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新型肥料发展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娟 王亚静 +3 位作者 杨相东 刘艳鹏 赵冬梅 岳继生 《蔬菜》 2024年第6期1-13,共13页
新型肥料因具有肥效更高、使用方便、省时省工、绿色环保等特点,深受市场青睐。农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化肥减量增效的推行促使肥料产品及其配套施肥技术不断创新,新型肥料行业呈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内部竞争激烈、生产集中度持续... 新型肥料因具有肥效更高、使用方便、省时省工、绿色环保等特点,深受市场青睐。农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化肥减量增效的推行促使肥料产品及其配套施肥技术不断创新,新型肥料行业呈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内部竞争激烈、生产集中度持续上升等特点。为详细了解新型肥料产品,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总结了缓/控释肥料、水溶性肥料、土壤调理剂、增效肥料、微生物肥料5大类新型肥料及其创制技术,以及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智能化精准推荐施肥、轻简化施肥技术4种高效施肥技术及其应用情况;并分析了新型肥料产业存在的问题,如产品种类多、市场混乱,准入门槛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关键技术薄弱、创新力度不足等;同时提出了以农业需求为导向,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以绿色低碳为目标,提升技术工艺体系;以专业化服务为方向,建立高素质从业人员队伍;以完善肥料监管体系为抓手,促进行业良性发展;以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提高市场竞争力等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肥料 产业 现状 问题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肥施用对滴灌棉田土壤无机氮素转化的影响
2
作者 马红红 吴湘琳 +8 位作者 蒲胜海 杨志莹 涂永峰 赵冬梅 吉丽丽 岳继生 魏建华 马兴旺 李磐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60,共8页
为突破氮肥利用率难以提高的瓶颈,选用液体肥替代常规肥料,旨在摸清液体肥与常规肥料施用对滴灌棉田土壤无机氮素转化的影响。2022年分别于新疆北疆8个地区(芳群农场,玛纳斯县兰州湾,昌吉市老龙河,红柳塘村,呼图壁红山村,昌吉市榆树沟,... 为突破氮肥利用率难以提高的瓶颈,选用液体肥替代常规肥料,旨在摸清液体肥与常规肥料施用对滴灌棉田土壤无机氮素转化的影响。2022年分别于新疆北疆8个地区(芳群农场,玛纳斯县兰州湾,昌吉市老龙河,红柳塘村,呼图壁红山村,昌吉市榆树沟,阜康市三工河乡,阜康市六运河)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常规施肥、液体肥和减水10%+液体肥。结果表明,0~30 cm、30~6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为减水10%+液体肥>液体肥>常规施肥;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均表现为滴头正下方明显高于距离滴头38 cm、-38 cm;单位面积液体肥较常规肥料养分投入量减少19.4 kg/667m^(2),但液体肥提供硝态氮、铵态氮高于常规肥料。可见,液体肥替代常规肥料在无机氮素转化方面起到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肥 硝态氮 铵态氮 产量 棉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谷氨酸发酵尾液中8种有机酸的含量
3
作者 郑明欣 李亚瑜 +3 位作者 刘尊奇 岳继生 涂永峰 赵冬梅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0-266,共7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谷氨酸发酵尾液中8种有机酸含量的方法。对谷氨酸发酵尾液中有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样品经Copure SAX SPE固相萃取柱净化后,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150 mm×4.6 mm, 5μm)进行分离,优...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谷氨酸发酵尾液中8种有机酸含量的方法。对谷氨酸发酵尾液中有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样品经Copure SAX SPE固相萃取柱净化后,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150 mm×4.6 mm, 5μm)进行分离,优化后的色谱条件为: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10 nm,流动相为V(pH=2.7的磷酸二氢钾溶液)∶V(甲醇)=99∶1,流速0.7 mL/min,柱温35℃,进样量10μL。在此优化条件下,8种有机酸在6 min内均能很好地分离和定量,各有机酸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0.999 5,检出限为0.13~3.66 mg/L,定量限为0.44~12.20 mg/L,回收率为107.63%,相对标准偏差(RSD)均<5%。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且简便快速、精密度高、准确度高,可用于谷氨酸发酵尾液中有机酸含量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发酵尾液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有机酸 色谱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量有机替代对新疆滴灌棉花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朱倩倩 武雪萍 +5 位作者 张淑香 许咏梅 吉丽丽 赵来明 李小伟 马文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135-2143,共9页
