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包古图斑岩铜矿矿床地质特征 被引量:109
1
作者 宋会侠 刘玉琳 +3 位作者 屈文俊 宋彪 张锐 成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981-1988,共8页
新发现的包古图斑岩铜矿床位于准噶尔盆地西缘,达尔布特断裂以南的包古图地区。通过对 V 号主要赋矿岩体及钻孔岩心的野外和镜下观察,研究了矿体矿化情况、蚀变分带特征和矿石组合。对该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分类研究表明,主成矿期成矿温度... 新发现的包古图斑岩铜矿床位于准噶尔盆地西缘,达尔布特断裂以南的包古图地区。通过对 V 号主要赋矿岩体及钻孔岩心的野外和镜下观察,研究了矿体矿化情况、蚀变分带特征和矿石组合。对该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分类研究表明,主成矿期成矿温度在180℃~450℃,包裹体的形成压力多在1~9MPa。由此得出的斑岩体的侵位深度在100~600m。黄铜矿和黄铁矿的δ^(34)S 变化范围分别是-2.4‰~-0.8‰和-2.7‰~+0.7‰。对该矿床的初步研究认为,矿床是在埃达克质岩浆侵位到地壳浅部冷却成岩后,经历了两期含矿热液的作用而成矿的。早期形成 Cu、Fe、Mo、Zn 的硫化物矿物,可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晚期形成 Cu-Te-Bi-Au-Ag 的复杂矿物组合。早期矿化形成的辉钼矿 Re-Os 年龄是31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古图 斑岩铜矿 矿床地质 流体包裹体 硫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准噶尔铜华岭中酸性侵入体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41
2
作者 郭丽爽 张锐 +2 位作者 刘玉琳 许发军 苏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19-824,共6页
伊吾县铜华岭中酸性侵入体位于新疆北部东准噶尔阿尔曼太断裂和克拉麦里断裂之间的野马泉岛弧区,岩性主要为闪长玢岩、英云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等。通过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方法,对这3种岩性进行精确定年,其206Pb/238U的加权平均年... 伊吾县铜华岭中酸性侵入体位于新疆北部东准噶尔阿尔曼太断裂和克拉麦里断裂之间的野马泉岛弧区,岩性主要为闪长玢岩、英云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等。通过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方法,对这3种岩性进行精确定年,其206Pb/238U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27.4±3.2,422.8±3.2和418.5±2.6 Ma,说明铜华岭岩体是早古生代岩浆活动的产物,为东准噶尔早古生代造山带演化提供了花岗岩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准噶尔 铜华岭岩体 锆石 U-PB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天宇铜镍硫化物矿床主要造岩矿物特征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宋林山 赵文婷 汪立今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8-115,共8页
本文对东天山天宇铜镍硫化物矿床主要的造岩矿物进行了光学显微观察、电子探针分析计算,得到矿区岩石主要结晶温度为1400~900℃,岩体形成压力约为1.745×10^8Pa,氧逸度约为10^-1.5×10^5~10^-2×10^5Pa。
关键词 东天山 天宇铜镍硫化物矿床 造岩矿物成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包古图斑岩型铜钼矿床容矿岩石及蚀变特征 被引量:57
4
作者 申萍 沈远超 +6 位作者 刘铁兵 张锐 王京彬 张云孝 孟磊 王丽娟 汪疆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77-792,共16页
新疆包古图斑岩型铜钼矿床位于西准噶尔晚古生代达拉布特岛弧南部。根据容矿岩石、热液蚀变和矿化特点,结合成矿元素Cu-Mo-(Au)组合特征,认为该矿床是斑岩型铜钼矿床。研究识别出含矿岩体是一个岩性和岩相复杂的中性斑岩体,岩性主要为... 新疆包古图斑岩型铜钼矿床位于西准噶尔晚古生代达拉布特岛弧南部。根据容矿岩石、热液蚀变和矿化特点,结合成矿元素Cu-Mo-(Au)组合特征,认为该矿床是斑岩型铜钼矿床。研究识别出含矿岩体是一个岩性和岩相复杂的中性斑岩体,岩性主要为闪长岩、似斑状(石英)闪长岩、(石英)闪长玢岩、隐爆角砾岩和各种脉岩,有少量的花岗闪长岩,岩相从岩体中心向外依次为中心相、主体相和边缘相,稍晚形成的深部隐爆相叠加在上述各岩相上。浸染状和细脉浸染状矿化赋存于岩体各岩相尤其是深部隐爆相中,少量赋存于围岩中。热液蚀变填图和研究显示,蚀变从岩体中心向外依次为由钾硅酸盐化和石英绢云母化组成的叠加带、角岩化带和青磐岩化带,与Hollister的模式类似。矿体主要赋存于叠加带中,部分赋存于角岩化带中。包古图斑岩型铜钼矿床中性岩浆-流体活动控制着岩体的蚀变与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铜钼矿床 中性斑岩体 闪长岩 蚀变分带 包古图 西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地层火山岩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77
5
作者 郭丽爽 刘玉琳 +3 位作者 王政华 宋达 许发军 苏犁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71-477,共7页
