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沙冬青种群年龄结构及数量动态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成林 卓立 +1 位作者 林芷叶 苏志豪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180,共9页
新疆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M.Pop.)Cheng f.)为第三纪古地中海沿岸的珍稀孑遗物种,是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本研究通过种群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生存函数曲线及时间序列模型分析,揭示新疆沙冬青种群年龄结构及数量动态... 新疆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M.Pop.)Cheng f.)为第三纪古地中海沿岸的珍稀孑遗物种,是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本研究通过种群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生存函数曲线及时间序列模型分析,揭示新疆沙冬青种群年龄结构及数量动态趋势。结果显示,新疆沙冬青种群老年个体数量最多,占总株数的48.1%,幼苗占比最低,仅为7.0%,种群年龄结构呈衰退型;存活曲线呈Deevey-Ⅱ型,种群总体死亡率较稳定;种群数量具有前期锐减、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动态趋势,表明新疆沙冬青有较高的灭绝风险。增加种群幼苗数量,提高幼龄级到成年龄级过渡阶段的存活率,是促进新疆沙冬青良性发展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沙冬青 生存分析 时间序列模型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叶城两种主栽红枣土壤养分、微生物多样性与营养品质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玉苗 王志慧 +2 位作者 刘军 付建红 秦新政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61,共9页
比较新疆叶城两种主栽红枣—骏枣与灰枣的土壤养分、微生物多样性和枣营养品质之间的差异,分析土壤养分、微生物与枣营养品质之间的相关性,从土壤养分、微生物角度研究枣营养品质的影响因素。通过化学分析法测定叶城骏枣与灰枣土壤养分... 比较新疆叶城两种主栽红枣—骏枣与灰枣的土壤养分、微生物多样性和枣营养品质之间的差异,分析土壤养分、微生物与枣营养品质之间的相关性,从土壤养分、微生物角度研究枣营养品质的影响因素。通过化学分析法测定叶城骏枣与灰枣土壤养分、枣营养品质指标,高通量测序分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将土壤养分和微生物优势门属微生物进行冗余分析,研究枣营养品质指标与土壤养分、微生物功能类群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新疆叶城两种主栽红枣土壤的全氮、速效氮、有机质含量显著不同;细菌群落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土壤TN(全氮)值,真菌群落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土壤AN(速效氮)值。两种主栽红枣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显示,骏枣土壤微生物在细菌水平上具有更高的物种丰富性和多样性,薄壁杆菌属(Gracilibacillus)、芽胞杆菌目(Bacillales)等溶磷微生物、固氮微生物等功能土壤微生物相对丰度和占比较高,差异显著;枣营养品质,尤其是不可溶膳食纤维、Fe、K、Zn的含量差异明显。而不可溶膳食纤维、K、蔗糖含量与TP(全磷)、OM(有机质)存在显著负相关;Fe、Zn含量与薄壁杆菌属、芽胞杆菌目等九类功能微生物存在显著正相关;Mg、可溶性糖、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与Paenibacillaceae存在显著负相关。相关性结果表明,新疆叶城两种主栽红枣的枣营养品质与土壤养分、微生物功能类群具有密切的联系,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也影响着枣果的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 土壤养分 微生物多样性 营养品质 相关性 微生物功能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ytb的新疆黑条小车蝗种群遗传多样性及谱系地理学研究
3
作者 马钰洁 张晓清 +3 位作者 王一鸣 钟圆佳 季荣 袁亮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9,共12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揭示中国西部新疆地区黑条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decorus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谱系关系,为新疆迁飞蝗虫的历史迁飞规律提供分子遗传学证据。【方法】PCR扩增新疆28个黑条小车蝗地理种群线粒体Cytb上740 bp的... 【目的】本研究旨在揭示中国西部新疆地区黑条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decorus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谱系关系,为新疆迁飞蝗虫的历史迁飞规律提供分子遗传学证据。【方法】PCR扩增新疆28个黑条小车蝗地理种群线粒体Cytb上740 bp的核酸序列,基于Cytb片段序列利用DnaSP 5.10和Arlequin 3.1软件对黑条小车蝗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格局和基因流等进行分析。