【目的】研究新疆滴灌棉花合理的化肥减施量和有机肥替代量,为棉花优质高产、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田间小区滴灌栽培试验,化肥减量微生物菌剂替代对新疆滴灌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与习惯... 【目的】研究新疆滴灌棉花合理的化肥减施量和有机肥替代量,为棉花优质高产、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田间小区滴灌栽培试验,化肥减量微生物菌剂替代对新疆滴灌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与习惯施肥(CF)相比,优化施肥减氮30%增施微生物菌剂(OPT+M-N30%)处理的棉花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单铃数及衣分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棉花单铃数和籽棉产量分别提高16.42%,5.09%。且OPT+M-N30%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及碱解氮含量均高于其余施肥处理,较农民常规施肥增加了7.74%、5.97%、1.70%。【结论】优化施肥减氮30%增施微生物菌剂处理有利于提高棉花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表现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替代 棉花 优化施肥 产量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氨基酸肥料增效剂对新疆棉花生长、产量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3
5
作者 许猛 袁亮 +3 位作者 李伟 李燕婷 赵秉强 赵来明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7-92,共6页
在新疆盐碱土条件下,以棉花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复合氨基酸肥料增效剂对棉花生长、产量和养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水溶肥料处理相比,配施复合氨基酸肥料增效剂能够促进棉花植株生长,增加叶面积和叶片SPAD值;促进地上部干物... 在新疆盐碱土条件下,以棉花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复合氨基酸肥料增效剂对棉花生长、产量和养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水溶肥料处理相比,配施复合氨基酸肥料增效剂能够促进棉花植株生长,增加叶面积和叶片SPAD值;促进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从而提高产量,实现籽棉增产32.19%,皮棉增产41.49%;促进棉花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肥料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效率分别提高54.22%、32.48%,差异显著,从而大幅度减少了化肥养分的损失。总之,复合氨基酸肥料增效剂在盐碱土棉花上具有良好的肥料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氨基酸肥料增效剂 味精尾液 棉花 盐碱土 水溶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高通量测序检测新疆野苹果上的病毒 被引量:1
6
作者 米美璇 张志想 +2 位作者 李世访 战斌慧 麦合木提江·米吉提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7-252,共6页
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Ledeb.)Roem.是苹果的祖先,也是重要的育种遗传资源,常用作砧木。近年来,新疆野苹果的分布面积骤减,对其的保护越来越重要。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采自新疆伊犁天山野果林的26份样本进行病毒检测,检测... 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Ledeb.)Roem.是苹果的祖先,也是重要的育种遗传资源,常用作砧木。近年来,新疆野苹果的分布面积骤减,对其的保护越来越重要。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采自新疆伊犁天山野果林的26份样本进行病毒检测,检测到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 chlorotic leaf spot virus,ACLSV)和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 pitting virus,ASPV)。通过RT-PCR检测所有样品(127份),检测到ACLSV、ASPV和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ASGV),检出率分别为22%、19.7%和11%。结合RACE PCR技术扩增得到ASGV新疆野苹果分离物基因组全长序列,暂时命名为ASGV-XJ。去除3′末端poly(A)后的长度为6506 bp,有两个彼此重叠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ORF1(47-6364 nt)编码一个241 kD的多聚蛋白,包含甲基转移酶(methyltransferase)、木瓜蛋白酶(papain-like-protease)、解旋酶(nucleotide triphosphate-binding helicase)、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和C端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等;ORF2(4798-5760 nt)编码一个36 kD的运动蛋白(movement protein,MP)。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分离物间没有表现出寄主专一性和地理分布规律。上述结果对新疆野苹果的保护工作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野苹果 高通量测序 苹果茎沟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N同位素标记氮肥减施棉田养分利用效率分析