包古图地区位于西准噶尔东南部,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石炭系太勒古拉组、包古图组和希贝库拉斯组,为一套巨厚的半深海相-大陆坡相火山-火山碎屑沉积建造。这套地层的时代归属和地层层序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报导了包古图地区实测地... 包古图地区位于西准噶尔东南部,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石炭系太勒古拉组、包古图组和希贝库拉斯组,为一套巨厚的半深海相-大陆坡相火山-火山碎屑沉积建造。这套地层的时代归属和地层层序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报导了包古图地区实测地层剖面,并从太勒古拉组玄武岩和包古图组及希贝库拉斯组凝灰岩中分别选出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57.5±5.4Ma、332.1±3.0Ma和336.3±2.5Ma。由此确定这套地层属于早石炭世的杜内阶到维宪阶,由下到上依次为太勒古拉组、包古图组和希贝库拉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准噶尔 包古图 火山岩 锆石 U-PB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包古图斑岩铜矿床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来源——来自硫、氢和氧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9
6
作者 张志欣 杨富全 +4 位作者 闫升好 张锐 柴凤梅 刘锋 耿新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07-716,共10页
包古图大型斑岩铜矿位于准噶尔盆地西缘。铜矿化主要呈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分布于似斑状(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隐爆角砾岩和少量花岗闪长岩中。依据矿脉的穿插关系和矿物组合,成矿过程经历了黑云母-钾长石-钠长石阶段、石英-硫化物阶... 包古图大型斑岩铜矿位于准噶尔盆地西缘。铜矿化主要呈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分布于似斑状(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隐爆角砾岩和少量花岗闪长岩中。依据矿脉的穿插关系和矿物组合,成矿过程经历了黑云母-钾长石-钠长石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矿脉中石英的δDSMOW值介于-107‰~-86‰,δ18OSMOW值变化于11.3‰~16.2‰,δ18OH2O值为4.4‰~9.3‰,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为深源的岩浆水。硫化物的δ34S值介于-5.1‰~0.7‰,平均为-1.8‰,表明硫来源于深部岩浆或地幔。结合Ⅱ、Ⅲ和Ⅴ号含矿岩体锆石LA-ICP-MSU-Pb年龄及辉钼矿Re-Os年龄,推断包古图铜矿床成矿作用发生在晚石炭世,与中酸性斑岩体的侵入有密切成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成矿流体 斑岩铜矿 包古图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准包古图地区斑岩铜矿找矿的重大突破及意义 被引量:81
7
作者 张锐 张云孝 +2 位作者 佟更生 汪疆 李龙乾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354-1360,共7页
新疆西准托里成矿带过去是以金矿、铬铁矿为主的找矿区,2001—2004年包古图地区铜矿找矿获重大突破。包古图铜矿与花岗闪长斑岩密切相关,金属矿物成分简单,矿石构造为细粒浸染状和细脉浸染状。矿石品位低、矿化均匀,矿床蚀变组合和分带... 新疆西准托里成矿带过去是以金矿、铬铁矿为主的找矿区,2001—2004年包古图地区铜矿找矿获重大突破。包古图铜矿与花岗闪长斑岩密切相关,金属矿物成分简单,矿石构造为细粒浸染状和细脉浸染状。矿石品位低、矿化均匀,矿床蚀变组合和分带特征明显,属典型斑岩型铜钼矿。包古图斑岩型铜矿的发现,在西准是首次,并且证明了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斑岩铜矿带东延至中国境内。对西准地区今后的找矿工作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西准 包古图 斑岩铜矿 找矿突破 地质特征 重要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古图斑岩铜矿床的钛矿物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魏斐 刘玉琳 +3 位作者 郭国林 张锐 张云孝 汪疆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45-649,共5页
在大量薄片鉴定的基础上,本文对包古图斑岩铜矿的钛矿物组合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主要钛矿物为榍石、钛铁矿和金红石。其中榍石在成岩期和成矿期均有形成,但主要见于成矿期的钾化阶段,与钾长石、黑云母共生;在后期的青盘岩化和... 在大量薄片鉴定的基础上,本文对包古图斑岩铜矿的钛矿物组合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主要钛矿物为榍石、钛铁矿和金红石。其中榍石在成岩期和成矿期均有形成,但主要见于成矿期的钾化阶段,与钾长石、黑云母共生;在后期的青盘岩化和沸石化阶段也有出现,但含量相对较少。成岩期的钛铁矿很少见,成矿期各蚀变阶段均有分布,但最常见于钾化阶段。金红石仅见于成矿期,钾化阶段早期可与钾长石、黑云母、石英等共生,还见有被榍石包裹的细粒金红石,青盘岩化阶段亦有形成,与绿泥石共生。这些钛矿物最常出现于黑云母颗粒内部或其附近,这可能是斑岩型矿床的特征之一。榍石SiO_2和CaO含量与理论值接近,TiO_2偏低;钛铁矿均含锰,MnO含量1.97%~4.49%,还见有锰钛铁矿;金红石含有一定量的SiO_2和FeO^T,个别颗粒还含有少量Al_2O_3、MgO和P_2O_5。钛矿物组合特征表明包古图含矿斑岩为Ⅰ型,形成于较高氧逸度环境,侵位深度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古图 斑岩铜矿 钛矿物 特征及成因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