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干旱区湿地-草原生态交错带边界判定及其群落多样性分析--以宁夏四儿滩湿地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苏香玲 王振锡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3-69,共7页
为探究半干旱区湿地—草原生态交错带的边界宽度及其群落多样性,于2014年7月对宁夏盐池县四儿滩湿地进行野外植被调查。利用移动分割窗技术对交错带进行定量判定,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物种... 为探究半干旱区湿地—草原生态交错带的边界宽度及其群落多样性,于2014年7月对宁夏盐池县四儿滩湿地进行野外植被调查。利用移动分割窗技术对交错带进行定量判定,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分析不同生境带以及不同样线间的植物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1)窗口宽度为6个样方时,能够清晰地划定此交错带的边界。东、西、南、北样线生态交错带的宽度分别为120,120,120,140m,距湿地核心区距离分别为180,220,240,200m。2)不同生境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的排列顺序均为交错带>旱生带>湿生带,而Simpson优势度指数的排列顺序为旱生带>交错带>湿生带。3)北样线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为最高值,而西样线4多样性指数均为最低值。研究结果可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资源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交错带 移动分割窗技术 群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中部天山云杉林生态服务价值量化与空间分异研究
2
作者 孙玉博 赵善超 +4 位作者 王雅佩 马晓丽 陈玉雯 黄选胜 王卫霞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96-1405,共10页
以天山中部天山云杉林为研究对象,在功能价值法的基础上,利用Getis-Ord Gi*热点分析方法对天山中部天山云杉林生态服务价值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天山中部天山云杉林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96.09×10^(8)元·a... 以天山中部天山云杉林为研究对象,在功能价值法的基础上,利用Getis-Ord Gi*热点分析方法对天山中部天山云杉林生态服务价值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天山中部天山云杉林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96.09×10^(8)元·a^(-1),涵养水源、固碳释氧、保育土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导功能。(2)各林龄的生态服务价值具体表现为中龄林最高,其次是近熟林、成熟林和幼龄林,过熟林价值最少,但过熟林的单位面积价值最高。(3)各林场的生态服务价值具体表现为南山林场最高,其次是呼图壁林场、板房沟林场、米泉林场,最后为新疆农业大学实习林场。(4)各林场之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具有明显聚集特征,热点区域集中在西南部的呼图壁林场与南山林场,冷点区域集中在东北部的米泉林场与板房沟林场。研究结果为区域生态资源优化管理和生态保护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天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云杉林 价值空间格局 生态服务 天山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3种类型新疆野核桃保护酶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8
3
作者 余甜 张萍 陈韦多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6期119-121,共3页
以卵圆形、尖嘴形、心形3种类型1年生新疆野核桃盆栽实生幼苗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下新疆野核桃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尖嘴形新疆野核桃调节自身抗氧化的能... 以卵圆形、尖嘴形、心形3种类型1年生新疆野核桃盆栽实生幼苗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下新疆野核桃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尖嘴形新疆野核桃调节自身抗氧化的能力居中,心形新疆野核桃过氧化过程较慢,抗旱性较强,而卵圆形野核桃参与渗透调节能力消耗相对较大,调节自身抗氧化能力相对较弱;3种类型新疆野核桃耐旱性强弱依次为心形>尖嘴形>卵圆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野核桃 干旱胁迫 保护酶 丙二醛 卵圆形 尖嘴形 心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新疆野核桃幼苗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变化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韩冷 徐敏 张萍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8期1-3,共3页