【结果】从新疆28个黑条小车蝗地理种群的338条Cytb片段中共检出27个单倍型,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8185,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611,暗示黑条小车蝗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基于单倍型构建的分子系统发育树及median-joining网络关系分析表明,新疆地区黑条小车蝗地理种群被明显划分为2个地理遗传谱系:天山北麓谱系(谱系Ⅰ,包括温泉、沙湾、昌吉、乌鲁木齐和哈密种群及博乐种群的1头个体)和中哈边境谱系(谱系Ⅱ,包括伊犁、塔城和阿勒泰种群及博乐种群的11头个体);AMOVA分析显示新疆黑条小车蝗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变异较高(71.38%),而不同地理种群内的遗传变异水平较低(28.62%);28个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97~0.987,2个地理遗传谱系之间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805;核苷酸错配分布呈现多峰,Tajima’s D值为0.193,Fu’s Fs为-2.863,推测新疆地区黑条小车蝗未发生历史种群扩张。【结论】新疆地区黑条小车蝗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明显的系统地理分布格局;2个地理谱系间基因交流较弱,存在较大遗传分化,但2个地理谱系内各种群存在较强基因流,推测是高山、沙漠等地理隔离所致。该研究结果为重构新疆草原蝗虫历史迁飞路径及阐明当前分布格局提供分子遗传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条小车蝗 CYTB 遗传多样性 谱系地理学 基因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乌恰县沙冬青群落物种组成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朱成林 卓立 +2 位作者 林芷叶 田中平 苏志豪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116,共4页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新疆乌恰县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Maxim.ex Kom.)S.H.Cheng〕群落的物种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沙冬青群落共有植物23种,隶属于13科21属,其中,苋科(Amaranthaceae)种类最多,含4属5种;61.5%的科仅含1属1...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新疆乌恰县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Maxim.ex Kom.)S.H.Cheng〕群落的物种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沙冬青群落共有植物23种,隶属于13科21属,其中,苋科(Amaranthaceae)种类最多,含4属5种;61.5%的科仅含1属1种。群落中植物生活型中半灌木的占比最高(26.1%);灌木、小灌木和多年生草本的占比次之,均为21.7%,一年生草本的占比最低(8.7%)。沙冬青的相对频度和重要值最高,分别为12.7%和26.3%,为群落的优势种。综上所述,新疆乌恰县沙冬青群落物种组成简单,这与该地区所面临的人为干扰以及严酷生境条件密切相关,建议加强保护现有沙冬青群落,并建立沙冬青种子库,通过迁地移栽和人工育苗扩大群落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冬青 物种组成 优势种 乌恰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胫束颈蝗在新疆的潜在分布区域及生态适宜性预测
5
作者 万育欣 宋占云 +5 位作者 雷子怡 周成龙 赵远娥 潘冉冉 易光平 季荣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179,共8页
【目的】蓝胫束颈蝗作为新疆土蝗类优势物种,需对其高度适生区域加强监测、风险评估和管控的能力。本研究结果可为该虫的精准防治提供依据,对今后的防治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方法】基于MaxEnt模型、ArcGIS软件和ENMTools等工具,利... 【目的】蓝胫束颈蝗作为新疆土蝗类优势物种,需对其高度适生区域加强监测、风险评估和管控的能力。本研究结果可为该虫的精准防治提供依据,对今后的防治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方法】基于MaxEnt模型、ArcGIS软件和ENMTools等工具,利用蓝胫束颈蝗225个自然分布点和11个环境因子,对该蝗虫当前气候和未来气候(SSP126、SSP245、SSP585)下的潜在适生区域、主导环境因子、生态位参数和质心迁移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1)蓝胫束颈蝗适生分布区域集中在北疆地区以及南疆地区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高度适生区域为阿勒泰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2)与当前气候情景相比,在未来气候情景下蓝胫束颈蝗的适生区域总面积均有所减少,SSP126情景平均减少1%,SSP245情景平均减少1.68%,SSP585情景平均减少1.55%;(3)影响蓝胫束颈蝗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包括最暖月最高温(bio5)、降水差异系数(bio15)、最暖季度平均温度(bio10)。