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心病失代偿期BiPAP治疗前、后肺动脉压与肺功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郭阳 王羡懿 +2 位作者 穆玉明 唐琪 王惠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796-798,共3页
目的 探讨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用BiPAP双相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肺动脉压与肺功能的变化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 对33例肺心病失代偿期心衰患者行无创BiPAP通气治疗2h, 分别在通气治疗前、后用脉冲多普勒探测肺动脉干中央血流, 测量加... 目的 探讨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用BiPAP双相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肺动脉压与肺功能的变化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 对33例肺心病失代偿期心衰患者行无创BiPAP通气治疗2h, 分别在通气治疗前、后用脉冲多普勒探测肺动脉干中央血流, 测量加速度时间(AcT) 和右室射血时间(RVET), 计算AcT/RVET; 测量收缩期三尖瓣反流最大压差(TRPG)、计算肺动脉压(SPAP), 观测肺通气功能及血气分析等指标。结果 ( 1 ) BiPAP通气治疗前、后患者SPAP、AcT、AcT/RVET的均值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 001)。(2) 机械通气治疗前、后患者的FVC、PEF的均值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 05), 而其他肺功能指标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 .05)。(3) 机械通气治疗前、后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 )、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 的均值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 01), 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 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 05)。(4) 机械通气治疗后AcT与PaO2 呈正相关(r=0 .450,P<0 .001)。结论 BiPAP通气治疗后肺动脉压明显降低; 肺通气功能中流量-容量曲线呼气用力依赖部分的指标明显改变, 呼气用力非依赖部分的指标无改变, 动脉血气改变明显好转。BiPAP无创正压通气可明显降低肺心病失代偿期的肺动脉压, 且肺动脉压与肺功能之间呈同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压 失代偿期 治疗前 肺心病 肺功能变化 BIPAP通气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无创BiPAP 动脉血氧饱和度 肺通气功能 无创机械通气 动脉血氧分压 无创正压通气 脉冲多普勒 三尖瓣反流 显著性 肺功能指标 治疗后 通气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