗鱼zpax4基因的CRISPR/Cas9敲除模型,并对获得的F_0代敲除嵌合体进行组织切片观察。【结果】白斑狗鱼zpax4基因c DNA全长2771 bp,其中,5'非编码区(5'-UTR)为162 bp,3'非编码区(3'-UTR)为150 bp。zpax4基因编码811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式C_(4117)H_(6364)N_(1092)O_(1209)S_(39),理论分子量为91.752 kD,理论等电点(pI)为5.43,且编码蛋白N端有信号肽序列,靠近C端有ZP结构域,无跨膜结构域,其二级结构由α-螺旋(14.3%)、无规则卷曲(54.5%)和延伸链(31.2%)构成。多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白斑狗鱼zpax4蛋白与其他几种鱼类的zpax4蛋白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54.85%,功能结构域位置相对保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白斑狗鱼zpax4基因在肠道、肌肉、鳃、头肾、肾脏、肝脏和精巢中基本无表达,而在3个时期的卵巢中均呈极显著表达(P<0.01),且卵巢中相对表达量在126、180和320 d 3个时期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180 d相对表达量最高;此外,在320 d雄鱼的脑组织中也有一定量的表达。利用CRISPR/Cas9技术筛选得到合适的sgRNA,并成功建立白斑狗鱼zpax4基因敲除模型,得到多种突变类型个体,缺失碱基数分别为1、4、7和8,均不为3的倍数。对F_0代嵌合体鱼苗进行整鱼切片分析,并未发现明显的性腺及其他部位的表型异常。【结论】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白斑狗鱼zpax4基因进行敲除,成功构建了敲除模型,获得白斑狗鱼zpax4基因敲除嵌合体,并筛选出更优的sgRNA靶点序列。zpax4基因可能在白斑狗鱼卵巢发育的前中期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狗鱼 zpax4基因 表达特征 基因敲除 CRISPR/Cas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眼高原鳅寄生胃瘤线虫的种群动态及分布模式研究
10
作者 夏深圳 张丽 +6 位作者 杨圆圆 石彩霞 王瑾璞 岳城 王鑫 郭威 郝翠兰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9-44,共6页
为了解新疆吐鲁番市大草湖中细眼高原鳅(Triplophysa microphthalm)寄生胃瘤线虫(Eustrongylide sp.)的感染情况,按照鱼类寄生虫的形态学鉴定结合ITS序列的分子鉴定,于2024年4月剖检大草湖细眼高原鳅190尾,分析其胃瘤线虫的感染率、感... 为了解新疆吐鲁番市大草湖中细眼高原鳅(Triplophysa microphthalm)寄生胃瘤线虫(Eustrongylide sp.)的感染情况,按照鱼类寄生虫的形态学鉴定结合ITS序列的分子鉴定,于2024年4月剖检大草湖细眼高原鳅190尾,分析其胃瘤线虫的感染率、感染强度和种群分布模式等。结果显示,细眼高原鳅肠系膜中胃瘤线虫感染率为45.79%,平均感染强度(8.18±0.95),平均感染丰度为(3.75±0.53),细眼高原鳅中的胃瘤线虫方均比(S2/X)>1。胃瘤线虫在不同体长段细眼高原鳅中的感染率、平均感染强度和平均丰度随着体长的增加而增长,胃瘤线虫种群在细眼高原鳅中主要呈聚集分布。此次研究首次在细眼高原鳅上采集到了胃瘤线虫,为胃瘤线虫的中间宿主的相关研究做出了补充,并对胃瘤线虫分布特点进行研究,旨在为细眼高原鳅和其他珍稀飞禽的病害防治提供理论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情况 种群动态 细眼高原鳅 胃瘤线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GmNAC46转录因子的亚细胞定位及形成同源二聚体分析
11
作者 孙睿加 高歌 +1 位作者 倪志勇 于月华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9,共8页
NAC转录因子在植物抵御逆境胁迫和生长发育中扮演重要角色,GmNAC46负调控大豆对盐胁迫的应答。为了分析GmNAC46转录因子的作用机理,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烟草瞬时表达体系和酵母双杂交方法分析GmNAC46转录因子的亚细胞定位及GmNAC46能... NAC转录因子在植物抵御逆境胁迫和生长发育中扮演重要角色,GmNAC46负调控大豆对盐胁迫的应答。为了分析GmNAC46转录因子的作用机理,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烟草瞬时表达体系和酵母双杂交方法分析GmNAC46转录因子的亚细胞定位及GmNAC46能否自身互作形成同源二聚体。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表明,GmNAC46定位于细胞核中且存在同源二聚体结构,构建了GmNAC46-pEGAD载体。瞬时表达结果表明GmNAC46定位于烟草表皮的细胞核中,说明GmNAC46是一个核定位的转录因子。构建GmNAC46-N-pGBKT7以及GmNAC46-pGADT7载体,酵母双杂交结果进一步表明GmNAC46蛋白能够以同源二聚体的形式在细胞中发挥作用。此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大豆GmNAC46转录因子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GmNAC46 亚细胞定位 同源二聚体 烟草瞬时表达 酵母双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GmNF-YA3与GmWRKY39启动子结合特异性分析
12
作者 高歌 孙睿加 +1 位作者 于月华 倪志勇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6,共7页
