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性教学批判及教学行动逻辑的回归
1
作者 蹇轶 李瑞娜 陈得军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0,共8页
审视教育的技术性实践,并不仅仅是批判教学中对于技术的机械应用,更重要的是反思技术性教学的机械性、控制性和效率主义倾向。技术性教学导致了教育目标的功利化和平庸化、教育过程的压迫性和控制性、教育主体的孤立化和隔离化。以效率... 审视教育的技术性实践,并不仅仅是批判教学中对于技术的机械应用,更重要的是反思技术性教学的机械性、控制性和效率主义倾向。技术性教学导致了教育目标的功利化和平庸化、教育过程的压迫性和控制性、教育主体的孤立化和隔离化。以效率主义哲学为基础的技术性教学用行为逻辑取代了行动逻辑,加剧了技术性教学的危害。超越技术性教学,需要回归教学的行动逻辑,保持教学的开放性,追求教育的卓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性教学 行为逻辑 行动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康德哲学的教育学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得军 刘琴 李欢欢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1期3-9,共7页
康德作为哲学家和教育学家的身份是可能的,因为康德哲学体系本身构成了他对教育的批判性论述。他以哲学的方式开启了教育的现代化,开启了教育科学研究的新时代;在反思过往哲学的基础上,将“目的论”重新纳入哲学体系之中,并将“目的论... 康德作为哲学家和教育学家的身份是可能的,因为康德哲学体系本身构成了他对教育的批判性论述。他以哲学的方式开启了教育的现代化,开启了教育科学研究的新时代;在反思过往哲学的基础上,将“目的论”重新纳入哲学体系之中,并将“目的论”引入了对自然的分析,赋予了“目的论”新的意义;基于“人的规定与使命”提出,教育促使人类向着“更好的状态”持续发展,教育是人类进步的支柱;而人作为一个持续发展的类,需要引入宗教和历史理性,才能进一步理解人类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哲学 教育 目的论 历史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