当前气候下,该物种适宜分布的生态位参数为:最暖月最高温范围为24~31℃,降水差异系数小于44.35,最暖季度平均温度范围为16.35~22.54℃;(4)未来气候情景下,蓝胫束颈蝗分布的质心位置仍在塔城地区,整体向西南方向迁移。【结论】当前及未来,蓝胫束颈蝗在阿勒泰地区高度适生面积占其总高度适生面积比例极大。有关部门可针对其适生区域情况进行实地调查,以实现早期预警,及时防治,从而减少该虫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胫束颈蝗 MaxEnt模型 适生分布区 环境变量 质心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部地区湿地鼓藻类植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狄宁 艾克拜尔·依米提 吕海英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123-2132,共10页
为了探究新疆北部主要地区(乌鲁木齐、阿勒泰、伊犁)湿地鼓藻类植物多样性分布规律及其特征,该研究通过文献查阅和标本采集鉴定等方式收集数据,采用G-F指数方法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利用Person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RDA)分析其与环境因子... 为了探究新疆北部主要地区(乌鲁木齐、阿勒泰、伊犁)湿地鼓藻类植物多样性分布规律及其特征,该研究通过文献查阅和标本采集鉴定等方式收集数据,采用G-F指数方法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利用Person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RDA)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新疆湿地鼓藻类植物资源的调查和淡水藻类多样性研究提供基本资料。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共有鼓藻类植物189种,隶属于1门1纲2目6科18属;其中鼓藻科(Desmidiaceae)为优势科,有154种,占总种数的81.48%;优势属为鼓藻属(Cosmarium Corda ex Ralfs)、角星鼓藻属(Staurastrum Ralfs)和新月藻属(Closterium Nitzsch),共有137种,占总种数的72.49%。(2)阿勒泰地区鼓藻类植物的D F、D G、D F-G值均最高,分别为2.6213、2.0828、0.5095。(3)研究区域鼓藻类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为:阿勒泰地区>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伊犁地区,纬向因素的变化趋势较经向更明显。(4)Person相关分析显示,影响阿勒泰地区鼓藻类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子是大气温度,影响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是大气温度、电导率和经度,伊犁地区则与环境指标未显出相关性。(5)RDA分析表明,pH和大气温度是影响鼓藻类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组成的主要因素。研究认为,新疆北部主要地区湿地鼓藻类植物存在较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物种数呈现北多南少,东多西少的分布规律,其物种多样性和组成分布与环境因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同地区、不同属类的鼓藻类植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部地区 湿地 鼓藻类植物 G-F指数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7)G甲基转移酶基因GhTRM8a/82调控棉花株高发育的研究
7
作者 魏修振 门婧婕 +4 位作者 张慧 余志喜 张经博 赵惠新 黄耿青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共11页
m^(7)G-甲基腺苷(m^(7)G)作为细菌到人类的tRNAs中普遍存在的修饰之一,在基因表达调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m^(7)G甲基转移酶核心复合物由METTL1及其辅助因子WDR4组成。本研究对陆地棉中m^(7)G甲基转移酶核心复合物成员GhTRM8a和GhTRM82家... m^(7)G-甲基腺苷(m^(7)G)作为细菌到人类的tRNAs中普遍存在的修饰之一,在基因表达调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m^(7)G甲基转移酶核心复合物由METTL1及其辅助因子WDR4组成。本研究对陆地棉中m^(7)G甲基转移酶核心复合物成员GhTRM8a和GhTRM82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和序列进化分析,发现TRM8a和TRM82在植物进化过程中保守性较高。GhTRM8a和GhTRM82在各个组织里均有表达,且其编码的蛋白均定位于细胞核中,能相互作用形成异源二聚体。病毒诱导基因沉默技术(VIGS)敲低GhTRM8a和GhTRM82的表达均导致茎秆变短,使棉花植株显著变矮。茎纵向石蜡切片试验显示,GhTRM8a和GhTRM82的沉默使茎秆细胞细胞长度显著变短,表明GhTRM8a/GhTRM82是通过影响茎秆细胞伸长来调控棉花株高发育的。QRT-PCR试验结果表明GhTRM8a和GhTRM82影响了包括赤霉素(GA)合成及生长素和独脚金内脂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茎秆发育。综上所述,GhTRM8a和GhTRM82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进而通过影响GA的合成来调节棉花茎秆发育。本研究可为棉花株型发育的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株高发育 m^(7)G甲基转移酶 GhTRM8a GhTRM82 GA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绿僵菌菌株筛选及抗逆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霍英慧 陈娟 +2 位作者 王晗 叶小芳 于非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43-750,共8页