为探究GmNF-YA3的抗旱作用机理,本研究对GmNF-YA3与GmWRKY39基因是否存在靶向作用关系进行了分析。利用在线网站对已克隆的GmWRKY39基因启动子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GmWRKY39上游2000 bp启动子连接到pHis2和pGreenⅡ0800-LUC载体上,... 为探究GmNF-YA3的抗旱作用机理,本研究对GmNF-YA3与GmWRKY39基因是否存在靶向作用关系进行了分析。利用在线网站对已克隆的GmWRKY39基因启动子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GmWRKY39上游2000 bp启动子连接到pHis2和pGreenⅡ0800-LUC载体上,将GmNF-YA3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构建到pGADT7和pGreenⅡ62-SK载体上。利用酵母单杂交实验与双荧光素酶实验,鉴定并验证了GmNF-YA3的下游调控靶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GmWRKY39启动子片段含有6个CCAAT-box元件和必备核心保守元件CAAT-box和TATA-box,含有2种与植物激素反应相关的顺式元件,9种与光响应相关的顺式元件等。酵母单杂交实验和双荧光素酶实验结果表明GmNF-YA3在体外和体内均能够结合GmWRKY39启动子,并且增强GmWRKY39启动子的活性。结果证明GmNF-YA3可以转录激活大豆GmWRKY39表达。研究为探究大豆GmNF-YA3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转录因子 GmNF-YA 双荧光素酶 酵母单杂 下游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gma-miR1514b对靶基因GmNAC120的调控研究
13
作者 王嘉玉 倪志勇 于月华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67,共7页
为探究gma-miR1514b与靶基因GmNAC120之间的调控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gma-miR1514b的靶基因及结合位点,构建野生型和突变型GmNAC120的瞬时转化烟草及双荧光素酶载体,将gma-miR1514b与野生型和突变型GmNAC120分别组合后共转化烟... 为探究gma-miR1514b与靶基因GmNAC120之间的调控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gma-miR1514b的靶基因及结合位点,构建野生型和突变型GmNAC120的瞬时转化烟草及双荧光素酶载体,将gma-miR1514b与野生型和突变型GmNAC120分别组合后共转化烟草叶片,检测GmNAC120的表达量、双荧光素酶活性及荧光强度。结果显示:成功构建野生型与突变型GmNAC120基因的表达载体;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共转化gma-miR1514b与野生型GmNAC120烟草叶片中GmNAC120的表达量较低,而gma-miR1514b与突变型GmNAC120烟草叶片中GmNAC120基因的表达量较高;双荧光素酶活性及荧光表达结果表明,gma-miR1514b可以降低野生型GmNAC120的双荧光素酶活性和荧光强度,而对于突变型GmNAC120的双荧光素酶活性和荧光强度则没有抑制作用。研究表明gma-miR1514b能够靶向切割GmNAC120 mRNA,并负调控GmNAC120的表达。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大豆gma-miR1514b调控的抗逆网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a-miR1514b GmNAC120 靶基因 烟草瞬时表达 双荧光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斑狗鱼LADD 2基因克隆及其组织表达特征分析
14
作者 刘祎 王顺哲 +5 位作者 刘璎慧 杨倩 汪泳昌 孙浩然 李胜忠 张俊杰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5-313,共9页
【目的】克隆白斑狗鱼(Esox lucius)LADD 2基因并分析其组织表达特征,为揭示LADD 2基因在白斑狗鱼性腺发育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白斑狗鱼性腺转录组数据,筛选得到126日龄雌性白斑狗鱼高表达基因LADD 2。克隆LADD 2基因编... 【目的】克隆白斑狗鱼(Esox lucius)LADD 2基因并分析其组织表达特征,为揭示LADD 2基因在白斑狗鱼性腺发育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白斑狗鱼性腺转录组数据,筛选得到126日龄雌性白斑狗鱼高表达基因LADD 2。克隆LADD 2基因编码区(CDS)序列,利用DNAMAN 9.0、NCBI ORF finder、BLAST、ClustalX、ExPASy、ProtParam、PSORT Ⅱ、SOMPA、SWISS-MODEL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基于鱼类梯型凝集素同源物及C型凝集素受体的氨基酸序列,使用MEGA 5.1中的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ADD 2基因在126日龄、188日龄和320日龄白斑狗鱼性腺、肠道、肌肉、肝脏、鳃、脑、肾脏及头肾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成功克隆获得白斑狗鱼LADD 2基因CDS序列,全长609 bp,编码85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量为9.78 kD,理论等电点(pI)为7.30,分子式为C_(8635)H_(13504)N_(2334)O_(2404)S_(115),为亲水性蛋白。LDDA 2蛋白中亮氨酸(11.86%)含量最高,色氨酸(2.28%)含量最低。