7
作者 成志慧 李红梅 +3 位作者 赵红梅 涂永峰 宋海英 盛建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1,共8页
【目的】研究氮肥减施对棉花氮素吸收、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为绿洲滴灌棉田氮肥合理施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不施氮肥(N_(0))、氮肥减施(N_(1),225 kg/hm^(2))、当地推荐施肥(N 2,300 k... 【目的】研究氮肥减施对棉花氮素吸收、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为绿洲滴灌棉田氮肥合理施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不施氮肥(N_(0))、氮肥减施(N_(1),225 kg/hm^(2))、当地推荐施肥(N 2,300 kg/hm^(2))3个处理,研究氮肥减施对棉花生物量、氮素吸收量、肥料氮吸收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氮肥减施处理的棉花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吸收量均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N_(0)),而与当地推荐施肥处理差异均不显著;氮肥减施处理棉花壳、籽的干物质量和籽的氮素吸收量均显著高于当地推荐施肥处理,分别增加了7.02%、6.81%和16.59%;2个施肥处理棉籽的肥料氮(^(15)N)积累量占比最高,占全株的26.02%~35.99%,其次为叶(22.40%~23.81%)和茎(14.48%~18.98%),絮中最少(3.05%~6.62%);氮肥减施处理生殖器官的肥料氮吸收量比当地推荐施肥处理高19.02%;2个施肥处理的棉株吸收的氮素来源于肥料氮的比例(Ndff%)为21.14%~21.70%;氮肥减施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和表观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当地推荐施肥处理,分别增加2.36%和3.12%。【结论】氮肥减施(225 kg/hm^(2))可以显著提高棉籽中的干物质量、氮素吸收量、肥料氮(^(15)N)吸收量、Ndff%以及棉花整株的氮肥利用率,在确保棉花产量不降低的前提下,适度的减少化肥施用量是提高化肥利用率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15)N示踪技术 氮素吸收量 肥料氮(^(15)N)吸收量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肥体系物理稳定性研究进展
8
作者 韩志伟 王琳琳 +5 位作者 刘尊奇 岳继生 赵冬梅 赵丹 陈柏吉 倪宇航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2-258,278,共8页
悬浮肥是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重要原料,由于其具有高浓度和配方灵活可调的优点,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高浓度养分的组成特点也使其在储运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结晶、分层、沉降、胀气等不稳定性问题,较大程度上制约... 悬浮肥是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重要原料,由于其具有高浓度和配方灵活可调的优点,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高浓度养分的组成特点也使其在储运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结晶、分层、沉降、胀气等不稳定性问题,较大程度上制约了悬浮肥的发展和应用。对悬浮肥稳定性研究中的机理、助剂选择及工艺优化进行综述。不稳定性机理主要从奥氏熟化、范德华力及重力作用等方面提出,稳定性影响因素包括悬浮颗粒的粒径及体系粘度、静电斥力、空间位阻、溶剂化作用等。悬浮肥体系组成复杂,体系稳定性的优化需与机理研究进行有效衔接,未来悬浮肥稳定性研究需在机理研究的有效指导下,有针对性地添加助剂和改善工艺以寻求有效途径。综述内容能够为悬浮肥生产存储工艺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肥 稳定性 机理 助剂 优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泛菌(Pantoea dispersa)S8797对烟草防病促生多功能分析
9
作者 郑洒洒 李强 +6 位作者 魏硕 马毅楠 刘京 马文新 赵冬梅 李俊州 魏海雷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5-213,共9页