本文对新疆地区土壤中分离得到的17株绿僵菌Metarhizium菌株以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为供试昆虫进行毒力测定,筛选获得高毒力菌株,并对筛选后的高毒力绿僵菌菌株进行耐短时高温能力、抗紫外线能力和耐干旱能力的测试,... 本文对新疆地区土壤中分离得到的17株绿僵菌Metarhizium菌株以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为供试昆虫进行毒力测定,筛选获得高毒力菌株,并对筛选后的高毒力绿僵菌菌株进行耐短时高温能力、抗紫外线能力和耐干旱能力的测试,分析高毒力绿僵菌菌株的抗逆性,以期获得致病力高且抗逆性好的菌株,为下一步绿僵菌生物农药的开发提供依据。研究发现,M1-17、M1-13、M1-09、M1-16、M1-05五株菌株为对东亚飞蝗高致病力的菌株,平均僵虫率在80.00%~96.67%之间,LT_(50)在2.92~3.65之间。对高温的抗性效果较好的菌株为M1-17和M1-05;对紫外线的抗性效果较好的菌株为M1-17和M1-16;而菌株M1-09、M1-17和M1-16抗旱能力较好。菌株M1-17较其它菌株具有更好的抗逆性,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僵菌 高毒力 东亚飞蝗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疆地区鼓藻类(绿藻门)植物新纪录 被引量:3
9
作者 艾克拜尔.依米提 尤庆敏 +1 位作者 阿力马斯.克力木 吕海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9-344,共6页
报道了采自新疆北疆地区湿地的鼓藻类新疆新纪录植物7个分类单位,包括4种3变种,隶属于1纲2目2科5个属,分别为双星藻目中带鼓藻科的柱胞鼓藻属(Cylindrocystis)的柱胞鼓藻Cylindrocystis brebissonii Meneghini和梭形鼓藻属(Netrium)的... 报道了采自新疆北疆地区湿地的鼓藻类新疆新纪录植物7个分类单位,包括4种3变种,隶属于1纲2目2科5个属,分别为双星藻目中带鼓藻科的柱胞鼓藻属(Cylindrocystis)的柱胞鼓藻Cylindrocystis brebissonii Meneghini和梭形鼓藻属(Netrium)的指状梭形鼓藻Netrium digitus(Ehrenberg)Itzigson&Rothe;鼓藻目鼓藻科的新月藻属(Closterium)的微小新月藻角状变种Closterium parvulum var.cornutum(Playfair)Krieger和锥形新月藻Closterium subulatum(Kützing)Brébisson,凹顶鼓藻属(Euastrum)的特纳凹顶鼓藻Euastrum turnerii West和瘤状凹顶鼓藻具翅变种Euastrum verrrucosum var.alatum Wolle,鼓藻属(Cosmarium)的六角形鼓藻小形变种Cosmarium sexangulare var.minus Roy&Bissett.该结果丰富了新疆湿地的藻类植物资源及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湿地 中带鼓藻科 鼓藻科 新纪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暖背景下新疆和中哈边境亚洲飞蝗适生区预测及变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罗迪 刘孝贤 季荣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80-890,共11页
亚洲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igratoria是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边境区域重要害虫之一,具迁飞性且繁殖能力强,对农牧业经济造成巨大伤害。本文以亚洲飞蝗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发生区和相关生物学特性,利用CLIMEX 4.0.2和ArcGIS 10.2相结合... 亚洲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igratoria是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边境区域重要害虫之一,具迁飞性且繁殖能力强,对农牧业经济造成巨大伤害。本文以亚洲飞蝗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发生区和相关生物学特性,利用CLIMEX 4.0.2和ArcGIS 10.2相结合,预测其在新疆和中哈边境区域亚洲飞蝗的潜在地理分布。亚洲飞蝗的适生区在新疆境内集中分布在北疆(42.69~48.29°N),包括伊犁、博尔塔拉中部、塔城西北部及南部、阿勒泰西部、昌吉和乌鲁木齐南部地区;哈萨克斯坦境内主要分布在北纬47.03~51.65°N区域,包括东哈萨克斯坦州北部、阿拉木图州东南部境内的湖泊及河流沿岸地区,这与亚洲飞蝗的现有分布点和历史发生记录吻合。未来气候变暖情景下,亚洲飞蝗在中哈边境新疆境内的适生区逐渐扩大,其中在阿勒泰、伊犁、昌吉及乌鲁木齐的高度适生区面积增加,哈密开始出现高度适生区;在哈萨克斯坦边境区域的适生区略有增加,其中东哈萨克斯坦州地区高度适生区面积减少明显。研究结果对区域内亚洲飞蝗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亚洲飞蝗 CLIMEX ArcGIS 适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新疆阿魏中阿魏酸的提取工艺及其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阿迪拉·吐尔逊塔依 田永芝 +4 位作者 何诗冰 努尔亚·艾尼外尔 范琳惠 约日耶提·萨力 塔吉古丽·阿不里克木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1年第3期33-39,共7页