蛋白磷酸化位点预测结果显示,LADD 2蛋白含有147个丝氨酸位点,98个苏氨酸位点,44个酪氨酸位点。蛋白结构预测结果显示,LADD 2蛋白主要由β-转角、α-螺旋和β-折叠构成,存在2个保守的PRT1结构域。氨基酸序列同源比对分析结果显示,白斑狗鱼与阿拉斯加黑鱼(Dallia pectoralis)LADD 2蛋白的相似性最高为99%。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白斑狗鱼LADD 2蛋白与鱼类梯型凝集素同源物聚为一支,与大西洋鲑(Salmo salar)、银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isutch)及鲱形白鲑(Coregonus clupeaformis)的亲缘关系较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随着发育时间延长,LADD 2基因在白斑狗鱼卵巢中的相对表达量逐渐降低,与精巢中LADD 2基因相对表达量差异越来越小,且在鳃和脑中也有一定表达。【结论】LADD 2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和稳定性,其在白斑狗鱼早期卵巢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LADD 2蛋白可能在白斑狗鱼发育后期鳃和脑中具有免疫活性。LADD 2蛋白可能具有免疫功能,进而对白斑狗鱼肝胰腺发育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狗鱼 LADD 2基因 梯型凝集素 组织表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和季节对天山马鹿日活动节律的影响
15
作者 马雪君 高峰 +4 位作者 穆玉琴 严晗 王克春 杨维康 徐峰 《兽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8-377,共10页
动物的活动节律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反映了其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是评估动物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通过红外相机监测技术,结合核密度曲线、重叠度分析及Wilcoxon检验,深入探讨了性别和季节对新疆天池博格达峰自治区级... 动物的活动节律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反映了其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是评估动物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通过红外相机监测技术,结合核密度曲线、重叠度分析及Wilcoxon检验,深入探讨了性别和季节对新疆天池博格达峰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马鹿天山亚种(天山马鹿)(Cervus elaphus songaricus)活动节律和活动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天山马鹿在春、夏、秋季展现出典型的晨昏型活动节律,即在清晨和傍晚时段各有一个活动高峰,而在冬季则呈现出三峰型活动节律;(2)雌性和雄性马鹿的日活动节律和活动强度并无显著性差异;(3)在不同季节中,雌性和雄性马鹿的活动节律和活动强度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雌性马鹿的活动节律在不同季节间存在显著差异,除了夏季与秋季,其余季节间的活动强度皆有显著差异。相较而言,雄性马鹿在冬季的活动强度显著低于其他季节,而其他季节之间则无显著差异。雌、雄性马鹿在繁殖过程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及食物供应的变动可能是影响其活动节律的主要因素。上述研究结果揭示该保护区内天山马鹿的日活动节律显著受到季节影响,而性别影响不显著,为保护区内马鹿的保护与管理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峰 日活动节律 核密度估计法 活动强度 马鹿天山亚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砾质荒漠植物-传粉者互作网络的春季动态
16
作者 石靖宇 祝洪波 +3 位作者 刘丹 吉乃提汗·马木提 邵长亮 黄代红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3-938,共16页
群落中开花植物与传粉者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互利共生网络,称为传粉网络。它作为一个动态实体,物种及其互作发生着时间变化。传粉网络动态的研究对理解群落构建过程及其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关于荒漠植物群落... 群落中开花植物与传粉者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互利共生网络,称为传粉网络。它作为一个动态实体,物种及其互作发生着时间变化。传粉网络动态的研究对理解群落构建过程及其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关于荒漠植物群落传粉网络季节动态的研究较少。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北方温带荒漠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该区域具冬季寒冷漫长,春季来临晚,气温上升迅速,持续时间短等特点,导致绝大多数荒漠植物均集中在该季节迅速生长、开花来躲避酷暑,传粉昆虫种类多且活动频繁,形成的网络最为复杂,推测该区域传粉网络存在强烈的春季动态变化。为此,通过野外观测,以周为分析粒度,构建了6个春季内的周网络,从组成、连接以及结构水平上探讨该互作网络的春季动态。结果表明:(1)该砾质荒漠春季内环境温度持续升高了15.5℃。