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优化沙棘叶总黄酮的亚临界水提取工艺 被引量:2
1
作者 敖羽 张健 +4 位作者 韩蓉 马燕 周辉 吕雅婷 张婷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6,共7页
为提高沙棘叶副产物利用率,研发并优化适于工业化生产的沙棘叶总黄酮提取工艺。以总黄酮得率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亚临界水提取沙棘叶总黄酮工艺,并与溶剂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4个单因素... 为提高沙棘叶副产物利用率,研发并优化适于工业化生产的沙棘叶总黄酮提取工艺。以总黄酮得率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亚临界水提取沙棘叶总黄酮工艺,并与溶剂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4个单因素中,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对沙棘叶总黄酮得率影响较大,依次分别为: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但提取压力对其无显著影响;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优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130℃,提取时间19 min,料液比1∶26(g/mL),在此条件下,沙棘叶总黄酮得率可达6.87%±0.15%,分别为传统溶剂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的1.95倍和1.81倍。本研究为生产中沙棘叶总黄酮的提取提供了一种绿色高效的方法,也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叶 总黄酮 亚临界水提取 响应面法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营养代餐粉的研制及其流变特性 被引量:33
2
作者 刘俭 蔡永国 +3 位作者 王霞伟 张兵 汪莉莉 杨海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3-169,共7页
本文以沙棘果粉、红小豆粉、薏仁米粉为主要原料,添加甜菊糖苷、赤藓糖醇、菊粉和魔芋粉研制一款沙棘营养代餐粉(以下简称代餐粉),通过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因素筛选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结合感官评分优化代餐粉... 本文以沙棘果粉、红小豆粉、薏仁米粉为主要原料,添加甜菊糖苷、赤藓糖醇、菊粉和魔芋粉研制一款沙棘营养代餐粉(以下简称代餐粉),通过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因素筛选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结合感官评分优化代餐粉的配方,并对其流变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代餐粉的最佳配方为红小豆粉添加量8.89 g、薏仁米粉添加量6 g、沙棘果粉添加量3 g、甜菊糖苷添加量0.05 g、赤藓糖醇添加量1.01 g、菊粉添加量3 g、魔芋粉添加量0.49 g,该工艺下代餐粉的感官评分为(91.0±0.6)分。流变特性研究表明,在恒定的剪切速率下,20%代餐粉的粘度在0~15 min内急速增大,在15~30 min内趋于平缓。所得产品经热水冲调后酸甜适口,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和黄酮等营养成分,且其加工工艺简单,适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果粉 代餐粉 粘度 Plackett-Burman试验 Box-Behnken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果醋发酵工艺对其食用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莉莉 张军 +4 位作者 蔡永国 马骁 张哲 王明洁 梁文卫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6-89,共4页
研究了沙棘果醋的发酵工艺对其食用品质的影响,以总酸含量和感官评分为主要指标,将总酸和感官评分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再给出各指标的权重系数,最后通过计算综合分数进行食用品质评价。采用响应曲面法中的Box-Behnken模式,得出各因素... 研究了沙棘果醋的发酵工艺对其食用品质的影响,以总酸含量和感官评分为主要指标,将总酸和感官评分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再给出各指标的权重系数,最后通过计算综合分数进行食用品质评价。采用响应曲面法中的Box-Behnken模式,得出各因素对综合评分影响程度的主次关系为:x 1>x 3>x 4>x 2,即酒精含量>起始pH值>发酵温度>接种量,通过二次回归设计优化沙棘果醋发酵工艺的最佳条件:酒精含量7.5%,接种量8%,起始pH值4.5,发酵温度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果醋 发酵工艺 产酸量 感官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沙棘果油及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刘俭 蔡永国 +2 位作者 张兵 欧阳韶 杨海燕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7-94,共8页
