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犁山地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的分布 被引量:46
1
作者 孙慧兰 李卫红 +1 位作者 杨余辉 杨玉海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03-608,共6页
以乌孙山北坡、科古琴山南坡为例,分析伊犁山地南北坡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0-50 cm范围内,高寒草甸、草甸草原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含量最低。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高寒草... 以乌孙山北坡、科古琴山南坡为例,分析伊犁山地南北坡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0-50 cm范围内,高寒草甸、草甸草原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含量最低。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高寒草甸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下降幅度最大;②伊犁山地土壤腐殖化程度高,氮矿化能力强。大部分海拔的土壤碳氮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河谷南坡碳氮比降低速率要大于河谷北坡。③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全磷以及土壤含水率表现出良好的正相关性;与pH值表现出较好的负相关性,特别是20-50 cm处。植被类型分布和人类活动影响对土壤有机碳垂直变化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山地 土壤有机碳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分类利用下伊犁河谷地区的生态服务价值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高亚鸣 孙慧兰 《生态科学》 CSCD 2017年第1期193-200,共8页
依据新疆2001—2012年12期土地分类利用影像,整理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数据,以2015年更新的生态服务当量价值表评估伊犁河谷生态服务价值,并结合当地经济、人口等数据,对土地利用和生态安全状况分析。结果表明:1.由于地区的政策及自然因素,... 依据新疆2001—2012年12期土地分类利用影像,整理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数据,以2015年更新的生态服务当量价值表评估伊犁河谷生态服务价值,并结合当地经济、人口等数据,对土地利用和生态安全状况分析。结果表明:1.由于地区的政策及自然因素,十二年间林草地总面积扩大了12%,耕地增长近55%,荒漠和冰川分别缩减35%、34%;2.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呈"减→增→减"波动,首末期数量相差不大,分别为836亿元和828亿元,生态服务的主要支持是草地,耕地生态效用在增加,荒漠在改良;3.人均GDP提升15982元,但人均生态服务价值下降5999元,生态经济发展协调度EEH指数半数属不均衡;4.耕地需水、冰川缩减、人口压力都对本地未来水供给形成隐患;5.林草面积整体扩大,但高生态服务效率的林草类在退化,生态建设向集约化发展的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 伊犁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的中国天山中部北麓植被动态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古尼齐木·阿不迪热西提 阿里木江·卡斯木 +1 位作者 买尔孜亚·吾买尔 高鹏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75-883,共9页
【目的】本文以天山中部北麓为研究区,利用空间分辨率250 m、16 d合成的植被指数产品(MODIS13QI),计算2000-2017年期间研究区年度、春季、夏季和秋季的植被覆盖度。【方法】通过运用差值分析法研究近18年中国天山中部北麓植被覆盖时空... 【目的】本文以天山中部北麓为研究区,利用空间分辨率250 m、16 d合成的植被指数产品(MODIS13QI),计算2000-2017年期间研究区年度、春季、夏季和秋季的植被覆盖度。【方法】通过运用差值分析法研究近18年中国天山中部北麓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同时结合变化趋势定量评价模型对年度和季度植被覆盖面积进行评价。【结果】天山中部北麓植被覆盖特征空间上表现为由北部-中部-南部逐渐增加;植被生长空间变化强烈程度表现为由夏季-秋季-春季逐渐降低;年度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定量评价中,退化程度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年度退化区占全区面积的0.27%;-0.1~0.1的稳定区为:春季>秋季>夏季、年度稳定区面积占全区的84.46%;大于0.1改善区为:夏季>秋季>春季、年度的改善区面积占全区的15.27%。无显者的变化呈现为:春天>夏天>秋季、年度无显者植被面积为64.39%;明显增加趋势:夏季>秋季>春季、年度明显增加面积占全区的29.13%。【结论】通过定量评价植被覆盖时空变化情况,定义了R值及其对应的植被变化程度,季度植被覆盖面积减少强到弱呈现为:春季>秋季>夏季;探究研究区年度、季度的植被动态变化,为天山中部北麓的植被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中部北麓 NDVI 时空变化 差值 变化趋势 MOD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艾比湖湿地信息提取及面积动态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玉苏普江.艾麦提 阿里木江.卡斯木 阿布都沙拉木.热合曼 《水资源保护》 CAS 2014年第2期57-61,共5页
采用新疆艾比湖湿地保护区的1972年Landsat/MSS、1990年的Landsat/TM、2001年和2006年的Landsat/ETM+遥感数据,利用RS与GIS技术,对研究区的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及湿地信息提取。在图像预处理时通过分析Landsat/MSS/TM/ETM+各波段之间相关... 采用新疆艾比湖湿地保护区的1972年Landsat/MSS、1990年的Landsat/TM、2001年和2006年的Landsat/ETM+遥感数据,利用RS与GIS技术,对研究区的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及湿地信息提取。在图像预处理时通过分析Landsat/MSS/TM/ETM+各波段之间相关系数来选择最佳波段;在湿地信息提取技术方面,采用监督分类中的最大似然法进行分类提取湿地信息,并对湿地信息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30多年间,研究区湖泊湿地面积经历了迅速缩小、基本稳定、逐步增大3个阶段;1972—2001年沼泽湿地和河流湿地面积持续增加;2001—2006年沼泽湿地面积小幅减少,河流湿地面积保持稳定;1972—2006年人工湿地、绿洲、农业用地面积呈现逐渐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湿地 信息提取 面积动态变化 新疆 艾比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