从遵义市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常发地块分离到一株具有防病促生功能的菌株S8797。该菌株能够有效拮抗茄科雷尔氏菌、烟草疫霉菌等12种植物病原菌,并具有溶解无机磷、解钾、产纤维素酶和产NH_(3)的能力。通过16S rDNA和多基因序列系统发育... 从遵义市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常发地块分离到一株具有防病促生功能的菌株S8797。该菌株能够有效拮抗茄科雷尔氏菌、烟草疫霉菌等12种植物病原菌,并具有溶解无机磷、解钾、产纤维素酶和产NH_(3)的能力。通过16S rDNA和多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和平均核苷酸一致性分析,将菌株S8797鉴定为分散泛菌(Pantoea dispersa)。菌株S8797基因组为4.86 Mb,不含质粒,GC含量为57.4%,包含编码基因4399个以及非编码基因81个,利用anti SMASH可预测得到6个潜在的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菌株S8797可以有效防治烟草青枯病,室内盆栽防效达到55.0%。S8797菌悬液处理的烟草长势旺盛,株高显著高于Mg Cl_(2)溶液对照处理。结果表明,分散泛菌S8797具有广谱拮抗植物病原菌的能力,对烟草具有防病促生的潜力,同时为泛菌生防菌剂和微生物肥料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泛菌 烟草青枯病 生物防治 微生物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一体化配合硝化/脲酶抑制剂实现油菜减氮增效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宋燕燕 赵秀娟 +4 位作者 张淑香 白中科 龙怀玉 岳继生 赵来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32-640,共9页
【目的】研究水肥一体化方式下减氮施肥并添加硝化和脲酶抑制剂对油菜生长及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配合硝化/脲酶抑制剂施用的最适减氮量,为减少氮素损失、提高蔬菜生产中氮素利用率和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提供理论依... 【目的】研究水肥一体化方式下减氮施肥并添加硝化和脲酶抑制剂对油菜生长及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配合硝化/脲酶抑制剂施用的最适减氮量,为减少氮素损失、提高蔬菜生产中氮素利用率和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利用负压灌溉水肥一体化系统[(–5±1)k Pa],设不施氮肥(T1)、尿素150 kg/hm^2(T2)、尿素150 kg/hm^2+10%DCD(双氰胺)+1%HQ(氢醌)(T3)、尿素127.5kg/hm^2+10%DCD+1%HQ(T4)、尿素105 kg/hm^2+10%DCD+1%HQ(T5)共5个处理。监测了油菜生长期间供水量、土壤含水量、油菜生长指标及土壤硝态氮与铵态氮含量的变化,分析调查了收获后油菜的产量、品质指标和养分含量。【结果】在油菜生长期间,负压灌溉各处理的总出水量非常接近(12174~13869 m L)。当施肥量相同时,与不添加抑制剂处理(T2)相比,施用硝化和脲酶抑制剂(T3)能够有效抑制土壤中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提高叶长、叶宽和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油菜产量25.2%,提高氮肥利用率85.2%,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51.9%。与不添加抑制剂处理(T2)相比,减氮15%~30%同时添加硝化和脲酶抑制剂对油菜产量、品质、养分吸收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效果,并能够抑制硝化作用,减少土壤中硝态氮累积,减氮30%并添加硝化和脲酶抑制剂的处理(T5)能将油菜产量提高15.9%,氮、磷、钾含量分别提高8.4%、21.5%和27.8%,氮肥利用率提高1.26倍,油菜体内硝酸盐含量降低66.6%。【结论】适当减氮并添加硝化和脲酶抑制剂对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均有明显的促进效果,而且能减少油菜硝酸盐含量和土壤中硝态氮累积。在本试验负压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减氮30%并添加硝化和脲酶抑制剂,即尿素105 kg/hm^2+10%DCD+1%HQ不仅效果最佳,还降低了因氮肥投入高而造成硝酸盐累积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抑制剂 脲酶抑制剂 负压灌溉 产量 氮肥利用率 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棉花产量及构成因素对关键生育期施氮量的响应 被引量:3
11
作者 蒲胜海 马红红 +5 位作者 马兴旺 李磐 涂永峰 李小伟 艾合买提·哈力克 李江峰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0-357,共8页
旨在探讨棉花产量及构成因素对关键生育期施氮量的响应,为棉花氮肥精准调控提供理论支撑。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分别在棉花蕾期、盛花期、盛铃期按同时期农户常规施氮量(CNF)的75%、100%、125%、150%和200%设计5个施氮水平,共13个处理,研... 旨在探讨棉花产量及构成因素对关键生育期施氮量的响应,为棉花氮肥精准调控提供理论支撑。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分别在棉花蕾期、盛花期、盛铃期按同时期农户常规施氮量(CNF)的75%、100%、125%、150%和200%设计5个施氮水平,共13个处理,研究氮肥调控对棉花三桃个数、单铃质量、单株有效铃数、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常规蕾期14.29 kg·hm^(-2)和盛铃期35.63 kg·hm^(-2)的施氮量较为合理,棉花单铃质量、单株有效铃数和产量较高。盛花期增施氮肥有利于棉花高产形成,农户常规盛花期施氮量的2倍(Nflower-200)处理与CNF相比,单铃质量、单株有效铃数和产量分别显著增加16.49%、15.75%和11.24%。CNF处理氮肥偏生产力最大为21.28 kg·kg^(-1),Nflower-200处理经济效益最高为7370.17元·hm^(-2)。