以阿魏酸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新疆阿魏中阿魏酸的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工艺,并采用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评价阿魏酸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结果表明,新疆阿魏中阿魏酸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酶加量1.4%、料液... 以阿魏酸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新疆阿魏中阿魏酸的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工艺,并采用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评价阿魏酸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结果表明,新疆阿魏中阿魏酸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酶加量1.4%、料液比1∶13.19(g∶mL)、提取时间10 min、提取温度50.3℃,在此条件下,阿魏酸提取率为2.202%。阿魏酸及新疆阿魏中阿魏酸效应组分均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阿魏 阿魏酸 超声波辅助酶法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扭果花旗杆DePIP1;1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12
作者 葛风伟 邹丽媛 胡尔西旦·吐尔逊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31,共9页
以扭果花旗杆(Dontostemon elegans Maxim.)为研究材料,克隆了前期转录组分析获得的盐胁迫下高表达的水通道蛋白(AQP)基因,命名为DePIP1;1,GenBank登录号OM864582。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该基因及蛋白序列,并进行表达模式分析;为进一... 以扭果花旗杆(Dontostemon elegans Maxim.)为研究材料,克隆了前期转录组分析获得的盐胁迫下高表达的水通道蛋白(AQP)基因,命名为DePIP1;1,GenBank登录号OM864582。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该基因及蛋白序列,并进行表达模式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抗逆分子调控机制,构建了过表达重组载体pCAMBIA1300-GFP∷DePIP1;1并遗传转化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Linn.) Heynh.],验证了转基因拟南芥的抗盐胁迫能力。结果表明:DePIP1;1基因cDNA全长864 bp,编码287个氨基酸;DePIP1;1蛋白的理论等电点为pI 9.14,相对分子质量为30 685.71,亲水性平均系数为0.384,无信号肽,定位于细胞膜,共有6个跨膜结构域,符合AQP家族典型结构特征。DePIP1;1蛋白的二级结构含49.48%无规卷曲、33.80%α螺旋和16.72%延伸链,三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该蛋白存在同型四聚体结构。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DePIP1;1蛋白与盐芥[Eutrema salsugineum(Pall.) Al-Shehbaz et Warwick]和拟南芥PIP1;1蛋白的同源性较高。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DePIP1;1基因在花瓣、叶、雌雄蕊、茎和根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茎中表达量最高,在根中表达量最低;在干旱(250 mmol·L^(-1)甘露醇)、盐(150 mmol·L^(-1)NaCl)和冷(4℃)胁迫及10μmol·L^(-1)脱落酸处理下,扭果花旗杆茎和叶中DePIP1;1基因表达上调明显,根中DePIP1;1基因仅对干旱和盐胁迫有轻微响应。在100和200 mmol·L^(-1)NaCl胁迫下,过表达DePIP1;1拟南芥株系的根长、侧根数、叶片数均高于野生型;在200 mmol·L^(-1)NaCl胁迫下,过表达DePIP1;1拟南芥株系的总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而过表达DePIP1;1拟南芥株系和野生型的相对含水量差异不明显。综上所述,DePIP1;1基因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并受逆境和激素诱导;过表达DePIP1;1可提高拟南芥的抗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果花旗杆 DePIP1 1 基因克隆 逆境胁迫 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结皮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3种荒漠草本植物生长特性与元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庄伟伟 周晓兵 张元明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7-44,共8页
