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的必要性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浦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7期241-242,268,共3页
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托木尔-汗腾格里山汇是世界三大山岳冰川集中分布区之一,自然保护区拥有天山南坡最完整的垂直自然带谱,是Global 200 Ecoregions 111"中亚山地草原与林地生态区"中的天山山麓干旱草原生态区的最典型... 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托木尔-汗腾格里山汇是世界三大山岳冰川集中分布区之一,自然保护区拥有天山南坡最完整的垂直自然带谱,是Global 200 Ecoregions 111"中亚山地草原与林地生态区"中的天山山麓干旱草原生态区的最典型代表。从资源保护、天山申遗、国防建设、改善民生和有效管理5个方面对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区 范围和功能区 调整 必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和对策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浦江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4年第1期40-42,共3页
通过对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和利用现状的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与对策,为今后更好地对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资源 保护 利用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苔藓植物 被引量:1
3
作者 吐尔洪·努尔东 杨纯 买买提明·苏来曼 《新疆林业》 2023年第6期30-33,共4页
在形形式式的生物世界中,一群古老而矮小、多姿多态的绿色植物为地球带来新鲜空气,涵养大量水分,默默地为人类的美好生活服务着。它的科学名称为苔藓植物,俗称“青苔”。苔藓植物通常只有几厘米高,相比于其他动辄以米为单位丈量高度的植... 在形形式式的生物世界中,一群古老而矮小、多姿多态的绿色植物为地球带来新鲜空气,涵养大量水分,默默地为人类的美好生活服务着。它的科学名称为苔藓植物,俗称“青苔”。苔藓植物通常只有几厘米高,相比于其他动辄以米为单位丈量高度的植物,苔藓堪称“植物王国的小矮人”。苔藓植物虽然体形很小,但分布范围几乎涵盖除了海洋以外的所有生境:森林、沙漠、冻原、沼泽、土壤、树干、岩石和水边都经常有它们的身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苔藓植物 植物王国 绿色植物 体形 美好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扰动对托木尔峰国家自然保护区植被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霏霏 杨静 +4 位作者 王国庆 杨梅 吴东升 朱红祥 席琳乔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787-2793,共7页
近年来随新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人为扰动对天山托木尔峰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植被与土壤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在轻度、中度、重度及无扰动四种扰动类型强度下对保护区内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随... 近年来随新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人为扰动对天山托木尔峰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植被与土壤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在轻度、中度、重度及无扰动四种扰动类型强度下对保护区内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随扰动强度增加,植被盖度、高度、产草量和密度均呈下降趋势,多年生优良牧草减少,一二生杂类草增加;通过聚类分析,随扰动强度增加,植物群落发生分化或演替,植物群落由紫穗大麦+早熟禾型向紫穗大麦+葛缕子型、早熟禾+蒲公英型、繁缕+萹蓄型逆向演替。中度扰动下植物多样性指数最小。随着扰动强度的增加,土壤总盐和pH呈增加趋势,全氮呈下降趋势。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呈负相关(P<0.05),均匀度与土壤pH呈负相关(P<0.05)。随扰动强度增加,植物群落发生退化演替,土壤出现退化特征。建议减少人为扰动,对保护区划区或分段旅游开放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木尔峰国家自然保护区 人为扰动 草地群落 植物多样性 土壤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兴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浦江 高军 +1 位作者 顾蓉 周大庆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384-388,共5页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地质遗迹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我国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利用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浙江长兴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lobal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地质遗迹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我国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利用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浙江长兴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lobal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具有极其重要的国际对比意义和科学研究价值。但是,实地调查发现,保护区管理机构在开展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中却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资源管护能力弱、环境监测缺失、旅游色彩浓重、土地权属复杂、机构设置不健全和管理体制不通畅等。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如构建地质剖面安全防护体系、加强地质剖面与生态环境监测、优化宣传教育系统、争取土地权属、完善职能机构和理顺管理体制等,以期为长兴地质遗迹资源的有效保护提供支持,同时也为其他存在类似问题的地质遗迹保护单位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 自然保护区 长兴 全球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栽后高度生长恢复年限和优势决定的造林潜力差异分析——以托木尔峰青海云杉与雪岭云杉混交造林试验为例
6
作者 周浩 蒋少伟 黄铭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5年第4期18-22,共5页
为了探究混交造林树种选择和抚育管理,以5 a生的本地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与引种的青海云杉P.crassifolia移栽苗为研究对象,开展混交造林试验比较移栽后主干高度生长表现的种间差异。研究结果显示,(1)青海云杉在移栽后第3年高度生... 为了探究混交造林树种选择和抚育管理,以5 a生的本地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与引种的青海云杉P.crassifolia移栽苗为研究对象,开展混交造林试验比较移栽后主干高度生长表现的种间差异。研究结果显示,(1)青海云杉在移栽后第3年高度生长潜力开始恢复。青海云杉移栽第3年的主干生长量(21.7±1.6 cm)显著高于移栽第1年(11.7±1.2 cm)和移栽第2年(9.5±1.6 cm)的主干生长量(P<0.05),但是雪岭云杉移栽后各年间主干高度生长量无显著差异(P>0.05);(2)移栽后第3年,与雪岭云杉相比,青海云杉的主干高度生长能力优势明显,青海云杉的主干高度生长(21.7±1.6 cm)显著高于雪岭云杉(>2倍,9.8±1.6 cm,P<0.001)。研究结果表明,在造林株行距为2 m×2 m时,青海云杉移栽苗在第3年恢复生长,并且表现显著的高度生长优势。原因可能与青海云杉采取快速高度生长策略而非树干粗生长策略有关,从而在演替早期占据生存空间,雪岭云杉则相反。试验结果支持了引种的青海云杉(贺兰山区)是南部天山山区造林的适宜树种。试验结果表明混交造林必须考虑树种的移栽后生长恢复年限和种间高度生长优势差异。未来在混交造林过程中,有必要采取修剪雪岭云杉侧枝,提高其高度生长潜力,进而促进混交造林的多样性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木尔峰国家自然保护区 青海云杉 雪岭云杉 高度生长 混交造林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