为研究干旱胁迫下新疆野核桃幼苗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以小椭圆型、铁壳型和椭圆型3种类型新疆野核桃幼苗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盆栽自然干旱胁迫的方法,对胁迫后0,5,10,15,20,25 d的新疆野核桃幼苗叶片的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 为研究干旱胁迫下新疆野核桃幼苗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以小椭圆型、铁壳型和椭圆型3种类型新疆野核桃幼苗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盆栽自然干旱胁迫的方法,对胁迫后0,5,10,15,20,25 d的新疆野核桃幼苗叶片的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新疆野核桃幼苗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说明干旱胁迫下3种类型的新疆野核桃能够通过累积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以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野核桃 干旱胁迫 渗透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干扰烈度对喀纳斯针叶阔叶林主要植物种生态位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景 潘存德 +4 位作者 余戈壁 李贵华 刘小菊 崔倩 杨玉萍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61-1971,共11页
【目的】分析不同火干扰烈度下喀纳斯针叶阔叶林主要植物种生态位变化特征,从生态位角度解释植物群落的火干扰演替机制,为喀纳斯泰加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保护与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和Pianka... 【目的】分析不同火干扰烈度下喀纳斯针叶阔叶林主要植物种生态位变化特征,从生态位角度解释植物群落的火干扰演替机制,为喀纳斯泰加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保护与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度,定量分析喀纳斯针叶阔叶林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主要植物种在不同火干扰烈度下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变化。【结果】在不同火干扰烈度之间,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和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的生态位宽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疣枝桦(Betula pendula)、红果越橘(Vaccinium hirtum)和寄奴花(Cerastium pauciflorum)等9种主要植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蓝果忍冬(Lonicera caerulea)和多叶苔草(Carex polyphylla)等主要植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在任一火干扰烈度与其他两种火干扰烈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森林群落乔木层主要植物种生态位重叠值在轻度火干扰烈度下最大,但与中度火干扰烈度之间的差别不大;森林群落灌木层和草本层主要植物种生态位重叠值则均是在中度火干扰烈度下最大。生态位重叠值>0.8的物种对在中度火干扰烈度下最多,轻度火干扰烈度下最少。【结论】不同的自然火干扰烈度通过制造资源环境的异质性,进而导致喀纳斯针叶阔叶林主要植物种的生态位发生变化,并受到植物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火干扰 火烈度 针叶阔叶林 植物种 生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林科建设背景下林学一流专业综合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
6
作者 张翠芳 王世伟 +6 位作者 潘存德 李亚兰 叶尔江·拜克吐尔汉 王卫霞 胡晓静 杨丽 方淼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9期139-140,共2页
在当前我国新林科建设背景下,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专业对标林学类《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针对近年来林学专业综合实习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欠... 在当前我国新林科建设背景下,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专业对标林学类《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针对近年来林学专业综合实习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欠缺、实习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关联性、实习成果与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从培养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编写综合实习指南,整合实习科目,面向行业需求,突出林业规划设计和强化实习考核等多个方面开展了新林科建设背景下林学一流专业综合实习教学改革实践,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显著提升,林学专业综合实习教学效果极大改善,学生实习效果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林科 林学 专业综合实习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乌什县核桃生产园土壤肥力评价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玲 潘存德 +2 位作者 赵善超 潘鑫 胡渊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07-1418,共12页