可见,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棉花关键生育期精细化氮肥调控,建议当地农户在棉花盛花期适当加大氮肥施用量,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期 施氮量 膜下滴灌 棉花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下滴灌水氮空间调控对机采棉群体塑造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蒲胜海 王则玉 +11 位作者 丁峰 牛新湘 金秀勤 马红红 马兴旺 李磐 彭银双 刘小利 涂永峰 赵冬梅 李小伟 李韵同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38-1846,共9页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水氮空间调控对机采棉群体塑造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新陆中66号为供试品种,试验采用大田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膜内不同滴灌带条数,分别为2、3和5条(分别标记为G_(2)、G_(3)、G_(5));副区为不同施氮量,分布为0、...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水氮空间调控对机采棉群体塑造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新陆中66号为供试品种,试验采用大田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膜内不同滴灌带条数,分别为2、3和5条(分别标记为G_(2)、G_(3)、G_(5));副区为不同施氮量,分布为0、238、317、396 kg/hm^(2)(分别标记为N_(0)、N_(1)、N_(2)、N_(3)),研究棉花生育期内不同水氮处理对群体指标、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产量和氮肥农学效应的影响。【结果】施氮量对机采棉群体塑造影响极显著,滴灌带布置条数对茎粗和果枝始节高度有显著影响;增加布管数量和施氮量可增加机采棉的叶面积指数,并在生育中后期达到显著影响;机采棉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和籽棉产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呈单峰趋势,在N_(2)水平下有最大值;滴灌带条数和施氮量的交互作用对果枝始节果枝始节高度、吐絮初期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影响显著。【结论】水氮空间调控会显著影响棉花群体塑造和产量。适合“10 cm-66 cm-10 cm-66 cm-10 cm”机采棉模式的水氮组合为G_(5)N_(2);考虑种植成本,也可选用G_(3)N_(2)组合,但需要适当提高其灌水频率,并对应减少灌水定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棉 水氮空间分布 膜下滴灌 株型塑造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下滴灌水稻生理生化特性对灌浆期控水的响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蒲胜海 王则玉 +6 位作者 丁峰 王彩风 刘小利 马晓鹏 王涛 彭银双 李韵同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91-2103,共13页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水稻叶片生理生化特性和产量对灌浆期控水的响应,为干旱区水稻节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田间持水率(θs)为参考,水稻灌浆期设置90%θs(W_(1))、80%θs(W_(2))和70%θs(W_(3))的3种不同灌水控制下限,以常规...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水稻叶片生理生化特性和产量对灌浆期控水的响应,为干旱区水稻节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田间持水率(θs)为参考,水稻灌浆期设置90%θs(W_(1))、80%θs(W_(2))和70%θs(W_(3))的3种不同灌水控制下限,以常规淹灌为对照(CK),研究不同水分条件对水稻的光合特性、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根系活力、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灌浆期控水会导致水稻的光合作用减弱,与对照(CK)相比,叶片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和胞间CO_(2)浓度(C_(i))分别下降15.12%~72.38%、25.32%~67.59%、5.93%~24.34%和29.62%~62.61%。灌浆期控水可增强水稻抗氧化系统酶活性,W_(3)的SOD、CAT和POD均最高,比CK依次高出77.78%、24.64%和14.24%。在灌浆期,控水下限越低,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越高,可溶性蛋白越低;W_(3)的可溶性糖含量是其他处理的1.35~2.32倍,CK可溶性蛋白含量高出控水处理6.72%~25.24%。CK最高产量为8 222.12 kg/hm^(2),比W_(1)、W_(2)、W_(3)增产16.37%~59.96%。与CK相比,控水处理耗水量下降56.06%~61.66%,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8.65%~48.79%。【结论】膜下滴灌水稻灌浆期控水对水稻的生理生化特性及稻米品质影响负显著,不宜控水,灌浆期灌水上下限分别设为5和10 cm水层,可保证水稻优质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调控 水稻灌浆期 生理生化特性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聚谷氨酸对棉花生长与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陶龙锦 张经博 +4 位作者 董正武 马晓东 涂永峰 赵冬梅 刘隋赟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44,共12页
