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染废水中辛基酚的漆酶催化氧化降解
1
作者 王丹 肖远淑 +1 位作者 宋均燕 朱若斐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3-67,共5页
烷基酚(如辛基酚和壬基酚)是难去除的一类具有较强毒性和持久性的环境激素。其中,辛基酚(OP)因较高的雌激素效应和疏水性,更易在环境中富集,采用传统处理方法难以进行高效降解。采用漆酶催化体系降解OP,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烷基酚(如辛基酚和壬基酚)是难去除的一类具有较强毒性和持久性的环境激素。其中,辛基酚(OP)因较高的雌激素效应和疏水性,更易在环境中富集,采用传统处理方法难以进行高效降解。采用漆酶催化体系降解OP,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和核磁共振(NMR)分析反应机制。结果表明:在漆酶1.0 U/mL、OP 25 mg/L、50℃、pH 5.0条件下,2 h内可完全除去OP。质谱鉴定到二聚体(m/z=411),证实其通过C—O偶联或C—C偶联生成联苯类二聚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环境激素 辛基酚 降解 印染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对接法研究漆酶对不同结构染料的降解作用
2
作者 王丹 黄桂芳 朱若斐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49,共5页
运用分子对接技术,选取T.versicolor漆酶作为受体,蒽醌类(活性艳蓝KN-R)、偶氮类(刚果红和甲基橙)和三苯甲烷类(孔雀石绿)染料小分子作为配体,从结合轮廓、结合能、结合位点、相互作用等方面探究漆酶与染料之间的微观作用,研究了漆酶对... 运用分子对接技术,选取T.versicolor漆酶作为受体,蒽醌类(活性艳蓝KN-R)、偶氮类(刚果红和甲基橙)和三苯甲烷类(孔雀石绿)染料小分子作为配体,从结合轮廓、结合能、结合位点、相互作用等方面探究漆酶与染料之间的微观作用,研究了漆酶对不同结构染料的降解潜力。结果显示,漆酶与活性艳蓝KN-R、甲基橙、刚果红和孔雀石绿的结合能分别为-39.71 kJ/mol、-39.08 kJ/mol、-38.45 kJ/mol、-33.97 kJ/mol,说明蒽醌类染料与漆酶亲和力更好,易被漆酶降解,偶氮类染料次之,三苯甲烷类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对接 漆酶 染料 降解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对接与动力学模拟的漆酶催化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行为研究
3
作者 王丹 朱若斐 《环境化学》 2025年第8期3073-3081,共9页
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广泛用作塑料增塑剂,具有生态和健康风险.本研究结合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MD)技术,考察了PAEs结构与酶解性能的关系,深入探究了漆酶降解PAEs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PAEs与漆酶的亲... 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广泛用作塑料增塑剂,具有生态和健康风险.本研究结合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MD)技术,考察了PAEs结构与酶解性能的关系,深入探究了漆酶降解PAEs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PAEs与漆酶的亲和力随其烷基链长度和酯基数量增加而降低,但受链结构(直链/支链)影响较小.通过30 ns的MD模拟分析发现,漆酶-PAEs复合物具有较高的结合稳定性(结合能(-75.684±4.068)kJ·mol^(-1)),其中范德华力为主导作用力,且复合物间最多可形成2个氢键.关键残基分析表明,Ala80、Phe81、Leu112、Pro346和Glu460在漆酶催化PAEs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本研究为漆酶介导的PAEs降解机制提供了分子层面的理论依据,对环境污染修复技术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 漆酶 邻苯二甲酸酯 降解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超声波协同预处理在罗布麻酶法脱胶工艺中的应用
4
作者 黄桂芳 朱若斐 +3 位作者 肖远淑 宋均燕 姜黎 王丹 《印染》 2025年第10期26-30,35,共6页
为实现罗布麻纤维绿色高效的脱胶加工,构建了一种“微波-超声波协同预处理与生物酶处理”相结合的新型脱胶工艺。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对微波与超声波的协同预处理参数进行优化;随后,通过生物酶联合脱胶处理,提升罗布麻的脱胶效... 为实现罗布麻纤维绿色高效的脱胶加工,构建了一种“微波-超声波协同预处理与生物酶处理”相结合的新型脱胶工艺。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对微波与超声波的协同预处理参数进行优化;随后,通过生物酶联合脱胶处理,提升罗布麻的脱胶效率并保留纤维性能。结果表明,在温度51℃、氢氧化钠2.07 g/L、微波功率1000 W、超声波频率40 kHz、超声波功率480 W的条件下预处理20 min,用2.5 g/L酶液在65℃处理2 h,脱胶后罗布麻的纤维素比例可达90.43%,残胶率低至5.52%,白度为80.6%,单纤维断裂强力达到15.06 cN。相较于传统的化学脱胶法,该新工艺显著减少了碱耗量和环境负担,兼具高效性与环境友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麻 微波 超声波 生物酶 脱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