【目的】通过对新疆乌什县核桃(Juglans regia L.)生产园土壤肥力评价,深入了解其核桃生产园的土壤肥力现状,为乌什县加强核桃生产园施肥和土壤养分管理的必要性提供科学认识。【方法】采样测定核桃生产园土壤有机质(OM)、全氮(TN)、全... 【目的】通过对新疆乌什县核桃(Juglans regia L.)生产园土壤肥力评价,深入了解其核桃生产园的土壤肥力现状,为乌什县加强核桃生产园施肥和土壤养分管理的必要性提供科学认识。【方法】采样测定核桃生产园土壤有机质(OM)、全氮(TN)、全磷(TP)、全钾(TK)、碱解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AK)、钙(Ca)、镁(Mg)、铁(Fe)、锰(Mn)、铜(Cu)、锌(Zn)养分含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土壤肥力指数评价模型。【结果】除Ca、Mg、Zn养分含量外,乌什县绝大多数核桃生产园土壤OM、TN、TP、TK、AN、Fe、Mn、Cu养分含量不足或缺乏,并且有一半左右的核桃生产园土壤AP、AK养分含量也处于不足或缺乏状态。核桃生产园以"低"土壤肥力为主,接近2/3;"中"土壤肥力生产园不足1/3;"高"土壤肥力生产园很少,只有零星分布。【结论】根据乌什县每一个核桃生产园的土壤肥力和养分状况,结合树体营养诊断,因地制宜,加强对核桃生产园的施肥和土壤养分管理,以达到增产、提质的目的。核桃生产园的施肥与土壤养分管理应优先考虑土壤有机质、碱解N、有效P、速效K含量的提高,持续改善和维持土壤Ca、Mg、Zn的有效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园 土壤养分 土壤肥力 评价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快速鉴定枣实蝇技术 被引量:8
8
作者 程晓甜 阿地力·沙塔尔 +2 位作者 张伟 李新泉 玛依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65,共6页
应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技术,建立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快速鉴定枣实蝇的方法。利用枣实蝇(mtDNA)中COⅠ基因序列,设计筛选出1对种的特异引物CarF/CarR。引物的特异性分别用桔小实蝇、瓜实蝇、南瓜实蝇、番石榴实蝇和桃果实蝇5种... 应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技术,建立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快速鉴定枣实蝇的方法。利用枣实蝇(mtDNA)中COⅠ基因序列,设计筛选出1对种的特异引物CarF/CarR。引物的特异性分别用桔小实蝇、瓜实蝇、南瓜实蝇、番石榴实蝇和桃果实蝇5种实蝇来验证。SYBR Green PCR实时荧光反应的灵敏度用40,20,10,1,0.1,0.01,0.001 ng·μL^-1 7个浓度枣实蝇DNA模板来检测。结果表明:SYBR Green PCR的检测限度达0.01 ng·μL^-1以下,最适模板DNA浓度为1~20 ng·μL^-1。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的可靠性可用枣实蝇不同虫态(幼虫、蛹、成虫)的扩增曲线、熔解曲线及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来检验。成虫、幼虫和蛹3种不同虫态的枣实蝇有一致的扩增曲线,熔解曲线分析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条带分别用来确认实时荧光PCR产物的特异性;其平均熔解温度为(75.3±0.1)℃,并获得一段长为205 bp的特异性目标片段,说明在枣实蝇成虫为模板的基础上建立的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方法同时适用于幼虫、蛹的快速鉴定,可将不同虫态的枣实蝇与近似种类区分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实蝇 SYBR Green 实时荧光PCR 溶解曲线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实蝇特异引物PCR鉴定技术 被引量:11
9
作者 程晓甜 阿地力.沙塔尔 +3 位作者 张伟 温俊宝 李新泉 陈梦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8-102,共5页
在设计的枣实蝇15对引物中,利用种特异引物PCR(SS—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筛选出1对枣实蝇的特异性引物,引物的特异性用桔小实蝇、瓜实蝇、南瓜实蝇、番石榴实蝇和桃果实蝇等5种实蝇来验证。SS—PCR方法的检测灵敏度用40,20,10... 在设计的枣实蝇15对引物中,利用种特异引物PCR(SS—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筛选出1对枣实蝇的特异性引物,引物的特异性用桔小实蝇、瓜实蝇、南瓜实蝇、番石榴实蝇和桃果实蝇等5种实蝇来验证。SS—PCR方法的检测灵敏度用40,20,10,1,0.1,0.01,0.001ng·μL^-1等7个不同浓度系列的枣实蝇DNA模板来检测。结果表明,SS.PCR方法的检测限度达0.01ng·μL^-1以下,最适模板DNA浓度为1~20ng·μL^-1。所设计的引物对枣实蝇不同虫态均能进行特异性扩增,结果准确可靠。该技术体系可用于枣实蝇的鉴定识别与检测监测,对阻止其进一步扩散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特异引物PCR 枣实蝇 琼脂糖凝胶电泳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若羌县红枣生产园土壤肥力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胡珍珠 潘存德 陈虹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6-80,共5页