生物结皮有可能通过物理、水文、养分循环影响与之相邻的维管植物,但二者相互关系尚存在着争议。本文以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广泛分布的地衣结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生物结皮对3种荒漠草本植物:尖喙牻牛儿苗(Erodium oxyrrhynchum)、条叶... 生物结皮有可能通过物理、水文、养分循环影响与之相邻的维管植物,但二者相互关系尚存在着争议。本文以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广泛分布的地衣结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生物结皮对3种荒漠草本植物:尖喙牻牛儿苗(Erodium oxyrrhynchum)、条叶庭芥(Alyssum linifolium)和琉苞菊(Hyalea pulchella)的生长及其对元素吸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生物结皮对3种荒漠草本植物生长的影响在生长期不同阶段存在差异。在前期,生物结皮的存在促进了植物生物量的累积;而后期,生物结皮却抑制了植物生长。生物结皮的存在显著影响了荒漠草本植物生物量的累积和冠根比。(2)生物结皮的存在显著增加了3种荒漠草本植物对N和K的吸收,而对P的吸收没有显著影响。生物结皮对3种植物Cu、Ca、Mg、Na、Cl的吸收存在种间差异。本研究结果将为该荒漠生态系统潜在的植被演替方向提供重要的科学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结皮 生长 营养元素吸收 荒漠草本植物 古尔班通古特荒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结皮对3种荒漠草本植物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庄伟伟 张元明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7-397,共11页
通过人工去除生物结皮实验,研究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结皮对3种荒漠草本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根据生物结皮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影响,综合分析生物结皮对3种草本植物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结皮对3种荒漠草本植物光合生理的影... 通过人工去除生物结皮实验,研究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结皮对3种荒漠草本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根据生物结皮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影响,综合分析生物结皮对3种草本植物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结皮对3种荒漠草本植物光合生理的影响基本一致,在植物生长早期,生物结皮区的尖喙牻牛儿苗(Erodium oxyrrhynchum M.Bieb.)、条叶庭荠(Alyssum linifolium Steph.ex Willd.)和琉苞菊(Hyalea pulchella(Ldb.)C.Koch)的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E)、水分利用效率(WUE)、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_v/F_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叶绿素(Chl)含量均高于去除生物结皮区;但是,在植物生长后期,却是去除生物结皮区的各项生理指标高。生物结皮对3种荒漠草本植物光合生理过程的影响与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基本一致,这与土壤养分和水分状况的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生物结皮 草本植物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4种荒漠草本植物的生物量与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4
15
作者 郭浩 庄伟伟 李进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1-430,共10页
对于荒漠植物不同生长期生物量分配和化学计量比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荒漠植物的功能结构,更好掌握环境对植物的生存影响。本研究选取古尔班通古特沙漠4种一年生荒漠草本植物沙蓬(Agriophyllum sqarrosum(L.) Moq.)、雾冰藜(Bassssia da... 对于荒漠植物不同生长期生物量分配和化学计量比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荒漠植物的功能结构,更好掌握环境对植物的生存影响。本研究选取古尔班通古特沙漠4种一年生荒漠草本植物沙蓬(Agriophyllum sqarrosum(L.) Moq.)、雾冰藜(Bassssia dasyphylla(Fisch. et Mey.) O. Kuntze)、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 L.)和碱蓬(Suaeda glauca(Bge.) Bge.)对比研究了4种生物量分配与N、P化学计量学随植物生长的变化。结果显示:(1) 4种荒漠植物生物量积累配过程中,根冠比随生长季的延长逐渐降低。