[目的]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肥料利用率低下制约农业发展。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γ聚谷氨酸(γPGA)因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在提高肥料利用率方面显示了巨大潜力。因此γPGA的应用对实现农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 [目的]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肥料利用率低下制约农业发展。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γ聚谷氨酸(γPGA)因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在提高肥料利用率方面显示了巨大潜力。因此γPGA的应用对实现农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究棉花植株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对γPGA的响应。[方法]通过盆栽实验,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各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果]稀释150倍的γPGA显著促进棉花生长,株高增幅45.49%、茎粗增幅13.14%、主茎叶数增幅51.88%、果枝数增幅300.75%。配施γPGA后,土壤全磷、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且在棉花采摘后依旧维持较高水平。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γPGA配施化肥会降低细菌的ACE、Chao1、Simpson、Shannon指数,增加真菌的ACE、Chao1、Simpson、Shannon指数。配施γPGA的采后土壤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下降13.49%、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增加12.37%、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增加30.08%、拟杆菌门(Bacteroidota)下降6.93%、子囊菌门(Ascomycota)下降15.35%、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增加195.47%、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下降10.49%。与单施化肥和蒸馏水对照相比,γPGA配施化肥后,土壤中各菌门依旧保持高相对丰度。群落功能表型结果显示,配施γPGA土壤微生物偏向需氧型和植物共生型。进一步的RDA分析表明,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是影响微生物优势菌门的关键因子。[结论]γPGA能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和促进作物生长,富集有益微生物,在作物采摘后依旧维持较高的土壤生物活性,有利于农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 土壤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技术 功能表型 RD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磷处理下棉田土壤磷素吸持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唐雪霞 杨浩 +2 位作者 盛建东 岳继生 陈波浪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16,共9页
为探究不同施磷水平对棉田土壤磷的固定和释放机制,对新疆典型棉田5种施磷水平(P0、P75、P150、P300、P450)及不同层次(0~5、5~10、10~20、20~40、40~60 cm)的灰漠土进行磷素吸附和解吸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磷吸附量随磷肥施用量的增... 为探究不同施磷水平对棉田土壤磷的固定和释放机制,对新疆典型棉田5种施磷水平(P0、P75、P150、P300、P450)及不同层次(0~5、5~10、10~20、20~40、40~60 cm)的灰漠土进行磷素吸附和解吸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磷吸附量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以P150处理吸附量最大,P0和P75处理吸附量较小,其中P150处理最大吸附量较P0处理增加了45%;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处理吸附量逐渐增大,处理间吸附量的差异逐渐减小,40~60 cm土层最大吸附量为0~5 cm土层的2.10倍。土壤磷的等温吸附曲线与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方程的拟合度都达显著水平(P<0.05),土壤最大吸附量(Xm)与等温吸附曲线一致,以0~5 cm土层P75处理最小,为476.19 mg·kg~(-1),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吸附常数(K)与Xm呈相反趋势;随施磷量的增加,土壤最大缓冲容量(MBC)呈增加趋势,深层土壤小于表层土壤;土壤磷素吸附饱和度(DPS)以P75处理最大,整体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土壤磷解吸量与解吸率随吸附能力的增加而减小;土层越深,解吸量与解吸率越小,其中0~5 cm土层解吸量为40~60 cm土层的2.06倍。