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垂体大腺瘤经蝶术后鞍区磁共振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李明利
张建
刘洋
金征宇
-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
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影像中心
新疆昌吉州中医医院ct室
-
出处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22-226,共5页
-
文摘
目的提高对垂体大腺瘤经蝶入路术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的认识,探讨术后首次影像随访的合理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垂体大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有术前和术后至少2次不同时间点(1周内、3个月、6个月、1年)的MRI资料。结果根据术前资料分为非侵袭性大腺瘤(24例)和侵袭性大腺瘤(16例),术后11例见肿瘤残留,均为侵袭组。术后早期(1周内)鞍区仍可见软组织影,高度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术后填充物在增强图像上无强化;残留肿瘤组织轻度强化,而残存垂体明显强化。术后中期(3个月)填充物明显或完全吸收,垂体常塌陷,残留垂体显著强化,且有不同程度的复张;残留肿瘤清晰度与早期MRI表现无明显差别。术后晚期(6个月、1年)影像改变与中期比较多无明显变化。蝶窦内炎症吸收缓慢,多数在术后6个月以上仍存在。肿瘤复发多出现在手术1年后,表现为残留肿瘤增大(2例)和新出现软组织影(1例)。结论垂体瘤术后不同时间段MRI表现有不同的特点,熟悉这些特点可更好地为临床诊治作出准确的评价。非侵袭性大腺瘤术后3个月复查足以满足临床需要;对术后有残留的侵袭性大腺瘤,术后早期或中期复查均可显示残留肿瘤。
-
关键词
垂体大腺瘤
经蝶术后
磁共振成像
随访
-
Keywords
pituitary macroadenoma
transsphenoidal rese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ollow-up
-
分类号
R739.41
[医药卫生—肿瘤]
R445.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