地上、地上生物量相关生长关系表明,角果藜为等速→异速的变化过程,沙蓬从采样初期至末期的变化过程为异速→等速生长,而沙蓬和碱蓬的相关生长指数相反,分别为异速→等速→异速、等速→异速→等速的变化格局;(2) 4种植物N、P含量随生长期的延长逐步降低。在整个生长季节4种植物的N与P含量的变化趋势均为相似。(3)植物N、P含量间达到正相关显著,除沙蓬和雾冰藜的N∶P之外其余指标分别与植物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及总生物量间呈负相关显著,而根冠比、相关生长指数与化学计量特征间未达到显著水平,表明了二者较弱的相关性。研究表明,4种荒漠草本植物生物量与化学计量特征的相关性不大,说明化学计量比并不是影响植物生物量及生活策略的主要因素,而更多是受植物自身遗传特性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荒漠草本植物在养分匮乏的条件下,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生理生态特征,且具有相对稳定的适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植物 生物量 生态化学计量学 相关生长关系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4种短命植物生物量与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8
16
作者 郭浩 庄伟伟 李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263-2270,共8页
为了深入了解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植物在极端环境下养分循环及限制状况,以琉苞菊(Hyalea pulchella)、假狼紫草(Nonea caspica)、尖喙牻牛儿苗(Erodium oxyrrhynchum)和飘带果(Lactuca undulata)为研究对象,分析了4种短命植物的生物量与化... 为了深入了解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植物在极端环境下养分循环及限制状况,以琉苞菊(Hyalea pulchella)、假狼紫草(Nonea caspica)、尖喙牻牛儿苗(Erodium oxyrrhynchum)和飘带果(Lactuca undulata)为研究对象,分析了4种短命植物的生物量与化学计量特征变化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4种荒漠植物生物量分配在整个生长周期内呈一致增长规律,而根冠比(R/S)均呈下降趋势;生物量累计速率在各生长期不尽相同,但4种植物随生活史的完成最终分配比例趋同。(2)4种植物的C元素在整个生长周期内居高不下,N、P元素在植物体内总体呈下降趋势。对计量比分析发现,C∶N与C∶P间呈正相关关系,且二者都与N∶P呈负相关关系,但N∶P则相比旱生植物的平均值低。(3)生物量与化学计量比的综合排序显示:第1轴、第2轴的解释程度分别为58.89%和19.43%,可累计解释其总信息量的78.32%,表明可信度较高,但整体指标间的相关性较弱,说明4种荒漠短命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化学计量比并未对生物量分配起决定作用,可能是由于干旱环境下植物的不同生存策略所引起的结果,或生物量分配的主要占比因素可能是植物自身遗传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命植物 生物量 生态化学计量学 相关性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生物改良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7
作者 迪力热巴·阿不都肉苏力 穆耶赛尔·奥斯曼 +3 位作者 祖力胡玛尔·肉孜 马勤 雷瑞峰 安登第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25-233,共9页
盐碱土壤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环境健康与可利用性涉及生态安全和人类生存。土壤微生物在土壤形成、能量转移、养分动员与循环、植被重建和生态系统长期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地理环境、土壤组分和理化性质及立地植物等均强... 盐碱土壤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环境健康与可利用性涉及生态安全和人类生存。土壤微生物在土壤形成、能量转移、养分动员与循环、植被重建和生态系统长期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地理环境、土壤组分和理化性质及立地植物等均强烈地影响着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与分布,反过来微生物可被用于盐碱土壤的改良,其中输入有机质对改良效果具有决定性价值,而具有特殊适应性的被长期“驯化”的“本土”微生物成为盐碱土改良的首选。从盐碱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功能、影响其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及微生物应用于土壤改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土壤特性造就微生物类群-微生物改变土壤微环境-微生物与土壤共同演化的生态循环模式,以期为盐碱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功能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土壤 微生物多样性 影响因素 盐碱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骆驼肠道内3种含氮杂环化合物富集培养的微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琴 郑李娟 +1 位作者 庄伟伟 曾献春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7-524,共8页