通过对新疆若羌县70块红枣生产园土壤肥力进行评价,以期为该区科学施肥提供依据。应用实验室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土样酸碱度(pH)、有机质(OM)、碱解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AK)、铁(Fe)、锰(Mn)、铜(Cu)、锌(Zn),根据全国第2次土壤普... 通过对新疆若羌县70块红枣生产园土壤肥力进行评价,以期为该区科学施肥提供依据。应用实验室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土样酸碱度(pH)、有机质(OM)、碱解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AK)、铁(Fe)、锰(Mn)、铜(Cu)、锌(Zn),根据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和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分级标准将70块红枣生产园土壤肥力进行分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红枣生产园土壤肥力指数评价模型。结果表明,若羌县红枣生产园土壤AP、AK含量较充足外,绝大多数红枣生产园OM、AN、Fe、Mn、Cu、Zn含量处于低或很低状态。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70块红枣生产园划分为4个主成分,以此构建的土壤肥力指数评价模型表明若羌县无"高"土壤肥力生产园,而"中""低"土壤肥力生产园各占50%,由此可见,若羌县红枣生产园土壤肥力普遍不高。可将优先提高土壤OM、AN含量,维持土壤AP和AK含量,持续改善土壤Fe、Mn、Cu和Zn含量作为重点,从而实现土壤肥力的提高,为若羌县红枣提质增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园 土壤养分 土壤肥力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乌什县新温185号核桃树体营养盈亏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叶静 潘存德 +3 位作者 王世伟 肖冰 常志帅 努斯热提.托合提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4-619,共6页
【目的】通过对新疆乌什县8个核桃主栽乡新温185号(Juglans regia‘Xinwen185')叶样的采集与分析,旨在了解新温185号核桃树体营养盈亏状况,以期为乌什县新温185号的优质丰产栽培提供施肥需求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化学分析方法,... 【目的】通过对新疆乌什县8个核桃主栽乡新温185号(Juglans regia‘Xinwen185')叶样的采集与分析,旨在了解新温185号核桃树体营养盈亏状况,以期为乌什县新温185号的优质丰产栽培提供施肥需求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新温185号核桃叶样营养元素氮(N)、磷(P)、钾(K)、钙(Ca)、镁(Mg)、铁(Fe)、锰(Mn)、铜(Cu)、锌(Zn)浓度,并运用诊断与施肥建议综合法(DRIS)分析新温185号树体营养元素盈亏状况。【结果】新温185号核桃DRIS诊断指标为叶片K、Fe浓度和N/K、P/K、P/Mg、P/Mn、K/Zn、K/Mn、Ca/K、Ca/Mg、Mg/K、Fe/N、Fe/P、Fe/K、Fe/Cu、Fe/Zn、Cu/K、Cu/Mg浓度比值;新疆乌什县新温185号核桃树体营养元素浓度平衡值为N:26.135 g/kg、P:3.673 g/kg、K:11.349 g/kg、Ca:33.329 g/kg、Mg:10.403g/kg、Fe:346.367mg/kg、Mn:103.891mg/kg、Cu:12.193mg/kg、Zn:33.362mg/kg。【结论】新疆乌什县新温185号核桃树体N、Ca、Mg、Fe、Mn、Zn营养元素以缺乏为主,P、K、Cu营养元素以供应充足为主。科学、合理施肥是新温185号核桃优质丰产栽培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与施肥建议综合法(DRIS) 叶片营养元素浓度 诊断指标 核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野核桃抗旱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余甜 徐敏 +2 位作者 张萍 李勤霞 张捷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4-196,共3页
以3种类型新疆野生核桃幼苗木为试材,采用自然干旱胁迫的方法对浇水后5、10、15、20、25 d的新疆野核桃叶片进行抗旱性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在胁迫后15 d,"卵圆型"核桃的质膜相对透性骤然升高达到最大值22.4%,而"尖嘴型"和"心... 以3种类型新疆野生核桃幼苗木为试材,采用自然干旱胁迫的方法对浇水后5、10、15、20、25 d的新疆野核桃叶片进行抗旱性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在胁迫后15 d,"卵圆型"核桃的质膜相对透性骤然升高达到最大值22.4%,而"尖嘴型"和"心形型"相对较为平缓;脯氨酸含量在胁迫后25 d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相比增加了3倍;胁迫后20 d时,"卵圆型"和"尖嘴型"丙二醛含量明显上升,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相比增加了1倍,胁迫后25 d"心形型"野核桃达到最大值。"心形型"过氧化过程较慢,细胞膜稳定性较高,抗旱性较强;"尖嘴型"调节自身各含量能力较弱;"卵圆型"的渗透调节能力相对较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在缺水20~25 d后,野核桃细胞组织都会受严重伤害。结果表明:野核桃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其抗旱性强弱依次为"心形型"〉"尖嘴型"〉"卵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野核桃 水分胁迫 生理指标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野核桃核心种质的构建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捷 张萍 李勤霞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8-176,共9页
