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灌水量对幼龄胡杨光合特性日变化的影响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马旭 韩炜 +1 位作者 武胜利 吕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3期102-108,共7页
[目的]了解幼龄林胡杨在不同灌水量下的光合日变化特性以及幼龄林在T3[38 kg/(株·次)]处理下,净光合速率(Pn)与环境因子光合有效辐射(PAR)、胞间CO_(2)浓度(Ci)、大气温度(Ta)、空气湿度(RH)的关系。[方法]以3、5、7年生胡杨为研... [目的]了解幼龄林胡杨在不同灌水量下的光合日变化特性以及幼龄林在T3[38 kg/(株·次)]处理下,净光合速率(Pn)与环境因子光合有效辐射(PAR)、胞间CO_(2)浓度(Ci)、大气温度(Ta)、空气湿度(RH)的关系。[方法]以3、5、7年生胡杨为研究对象,研究3、5、7年生胡杨不同灌水量下的Pn、气孔导度(Gs)、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日变化有变化。应用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通径分析研究幼龄林Pn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差异。[结果]不同水分条件下胡杨幼苗的Pn、Tr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Ci呈“凹单峰”型。3、5、7年生胡杨的Pn日均值在T3处理[29 kg/(株·次)]下达到最大值;在T2、T3处理下3种龄林WUE、Gs波动较大;Tr随着PAR和Ta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峰值出现的时间因灌水量的影响而不一致。通径分析显示,在T3处理下,各环境因子对Pn都具有显著的影响,其决策系数表现为PAR>RH>Ta>Ci。3年生胡杨PAR为决策变量,RH、Ta为限制变量,5、7年生胡杨PAR为决策变量,Ci和Ta为限制变量。[结论]不同灌溉量对幼龄林胡杨的光合特性有显著影响,适量的灌溉,增加胡杨的Pn,随着林龄的增加,胡杨的光合作用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灌溉量 幼龄胡杨 光合特性 日变化 逐步回归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派系杨树品种(系)光合特性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兴胜 李斌 +4 位作者 陈勇 夏黎 夏诗书 程平 李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476-2485,共10页
【目的】综合评价引种的白杨派、黑杨派和青杨派杨树品种(系)的光合能力和生长优势,为优良杨树品种(系)推广种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测定相同生境条件下伊犁地区引种白杨派、黑杨派和青杨派杨树品种(系)的... 【目的】综合评价引种的白杨派、黑杨派和青杨派杨树品种(系)的光合能力和生长优势,为优良杨树品种(系)推广种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测定相同生境条件下伊犁地区引种白杨派、黑杨派和青杨派杨树品种(系)的光合参数,使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品种(系)的光合能力和生长情况。【结果】不同派系杨树品种(系)的光合速率(Pn)呈单峰或双峰曲线,部分品种(系)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各派系内不同品种的光合生理参数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大气CO2浓度(Ca)和气孔导度(Gs)对3个派系Pn的直接作用较大,蒸腾速率(Tr)为白杨派树种的主要决策变量,叶温(Tl)为黑杨派和青杨派树种的主要决策变量,影响白杨派和青杨派树种Pn的主要限制变量为Ca,黑杨派则为胞间CO2浓度(Ci)。沙兰杨(辽宁)、银×新12#、171、174、银×新中东杨、银×新192的综合指数较高。【结论】银×新中东杨、沙兰杨(辽宁)、银×新12#、林场银×新、171和银×新192的光合能力较强且生长优势明显,各项指标的综合指数较高,适应高光强环境能力较强,可在新疆伊犁平原地区及其他适宜种植白杨派、黑杨派和青杨派树种的平原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派系 引种 光合特性 隶属函数法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因子对乌鲁木齐市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影响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葛欢欢 武胜利 +3 位作者 吕婷 李京龙 夏诗书 夏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01-607,共7页
利用大气质量的观测资料和气象要素的数据,详细分析了2015年冬季乌鲁木齐市一次重污染天气的主要气象因子和空气质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污染过程中,风速的变化趋势:减小—增大—减小(平均风速0.9~2.5 m·s^(-1));风向的转化趋势... 利用大气质量的观测资料和气象要素的数据,详细分析了2015年冬季乌鲁木齐市一次重污染天气的主要气象因子和空气质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污染过程中,风速的变化趋势:减小—增大—减小(平均风速0.9~2.5 m·s^(-1));风向的转化趋势:东南风—东北风—西北风—西南风—东北风;湿度增大—减小—增大;大气混合层厚度的变化趋势:降低—升高—降低。同时,通过SPSS12.0分析了空气污染前后风速,湿度和PM_(2.5)质量浓度的相关性。PM_(2.5)质量浓度与风速呈显著负相关,与湿度呈正相关。风速与PM_(2.5)质量浓度间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0.01的相关性检验。表明乌鲁木齐市的气象因子(风速)对当地大气污染影响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因子 污染 影响 乌鲁木齐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4年来和田地区潜在蒸散量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