增施磷肥能够提高棉田土壤贮存磷的能力,施磷量75 kg·hm~(-2)降低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增加土壤对磷的解吸,深层土壤磷的吸附特性受施肥水平的影响较小,供磷能力小于表层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田 吸附 解吸 灰漠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磷对灌耕风沙土磷含量及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雪艳 王宇莹 +6 位作者 龚会蝶 涂永峰 宋海英 何强 颜杰 陈波浪 盛建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5-154,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磷肥品种及施用方式对灌耕风沙土磷素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为不同磷肥在土壤中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灌耕风沙土进行为期120 d的室内土壤培养试验,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磷肥对照(CK)、重过磷酸钙基... 【目的】探究不同磷肥品种及施用方式对灌耕风沙土磷素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为不同磷肥在土壤中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灌耕风沙土进行为期120 d的室内土壤培养试验,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磷肥对照(CK)、重过磷酸钙基施(TSP)、磷酸一铵基施(MAP-B)、聚磷酸铵基施(APP-B)、磷酸一铵滴施(MAP-D)和聚磷酸铵滴施(APP-D),分别测定不同处理土壤有效磷和各形态无机磷的含量,并分析120 d时土壤有效磷与各形态无机磷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在0~5 cm土层,磷肥滴施处理(MAP-D、APP-D)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在5~10和10~20 cm土层,磷肥基施处理(TSP、MAP-B和APP-B)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与CK和APP-D处理相比,TSP、MAP-B和APP-B处理均显著增加了0~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但这3种磷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与CK相比,施磷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各土层土壤无机磷总量。0~5 cm土层MAP-D和APP-D处理无机磷总量显著高于5~10和10~20 cm土层,而TSP、MAP-B和APP-B处理对0~20 cm土层土壤的无机磷总量无显著影响。磷肥滴施处理下,Ca_(2)-P、Ca_(8)-P和Al-P的比例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而磷肥基施处理能显著提高耕层土壤中Ca_(8)-P和Al-P的比例。在0~5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与Ca_(2)-P、Ca_(8)-P、Al-P和Ca_(10)-P含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在5~10和10~20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与Ca_(2)-P、Al-P和Fe-P含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在本试验土壤条件下,磷肥滴施处理后仅能显著提高0~5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而磷肥基施处理可以提高整个耕层(0~20 cm)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建议滴灌棉田通过基施价格相对较低的重过磷酸钙,可以人为扩展磷肥在土壤中的分布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肥品种 施磷方式 有效磷 无机磷形态 风沙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磷对灌耕草甸土无机磷形态和有效磷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宇莹 龚会蝶 +4 位作者 王雪艳 涂永峰 宋海英 陈波浪 盛建东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5-142,共8页
为探讨磷肥品种和施磷方式对灌耕草甸土无机磷形态和有效磷含量的影响,设置重过磷酸钙基施(TSP-B)、磷酸一铵基施(MAP-B)、聚磷酸铵基施(APP-B)、磷酸一铵滴施(MAP-D)、聚磷酸铵滴施(APP-D)和不施磷肥(CK)6个处理,室内培养120 d分别测... 为探讨磷肥品种和施磷方式对灌耕草甸土无机磷形态和有效磷含量的影响,设置重过磷酸钙基施(TSP-B)、磷酸一铵基施(MAP-B)、聚磷酸铵基施(APP-B)、磷酸一铵滴施(MAP-D)、聚磷酸铵滴施(APP-D)和不施磷肥(CK)6个处理,室内培养120 d分别测定各土层无机磷和有效磷含量。结果表明:三种磷肥基施处理显著提升5~20 cm土层无机磷总量以及0~20 cm土层有效磷和Ca_(2)-P含量,而Ca_(8)-P含量仅在5~10 cm土层中显著增加(P<0.05)。TSP-B和MAP-B处理显著增加了0~5 cm和10~20 cm土层中Fe-P含量以及5~10 cm和10~20 cm土层中Al-P含量(P<0.05)。与MAP-B和APP-B处理相比,MAP-D和APP-D处理均显著增加了0~5 cm土层中无机磷总量及有效磷、Ca_(2)-P和Ca_(8)-P含量,且APP-D处理无机磷总量、有效磷含量和Ca_(2)-P含量均显著高于MAP-D处理(P<0.05)。灌耕草甸土无机磷中Ca_(10)-P和O-P占比最高,分别占无机磷总量的37.6%和35.7%,Ca_(8)-P、Al-P和Fe-P分别占14.0%、6.2%和4.8%,Ca_(2)-P仅占1.7%。Ca_(2)-P、Ca_(8)-P、Al-P和O-P与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贡献顺序为Ca_(2)-P>Ca_(8)-P>Al-P>O-P。