【目的】新疆野核桃(Juglans regia L.)是我国珍稀的野生植物资源,通过构建新疆野核桃核心种质,进一步加强对新疆野核桃资源的保存。【方法】以新疆野核桃群体SRAP遗传多样性信息为基础,采用聚类不分组方案中的优化LDSS法。【结果】最... 【目的】新疆野核桃(Juglans regia L.)是我国珍稀的野生植物资源,通过构建新疆野核桃核心种质,进一步加强对新疆野核桃资源的保存。【方法】以新疆野核桃群体SRAP遗传多样性信息为基础,采用聚类不分组方案中的优化LDSS法。【结果】最终选择48个样本组成新疆野核桃的核心种质,取样比例是原始种质的1.14%。t测验结果显示,在0.05水平下,试验所取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无显著性差异,核心种质的Ne、Nei’s和Shannon信息指数的保留率分别为99.99%、99.92%、99.98%。【结论】构建的野核桃核心种质能够很好地代表原始种质的多态性。研究结果可为这一珍贵野生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利用打下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野核桃 核心种质 SRAP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荒漠绿洲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卫霞 阿丽娅·阿力木 +1 位作者 杨光 王振锡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41-450,共10页
【目的】研究新疆干旱荒漠绿洲区农田改建为果园或果农间作园后对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的影响。【方法】在阿克苏地区采集小麦地、枣园及枣麦间作园土壤,测定其总有机碳、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含量。【结果】在0~100 cm... 【目的】研究新疆干旱荒漠绿洲区农田改建为果园或果农间作园后对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的影响。【方法】在阿克苏地区采集小麦地、枣园及枣麦间作园土壤,测定其总有机碳、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含量。【结果】在0~100 cm土壤剖面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平均值表现为枣园>枣麦间作>小麦,土壤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含量表现为枣麦间作>枣园>小麦。农田改建为果园或果农间作园后,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含量(P<0.05)。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的分配比例则表现为由农田更替为果园后,降低了各土层易氧化有机碳分配比例。农田更替为果农间作园后,降低了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易氧化有机碳分配比例,其余土层表现为增加。溶解性有机碳分配比例大致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农田、果园和果农间作园的土壤易氧化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均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新疆干旱荒漠绿洲区农田转化为果园提高了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促进了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农田转化为果农间作园仅提高了表层0~20 cm土层有机碳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易氧化有机碳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 果园 果农间作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野核桃SRAP-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及引物筛选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捷 李勤霞 +1 位作者 张萍 余甜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4-66,共3页
利用正交设计对新疆野核桃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PCR(SRAP-PCR)反应体系中的5个因素(模板DNA、Mg2+、引物、d NTPs、Taq DNA聚合酶浓度)在5水平上进行优化,对比不同浓度模板DNA对扩增结果的影响,建立了新疆野核桃SRAP最佳反应体系。结果表... 利用正交设计对新疆野核桃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PCR(SRAP-PCR)反应体系中的5个因素(模板DNA、Mg2+、引物、d NTPs、Taq DNA聚合酶浓度)在5水平上进行优化,对比不同浓度模板DNA对扩增结果的影响,建立了新疆野核桃SRAP最佳反应体系。结果表明,优化的新疆野核桃SRAP-PCR最佳反应体系为:20μL的反应体系中,2.5μg/m L模板DNA、0.4μmol/L引物、2 mmol/L Mg^(2+)、0.2 mmol/L d NTPs、25 U/mL Taq酶U;最佳PCR扩增程序的退火温度为54℃。各因素扩增结果表明,Mg^(2+)浓度对扩增反应结果影响最大,d NTPs浓度影响最小。运用该体系对新疆野核桃样本进行了验证,表明该体系扩增稳定可靠。用该体系对100个SRAP引物组合进行筛选,筛选出15个扩增条带清晰且多态性丰富的引物组合,为新疆野核桃种质资源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AP分子标记 新疆野核桃 正交试验 引物筛选 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伊犁地区喀什河谷流域密叶杨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小虎 程世平 +1 位作者 陈幻林 康向阳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3-98,128,共7页