为研究骆驼(Camelus bactrianus)体内是否存在潜在的杂环化合物降解菌,采集3头骆驼肠道内容物,分别以吡啶、喹啉和吲哚3种含氮杂环化合物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进行5代富集培养.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肠道内容物和5代富集培养微生物进行了... 为研究骆驼(Camelus bactrianus)体内是否存在潜在的杂环化合物降解菌,采集3头骆驼肠道内容物,分别以吡啶、喹啉和吲哚3种含氮杂环化合物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进行5代富集培养.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肠道内容物和5代富集培养微生物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显示:骆驼肠道中经过杂环化合物(吡啶、喹啉、吲哚)富集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5个门类在富集的微生物中丰度最高;骆驼肠道内吡啶富集的优势菌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吲哚富集的优势菌属于芽孢杆菌属、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和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而喹啉富集的优势菌以鞘氨醇杆菌属为主.骆驼肠道内容物原始样品经过吡啶、喹啉、吲哚富集5代后,优势菌群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这暗示骆驼肠道内存在具有降解吡啶、吲哚和喹啉潜能的微生物,且涉及这3种杂环化合物的降解菌群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 骆驼 吡啶 喹啉 吲哚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传统发酵酸奶中可产生生物膜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8
19
作者 西热娜依·阿布力克木 穆耶赛尔·玉苏普 努尔古丽·热合曼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8-133,共6页
为了探索新疆长寿地区传统发酵酸奶中优势乳酸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采用纯培养法、96孔微量板定量检测法、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法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对3份阿图什和1份乌什传统发酵酸奶中可产生生物膜的乳酸菌进行了筛选、分子鉴定... 为了探索新疆长寿地区传统发酵酸奶中优势乳酸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采用纯培养法、96孔微量板定量检测法、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法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对3份阿图什和1份乌什传统发酵酸奶中可产生生物膜的乳酸菌进行了筛选、分子鉴定及生物膜结构图片观察。最终从4份样品中分离出57株乳酸菌,其中38株(73.68%)乳酸菌均有不同程度的生物膜形成能力,16株(28.07%)乳酸菌为强黏附成生物膜菌株、22株(38.59%)为中等黏附成生物膜菌株。分子鉴定实验结果显示,可形成生物膜的乳酸菌共有3个属、6个种,其中16株为Enterococcus durans、1株为Enterococcus faecium、7株为Enterococcus thailandicus、3株为Enterococcus lactis、6株为Lactobacillus plantarum、5株为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可产生生物膜乳酸菌中肠球菌(Enterococcus)为优势菌属,其次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生物膜 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间相互作用对共生类群与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雷瑞峰 穆耶赛尔·奥斯曼 +2 位作者 马勤 开吾沙尔·托合达洪 安登第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5-99,共5页
针对内生菌类群与宿主植物互作适应层面,从影响植物内生菌类群的因素、微生物间相互作用方式,以及外源菌株对内生菌类群的影响等3个方面进行综述。介绍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共生微生物密切相关,但内生菌类群组成受多种因素影响。研究显... 针对内生菌类群与宿主植物互作适应层面,从影响植物内生菌类群的因素、微生物间相互作用方式,以及外源菌株对内生菌类群的影响等3个方面进行综述。介绍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共生微生物密切相关,但内生菌类群组成受多种因素影响。研究显示植物可通过根分泌物调控根际微生物类群而招募所需要的类群,宿主植物的不同物种及发育阶段亦会构建独特的内生菌结构,而微生物类群间的竞争与协调或通过代谢产物的相互作用等调控彼此间平衡的相互作用方式是共生的关键。探讨了人为接种外源促生菌株或病原菌感染亦会改变内生菌类群结构,目的是为利用友好微生物改善植物的逆境适应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菌多样性 类群调控 根际分泌物 微生物代谢产物 菌群互作 外源微生物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