4
作者 胡雪瑛 武胜利 +1 位作者 刘强吉 房靓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5-150,共6页
为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探讨和田地区干湿状况的变化,为该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潜在蒸散量,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潜在蒸散量的变化特征,... 为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探讨和田地区干湿状况的变化,为该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潜在蒸散量,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潜在蒸散量的变化特征,结合相关性分析探讨了气候因子对其影响强度。结果表明:1960—2013年和田地区潜在蒸散量呈"增加—减小—增加"的变化趋势,年际变化倾向率为-2.74mm/a,总体上呈减小趋势;四季潜在蒸散量表现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均呈减小趋势,其中春季的减小趋势最显著;潜在蒸散量最大值出现在6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潜在蒸散量在1980年发生一次减少突变,并存在21年的第一主周期和12年的第二主周期;平均风速的减小和降水量的增加是导致潜在蒸散量减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地区 潜在蒸散量 Penman-Monteith模型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水量对胡杨幼龄林叶水势与土水势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何宇翔 武胜利 +1 位作者 韩炜 管文轲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10-1118,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灌水量对胡杨幼龄林叶水势、土水势的影响,为引洪灌水胡杨幼龄林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塔里木河中下游沿岸2~4年的胡杨幼龄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灌水量(20、40、60 L/m^(2))处理,采用WP4C露点水势仪、TPSBR-SZL传... 【目的】研究不同灌水量对胡杨幼龄林叶水势、土水势的影响,为引洪灌水胡杨幼龄林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塔里木河中下游沿岸2~4年的胡杨幼龄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灌水量(20、40、60 L/m^(2))处理,采用WP4C露点水势仪、TPSBR-SZL传感器测定胡杨叶水势、土水势,采用WET型土壤三参数速测仪测定灌水前后土壤含水量、温度、电导率。【结果】胡杨叶水势与土水势均呈现出60 L/m^(2)>40 L/m^(2)>20 L/m^(2)>CK的规律,胡杨叶水势日变化整体呈现早晚高、中午低的单峰“V”型特征;不同灌水量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而土壤温度、电导率均低于CK,40和60 L/m^(2)处理的叶水势与土水势日变化均小于20 L/m^(2)与CK;土壤含水量多少影响胡杨幼树水势的高低,土壤电导率与温度降低有利于降低土壤盐分。【结论】多次灌水对干旱区胡杨幼树的生长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叶水势与土水势日变化差异为60 L/m^(2)<40 L/m^(2)<20 L/m^(2)<对照;2年生、3年生、4年生胡杨最优的灌水量分别为60、40、20 L/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幼龄林 叶水势 土水势 灌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昭苏县旅游气候舒适度差异分析
6
作者 宋川 武胜利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20期154-159,共6页
利用新疆昭苏县1988—2017年的月气温、风速、相对湿度、日照、降水等气候因子,分析了昭苏县近30年的气候变化,并探讨了其对旅游业的影响。通过计算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以及综合舒适度评价指标得出:昭苏县6—8月的夏季为最佳... 利用新疆昭苏县1988—2017年的月气温、风速、相对湿度、日照、降水等气候因子,分析了昭苏县近30年的气候变化,并探讨了其对旅游业的影响。通过计算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以及综合舒适度评价指标得出:昭苏县6—8月的夏季为最佳旅游舒适期,春秋季的4、5、9、10月为旅游舒适性的过渡期,11月至翌年3月为非舒适期。昭苏县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活动受气候影响明显,旅游舒适期短,非舒适期长。因此,今后应在舒适期合理开发观光旅游,在非舒适期降低气候对旅游的负面影响,合理开展冰雪旅游活动,可对昭苏县的全域旅游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舒适度 旅游资源 全域旅游 昭苏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