为研究新疆伊犁地区喀什河谷流域密叶杨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与空间地理位置上、中、下游变化的关系,选用26对微卫星标记对22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到163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6.629;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L... 为研究新疆伊犁地区喀什河谷流域密叶杨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与空间地理位置上、中、下游变化的关系,选用26对微卫星标记对22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到163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6.629;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L)为100%,期望杂合度(He)在上、中、下游3个群体中都处于较高水平,分别为0.548、0.567和0.591;分子方差分析(AMOVA)的结果表明,7%的遗传分化来自种群间,遗传变异主要集中在群体内不同个体之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038,表明群体分化处于较低水平,而检测到群体间的基因流(Nm)则为12.818,处于较高水平。表明密叶杨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在空间地理位置上未产生分化,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并提出了密叶杨种群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叶杨 SSR 遗传多样性 空间地理位置 群体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度火干扰对喀纳斯泰加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卫霞 刘晓菊 +2 位作者 刘景 杨玉萍 崔倩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16-1220,共5页
【目的】自然火干扰作为泰加林中最主要的自然干扰,影响生态系统养分的循环,研究探讨火烧后随着时间的恢复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旨为火烧迹地的改造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以喀纳斯泰加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 【目的】自然火干扰作为泰加林中最主要的自然干扰,影响生态系统养分的循环,研究探讨火烧后随着时间的恢复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旨为火烧迹地的改造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以喀纳斯泰加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探讨中度火干扰后不同恢复时间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中度火干扰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有机碳、全钾、全氮含量则随着火后时间的恢复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火烧后达到44年时,土壤有机碳、全钾、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火烧前水平。【结论】喀纳斯泰加林火烧迹地土壤有机碳、全钾、全氮含量在中度火干扰下,随着火后时间的恢复呈逐渐增加趋势。总体而言,表层0~10 cm土壤更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干扰 火烧迹地 土壤理化性质 泰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天山云杉林群落分布格局及环境解释 被引量:15
18
作者 刘梦婷 王振锡 +2 位作者 王雅佩 李擎 师玉霞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0-98,共9页
[目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20周年之际,划分新疆天山云杉林群落类型,定量分析天山云杉林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及采伐干扰因子之间的关系,为新疆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资源恢复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新疆典型天山云杉森林群落为研... [目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20周年之际,划分新疆天山云杉林群落类型,定量分析天山云杉林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及采伐干扰因子之间的关系,为新疆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资源恢复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新疆典型天山云杉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样方调查,采用双向指示种法(TWINSPAN)对天山云杉林群落进行群落划分,采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方法对其群落类型进行排序,定量分析森林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和采伐干扰因子的关系。