为了优化超声波辅助酶法(Ultrasonic-Assisted Enzymatic,UAE)提取沙棘果油工艺,增加单位原料经济价值,本实验以沙棘果油得油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筛选复合酶制剂的最佳配比,利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对沙棘果油的UAE... 为了优化超声波辅助酶法(Ultrasonic-Assisted Enzymatic,UAE)提取沙棘果油工艺,增加单位原料经济价值,本实验以沙棘果油得油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筛选复合酶制剂的最佳配比,利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对沙棘果油的UAE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然后采用气相色谱技术(GC)对沙棘果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同时测定沙棘果油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复合酶最佳添加量比例为果胶酶∶纤维素酶∶酸性蛋白酶=0.675%∶0.424%∶0.508%(基于沙棘原浆的质量百分比)。最优的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125W、超声酶解时间3h、pH3.5和复合酶总添加量1.2%,超声酶解温度50℃,该条件下沙棘果油得油率为(3.494±0.025)%,提取率为83.9%。运用GC对UAE提取沙棘果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共检测出13种脂肪酸,棕榈酸、棕榈油酸和亚油酸是3种主要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60.5961%,同时含有大量的活性成分。沙棘果油清除羟自由基(·O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ate)radical,ABTS^+·)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为179.33μg/mL、5.54mg/mL,表现出较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研究结果为UAE提取高品质的沙棘果油的工业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鲜果 沙棘果油 超声波辅助酶法(UAE) 脂肪酸 体外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粉咀嚼片的配方优化及其品质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刘俭 蔡永国 +4 位作者 周汤琳 马静 连雅丽 杨永兴 杨海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8-194,共7页
本文以沙棘果粉、红枣粉为主要原料,添加甜味剂和压片辅料研制沙棘粉咀嚼片,通过D-最优混料设计、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结合多指标评分法优化沙棘粉咀嚼片的配方,并对其感官指标、营养成分和总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 本文以沙棘果粉、红枣粉为主要原料,添加甜味剂和压片辅料研制沙棘粉咀嚼片,通过D-最优混料设计、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结合多指标评分法优化沙棘粉咀嚼片的配方,并对其感官指标、营养成分和总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沙棘复配果粉的最佳风味配方为沙棘果粉添加量47.79%(质量百分比,下同)、红枣粉添加量35.72%、木糖醇添加量16.49%,该配方下沙棘复配果粉的感官评分为18.5±0.2分。确定压片辅料的最佳配方为硬脂酸镁添加量1.3%、微晶纤维素添加量23.0%、乳糖添加量26.6%,产品的平均片重差异、硬度和脆性分别为0.76%、89.4 N和1.20%,平均综合评分为30.4分。制备的沙棘粉咀嚼片符合产品感官评定标准,营养丰富,生物活性成分含量较高,具有较强的总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粉 咀嚼片 红枣粉 配方优化 D-最优混料设计 Box-Behnken试验 总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处理结合不同干燥方式对大果沙棘叶干燥效率及生物活性物质的影响
6
作者 敖羽 张健 +4 位作者 徐斌 马燕 王黎明 张婷 包晓玮 《新疆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478-1487,共10页
【目的】提高大果沙棘枝条果脱粒过程中叶子的利用率,探寻其适宜的预处理及干燥方式,为生产中大果沙棘叶的产业化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以大果沙棘叶为试材,以不经预处理直接自然干燥为对照(CK),在系统评价超声(CS)... 【目的】提高大果沙棘枝条果脱粒过程中叶子的利用率,探寻其适宜的预处理及干燥方式,为生产中大果沙棘叶的产业化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以大果沙棘叶为试材,以不经预处理直接自然干燥为对照(CK),在系统评价超声(CS)预处理、烫漂(TP)预处理、超声+烫漂(CS+TP)预处理和渗透脱水(ST)预处理对其干燥效果基础上,结合自然(ZR)干燥、热风(RF)干燥、微波(WB)干燥和真空冷冻(LD)干燥方式,探究不同预处理结合干燥方式对沙棘叶干燥效率及生物活性物质的影响。【结果】大果沙棘叶经不同预处理自然干燥后,CS预处理效果较显著;CS预处理结合ZR、RF、WB和LD干燥对大果沙棘叶干燥效率和生物活性物质均有显著影响,其中CS预处理结合RF干燥方式效果最佳,可使大果沙棘叶干燥时间较CK缩短4倍,其中总黄酮、总酚、蛋白质、多糖和白雀木醇含量分别维持在41.07、29.56、30.66、3.53和22.14 mg/g。【结论】采用CS预处理RF干燥方式对大果沙棘叶进行规模化加工利用前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果沙棘叶 预处理 干燥方式 干燥效率 生物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