研究表明,磷肥基施可明显提高灌耕草甸土耕层(0~20 cm)中无机磷总量和有效磷含量,而滴施仅能提高其表层(0~5cm)无机磷总量和有效磷含量。无机磷中Ca_(10)-P和O-P含量最高,其后依次为Ca_(8)-P、Al-P、Fe-P和Ca_(2)-P。对于深根系作物,磷肥应以基施为主,宜选用价格相对较低的酸性的TSP;对于浅根系作物(<5 cm),可采用磷肥滴施方式,且聚磷酸铵滴施效果优于磷酸-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肥品种 施磷方式 灌耕草甸土 无机磷形态 有效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粒聚谷氨酸配施化肥对棉花生长和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陶龙锦 张经博 +4 位作者 董正武 马晓东 涂永峰 赵冬梅 刘隋赟昊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996-1005,共10页
利用棉花盆栽试验,设置5个处理(P1(4.5 g微粒聚谷氨酸(γ-PGA)配施1 g化肥)、P2(3 g微粒γ-PGA配施1 g化肥)、P3(1.5 g微粒γ-PGA配施1 g化肥)、N(1 g化肥)和CK(不施肥)),通过分析棉花的农艺性状,并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施用微粒γ-... 利用棉花盆栽试验,设置5个处理(P1(4.5 g微粒聚谷氨酸(γ-PGA)配施1 g化肥)、P2(3 g微粒γ-PGA配施1 g化肥)、P3(1.5 g微粒γ-PGA配施1 g化肥)、N(1 g化肥)和CK(不施肥)),通过分析棉花的农艺性状,并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施用微粒γ-PGA配施化肥对棉花植株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确定合理的配施剂量。结果表明,微粒γ-PGA配施化肥的棉花农艺性状优于单施化肥和不施肥,1.5 g微粒γ-PGA配施化肥效果最佳。在棉花生育期微粒γ-PGA配施化肥的土壤中全钾、铵态氮和有效磷的含量高于单施化肥和不施肥,在采后土壤中全钾、铵态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保持较高水平。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微粒γ-PGA配施化肥会引起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的降低,但可以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在采摘之后,土壤中的变形菌门、子囊菌门和被孢霉门的相对丰度都呈降低态势,而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和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则呈上升态势,与单施化肥和不施肥相比,大部分菌门依旧保持高的相对丰度。冗余(RDA)分析可知,土壤微生物优势菌门受包括全磷、全钾、有效磷、有效钾、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等多个关键因子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变化,微生物优势菌门受这些关键因子的影响也可能会有差异。微粒γ-PGA配施化肥可促进棉花的生长发育,虽会降低细菌和真菌群落的整体丰富度与多样性,但使微生物群落种类相对集中在部分有益菌群上,且在棉花采摘后依旧能维持较高的相对丰度,可改善土壤质量,维持较高的土壤生物活性,有利于农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聚谷氨酸 配施化肥 土壤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技术 相对丰度 RD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培条件下供氮水平对不同棉花品种氮吸收分配与氮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悦 齐芙蓉 +4 位作者 宋海英 陈波浪 刘美娟 唐雪霞 侯天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92-1400,共9页
【目的】分析棉花生育前期氮素吸收分配与氮效率将有助于棉花生产中氮肥基施和追施的分配以及氮肥利用率的提高。【方法】以新陆早45号和新陆早48号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设置6个供氮水平(0、7.5、10、15、17.5、30 mmol/L,分别... 【目的】分析棉花生育前期氮素吸收分配与氮效率将有助于棉花生产中氮肥基施和追施的分配以及氮肥利用率的提高。【方法】以新陆早45号和新陆早48号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设置6个供氮水平(0、7.5、10、15、17.5、30 mmol/L,分别以N_(0)、N_(7.5)、N_(10)、N_(15)、N_(17.5)、N_(30)表示),培育43 d后将其收获。测定棉花各器官干物质量、氮素积累量、氮吸收效率、氮利用效率以及磷素和钾素积累量等指标。【结果】棉花幼苗各干物质量、单株氮含量、地上部分氮含量、氮积累量、氮吸收效率以及磷素和钾素积累量均随氮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根冠比和氮利用效率均随氮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氮水平在17.5 mmol/L时显著增加了根和地上部干物质量,但降低了棉花根冠比。17.5 mmol/L的氮水平显著提高了棉花地上部分氮含量、单株氮含量、积累量和吸收效率以及磷和钾积累量,但降低了氮的利用效率。新陆早48号各测定指标显著高于新陆早45号。【结论】营养液中有助于棉苗各生长指标增长的氮素浓度为17.5 mmol/L。适合机采的Ⅰ式果枝新陆早48号较不适合机采的Ⅱ式果枝新陆早45号长势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氮素浓度 氮积累量 氮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