(2)该传粉网络的组成、连接和结构均表现出强烈的春季动态:开花植物及传粉者种类、传粉者相对多度、连接数、网络特化程度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4月下旬(第1周),开花植物和传粉者物种数仅为3种和9种,传粉者相对多度仅为0.028,连接数仅13条,网络特化程度仅为0.45。到5月下旬(第5周),开花植物和传粉者物种数分别增加至25种和58种,且传粉者物种数始终多于开花植物;传粉者相对多度上升至0.303,连接数多达157条,网络特化程度上升至0.65;而连接度、嵌套度、植物与传粉者生态位重叠程度则表现出相反趋势,其中4月下旬(第1周),连接度高达0.15,嵌套度高达-3.44,植物与传粉者生态位重叠程度分别高达0.325、0.473。到5月下旬(第5周),连接度下降至0.05,嵌套度下降至-30.35,植物与传粉者生态位重叠程度下降至0.115、0.114。开花植物相对多度、模块化程度整体则一直呈上升趋势,其中4月下旬(第1周),开花植物相对多度仅为0.002,模块化程度仅为0.16,5月底(第6周),开花植物相对多度上升至0.520,模块化程度上升至0.63。稳健性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4月底(第2周)高达0.66,5月底(第6周)下降至0.15。网络各水平参数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如植物物种数与传粉者物种数、连接数、模块化、网络特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连接度、嵌套度、植物和传粉者生态位重叠程度呈显著负相关等。(3)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说明春季内温度的变化驱动了开花植物和传粉者物种发生改变(P<0.05),可能引起两者之间的互作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网络连接迅速变化(连接数和连接度)(P<0.001),进而导致网络结构(嵌套度、模块化程度、稳健性、植物与传粉者生态位重叠程度、网络特化程度)发生变化(P<0.05),最终驱动互作网络在春季内发生明显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砾质荒漠的环境气象因子与互作网络的组成、连接与结构均呈现出不同的动态变化,该互作网络表现出了很强的可塑性。这也可能是该砾质荒漠群落为应对恶劣环境所产生的适应机制之一,可为揭示北疆砾质荒漠传粉网络的动态及形成机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 砾质荒漠 传粉网络 春季动态 连接度 嵌套性 模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江乐昌段鱼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年际变化
17
作者 高明慧 何力劲 +3 位作者 翁士创 谭细畅 孟伟 李俊虎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132,共12页
分析梯级电站运行后武江乐昌段鱼类群落结构,可为乐昌段及北江其他大坝影响江段的鱼类多样性保护方案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根据2013—2021年武江乐昌段17次鱼类调查数据及相关历史资料,分析其鱼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年际变化,并应用ABC曲... 分析梯级电站运行后武江乐昌段鱼类群落结构,可为乐昌段及北江其他大坝影响江段的鱼类多样性保护方案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根据2013—2021年武江乐昌段17次鱼类调查数据及相关历史资料,分析其鱼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年际变化,并应用ABC曲线方法对鱼类群落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共采集到鱼类121种,隶属于5目18科,与历史资料相比,外来鱼类物种数明显增多,优势和常见种类已由喜流水鱼类如倒剌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桂华鲮(Sinilabeodecorus)等转变为喜缓流水的四大家鱼、鲤(Cyprinus carpio)和南方拟䱗(Pseudohe-miculter dispar)等;乐昌段仍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但整体呈下降趋势;ABC曲线(W)和生物量谱图分析结果显示,2013和2020—2021年鱼类群落的W统计值为负,标准化生物量谱图的斜率均小于-1,表明在这些年份中鱼类群落明显处于受干扰状态,生物量主要集中于小个体体重区间内。整体而言,乐昌段鱼类物种多样性水平维持在较高水平,但仍面临着鱼类群落稳定性差、鱼类小型化趋势明显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组成 物种多样性 ABC曲线 生物量谱 武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条锈菌产孢基因PsCON6的克隆及功能验证
18
作者 刘贝贝 沈煜洋 +5 位作者 邓菲菲 陈江华 李进 李广阔 高海峰 李月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5-193,共9页