[结果](1)TWINSPAN将47个森林群落调查样方划分为14个群落类型;(2)RDA排序结果表明海拔、坡度环境因子及森林采伐干扰因子是影响天山云杉群落格局的主要环境因素;(3)因子分离显示出环境变量对森林群落格局解释率达33.9%,采伐强度对森林群落格局解释率占5%,两者共同解释率为17.9%,未解释的部分占43.2%。未能解释的部分主要包括群落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他干扰等因素造成。[结论]新疆典型天山云杉林林区新疆农业大学实习林场有14个森林群落类型,其分布格局受环境因子和采伐干扰因子的共同控制,并且二者的交互作用非常显著。森林采伐干扰的强弱是新疆天山云杉林可持续经营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云杉林 森林群落 双向指示种法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栽后高度生长恢复年限和优势决定的造林潜力差异分析——以托木尔峰青海云杉与雪岭云杉混交造林试验为例
19
作者 周浩 蒋少伟 黄铭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5年第4期18-22,共5页
为了探究混交造林树种选择和抚育管理,以5 a生的本地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与引种的青海云杉P.crassifolia移栽苗为研究对象,开展混交造林试验比较移栽后主干高度生长表现的种间差异。研究结果显示,(1)青海云杉在移栽后第3年高度生... 为了探究混交造林树种选择和抚育管理,以5 a生的本地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与引种的青海云杉P.crassifolia移栽苗为研究对象,开展混交造林试验比较移栽后主干高度生长表现的种间差异。研究结果显示,(1)青海云杉在移栽后第3年高度生长潜力开始恢复。青海云杉移栽第3年的主干生长量(21.7±1.6 cm)显著高于移栽第1年(11.7±1.2 cm)和移栽第2年(9.5±1.6 cm)的主干生长量(P<0.05),但是雪岭云杉移栽后各年间主干高度生长量无显著差异(P>0.05);(2)移栽后第3年,与雪岭云杉相比,青海云杉的主干高度生长能力优势明显,青海云杉的主干高度生长(21.7±1.6 cm)显著高于雪岭云杉(>2倍,9.8±1.6 cm,P<0.001)。研究结果表明,在造林株行距为2 m×2 m时,青海云杉移栽苗在第3年恢复生长,并且表现显著的高度生长优势。原因可能与青海云杉采取快速高度生长策略而非树干粗生长策略有关,从而在演替早期占据生存空间,雪岭云杉则相反。试验结果支持了引种的青海云杉(贺兰山区)是南部天山山区造林的适宜树种。试验结果表明混交造林必须考虑树种的移栽后生长恢复年限和种间高度生长优势差异。未来在混交造林过程中,有必要采取修剪雪岭云杉侧枝,提高其高度生长潜力,进而促进混交造林的多样性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木尔峰国家自然保护区 青海云杉 雪岭云杉 高度生长 混交造林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中部不同年龄和海拔高度天山云杉天然更新幼苗茎干功能性状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晓瑜 孟晖 +1 位作者 潘存德 张国林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38-1245,共8页
[目的]了解幼苗茎干功能性状随年龄增大和海拔高度增加的变化特征,揭示幼苗生长的环境适应策略和最适宜的海拔高度,为天山云杉天然更新幼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物理和化学分析的方法.对天山北坡中部头屯河上游不同年龄(1... [目的]了解幼苗茎干功能性状随年龄增大和海拔高度增加的变化特征,揭示幼苗生长的环境适应策略和最适宜的海拔高度,为天山云杉天然更新幼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物理和化学分析的方法.对天山北坡中部头屯河上游不同年龄(1~10 a)和海拔高度(1 750~2 750 m)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 Fisch.et Mey.)天然更新幼苗茎干氮含量(SNC)、磷含量(SPC)、钾含量(SKC)和比茎密度(SSD)的采样进行分析.[结果]SNC、SPC、SKC总体呈现随着幼苗年龄的增大而减小;1~7a天山云杉SSD随着幼苗年龄的增大而增加,7~ 10 a SSD则随着幼苗年龄的增大而减小.SSD、SNC、SPC、SKC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变化各不相同.不同海拔高度天山云杉天然更新幼苗茎干SNC与土壤全N含量呈显著(P<0.05)负相关,SPC与土壤全P含量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SKC与土壤全K含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天山云杉天然更新幼苗茎干SSD、SNC、SPC、SKC均随年龄增大和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幼苗在更新初期(1~4a)更注重高生长,而在后期(5 ~ 10 a)则采用稳定植株体结构的环境适应策略.天山北坡中部2 200 m海拔高度附近具有天山云杉天然更新幼苗最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云杉 天然更新 幼苗 茎干 功能性状 海拔 年龄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