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引起的重大病害,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夏孢子是条锈菌繁殖、传播和侵染的关键介质,但其产孢相关基因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筛选并验证小麦条锈菌侵染前期高表达的候选基因PsCON6的功能,为解析其致病机制提供... 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引起的重大病害,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夏孢子是条锈菌繁殖、传播和侵染的关键介质,但其产孢相关基因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筛选并验证小麦条锈菌侵染前期高表达的候选基因PsCON6的功能,为解析其致病机制提供新线索。通过同源克隆从小麦条锈菌中获取PsCON6基因,利用qRT-PCR分析其在侵染前期的表达模式。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预测PsCON6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保守结构域及理化性质。通过寄主介导的基因沉默(BSMV-HIGS)技术瞬时沉默PsCON6,检测寄主活性氧面积、病原菌菌丝长度与面积及病原菌生物量。通过瞬时表达确定PsCON6蛋白的亚细胞定位。PsCON6在小麦条锈菌侵染前期显著高表达,其编码的蛋白含2个conidiation-specific protein 6保守结构域,由83个氨基酸组成。HIGS沉默PsCON6后,寄主活性氧水平显著升高,病原菌菌丝长度和面积显著减少,但孢子量未受显著影响。亚细胞定位表明,PsCON6定位于细胞膜。结果表明,PsCON6可能参与调控小麦条锈菌的菌丝生长过程,但对夏孢子形成无直接影响,其功能可能存在冗余,为揭示条锈菌致病机制提供了新靶点,并为后续深入解析其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PsCON6 HIGS 产孢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条锈菌SNP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19
作者 来汉林 李进 +5 位作者 沈煜洋 邓菲菲 杨红 李广阔 李月 高海峰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19-1225,共7页
【目的】开发出新的KASP-SNP引物,揭示不同流行区域条锈菌群体之间的遗传结构差异。【方法】在已有的SNP位点基础上,筛选出次等位基因频率>0.4的SNP位点,并设计成KASP-SNP引物,分析伊犁河谷春小麦、冬小麦条锈菌菌株进行遗传结构和... 【目的】开发出新的KASP-SNP引物,揭示不同流行区域条锈菌群体之间的遗传结构差异。【方法】在已有的SNP位点基础上,筛选出次等位基因频率>0.4的SNP位点,并设计成KASP-SNP引物,分析伊犁河谷春小麦、冬小麦条锈菌菌株进行遗传结构和引物多态性。【结果】筛选出18对扩增稳定、基因分型效果明显的KASP-SNP引物,伊犁河谷春小麦条锈菌群体与冬小麦条锈菌群体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18对引物的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平均为0.2735,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3325,高于SSR的平均多样性指数。【结论】开发了18对KASP-SNP引物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可用于小麦条锈菌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KASP-SNP引物开发 遗传结构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马先蒿入侵对巴音布鲁克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丽菊 杨磊 +2 位作者 李文超 张玲卫 李文军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共14页
入侵性物种常通过竞争排斥群落中其他物种,改变入侵地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在巴音布鲁克草原快速蔓延,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威胁,是典型的入侵性植物。本研究以入侵性植物甘肃... 入侵性物种常通过竞争排斥群落中其他物种,改变入侵地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在巴音布鲁克草原快速蔓延,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威胁,是典型的入侵性植物。本研究以入侵性植物甘肃马先蒿群落为研究对象,调查4个入侵程度(未入侵、低度入侵、中度入侵、高度入侵)的甘肃马先蒿群落物种组成和群落特征,分析不同入侵程度下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1)甘肃马先蒿3种入侵群落中均记录了30种维管植物,未入侵群落共记录27种维管植物,3种入侵群落与未入侵群落相比均多3种植物,但多的3种植物在入侵群落中并不相同。2)甘肃马先蒿入侵降低了群落中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拉普兰棘豆(Oxytropis lapponica)、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洽草(Koeleria litvinowii)、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的重要值;禾本科的密度在群落中的比例随入侵程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豆科与禾本科密度和盖度在中度和高度入侵群落中的比例显著降低(P<0.05)。3)随入侵程度增加,物种丰富度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呈下降-上升-下降趋势。本研究可为巴音布鲁克草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性植物 入侵程度 物种多样性 物种组成 重要值 优势种 高寒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